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与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P3

  ..续本文上一页的因果所主宰。往昔时候,你造了如是的因,所以说你投身为一个男子之身,这样的眼睛,这样的鼻子,这样的耳朵,这样的高矮和胖瘦,这是因果所成就的。这个是你决定的吗?你也决定不了。今天你倒是可以决定了,你说我去美容,我去整形,我去变性,你以为因果是你可以主宰的吗?虽然说,这里面我们有一些自由意志,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为因果所主宰而不能自已。比如说,你今天的高矮胖瘦,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自己的富贵贫穷也不是你想象的,想怎样就怎样。你往昔成就了这种因,就有这种结果,逃不掉。

  那么,是不是又陷入一种宿命论呢?不是宿命论,往昔的因果是往昔的因果。往昔有因,今天我们收这个果,今天我们想怎么样,是有一点自由意志的。但这个自由意志的大小程度,都取决于往昔善与恶的业力的大小。如果说你行善的力量大,今天你的自由意志主宰得会多一些。比如我们自己能够认识自我,主宰自我,改变自我,这样的能力就要强一些。如果说,往昔时候做的恶业太多太多,今天你去收拾这个,明天你去收拾那个。到今天,所有的恶业都成熟了,糟糕了,你今天想怎样就怎样,办不到,中间总有很多障碍。那些冤家对头,随时随地都在显现。不是冤家不碰头,怎样都与你过不去。阴差阳错,你所追求的总是得不到。这是什么现象呢?也就是因果现象。由我们自己行为的力量,你的行为能够利益自己,能够利益众生,而这种善能体现出来。你要是有烦恼,损伤别人,损伤众生,这个业也能够体现出来。

  所以说这种微妙的东西,需要大家用心去体验体验,只要你稍微明白这一个道理,也许给你人生的体验就不一样,人生的受用就不一样,你玩其它的都是花的。今天能够真正地从因果上来入门,你就能找到命运的诀窍,就能够认识到人生苦与乐的间架结构了。它是怎样引起这种间架结构的?怎样引起这种苦与乐的?稍微体验一下,如果你不去体验想让谁来给你,那很艰难。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给你,现成的东西都在我们的悟性里面,给你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一个方便,都是为了引导你。这边一兜,那边一兜,看把你的悟性兜得出来不。如果兜出来了,好了,不用说多了三言两语就可以。

  这个话题非常沉重,也非常有趣,大家休息一会儿,你们去体验体验,利用休息的十分钟,两两结对,打他一耳光看看,阿弥陀佛。

  刚才课间休息,大家也在进行着采蜂蜜,春夏秋冬和尚都把快乐带给你们了。春夏秋冬年年如此,但是为什么又不同呢?不同也是一种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心境一改变,结果就改变了。对不对?很简单。有学员在说佛法的因果太奥妙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我们的智慧怎么来认识?怎么来开启?中午和尚还在给我指点迷津,说不要讲多了,讲简单一些,抓住根本问题就行了。也许三藏十二部给你讲,这个太难了,但是你真正有了兴趣以后,你并不觉得它难,这就简单了。我们今天的因果智慧,并没有给你介绍太复杂的东西,只需要你用心去体会这种因果,这其间的奥妙,就真正出来了,不能够用心的,往往去读书,读死书,死读书。能够用心的,能够读懂东西,读懂自心,往往自心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三藏十二部经典从哪里出来的?就从我们自己自心的体验当中来。释迦摩尼佛正是用自心认识世间上的因果规律,然后用自心开启自性,三藏十二部就是释迦摩尼佛佛心的一种体现。

  佛心它有没有不一样的心,就是因果心,十法界的因果都给你揭示出来了。在座有没有学医的,你得什么病给你一检查,问题出在哪里了?由什么因果而起的?然后对症下药。好解决吗?好解决。把病认识清楚,把引起这种病的根本原因能够查出来认识清楚,那就是智慧。今天为什么别人能够当医生,我们自己不能当医生,差别也就在这个地方。能不能认知嘛,你有这种本事,你能够认知各种病的因果,那你就成为医生了。我们今天人生的各种目标要追求的,也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说,我们刚才所讲的认识业力因果,实际上这里面没有一个我在主宰,没有一个神在主宰,也没有一个上帝在主宰,那就是由这些因果所成就的。因是什么?因是付出,你有所付出,就有因,就有果。当你把种子种下去,就有它的结果。随便撒一堆草籽在外面,那个草长起来了也吓人。今天我们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过研究,没有掌握自己付出了什么样的行为,你都是在任意的挥洒,很潇洒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是一种自在吗?我想也不是一种自在,想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那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自由,但是你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种客观规律、因果规律的时候,对不起,你想干什么你就干不成什么。糟糕了,因为你的内心与因果规律相违背。我们今天不是这样吗?很多人想找钱,但是别人做生意能够找钱,你做生意就要亏本。人家打麻将能够赢钱,你打麻将就老是输钱,那不是糟糕了嘛。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因果?所以,它就是因果的主宰,业力的主宰。所以说认识到这点以后,能够努力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正确的启蒙上去,这就是智慧。

