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讲法第十讲▪P2

  ..续本文上一页离苦得乐。你在世间上做生意,要出人投地,要当和尚学佛,有什么不同呢?是追求智慧的圆满。所以站在这种角度上,大家不要有太多的分别。你是信佛教的,我是信共产主义的,不要有这么多分别。用共识来达成对大众的包容。所以说佛教就非常好理解了。你现阶段学这样学那样我都赞叹随喜,到最后你还要回归到根本道路上来,要学佛,学这种智慧,学习这种净化自心,“英雄到老皆归佛,未有神仙不读书。”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我们自己的快乐放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去。这叫弘誓功德。为什么要利益众生?众生跟我们相关,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要舍弃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会害自己。所以我们要知道把自己的利益要放在周围的人群当中去,利益大众,帮助大众,学佛就是要把这种心态建立起来。

  誓愿断恶修善度众生,这种心念要开阔。弘一法师在讲的时候就专门讲过这种方法,要发广大心,这种气量心胸就扩大。我们平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学问,知道这里的所有关系就能发广大心,不仅是抓住自我一个人。弘誓功德,这样而做功德所积累的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就不是平时我们凡夫发心。平时凡夫发心烧香保佑我自己长得漂亮一点,往往是为自己着想。你追求好处,仅追求我自己的好处。他人呢?我就管不过来了。这个时候你做的事情,你在烧香拜佛,是仅为一个人,那他得到的好处是非常有限的。假如你烧香不仅是为一个人,为谁呢?为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由于数量上的差别,我们发心的广大一下就显出来了,我们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样。只为自己是自私自利,为人民大众而死叫死得伟大。要发广大誓愿,以广大誓愿而做的功德的量,福德智慧就非常大。所以把这种心胸开阔了,把我们的见识增长了,做的功德自然就非比寻常,就建立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所以把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建立起来就是一件功德。

  所谓功德,是见因为功,明性为德。要明心见性,如实认识自己就算功德了。当你不能如实认识自己的时候,你做功德是表面上在做功德。我发心当义工,我出钱等等一切,好像我也在做功德。你所做的这些事情与你明心见性并没有多少作用,没有多少帮助。所以学佛的呢,首先要求在最初读佛经的时候,明白佛经里讲什么?众生的自觉之门,自性之门,自己救度自己的门。佛法帮助树立我们的自信、自尊、自强自度,认识自己。到了关键时候还是要看自己,学佛人是这样的。

  我们求菩萨烧一烛香,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出来,你说阿弥陀佛没来,你怪阿弥陀佛吗?是感应不够,要如实认识自己。你说修行有什么难处呢?修行就是改变自己的坏毛病,修行就是圆满自己的人格。为大众服务,各种事情上服务众生,来明心见性。你经常布施,你到底为什么布施?只图富贵道,别人是图对治自己的悭贪心。由于对物质,对自己的长处,如技能知识水平文化等等,你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凡是你自己所拥有的都可以布施。你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我们布施供养是对治自己心里悭贪不舍的这种毛病。东西要布施多少?要求我们对治我们自心。你在布施过程当中,没有这样的广大誓愿,你别想要别人承认你。你是为自己而做的,为别人就要讲条件。为自己做就没有条件可讲,要对治自己的毛病。很多人说持戒对自己很约束,不约束你不行。你损伤众生的时候,这个必然还报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从这里来对治自己内心,在伤害别人的时候伤得最多的还是我们自己。

