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無量壽經第八講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偏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谛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相,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衆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

  見此事已,複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複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叁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偏滿彼國。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流水光明,及諸寶樹,凫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恒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爲妄想,若與合者,名爲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爲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叁昧。

   這是第八觀,聯想。第七觀說觀想蓮花寶座,上面坐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所以說把前面一個蓮花寶座觀想起來了,這是基礎。蓮花寶座一觀想起來呢,有非常大的功用,我們說現身即可以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我們平時說得最多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念阿彌陀佛,念念之間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在十六觀中,第一觀是落日觀,第二觀是水觀。這種琉璃寶地一觀成了之後就能在念念之間滅除八十一劫生死重罪。第六觀蓮花寶臺觀要觀想起來了,滅除五萬億劫生死重罪。後面的功用一個比一個增加, 因爲定力逐漸地增加。我講《淨土十疑論》的時候曾經講過,如果做了無間重罪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很艱難。謗佛謗法謗僧的人很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爲不能對治罪障。你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重罪,只要依于十六觀經,把我們的定力,自心的定力逐漸增強,那就是我們身心世界逐漸投入,乃至全身心地投入想滅罪也很容易,關鍵是看我們身心世界有沒有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說你沒投入,那這種罪很難忏悔。你要全身心地投入了,也是可以改變的。在觀經當中,主張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呢?因爲你修念佛叁昧,能增加我們自己的定心,就是增加我們一心一意的修行程度。一旦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過程中,對于無量劫造下的生死重罪忏悔起來就非常容易。我們悔罪力量是否具足,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定心,有沒有對治力。所以念佛念念之間都在修忏悔。第叁觀,琉璃寶地觀形成了,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第六觀蓮花寶座觀一觀起來能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忏悔後所以這一生之後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六觀就能達到這樣的作用。

   我們剛才念的這一段是第七觀,就叫相觀。要觀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真身呢,想一下子觀起來,我們業障凡夫還有一定的障礙。于是先觀相,後觀真身。所以相觀了,不管是紙畫的還是木頭雕塑的,還是銅做的。只要你看習慣了,看熟悉了,就以我們平常所恭敬的相來修觀。平常你供什麼,極樂叁聖你供習慣了。從早到晚,睜眼閉眼都看見,就依你所熟悉的極樂世界,西方叁聖來修觀,那叫一相而觀。老法師那一年我把他接到聖水寺住,他專門把西安長期供奉的西方叁聖像拿過來供好。平時你接觸了要觀起來就非常容易。所以說,這是第八觀,觀聖像,西方叁聖像。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佛叫住阿難和韋提希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們。見此事已,就是前面的蓮花寶座,我們依照觀無量壽經來觀察這種蓮花寶座,當我們的心沿著這樣的經去觀想的時候,天長日久形成習慣了,這種蓮花寶座由觀想到我們見到它有一個過程。開始是想見,你又觀想。念念之間想,念念之間見。開始是想見,依自己思想而見,那還是一個虛構的東西,這蓮花寶座還是一個虛構的東西。你的心裏念念都在這樣虛構,把心的工夫用到一處了,一心不亂地去想,去思維。心慢慢地就沈靜下來了。當你的心沈靜下來的時候,功夫到了之後,蓮花寶座就是我們不想也能見到。那就不是想見了,是現量觀見。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寶座什麼樣的?現前顯現在我們面前的蓮花寶座就是一種什麼樣的。真實的蓮花寶座我們能親自見到,這種見法就不是想見了,而是依叁昧力而見。你進入定心之後,真實的蓮花寶座會顯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親自能看到。而這種真實的蓮花寶座沒有叁昧力,沒有定力是不可能見到的。