  有人问师父:“智慧要怎么开发?”佛教给你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你实实在在去行持,以无我的态度去布施,去持戒,去忍辱,这就是智慧。你能够真正无我地去布施,智慧就体现了。经常这样做,慢慢地一个人的智慧状态就显现出来了。什么叫禅?我认为抛弃自己的虚妄意识,抛弃自己的虚妄分别,呼应于真理,全全呼应于真理,老老实实按照真理去做,脚踏实地,这个就是禅。所以说的吃饭、穿衣都是禅,我的理解就是这样,没有变。不要虚妄分别,不要你的错乱意识。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把那些虚妄与分别的东西放在一边,要呼应于真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真理就出来了,智慧就出来了,你的福德因缘就这样出来了。所以,我今天给你讲的,好好的受戒,好好的守戒。在戒律的过程当中,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你看看佛教里面,这也是智慧,戒律就是佛陀的智慧。能够呼应于戒律,叫你不干的时候你坚决不干,那说明你真的有智慧。能够叫你布施、念佛、修行,你能照着去做,实实在在的,你不要好高深地说空、说有、说玄妙、说华严、说法华,不要那么玄妙,你就脚踏实地地做这些,那就是你的智慧。

  所以说,我们今天的人很多都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做这些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我非得要明了之后才做,你真正明了以后那也做不起来。“师父,道理我懂啊,但是我做不起来。”愿不愿意做呢?想不想做呢?去努力没有呢?如果说没有这些的话,那就很艰难。所以,我们认识因果规律以后,认识戒律以后,那你看自己愿不愿意认可。刚刚和尚所说的:“愿不愿意认同。”你不认同,说明智慧没有;认同,这好像失去了自由意志。我为什么要认同释迦摩尼佛,我为什么要认同孔子?我为什么要认同这些伟人?为什么?好像没有必要,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公,往往就把自己的虚妄意识拿出来了。所以人真正有智慧,他能假借古人的智慧,能够学习,能够继承,能够照着去做。这并不是显示你无知,并不显示你堕落,并不显示你没有自由意志。今天,智慧开启的一种过程,是一个遥远的过程,它需要有能力才能够探索,没有能力你连探索这种真理都很艰难。

  而这样的人,也许一千年出不了一个,一万年也出不了一个,但是,已经出来了。你看释迦摩尼佛这些,已经出来了。历史推出了这样一个觉悟者,这个是不太容易的,佛经上预计人寿两万岁时有一尊佛出现,然后释迦摩尼佛隔了这么久,到人寿一百岁时出现于世。这个世间上能够出一个真正的伟人、真正的觉悟者那是不太容易的,但是今天他已经出来了。我们正处在这样的空间当中,可不可以沾光?可以沾光,我们沾沾佛光就可以,但是你愿不愿意呢?没有认同的时候你根本沾不了光,当你认同的时候,你就能沾上佛光。你对和尚有信心的时候,宗性和尚他随便说什么你都能够领会到,一种善巧,一种智慧,你就觉得不一样。你要是不认同,没有信心,没有放下自我来学习,来沟通,来交流,来认同,来继承,那么哪一个法师对你说的都没有用,哪一个老师对你说的也没有用。

  所以,智慧在哪里?我经常说善知识、善知识,要自己善,才有善知识!自己不善,没有善知识。自己怎么善?佛法上说,听经闻法要有一种态度,你听不听经?认不认可?愿不愿意来探索真理?能不能够放下自我的执着?能不能够放下自我的虚妄分别,来学习和交流?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好,听的东西慢慢你就能记住。如果没有兴趣,天天在那里挑毛病:“你讲的就是不对嘛,我就是不认同嘛。”你在上面讲,我在下面聊。你在那里讲,我在心里对我讲,你跟我唱反调。对不起,这就不太容易了。你在课堂上,老师在给你传授这个知识,你在封闭自己,那就很艰难了。什么叫智慧?我觉得这就叫智慧。

  摆正态度来学习,谦虚、无我,能够客观地去探索,尽量减少来自自我的障碍。少贡高我慢,少封闭自我,多交流,多探索。有这种态度,我觉得只要成就这种态度我们就与智慧有缘了。至于真正的因果规律,比如说《十善业道经》,乃至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哪一部经典没有给你宣说佛的因果,都在宣说。十法界的因果,佛经就是宣说这种因果而已。你去看,你去听,以后的法师还有很多很精彩的要奉献给你们。

  那么,我在这里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态度问题。你把态度摆正了,于是其他东西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心态一摆正了,态度一摆正了,好像就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你非得要从这里进入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广开财源之门,就在这里,心态摆正就可以了。不要急,只着急是不行的,一定要讲究善巧,讲究智慧。智慧在哪里?就是这种态度。不应该出现的态度,千万要注意杜绝它。你看,我们这样分享一句就可以了,不要说多了,我要留点时间让大家多来献计献策。围绕因果这个态度,这个理念,这个无我,这个行为主宰,业力的主宰,因果的显现,你有什么心得,我们大家交流。

  (根据现场视频录入(毒毒整理))

  

  

《因果与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安居讲法第一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