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讲法第十四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在欢喜当中,处在一种快乐当中,以智慧修行念佛相应,以这种境界相应。所以说这是色身四大开始转换。欲望对治了之后,你念佛为什么不能达到一心不断?很简单欲望太多,诱惑太多,昏沉心太多。能够对治自己的欲望,慢慢地我们的禅定心就能升起来。欲界的身体换成色界的四大,在定心当中,他就能够增长,看不出来一种凡夫俗子的味道。修道的人年纪越大越是有精神。欲界的欲望开始转换到色界的四大,殊胜得多。所以出家人你要让气质发生变化就要修定心,不修定心不行。

  所以这些在初禅的时候呢,显现出有些轻安,初禅的时候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觉和观。修行从觉中有观。什么叫觉?寻觅一样。象有有居士在念佛,有佛号有恭敬心。慢慢地念了十几分钟,发觉念佛心不在了,这时候我们自己觉悟了,去把念佛心抓回来。我们最初的功夫就是这样。开始念佛修行就是这样的,很正常。有的人往往坐在那里念佛念了一上午,念佛心早就跑了,他还不知道去抓回来。念佛的心没有了,跑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了。为什么?因为他沉醉于往事当中,所以自然而然把自己的心耽误了。最初念佛没有念佛,你在念家里的人,关照和觉照常往外面跑。当我们安住在这里不动了,让我们自心能安住于一个地方。当你不管它的时候,烦恼的心自然就去了。这个时候呢你念佛的心就非常好。当把我们自心安住在念佛当中,烦恼对你不影响的。如同不受欢迎的人来了你不要管他,不要理他。等几分钟你再看他,自然他自己觉得没意思就走了。烦恼也是,就像不受欢迎的客人一样,就象疯子来了一样,没人理他,他就走了。如果一群人围着他,他就不走了,他很兴奋。烦恼也像一个疯子一样,他到你修行的正念当中来干扰你,你不要理它,受到冷遇了,自然他就走了。我们自心就是这样,你心里常热闹非凡,常存分辨,不断地要求自己,你越要求气就越厉害。所以开始学习修行就要从有观当中修行。我们现在念佛的人,大多数是没有觉观的功夫,不会觉照,不会观照,他修行就修不起来。

   当有觉有观之后,他自己内心欢喜就会出现。在孤独寂寞中能发现另一种欢喜,法的欢喜,看到这种法和自己越来越亲近,看到自己能生信心,看到自己念佛越来越相应,他欢不欢喜。这种喜能引发善法欲,我们在修行念佛的时候,他感觉到法上的乐,乐能显现。修行当中又有感应,有法乐。这个时候他能沉静下来办道。出禅念佛转化欲界的四大,能出现清净殊胜的身体,向二禅进步。我们对于初禅的觉观功夫有了之后,你养成觉观了,你老是在觉观当中,你在念佛过程当中已经一心不乱了,就不要到处去觉观,要把觉观舍掉。念佛的人,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时他故意去找,一会儿他在看周围怎么没人和我一块儿念佛呢,一看人家说闲话他也要说。你要一心不乱念佛就行了,你不要去觉观。所以当你能一心不断念佛的时候不要起觉观,要把觉观放下。好好地安住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安住于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安住自己的清净心自信心,安住于佛的清净功德中。越念身心世界越快乐,这是内在清净心的快乐。平时你念佛没有这种欢喜的心,越念越快乐的心。这种快乐不是高兴的狂乐,是身心轻安,好象什么都不存在感觉。念佛的过程中只知道念佛,身体的感觉都没有了,身心定下来了,安住在佛法当中这叫乐。因为这样的喜乐而念佛,越来越近。有时候静了他也会不习惯,法堂里清清静静他就觉得奇怪,师父怎么没讲经?他不习惯。二禅念佛的时候自己的定心越来越深入,所以念佛就能逐渐地生起来。

   到了第三禅,他要把第二禅的欢喜舍掉。在二禅的时候还能常常感觉到自己念佛的欢喜。当你一执着这种欢喜心的时候就会障碍你的修行。要放掉,要安住。三禅呢,住在修行过程当中,安住于平等当中。念佛能达到一心不乱,不要分别,这样念信心越来越深入,执着于这种境界的时候就会障碍你。要安住于平等心,一句阿弥陀佛从口里出来清清楚楚,从我们耳朵里进去明明白白,平等念佛,这是第三禅。安住于念佛的正念,保持没有?如果有一点欢喜或者有一点悲哀,念来欢喜起来了,或者哭起来了,就是非常粗略的感受。我们内心里有一种深层次的法喜生起深层次的快乐,其他烦恼都不起来了,越来越深入了。天气的变化、声音都影响不了你了。

