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140经 界分别经

  汉译经文中部140经/界分别经(分别品[14])(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在摩揭陀国进行游行,抵达王舍城,去见陶匠薄加瓦。抵达后,对陶匠薄加瓦这么说:

  「薄加瓦!如果对你不麻烦的话,我们想要在这住处住一晚。」

  「大德!对我不麻烦,但,这里已有一位出家人是先来住者,大德!如果他允许,请你不必挂虑地住吧。」

  当时,名叫补估沙地的善男子对世尊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他是在那陶匠住处的先来住者。那时,世尊去见尊者补估沙地。抵达后,对尊者补估沙地这么说:

  「比丘!如果对你不麻烦的话,我们想要在这住处住一晚。」

  「朋友!陶匠住处宽敞,尊者不必挂虑地住吧。」

  那时,世尊进入陶匠住处后,在一旁设置草席,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那时,世尊多以禅坐度过该夜,尊者补估沙地也多以禅坐度过该夜。那时,世尊这么想:

  「这位善男子举止端正,让我询问他。」

  那时,世尊对这尊者补估沙地么说:

  「比丘!你跟谁出家?你的大师是谁?你选择谁的法?」

  「朋友!有位沙门乔达摩是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我跟世尊出家,世尊是我的大师,我选择世尊的法。」

  「但,比丘!现在,那位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住在哪里呢?」

  「朋友!在北边地方有名叫舍卫城的城镇,那位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住在那里。」

  「但,比丘!你以前见过那位世尊,看到后你会认得[他]吗?」

  「朋友!我以前没见过那位世尊,看到后我不会认得[他]。」

  那时,世尊这么想:

  「这位善男子跟我出家,让我教导他法。」

  那时,世尊召唤尊者补估沙地:

  「比丘!我将教导你法,你要听!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朋友!」尊者补估沙地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这男子有六界、六触处、十八种意的近伺察、四种依处,住立该处者,则思惟之流不转起。当思惟之流不转起时,他被称为『寂静的牟尼』。不应该放逸于慧,应该守护真实,应该使舍弃增大,应该学寂静,这是对界分别的总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界』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这些是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界』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触处』时,缘于什么而说呢?眼触处、耳触处、鼻触处、舌触处、身触处、识触处,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六触处』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十八种意的近伺察』时,缘于什么而说呢?以眼见色后,顺喜悦处近伺察色、顺忧处近伺察色、顺平静处近伺察色;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接触所触后,……以意识知法后,顺喜悦处近伺察法、顺忧处近伺察法、顺平静处近伺察法,像这样,有种六喜悦近伺察、六种忧近伺察、六种平静近伺察。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十八种意的近伺察』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四种依处』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慧的依处、真实的依处、舍弃的依处、寂静的依处,当像这样说:『比丘!这位男子有四种依处』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当像这样说:『比丘!不应该放逸于慧,应该守护真实,应该使舍弃增大,应该学寂静』时,缘于什么而说呢?

  比丘!怎样是不放逸于慧呢?比丘!有这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

  比丘!什么是地界呢?地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地界?凡自身内、各自的、粗硬的、凝固的、执取的,即: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胳、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粪便,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粗硬的、凝固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地界。又,凡自身内的地界、外部的地界,都只是地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地界上厌,他使心在地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水界?水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水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水、与水有关的、执取的,即: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水、与水有关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水界。又,凡自身内的水界、外部的水界,都只是水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水界上厌,他使心在水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火界?火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火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火、与火有关的、执取的,即:依其而被弄热、被消化、被遍烧,依其而吃的、喝的、嚼的、尝的走到完全消化,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火、与火有关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火界。又,凡自身内的火界、外部的火界,都只是火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火界上厌,他使心在火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风界?风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风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风、与风有关的、执取的,即:上行风、下行风、腹部中的风、腹腔中的风、随行于四肢中的风、呼吸等,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风、与风有关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风界。又,凡自身内的风界、外部的风界,都只是风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风界上厌,他使心在风界上离染。

  比丘!什么是虚空界?虚空界会有自身内的,会有外部的。比丘!什么是自身内的虚空界?凡自身内、各自的,是虚空、与虚空有关的、执取的,即:耳孔、鼻孔、口腔,食物、饮料、所吃的、所尝的由此吞下,与食物、饮料、所吃的、所尝的停留之处,食物、饮料、所吃的、所尝的由此向下排出,或凡任何其它自身内、各自的,是虚空、与虚空有关的、是空、与空有关的、是空隙、与空隙有关的、非被血肉接触的、执取的,比丘!这被称为自身内的虚空界。又,凡自身内的虚空界、外部的虚空界,都只是虚空界,它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看它后,他在虚空界上厌,他使心在虚空界上离染。

  又,更进一步只剩下清净的、皎洁的识。以那个识识知什么?识知『乐』,识知『苦』,识知『不苦不乐』。比丘!缘能被感受乐之触而生起乐受,当感受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受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乐之触所生起的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苦之触而生起苦受,当感受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苦受。』了知『就以那能感苦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苦之触所生起的苦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不苦不乐之触而生起不苦不乐受,当感受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不苦不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不苦不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不苦不乐之触所生起的不苦不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

  比丘!犹如两块木柴的结合磨擦,生热着火,就以那两块木柴的成为异离、分散,则对应于它的热,它被灭,它被平息。同样的,比丘!缘能被感受乐之触而生起乐受,当感受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受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乐之触所生起的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苦之触而生起苦受,当感受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苦受。』了知『就以那能感苦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苦之触所生起的苦受,它被灭,它被平息。』比丘!缘能被感受不苦不乐之触而生起不苦不乐受,当感受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不苦不乐受。』了知『就以那能感不苦不乐之触的灭,则对应于它的受:缘能感受不苦不乐之触所生起的不苦不乐受,它被灭,它被平息。』

  又,更进一步只剩下清净的、皎洁的平静,是柔软的、堪任的、极光净的平静。比丘!犹如熟练的金匠或金匠弟子会造锻冶炉;造好锻冶炉后,会在炉口点火;在炉口点火后,以钳子夹取黄金,然后会放进炉口,他会经常用力地吹,会经常以水喷洒,会经常旁观,那黄金成为善吹炼、完全吹炼、已除去、除净杂质、柔软的、适合加工的、极光净的,凡他希望的装饰品:如王冠、耳环、项链、金花鬘,它都能随其目的变成。同样的,比丘!更进一步只剩下清净的、皎洁的平静,是柔软的、堪任的、极光净的平静。

  他这么了知:『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虚空无边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样,依止它、执取它,我的这个平静能长久地、长时间地住立。如果我集中这个这么清净、这么皎洁的平静到识无边处,随该法修习心,这样,依止它、执取它,我的这个平静能长久地、长时间地住立。如果我集…

《中部140经 界分别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