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与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P2

  ..续本文上一页救世主、上帝,什么都能满足你。所以说,这就是一种依赖,放弃自己智慧的开启,不知道还有佛法,和其他讲究上帝、讲究救世主是不同的,佛法是要教我们自尊自重。怎么样自尊自重?认识因果规律。

  佛,以他圆满的智慧把因果规律开示给你。你懂得因果规律以后,自己要去做。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因果就是这样,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没有因就没有果。今天你想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一定要付出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今天是自由的社会,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乃至进步的、科学的社会。讲究一个根本的认识理念是什么?就是这个因果理念。有没有因果理念,有没有自己承担的精神。上午和尚所说的承担,有没有承担的精神?我们对自己的事情不承担,不修因,想要得到结果,那就是外道思想,不是佛法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我们自己烦恼,自己痛苦,自己缺乏,都是来自于不认识因果规律。出世间要想解脱自己的烦恼,解脱自己的执着,出离自己的错误,那也要认识你错在哪里。错误的因果你要认知,你才能建立正确的因果。不能够认知错在哪里,你的正确怎么建立呢,那也建立不起来。所以说,要跳出三界。什么三界?欲望,色界,无色界,四禅八定,你再高超,到最后有执着你也跳不出去。

  有生必有死,那就是无常,那就是不究竟,有生死就不圆满。我们追求很多过眼云烟的东西,那不是有生有死的东西嘛。一会儿快乐,一会儿快乐又没有了;一会儿痛苦了,一会儿痛苦又过去了。这种有生有灭的世界,就是不圆满的世界,要达到究竟圆满的快乐,那就要对应生死境界,那就要解脱。怎么解脱?也要认识因果规律。所以说,因果规律与我们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息息相关的。你不认识因果规律,很容易陷入痛苦当中;认识了因果规律,就很能够成就自己的所作、所愿、所干,你想干什么都能够成就。在佛教里面,有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什么得什么。可不可能?可能的。但是要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保障呢?因果规律。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就是建立在针对出世间的,是出世间的因果的一种真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他才能够真正的慈悲。

  认识因果规律那是智慧,能够把因果规律运用在利益众生身上那就是一种慈悲。我们今天不认识这种因果规律,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要想利益人那也很艰难。狗有狗道,猫有猫道,人有人道,各行各业都不同。你要喂猫,那不同;你要喂狗,那也有不同的方法;你要利益人,就要懂人心;你要栽花,要懂花的因果。你要是不懂这些规律,不懂这些因果,栽花你也栽不活,喂狗你也喂不活,喂猫你也喂不成功。这个世间上,要让我们自己高兴,上午和尚所说:“做自己的看门狗,”你也要把自己守住嘛。你连自家的门径是什么都不认识,你说要把自己看好那也看不好。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不知道;怎么样离开痛苦,也不知道。那就很艰难了。所以说,佛法最基础的理念,因果非常重要。

  在佛教里,思维因果首先就是要决定世间上的一切现象,是由什么来支配的。这个世间是由上帝来主宰的吗?是由主来主宰的吗?还是由命运主宰的?这其间有什么道理?佛教的因果规律就体现在业力因果上。什么叫业力?业就是行为,你在笑,这也是一种行为;你哭了,这也是一种行为。你高兴了,你烦恼了,这都是一种行为。只要有任何的一种行为现形,这个业也就差不多形成了。有因必有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起心动念,都有因果。你说真有那么悬吗?我曾经让大家真正的体验一下,你内心里面为别人好,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人的,你看对你身心的帮助是什么。你在网上可以查到,看这种心念,对于水分子的揭露,它就有不同。你对水能起善心,欢喜它、爱护它,水分子所呈现出的图形那也不一样;如果说你怀有恶劣的心、嫉妒心、烦恼心、损伤它的心,它所呈现出的结构和图形又不一样。一个最基本的水,你看看,你的心念不同对它的影响就是这样的。

  水不好感觉,我建议你在真正禅修的时候,两个人两俩相对来做个实验。上午和尚在做实验,同样是喝牛奶的牛奶盒,他能够想办法把它处理好,为收垃圾的人考虑得非常细致,可以不占空间,这种起心动念与我们一般人喝完就扔掉了,占很大的空间面积仅仅是一点点地差别,但是这里面的区别就大了。在因上的差别很细小,我们一般人认为这有什么嘛,你不过是把盒子折起来而已嘛,这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嘛,这有什么诀窍嘛。但是,差别就在这一起心之间,善与不善就在这个地方,两种人生态度,就表现在这个地方。我们能不能看到这种差别?