  对因果,大体上很多人把因果对应不起来,好像有很长的距离。今天学习和明天考大学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样的因果不知道。当你不知道这些他怎么能认真听讲?所以我们现在因果观念很难建立。因果观念建立不起来,我们自心的规律就很难认知。自心是有规律可循的,为什么佛可以预计?我们将来多少生多少世才能修行断烦恼,乃至将来若干年以结果,释迦牟尼佛都给我们预计,他先就知道,所以总是有规律可循。所以一旦掌握你内心的秘密,人家想使唤你很容易。所以说我们现在对自己不认识,你要认识到自己。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就不高兴,为什么会起贪心呢?这有一种内在的东西,物质基础就是我们自己造就的。你很难说你能认识到自己,只做事情不见功德,不知要走多少的冤枉路。当你有智慧,你知道自心的这种因果关系,这是如影随行的因果报应。所以我们持戒能对治我们损伤众生这个不好的行为。忍辱呢?就是要对治自己的坏脾气。你不忍怎么能对治这种脾气呢?三个朋友五个朋友一聚到一起,一说起来就有趣了。什么事也不干,对以前执着老是放不下。当人家掌握你这种的时候,自然就认识你这个人,怎么样让你笑,怎么样让你哭,很容易把你掌握了。你看这些贪污,贿赂别人的腐败分子。只要你有所喜欢他就可以突破,你就被麻了。所以我们现在修行的要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不要老去想别人。要问自己,今天为什么不高兴?把你的心里规律,内在的价值观,人生观,心理学专门研究,想掌握自己就很容易。佛法就是钻研心理的学问,让你认识自心运作的规律。要能认识自己才见功。你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时候建不了功。为什么?贪嗔痴慢疑不断。往生心没有。念了一辈子佛问你为什么要念?别人念我也念,是盲目地跟着人家跑。所以修行没见效,往往是因为你盲目,没有如实觉照自己,认识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要解剖自己。为什么会不高兴呢?是因为这个人进来应该敲门,他如果进来不敲门你就生气了,他故意不敲自然就可以让你不高兴。如果你认识自己了,他让你不高兴是你内心有这种成见,所以不敲门进来你心里就不乐意。你要认识自己,解剖自己。那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平常所接触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明心见性的好的方式。平时我们为什么要求在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把人家当一面镜子来检查自己的内心,不认识自己,一辈子也战胜不了自己。

  功德从什么地方建立呢?所以功德以明心见性为功德。你做一切事情、你出钱并不叫功德。你要在出钱的行为过程当中能认识自心,功德开始起来了。所以事相上并不是你要捐多少钱才叫做功德。以前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大做功德善事,你说我做这些事情有没有功德。达摩祖师回答:无。梁武帝就很不高兴了,不愿意和达摩祖师说话了。要明心见性的人是不会问这个问题,你做这些事情见不见性你自己知道。你为什么而做,你是为对治自心。如果不是那就很艰难了。可以成就许多的福德,但明心见性的功德建立不起来。我们现在居士做事情很愿意做,但是跟自心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样认识自心,不知道怎么认识自己。学了一辈子佛,烦恼越学越深,认为修行佛法成不了道,其实是你方法不对嘛。我希望在座的不管是出家的还是在家居士们,都要认识自心,对治自心,学佛就是这样。

  念阿弥陀佛,念佛就是念心,念慈悲喜舍心。要把我们像阿弥陀佛一样的四十八大愿心念出来,你把这些心念出来没有?我们念的是贪心。你出家人什么都要放下,还有欲望没有?我们修行佛法也有欲望嘛,是善法欲,这不一样了。欲望是一把刀,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究竟是哪一面呢?要用这种好的一面,万万千千的善法你都能修行起来。假如你把这种欲望成就的是什么?所以我们众生要知道这回事,要认识这一回事。

  什么叫自庄严?到西方极乐世界,从我们平常的了解来说,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不是我们自己庄严。我们在世间上听到一句话: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为什么?能转化别人的东西成为自己的。对自己的东西有眷念执着,所以我们这些众生什么都想争第一,烦恼上也要争第一,只能贬低我们自己。所以说我们这种你信不信?你信了,阿弥陀佛和自己就联系在一起了,当你追求就能得到。生死对你不成问题,你怎么去解决呢?永远不可能去解决。佛法的伟大就在这里,当佛法能认识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他就能找到解决他的原因。以前许多朋友同学对我说,世间上的苦乐是正常的,世间上有什么事情是圆满的?不圆满是十有八九,生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他们觉得你是没事找事。你看这根本不一样,我们学佛的人就可以看到,爱别离对众生形成了一种损伤。当然把爱的执着放下了,对众生的伤害就可以没有了,这就把四弘誓愿联系在一起。你对世间上错误的东西愿不愿意改?我们平时念佛没有在这里下功夫,这是一大毛病啊。把人甩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就不修行了。如果我们连基础的修行都不具备,只等阿弥陀佛来救你,阿弥陀佛也救不了你。

