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122经 空大经

  汉译经文中部122经/空大经(空品[13])(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

  那时,世尊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迦毗罗卫城。在迦毗罗卫城为了托钵而行后,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前往释迦族人葛勒给么葛[所建]的精舍作中午的休息。

  当时,在释迦族人葛勒给么葛[所建]的精舍中设置了许多坐卧处。世尊看见在释迦族人葛勒给么葛[所建]的精舍中设置了许多坐卧处,看见后,世尊这么想:『在释迦族人葛勒给么葛[所建]的精舍中有许多设置好的坐卧处,许多比丘住在这里吗?』

  当时,尊者阿难与许多比丘一起在释迦族人格桃[所建]的精舍中作衣服的工作。那时,世尊在傍晚时,从静坐禅修中起来,去释迦族人格桃[所建]的精舍。抵达后,在设置的座位坐下。坐好后,世尊召唤尊者阿难:

  「阿难!在释迦族人葛勒给么葛[所建]的精舍中有许多设置好的坐卧处,许多比丘住在那里吗?」

  「大德!在释迦族人葛勒给么葛[所建]的精舍中有许多设置好的坐卧处,许多比丘住在那里,大德!这是我们作衣服的时期。」

  「阿难!比丘不[因]乐于聚会、好于聚会、喜欢聚会、专修乐于群聚、好于群聚、在群聚中得喜悦而辉耀,阿难!确实,『乐于聚会、好于聚会、喜欢聚会、专修乐于群聚、好于群聚、在群聚中得喜悦的比丘将是离欲乐、独居乐、寂静乐、正觉乐等那种乐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这是不可能的。但,阿难!『凡比丘住于单独、远离群聚,这应该可以被预期:这样的比丘将是离欲乐、独居乐、寂静乐、正觉乐等那种乐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这是可能的。

  阿难!比丘不[因]乐于聚会、好于聚会、喜欢聚会、专修乐于群聚、好于群聚、在群聚中得喜悦而辉耀,阿难!确实,『乐于聚会、好于聚会、喜欢聚会、专修乐于群聚、好于群聚、在群聚中得喜悦的比丘将进入并住于暂时的、可乐的心解脱,或非暂时的、不动摇的[心解脱]。』这是不可能的。但,阿难!『凡比丘住于单独、远离群聚,这应该可以被预期:这样的比丘将进入并住于暂时的、可乐的心解脱,或非暂时的、不动摇的[心解脱]。』这是可能的。

  阿难!我不见一种色,在该处贪染、欢喜者,以色的变易、变异,不会生起愁、悲、苦、忧、绝望。

  阿难!但,这住处被如来现正觉,即:进入并住于不作意一切相的内空。阿难!在那里,如果当如来以这个住处住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国王的大臣、外道、外道弟子来见,阿难!在那里,如来以向远离低斜、向远离倾斜、向远离坡斜、隐退、乐于离欲、破灭一切烦恼处之法的心必然只作关于使之离开的谈论。阿难!因此,如果比丘希望:『愿我进入并住于内空。』阿难!据此,比丘应该安顿、平息、统一、集中内心。

  阿难!比丘怎样安顿、平息、统一、集中内心呢?阿难!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中略)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中略)第三禅;……(中略)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阿难!比丘这样安顿、平息、统一、集中内心作意内空。当作意内空时,他的心不跃入于[内]空,不明净、不住立、不解脱。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比丘这么了知:『当作意内空时,我的心不跃入于内空,不明净、不住立、不解脱。』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他作意外空,……(中略)他作意内、外空……(中略)他作意不动,当作意不动时,他的心不跃入于不动,不明净、不住立、不解脱。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比丘这么了知:『当作意不动时,我的心不跃入于不动,不明净、不住立、不解脱。』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

  阿难!因为那样,比丘就在先前那个定相上安顿、平息、统一、集中内心,[然后再]作意内空。当作意内空时,他的心跃入于[内]空,明净、住立、解脱。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比丘这么了知:『当作意内空时,我的心跃入于内空,明净、住立、解脱。』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他作意外空,……(中略)他作意内、外空……(中略)他作意不动,当作意不动时,他的心跃入于不动,明净、住立、解脱。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比丘这么了知:『当作意不动时,我的心跃入于不动,明净、住立、解脱。』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

