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力量就改不过来,这是第一种是针对人所说,众生犯了错误了能忏悔,他还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种人呢,不发大心,造了无间罪要障碍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三种,就是根据他修行来,有的人虽然造了五业重罪,但是他能修十六正观,要深入禅定。修行正观善根,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眉间百好相。也能修行善法,散乱心修行善法,有没有力量呢?力量非常小。没有这种力量灭不了这种罪过你还是不能往生,所以说看你最后忏悔能不能忏悔掉。在你骂人的时候,你做恶的时候,你是唯恐别人不死掉。忏悔的时候的心非常小,你要能五体投地如大山崩,像山倒塌下来一样,很多人不敢。你造罪的时候的猛烈心,咬牙切齿。当你忏悔的时候能不能誓不再造?痛苦流涕。有时候你表面上你还在请别人原谅你,心里还在想怎么整别人。我们自己所做的罪过就不能灭除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众生要用心忏悔。痛苦流涕,如大山崩,没有忏悔不掉的罪业。以后我再也不做这样的恶事情了,发这样的决断心,我们今天有没有想过忏悔?我经常讲,很多同修说:我从来不整人,也不犯戒。那无量劫以来做过多少错事呢?现在你不忏悔罪?所以要忏悔啊。
净土宗宗义,在以修净土者的心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国土。弥陀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种大愿,除五愿属摄法身、摄净土愿外,其余四十三愿誓愿当来成佛时摄取一切有缘众生。尤其摄众生愿中之念佛往生愿,即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是法藏比丘之本怀,亦乃〈无量寿经〉之宗要。这是净土修行人最殊胜的增上缘,然欲往生净土,则须内因、外缘具足,方可得生。上面教我们怎样修行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有几种障碍。五业重罪,诽谤正法这是最大的障碍。下面要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没有一种差别呢?是不是都一样呢?不一样。所以说他给我们说往生上中下三品。有的人说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了,还要讲什么听闻佛法,发菩提心。他不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还是有一种差别。所以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法门,在修净土,有内因外缘。因就是我们信阿弥陀佛的信心有几分。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至诚恳切愿意往生的心有几分至诚有几分恳切。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开言吐语,你这种修行。外缘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缘,从外缘上说是平等的。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心是一样的,平等的。但是虽然阿弥陀佛是平等的,感应得到的阿弥陀佛的力量。你比如说像这种电来的时候是一样的,你的变压器是多少你能接受多少的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阿弥陀佛的这种电力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我们的信心和愿力不同,所感应得到的阿弥陀佛的力量也不同。一分虔诚感应阿弥陀佛一分,有三分虔诚就感应三分。这是内因外缘,内外接合起来,内外相应,我们修行才能成就。阿弥陀佛的外缘再好也要因我们自心来感应。阿弥陀佛在因为当中发了四十八种大愿,这大愿中,除了五个愿望。其它四十三个愿望都是发愿摄受一切有缘众生。要有缘。佛法如天雨普润,无根之草,天雨也润不了,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有缘?内心不发心就没有缘,所以你发心有缘分,不发心就没有缘分。这种缘分从发心处得,所以说摄取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的根本,建立了我们现前修行最殊胜的一种缘。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修行就很容易成功了。在生死业海当中,就像沱江,你要是不坐船,你不会游泳,你怎么过得了呢?在生死业海当中也是这样,光凭自己的力量,往往我们罪深业障,最后沉入苦海当中。生死轮回没有穷尽,没有办法出离。但如果你要得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出离生死苦海就非常容易了。所以净土要内因外缘都要具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内因呢,就是我们现前众生发心,这就是修行的内因。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平等的,就剩下我们自己的内因,内因修得怎样到最后往生的净地就怎样。内因呢?
第一,凡欲往生净土,先须发菩提心。第二,次须发厌离心、欣求心。厌离此世秽土、八苦煎迫、怨憎会聚,欣求净土清净、万福庄严、寿命无尽。第三,复发三心,一是至诚心,众生一切身口意所修解行,必须内外相应,真实为求生彼佛净土,不可内蓄名闻利养之心,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二是深心,即深信之心;初信机: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烦恼具足之凡夫,无始以来漂溺五趣,循环不息,无出离之缘;次信法:深信阿弥陀佛成就四十八愿,摄受一切众生,专念彼佛名号,依彼佛加被护念,定得往生极乐。三是回向发愿心,谓以自无始以来及今生自他所修一切世出世间善根悉皆回向,愿生彼佛国土。
第一种,凡是想往生西方净土,要发菩提心。这是第一内因。大智慧的心。释迦牟尼佛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教你去成佛。释迦牟尼佛宣誓,发心作佛的人心非常大。小乘的发心是一种障碍。我们发大菩提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形成障碍了。〈安乐集〉谓菩提乃无上佛道之名,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遍周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普备,离二乘障。这是第一种内因。第二种内因要发厌离心,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事。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我们人世间的一切苦要发厌离之心。有谁愿意和苦在一起呢。要发厌离心,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万德庄严。清静庄严。所以光明无量,智慧无量。要有这样的心。第三种内因呢,就要发三种心,一种是至诚心。一切身口意修的行,必须内外相应,不能把名闻利养心培养起来。我们把外在的呢,显出一种修行见佛。对五欲世界你还放不下就不是至诚心了,我们最初深信我们自己是烦恼具足的凡夫。无始劫以来就在六道当中轮回不息,没有出离的缘分,罪深业重。最初相信自己罪深业重,烦恼重,不能出离。第二种是深心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专念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要阿弥陀佛的加被。这两种心。你信得不深刻,你说我哪有罪过,我现在自己能救度自己,那在你修行的过程当中,就修不起来。只要有真实的信心能修起来。我们现在自己罪深业重,智慧开发不出来,师父前面一讲后面就忘了是你自己罪深业重,烦恼具足。要深信阿弥陀佛能摄受一切众生,念彼佛名号,以阿弥陀佛的加倍我们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往生法门,我们一定能往生。这两种深心具足,一直到今生我们所修的一切世出世间法,善法功德,那种善根要回向往生。这种回向往生心,一心求往生。此三心少一即不得往生。要之,净土宗之修行途径,首需集信、愿、行三资粮,修十善作基本,于世法无亏,复广修功德回向愿生,更慎临终一念。
《安居讲法第四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