   叁昧力是從我們專心一意,想念當中而出生的,有這種因果。所以平時我們一觀無量壽經,好好地來觀想,是鍛煉我們自己叁昧能力的。一旦讓我們的心能集中注意力,讓我們自己身心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蓮花寶座觀中來了,天長日久就形成定力了,形成叁昧力了。當叁昧力形成之後,蓮花寶座自然就可以見到了。所以最初是想見,依想象而見到,可以說還不是真實的。但依叁昧力,依定力而見到的就是真實的。當能夠在定力中能見到的時候,就是依叁昧力而見到蓮花寶座顯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就能滅除五萬億劫生死重罪,必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裏不僅是蓮花寶座爲究竟,蓮花寶座之上還有佛。所以說,我們這些衆生從無始劫以來所見到的佛多半是形象。從我們所見到的形象當中先觀相,因爲這是我們平常所熟悉的緣故,自己從熟處下手。禅宗講功夫,首先就這麼兩句話,最初就是從熟變生。我們最熟悉的是什麼?就是世俗的男歡女愛,這種東西我們最熟悉。禅宗的功夫就是從這些地方下手,讓這些再熟悉不過的變得陌生起來,變得有距離起來。你平時吸大煙,對我們是很大的損傷,這裏世間上的五欲就像大煙一樣,我們吸成習慣了,很多時間離不開,但傷身。要想自己得到重生,要想自己脫離大煙束縛非要下大決心。所以說這個功夫非常實在。看我們今天修行的人,你們熟悉的金銀財寶,男歡女愛,花前月下,這些東西你如果沒有放開很難修道。想戒大煙瘾,當不吸的時候,非常不舒服,想戒掉要有大的毅力。要想辦法離開它,我自己沒有辦法離開,要強製離開,自己不行叫周圍的人把自己綁起來。

   我們今天對五欲的享受就像對鴉片的享受一樣。以爲這是快樂,欲望深入內心之後就像鴉片,對我們有不少的一種製約能力。要憑借外面的強製力量,大善知識的影響,要熟處變生,生處變熟。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念得有距離,你多念,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就沒有距離了,要把陌生的法在自己內心裏修。我們今天觀佛真身,我們從無始劫以來見到的就是這些像。從形象上入手,慢慢地我們來觀察真佛就容易生起來了。你見佛像的時候有沒有恭敬心呢?如果你見佛像都沒有恭敬心,你見真佛的時候恭敬心能一下子生起來嗎?一點一點地來,要知道這個過程。

   爲什麼要觀佛的像呢?這裏就給我們說了道理。是觀無量壽經的精華所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觀佛的利益在哪兒?我們爲什麼要起觀想佛的像。爲什麼要去想它?原因在哪兒?“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這兩句話是對法身的一種解釋。我們早上上早殿的時候禮叁佛,在給我們說佛的法身是周遍一切處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非常普遍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那叫法身。平時不知道學佛學的是什麼,成佛成的是什麼,實際上學佛是學佛的法報化叁身,成佛就是成就佛的法報化叁身。這裏呢就把怎麼樣來成就法身的道理,怎麼樣來顯現法身的道理給我們講來了,佛教成佛的原理就在這裏給大家講出來了。

   《觀無量壽經》的道理非常深奧。我們怎麼樣才能成佛,道理上你要明白,你要明白了成佛就容易了,你不明白就是迷茫的。所以說你要懂了這個道理,你修這種觀法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念佛的時候也比較容易,修行就容易掌握訣竅。佛的法身普遍一切處,能隨衆生心。佛是自覺覺他,自成圓滿。那種智慧,如來是如其本來,是從萬物萬法這種真理。應該覺悟這種萬法真理實相。你要說佛悟到的是什麼?從語言文字上給大家解說就是真如實相,所覺悟到的就是這種。法界的真實因果,真實不虛的因果。諸佛呢,覺悟這種法性就是從自己來開始的。覺他還是覺悟一切法,無不覺照。這種智慧充遍十方叁世。過去現在未來,這種智慧就要達到每一個時間,每一個角落,沒有一個地方不覺悟的。

   如來是如其本來,世間上都有它真實的道理。你能覺悟到這種真實的道理嗎?我們自己智慧就有真理存在,法性就是法界之間的真理。我們把它覺悟了就是法身,是真理與事理的結合。只有理沒有智慧不行。是理性上的,有智慧而不能覺悟真理,智慧不叫真智慧。要讓我們的智慧與世出世間的真理結合爲一,能覺與所覺合爲一,不多不少,這個結合體叫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處不在的。我們今天認爲許多的衆生和諸佛是有差別的,但是差別當中無差別。能從萬有差別相中看到無差別相,你就看到法性了。

   無差別相是什麼,不管你貧富老少男女尊卑有差別。但在差別中其間有共同的,一個是苦空無常無我涅槃,這是實在的。空相,沒有自性相,也沒有我相。這裏面是不管你尊卑老幼貧富男女都是平等的,那叫無差別相。在一切差別相當中能覺悟到它的無差別,你就能覺悟到諸法的法性。在這個過程當中,法身就能夠建立。而這種法身呢,諸佛是法界身,就是法身,這個法身入于一切衆生心想中。爲什麼進入我們自己心想中呢,這個道理非常玄妙。當我的身體禮拜佛的時候,我身體是恭敬的,我口裏念…

《觀無量壽經第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