  阿难!当比丘住于这个住处时,如果他的心倾向于经行,则他经行[而心想]:『当我这么经行时,贪与忧之恶不善法将不流入。』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当比丘住于这个住处时,如果他的心倾向于站立,则他站立[而心想]:『当我这么站立时,贪与忧之恶不善法将不流入。』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当比丘住于这个住处时,如果他的心倾向于坐下,则他坐下[而心想]:『当我这么坐下时,贪与忧之恶不善法将不流入。』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当比丘住于这个住处时,如果他的心倾向于躺下,则他躺下[而心想]:『当我这么躺下时,贪与忧之恶不善法将不流入。』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当比丘住于这个住处时,如果他的心倾向于谈论,则他心想:『凡这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谈论不导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即:国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队论、怖畏论、战争论、食物论、饮料论、衣服论、卧具论、花环论、气味论、亲里论、车乘论、村落论、城镇论、城市论、国土论、女人论、英雄论、街道论、水井论、祖灵论、种种论、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如是有无论等,像这样的谈论我将不说。』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他心想:]『凡这削减[杂染]、随应于心离盖的谈论导向一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即:少欲论、知足论、独居论、不交际论、激发活力论、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智见论等,像这样的谈论我将说。』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当比丘住于这个住处时,如果他的心倾向于寻,他心想:『凡那些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寻不导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即:欲寻、恶意寻、加害寻等,像这样的寻我将不寻思。』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他心想:]『凡这些圣的、出离的、引导那样行为者之苦的完全灭尽的寻,即:离欲寻、无恶意寻、无加害寻等,像这样的寻我将寻思。』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

  阿难!有这五种欲,哪五种呢?能被眼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色;能被耳识知……的声音;能被鼻识知……的气味;能被舌识知……的味道;能被身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所触,阿难!这些是五种欲。在这里,比丘应该常常观察自己的心:『我在这五种欲任何一处上有心的行为生起吗?』阿难!当观察时,如果比丘这么了知:『我在这五种欲任何一处上有心的行为生起。』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比丘这么了知:『关于这五种欲的欲与贪未被我舍断。』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阿难!当观察时,如果比丘这么了知:『我在这五种欲任何一处上没有心的行为生起。』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比丘这么了知:『关于这五种欲的欲与贪被我舍断。』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

  阿难!有这五取蕴,在那里,比丘应该住于生灭随观:『像这样是色,像这样是色集起,像这样是色灭没;像这样是受……像这样是想……像这样是行……像这样是识,像这样是识集起,像这样是识灭没。』当他在这五取蕴上住于生灭随观时,凡关于五取蕴的我慢被他舍断。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比丘这么了知:『凡关于五取蕴的我慢被我舍断。』像这样,在那里,他有正知。

  阿难!这些法有一向善的基础,它们是圣的、出世间的、不被波旬侵袭的。阿难!你怎么想:当弟子看到什么好处时,弟子在被排斥时还值得跟随大师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导引,以世尊为依归,大德!如果世尊能说明这所说的义理,那就好了!听闻世尊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的。」

  「阿难!弟子不值得以修多罗、祇夜、记说的理由跟随大师,那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你已长时间听闻、忆持、背诵、以意熟虑、以见善通达法,而,阿难!凡这削减[杂染]、随应于心离盖的谈论导向一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即:少欲论、知足论、独居论、不交际论、激发活力论、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智见论,阿难!弟子在被排斥时还值得以像这样之谈论的理由跟随大师。

  阿难!当存在这样时,是老师的祸害;当存在这样时,是徒弟的祸害;当存在这样时,是梵行者的祸害。

  阿难!怎样是老师的祸害呢?阿难!这里,某位大师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当他像这样已远离地住时,从市镇与地方来的婆罗门与屋主们来拜访。当从市镇与地方来的婆罗门与屋主们来拜访时,他被冲昏头、欲求、来到贪求、变成奢华,阿难!这被称为老师的祸害,以老师的祸害,污染的、再有的、不幸的、苦报的、未来被生老死的恶不善法打杀他。阿难!这样是老师的祸害。

  阿难!怎样是徒弟的祸害呢?阿难!那位大师的徒弟效仿着那位大师的独居,他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当他像这样已远离地住时,从市镇与地方来的婆罗门与屋主…

《中部122经 空大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