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心。」』当有处的存在时,不论在哪里,你都将达到作证的能力。
婆磋!只要你希望:『愿我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坏成劫:『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那里,而在那里又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这里。』像这样,他能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当有处的存在时,不论在哪里,你都将达到作证的能力。
婆磋!只要你希望:『愿我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能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斥责圣者,邪见与持邪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或者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斥责圣者,正见与持正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像这样,能以清净、超越人眼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能了知众生依业流转。』当有处的存在时,不论在哪里,你都将达到作证的能力。
婆磋!只要你希望:『愿我以诸烦恼的灭尽,当生以证智自作证后,能进入后住于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当有处的存在时,不论在哪里,你都将达到作证的能力。」
那时,尊者婆磋氏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那时,当尊者婆磋氏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不久,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他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尊者婆磋氏成为众阿罗汉之一。
当时,众多比丘为了见世尊而行,尊者婆磋氏从远处看见那些走过来的比丘。
看见后,去见那些比丘。抵达后,对那些比丘这么说:
「嗨!尊者们!你们要去哪里?」
「学友!我们为了见世尊而行。」
「那样的话,尊者们!请你们以我的名义以头礼拜世尊的足,请你们这么说:『大德!婆磋氏比丘以头礼拜世尊的足,他这么说:「我尊敬世尊,我尊敬善逝。」』」
「是的,学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婆磋氏。
那时,那些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尊者婆磋氏以头礼拜世尊的足,他这么说:『我尊敬世尊,我尊敬善逝。』」
「比丘们!先前,我以心熟知心后,知道婆磋氏比丘:『婆磋氏比丘有三明、大神通力、大威力。』天神们也告诉我此义:『婆磋氏比丘有三明、大神通力、大威力。』」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婆磋大经第三终了。
「尊师」(bhavant, bhav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大师」(Master)。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具足奉事(SA.964)」,南传作「我尊敬世尊」(pariciṇṇo me bhagavā,直译为「世尊被我所尊敬」),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世尊已被我尊敬;世尊已被我供奉」(The Blessed One has been worshipped by me),并解说,这是报告世尊他证得阿罗汉果的方式,但那些比丘不了解此点,因此佛陀为他们解说。按:「尊敬」(pariciṇṇo),另译为「奉事」。
「融入涅槃」(nibbānaṃ āhacca tiṭṭhati,直译为「打破而存续于涅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融入涅槃」(merges with Nibbāna)。
「学明」(sekhāya vijj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较高训练弟子之真实理解」(the true knowledge of a disciple in higher training)。按:「学」指初果到三果的「有学」。
「当有处的存在时」(sati sati-āyatan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适当的基础」(there being a suitable basis),或「每当获得必要的条件」(whenever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btain, AN.3.102),并引注释书的解说,「适当的基础;处」(āyatana)或「必要的条件」,对前五种证智是指第四禅,第六种证智是指基于定的观之修习。
《中部73经 婆蹉大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