  以前有一个故事,有个人专信观世音菩萨。有一次大水来了,全村人都走了,他不走,他要等观世音菩萨来救他。观世音菩萨化为同村的一个人叫他走他不走。观世音菩萨走掉了,水慢慢地淹起来了,观世音菩萨又化为当地的渔民来了,他还是不走,他就是不上船,要观世音菩萨救。观世音菩萨再化为一个能游泳的人来救他,他还是不走。观世音菩萨几次显相来救他,他却不认识观世音菩萨。你说这种信就是没有智慧的信。我们现在好多也是这种情形,信而不知道是什么。信佛而佛在我们周围,常救度我们,却不认识,要等佛来我才走。仅是一种执着,一种无明,这种修行不容易成功的,所以要知道从功德心当中来修行,而念佛怎样才能成就?要开一点智慧,不开智慧很艰难。所以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这句话包含了几个道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以弘誓功德庄严,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自己没有怎么显现?因果对不上号,还是自己错误的方法导致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以自庄严感应了阿弥陀佛的庄严。我们今天呢,阿弥陀佛的愿就是我们的四十八大愿,愿力多么殊胜。我也要发这样的愿力,如是因,如是果,如是起心动念,在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当中就是如是显。只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不向阿弥陀佛学习。那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你不能悟到。你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成就的,你不知道你现在念佛就是在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吗?其实自他救度圆融在一起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我们今天要分个难行、易行道。阿弥陀佛的救度,你不显现,他怎么救度你。所以我们自己要把自己的根基要修好,要学好。要有这样的弘誓功德而庄严。我们的内心要把我们具备的信仰素质心里素质具备起来,只有你自己努力。所以小和尚要出去参学,师父说:把东西收拾好。这个徒弟过意不去。师父说你一出去,师父就不在你面前了,但是很多事师父不能替你做的。小和尚说,我知道。包括我们现在,阿弥陀佛也不能代替你一切的一切,很多事情只能我们自己做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内因、外缘。阿弥陀佛再慈悲,“雨水广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你没有这个基础度化不了你。没有阿弥陀佛这种外缘,也是孤军奋战。当这两者结合,是自他结合,因缘结合。所以外缘阿弥陀佛已经具备,西方极乐世界具备,诸大菩萨具备,我们缺的是自庄严弘誓功德。前面说的三辈往生都讲要发大菩提心,要发广大的菩提心。也是三辈往生中讲的发大菩提心救度众生。功德呢?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要自己修。内因感受外缘,外缘成就自心。我们经常读《无量寿经》,净土五经。不断来修我们内因,外缘要修,内因也不断地增强,我们信愿心生起来了。那时我们再来读《无量寿经》的时候,自心踊跃欢喜,不会读过就像没读过一样。有的人诵了多少遍《华严经》自己没有印象,所以说读经千卷不如解经一卷。

  把平时所做的建立在哪儿?建立在认识我们自己内心上。念佛就是念心,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己的财富宝贝。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为我所用。所以以弘誓功德而庄严,生起善法欲来度众生的欲望,那叫大菩提心。所以叫你读经的时候,你们理解得这么深透吗?自己的学习和外面的学习要结合起来。把这种因和果的一种好处,修因合起来,总持起来。都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在看《往生论注》的时候,他就是把平时不善于总结的总结起来。第一种说佛的功德。第二说菩萨的功德。他总结三大类。其实他所说的就是这些。只要你善于总结你也能总结出来。第一条是什么,第二条是什么。要这样学习。你学习了之后,像我们小学生要分段,看经明理嘛。读经明理,读经增长智慧,你要这样去读。

  

《安居讲法第十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