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70经 记大其哩经▪P2

  ..续本文上一页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比丘们!当看见这不放逸果时,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

  比丘们!哪种个人是得见者呢?比丘们!这里,某个人不以身触后住于那些超越色的无色寂静解脱,但,他以慧看见后,某些烦恼被灭尽,他以慧深解、深察如来所宣说的法,比丘们!这个人被称为得见者,比丘们!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那是什么原因呢?或许,当这些尊者受用适当的坐卧处、结交善友、善统制诸根时,他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比丘们!当看见这不放逸果时,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

  比丘们!哪种个人是信解脱者呢?比丘们!这里,某个人不以身触后住于那些超越色的无色寂静解脱,但,他以慧看见后,某些烦恼被灭尽,他对如来的信已住立、已生根、已确立,比丘们!这个人被称为信解脱者,比丘们!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那是什么原因呢?或许,当这些尊者受用适当的坐卧处、结交善友、善统制诸根时,他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比丘们!当看见这不放逸果时,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

  比丘们!哪种个人是随法行者呢?比丘们!这里,某个人不以身触后住于那些超越色的无色寂静解脱,但,他以慧看见后,某些烦恼被灭尽,他以慧足够地沉思而接受如来所宣说的法,又,他有这些法,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比丘们!这个人被称为随法行者,比丘们!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那是什么原因呢?或许,当这些尊者受用适当的坐卧处、结交善友、善统制诸根时,他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比丘们!当看见这不放逸果时,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

  比丘们!哪种个人是随信行者呢?比丘们!这里,某个人不以身触后住于那些超越色的无色寂静解脱,但,他以慧看见后,某些烦恼被灭尽,他对如来有足够的信与足够的热爱,又,他有这些法,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比丘们!这个人被称为随信行者,比丘们!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那是什么原因呢?或许,当这些尊者受用适当的坐卧处、结交善友、善统制诸根时,他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比丘们!当看见这不放逸果时,我说:『这位比丘有必须以不放逸而做的。』

  比丘们!我不说完全智是立即成功的,比丘们!反而,完全智是以次第学、以次第行动、以次第行而成功的。比丘们!完全智是怎样以次第学、以次第行动、以次第行而成功的呢?比丘们!这里,当信已生起时,他往见;当往见时,他尊敬;当尊敬时,他倾耳;当倾耳时,他听闻法;听闻法后,他忆持,当忆持法时,他观察道理;当观察道理时,他沉思地接受法;当沉思地接受法时,欲被生起;当欲已生起时,他有能力;有能力后,他衡量;衡量后,他努力;当有自我努力时,以身作证最高真理,以慧通达后看见它。比丘们!没有那个信,比丘们!则没有往见,比丘们!没有那尊敬,比丘们!则没有倾听,比丘们!则没有法的听闻,比丘们!没有那法的忆持,比丘们!没有那道理的观察,比丘们!没有那沉思地接受法,比丘们!没有那欲,比丘们!没有那能力,比丘们!没有那衡量,比丘们!则没有努力,比丘们![这样]你们是离行道者,比丘们!你们是邪行道者,比丘们!这些愚钝男子离这法、律多远啊!

  比丘们!有四句记说,当被诵说时,有智的男子会以慧在该处很快地就了知。比丘们!我将为你们诵说,请你们经由我而了知。」

  「大德!我们是谁啊!谁是法的了知者?」

  「比丘们!即使他是重于物质、物质继承人、住于与物质相杂的大师,[弟子]像这样买卖论价也不适当:『如果我们有这样,那时,我们会做它,但,如果我们没有这样,那时,我们不会做它。』比丘们!那样的话,如何对住于与全部物质无相杂的如来呢?

  比丘们!对在大师的教诫上深入、转起的有信弟子来说,这是如法的:『世尊是大师,我是弟子;世尊知道,我不知道。』

  比丘们!对在大师的教诫上深入、转起的有信弟子来说,大师的教诫是使人复原的、滋养的。

  比丘们!对在大师的教诫上深入、转起的有信弟子来说,这是如法的:『乐于要只剩下皮肤、肌腱、骨骸;要身体的血肉枯干,只要以人的毅力、人的活力、人的努力应该达成而未达成者,将没有活力的止息。』

  比丘们!对在大师的教诫上深入、转起的有信弟子来说,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预期:当生完全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那些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记大其哩经第十终了。

  比丘品第二终了,其摄颂:

  象、罗侯罗、世界是常恒的,玛鲁迦之子与名为跋大哩,

  再来是小鸟、裟婆主的乞求,那勒葛、林野、名为记大其哩。

  「僧团」(saṅgha, saṃgha),另译为「僧伽;和合众」,或简略为「僧,众」。「弟子僧团」(sāvakasaṅgha),另译为「声闻僧伽」。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习(MA.195)」,南传作「结交」(bhajamā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结交」(associate with)。

  「忍(MA.195)」,南传作「接受」(khamanti,另译为「容忍;原谅;宽恕」),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接受」(accept)。

  「求于诸根」,南传作「善统制诸根」(indriyāni samannānayamā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衡他们精神上的器官机能」(balance their spiritual faculties)。

  「初得(MA.195)」,南传作「立即」(ādikeneva,另译为「最初的;在一开始」),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下子」(all at once)。

  「食(MA.195)」,南传作「物质」(āmisa,另译为「财;食;味;利益」),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物质的东西」(material things)。

  「深解、深察」(vodiṭṭhā honti vocari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复习与检查」(has reviewed and examined)。

  「欲被生起」(chando jāy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兴起热情」(zeal springs up in him)。

  「有能力」(ussahati,另译为「能够;适合;敢于」),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用上他的意志」(he applies his will)。

  「离行道者」(Vippaṭipannātth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你们迷失了你们的路;你们迷路了」(you have lost your way)。

  「与物质相杂的」(āmisehi saṃsaṭṭh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依恋于物质的事」(attached to material things)。

  「买卖论价」(paṇopaṇaviy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论价」(haggling)。按:paṇopaṇaviyā含意不明,āpaṇa为「市场」的意思。

  「不适当」(na upeti,原意为「不靠近;不到达」,此处依英译转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适当」(would not be prope)。

  「复原的」(ruḷhanīyaṃ,原意不明,此处依英译转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恢复精力」(refreshing),Thanissaro Bhikkhu老英译为「复原」(healing)。

  「身证(MA.195)」,南传作「身证者」(kāyasakkh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身体的见证者;亲身体证者」(a body-witness)。

  「见到;见到者(MA.194)」,南传作「得见者」(diṭṭhippatto,逐字直译为「见+达到」),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达到见者」(one attained-to-view)。

  「信解脱(MA.195)」,南传作「信解脱者」(saddhāvimut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信自由者;以信释放者」(one liberated-by-faith)。

  

《中部70经 记大其哩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