   依三禅而念佛,我们内心不断深入到更深层次的一种不乱当中,念佛影响不了你,别人骂你,你像没听见,你一心不乱,人家说这个人入定了,没有办法改变他。这时会出现一种欢欣的动摇,多少还会出现一点点动摇。要把这种欢喜转变到内心念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以前阿弥陀佛是从外来的,但是现在从自性上开始念佛的时候,他的自己的本有的自性慢慢地就会开悟,都是我自己的本有,有什么欣喜嘛。这些境界是自己的,原来就已经有了,有什么欢喜呢?也没有悲哀。当我们自己不管烦恼的时候就不再去管他了,所以把第三禅的乐受舍掉。依这种舍受呢,我们内心念佛的功夫呢,越来越深入。你念佛与阿弥陀佛的三明六通,功德慢慢开始相应。自己内心好象阿弥陀佛有多少功德我就有多少功德,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少好处我就要得到好多。这样念佛的时候,他的功德心,正念心就慢慢增长,安住于一心不乱,就像钟你不敲他的时候他的声音就不出来。所以当我们在一心不乱念佛过程中就会转化欲界的四大,成为色界的四大,我们的心越来越深入。

   四禅念佛。你欲望心虽然断掉了还有物质还有摄受。慢慢要把色界对我们的色身约束还能舍弃。我们在色界四禅中,慢慢色对我们的制约开始厌弃,修空观。我们观察阿弥陀佛眉间白毫相,一观察起来能对治于色身的执着开始放下,能够空。当这种空一空便即一切,开始用我们这种色身而汇入到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微妙寂静的虚空当中。执着于这种东西,由一心念佛,色身汇入阿弥陀佛的莲花化身当中。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化身,微妙色身转化色界的四大。那种定心又能一步一步地增加,当我们的色身不再执着自己的时候,他能够把握自己。念佛自由自在,他已不限于这个色身了。我们现在还是我住在这里就不能脱离这种地方。到了四空定的时候,我们的色身不一定住在这里,要安住于一心不乱之中,我在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在莲花当中念佛,化于虚空中,在佛光中,慢慢就会转化我们对色身的执着。这时候我们修行观想就能自由自在。所以叫空入定,以空住定而念佛。当我们这种空于内心的分别心而起,这种分别心观想心,能够放下。到达这种境界,在我们内心的观想放下,用我们自己的心变演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安住于阿弥陀佛的清净时,自性与阿弥陀佛的心揉和在一起,来加持我们自己清净身口意三业,加持我们的三业。他能加被自己,把自己的色身完全转化,安住在阿弥陀佛内心里念佛,用自性来沟通佛心。加被第二个心。在这个念佛过程中我们安住于阿弥陀佛的清净,脱出虚空,这种念佛可以到达,知道阿弥陀佛的心也是无所有心、真空心。能够达到这种佛心众生心都放下,就能安住定的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无所不在。随其心静则国土静。那个时候我们的心,你念多少,虚空众生跟着你念多少,山河大地和你一块儿念佛。我在这里念佛的时候这个讲堂的人都在念佛。我在这里念佛的时候,众生草木有情无情都在念佛,流水声,风吹声,声声都变成念佛声,无所不在,这种念佛的声能充满虚空。到达二地,非想非非想出定。把这种念佛的心要保持正念。不是不想,不是不念,有正念显前。保持这种正念。他很大声地在那里念,很粗略地念,那种心要放下。这种念佛心越来越深刻。所以这叫深入禅定。要一步一步地学会深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众生就能深入这种禅定。这种四禅八定他们就能深入。

   诸通明慧。各种神通光明智慧他们都具备了。七觉支,在我们修行的时候要以八正道修行。依八正道而念佛,你听过没有?今天晚上给你讲了以四禅八定而念佛,那也是修行念佛的一种方法。依八正道的念佛,七觉支的念佛又不一样了。所以通常的法门对我们念佛有很多启发。你依净土法门而学教,天台也好,哪一个不是教我们念佛法门的?所以说没有什么法门可以和净土法门打架,法法圆融。我们现在因为不圆融所以这个法门和那个法门打架。所以内江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圈子。你是出家念佛的我是在家念佛的,我不和你一起。他和出家人不和合不团结。你是在圣水寺念佛的我在西林寺念佛我不和你走一路,这都是分别烦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能具足成就这种功德,能各种神通都显发出来,各种智慧也能显发出来。内心在七觉支当中来修学。要能清楚分别自己所念的法。同样,你念阿弥陀佛又念到药师佛去了,那说明你内心还是很粗略,没有智慧。依精进修行身轻心安,我们自己修道的功德进步。所以说学习这种佛法的人要能够得到轻安了,这一辈子就能脱离粗重的烦恼。我们为什么没有轻安呢?为啥?没有精进修行。因为你很散,因为你很昏沉,你的身体就始终很粗重。你看人家清定上师,晚上只打一会盹,整天地讲经说法,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精神,那是有功夫的,没有功夫不能精进修行,身体就非常粗重。清定上师打个盹就行了,精进修行睡四个小时就够了,我们不知道要睡多少时间,所以我们的身心非常粗重。以前我想这个觉能不能睡够啊。把觉睡够了再修行,结果一年睡了下来发现这个瞌睡越睡越多。当你精进修行的时候,瞌睡就跑掉了。自己身心轻安,这种善根就慢慢开始出现,修行也就更有时间。游戏是玩不玩的,好多居士说我等世间上的东西享够了我才来皈依,还有的居士说我八十岁了才来皈依。我说你能不能活到八十岁都不知道呢。世间上的东西要浅偿则止,能经历一下,能…

《安居讲法第十四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