  所以我建议,大家下来的时候,两俩结对,你扇我一个耳光,我扇你一个耳光,看看感觉怎么样。然后,你给我笑一笑,我给你笑一笑,我们真诚的互相欣赏,真诚的沟通,你给我合个掌,我给你合个掌,那感觉又怎么样。然后,我们自己又两俩相对,用说话来试验试验,怎么试验呢?说普通话,赞叹对方,发现对方的好处,优良的品质,真诚地去欣赏,真诚地去赞叹。彼此感受一下内心里面听到这种话语的时候,那个心态是什么样的。然后,又换一种方式,互相挑对方的毛病,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你谩骂我,我谩骂你。然后,你掐我一把,我扇你一耳光,这样看看。这些语言,从起心动念,从语言,从行为,从身、口、意三业当中,这三种行为你都可以体验体验。你要说没有这种因果的,你就看看有没有因果。你打他一个耳光,他会不会起一些东西?一定会起一些东西。有的人定力稍微好一点,你拼命地打我,我忍,我忍,我一定忍,我不反应。他忍到一定时候,也要显现出因果。忍到一定时候,他忍不下去了他爆发出来的东西,那基本上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人。你也是这样反应,我也是这样反应。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人性的一种。

  今天的科学发达了,然后我们的信仰缺失了,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没有接触过,不相信。有轮回吗?有地狱吗?有饿鬼吗?有畜牲吗?太悬了,理解不了。我们不要说那么远,佛法上说,要体验那种地狱的状态,是完全可以的。怎么体验呢?从内心的因果上来体验,内心的心态上来体验。强烈的嗔恨心、斗争心、烦恼心,非常炽盛的心态,非常猛烈的心态,好了,地狱之因就开始了。你的欲望无穷,这样欲望那样欲望,想得太多,要得太多,索取得太多,无穷无尽的欲望,就是饿鬼的心态。不明事理,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不知道,那样不知道,那是畜牲的心态。体验体验,心态就是这样的。

  我以前说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它到底是什么因果。一个人他到了地狱里,看见很多人坐得很好,一排一排地坐得很整齐,很多好吃的三珍海味也摆得很好,非常丰盛。但是,每个人想要吃进自己嘴里面都不行,挑不过来,看到好吃的东西干着急。每个人都在往嘴里挑,挑不进去,干着急,他说:“这就是地狱呀?”“这就是地狱。”他说:“天堂呢,到天堂去看看。”一看,这人坐得也是一样,吃的也是一样,瞧见的也是一样的,也是挑不进自己的嘴里来吃。但是,天堂的人聪明一些,他不往自己嘴里挑,他往对方嘴里挑,这种方法就可以。你喂我,我喂你。于是,我们喂自己不行,喂别人便能吃到。天堂和地狱差别在哪里呢?好像就这么一点点。有智慧和没有智慧就在这个地方。喂自己的是地狱,喂别人的是天堂。我们今天从这个故事里能听懂什么?因和果我们能听懂什么?为自己是因,自私自利,紧紧抓住自己不放,地狱之因。能够发心于大众,去成就众生,那就是天堂之因。所以说,差别在哪里?就在这里。

  也许这个东西太微妙、太隐秘,但是我们今天太缺乏的也就是这个东西。稍微真正地领会一点点,我们能够分享因果的智慧一点点,那一辈子都受用无尽,人生的各种快乐就能实现。我们没有认识因果的智慧,那么人生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很艰难。你今天在学大学,学研究生,学博士生,教授,如果不懂因果规律那就很艰难了。有文凭,没有文化。什么叫文化?我们所说的文,就是客观规律,事物当中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把这种客观规律领纳到内心,真正受用了,能够转变心态了,你就真正有文化了。如果你对这个道理没有领会,没有认知,也不能转变心态,那你是没有文化的人。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但是没用,用不到人生上来,与自己的苦与乐没有多少交涉。

  这个世间上不是由上帝来主宰的,也不是救世主所主宰。谁主宰?(自己)你自己能主宰吗?业在主宰,因果在主宰!你说我们自己在主宰,你怎么主宰?我们是谁?谁是我们?非常地抽象,这里面你真正能主宰吗?佛法上讲:“我是无我的。”每一个人你们所认为的我,是没有的。我们偏偏认为有一个我,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公。你是不是自己的主人公?往往是替别人看门,不是为自己看门。你没有做自己的主人公,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人说那才怪了,我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

  !你认识你说说看,你说我叫智海,智海是你的名字。名字不算,我的身体在这儿。你的身体是身体,也不是你本身。你说我是我在,我有思想有思维,这个就是我。你的思想又在哪里呢?抓来看看,抓不着,摸不着边。这里面真的有一个你吗?中午和尚还在说:“五法三自性,百法二无我”这里面就是说佛法,给你指出来,我们一般认为的我,是没有的。这个我是由什么而存在的?是由各种因果行为显现的东西。有如是思维,就有如是影像显现。有如是因,有如是果显现。我们今天,整个的人生过程,就是由无量无边的因果所陆陆续续地显现,所看见的这种现象,相似相续的。佛法上叫相似相续,没有一个我。

  什么叫我?这里面我们以为可以主宰,其实是为业所主宰。为我们自己…

《因果与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安居讲法第一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