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與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營講座)▪P2

  ..續本文上一頁救世主、上帝,什麼都能滿足你。所以說,這就是一種依賴,放棄自己智慧的開啓,不知道還有佛法,和其他講究上帝、講究救世主是不同的,佛法是要教我們自尊自重。怎麼樣自尊自重?認識因果規律。

  佛,以他圓滿的智慧把因果規律開示給你。你懂得因果規律以後,自己要去做。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善有善果,惡有惡果。因果就是這樣,你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沒有因就沒有果。今天你想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一定要付出相應的責任與義務。我們今天是自由的社會,民主的社會,法製的社會乃至進步的、科學的社會。講究一個根本的認識理念是什麼?就是這個因果理念。有沒有因果理念,有沒有自己承擔的精神。上午和尚所說的承擔,有沒有承擔的精神?我們對自己的事情不承擔,不修因,想要得到結果,那就是外道思想,不是佛法的思想,是錯誤的思想!我們自己煩惱,自己痛苦,自己缺乏,都是來自于不認識因果規律。出世間要想解脫自己的煩惱,解脫自己的執著,出離自己的錯誤,那也要認識你錯在哪裏。錯誤的因果你要認知,你才能建立正確的因果。不能夠認知錯在哪裏,你的正確怎麼建立呢,那也建立不起來。所以說,要跳出叁界。什麼叁界?欲望,色界,無色界,四禅八定,你再高超,到最後有執著你也跳不出去。

  有生必有死,那就是無常,那就是不究竟,有生死就不圓滿。我們追求很多過眼雲煙的東西,那不是有生有死的東西嘛。一會兒快樂,一會兒快樂又沒有了;一會兒痛苦了,一會兒痛苦又過去了。這種有生有滅的世界,就是不圓滿的世界,要達到究竟圓滿的快樂,那就要對應生死境界,那就要解脫。怎麼解脫?也要認識因果規律。所以說,因果規律與我們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是息息相關的。你不認識因果規律,很容易陷入痛苦當中;認識了因果規律,就很能夠成就自己的所作、所願、所幹,你想幹什麼都能夠成就。在佛教裏面,有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裏面講:“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什麼得什麼。可不可能?可能的。但是要以什麼爲基礎?以什麼爲保障呢?因果規律。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就是建立在針對出世間的,是出世間的因果的一種真實的認識基礎之上的,他才能夠真正的慈悲。

  認識因果規律那是智慧,能夠把因果規律運用在利益衆生身上那就是一種慈悲。我們今天不認識這種因果規律,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要想利益人那也很艱難。狗有狗道,貓有貓道,人有人道,各行各業都不同。你要喂貓,那不同;你要喂狗,那也有不同的方法;你要利益人,就要懂人心;你要栽花,要懂花的因果。你要是不懂這些規律,不懂這些因果,栽花你也栽不活,喂狗你也喂不活,喂貓你也喂不成功。這個世間上,要讓我們自己高興,上午和尚所說:“做自己的看門狗,”你也要把自己守住嘛。你連自家的門徑是什麼都不認識,你說要把自己看好那也看不好。怎麼樣讓自己快樂,不知道;怎麼樣離開痛苦,也不知道。那就很艱難了。所以說,佛法最基礎的理念,因果非常重要。

  在佛教裏,思維因果首先就是要決定世間上的一切現象,是由什麼來支配的。這個世間是由上帝來主宰的嗎?是由主來主宰的嗎?還是由命運主宰的?這其間有什麼道理?佛教的因果規律就體現在業力因果上。什麼叫業力?業就是行爲,你在笑,這也是一種行爲;你哭了,這也是一種行爲。你高興了,你煩惱了,這都是一種行爲。只要有任何的一種行爲現形,這個業也就差不多形成了。有因必有果,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起心動念,都有因果。你說真有那麼懸嗎?我曾經讓大家真正的體驗一下,你內心裏面爲別人好,起心動念都是利益人的,你看對你身心的幫助是什麼。你在網上可以查到,看這種心念,對于水分子的揭露,它就有不同。你對水能起善心,歡喜它、愛護它,水分子所呈現出的圖形那也不一樣;如果說你懷有惡劣的心、嫉妒心、煩惱心、損傷它的心,它所呈現出的結構和圖形又不一樣。一個最基本的水,你看看,你的心念不同對它的影響就是這樣的。

  水不好感覺,我建議你在真正禅修的時候,兩個人兩倆相對來做個實驗。上午和尚在做實驗,同樣是喝牛奶的牛奶盒,他能夠想辦法把它處理好,爲收垃圾的人考慮得非常細致,可以不占空間,這種起心動念與我們一般人喝完就扔掉了,占很大的空間面積僅僅是一點點地差別,但是這裏面的區別就大了。在因上的差別很細小,我們一般人認爲這有什麼嘛,你不過是把盒子折起來而已嘛,這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嘛,這有什麼訣竅嘛。但是,差別就在這一起心之間,善與不善就在這個地方,兩種人生態度,就表現在這個地方。我們能不能看到這種差別?

  所以我建議,大家下來的時候,兩倆結對,你扇我一個耳光,我扇你一個耳光,看看感覺怎麼樣。然後,你給我笑一笑,我給你笑一笑,我們真誠的互相欣賞,真誠的溝通,你給我合個掌,我給你合個掌,那感覺又怎麼樣。然後,我們自己又兩倆相對,用說話來試驗試驗,怎麼試驗呢?說普通話,贊歎對方,發現對方的好處,優良的品質,真誠地去欣賞,真誠地去贊歎。彼此感受一下內心裏面聽到這種話語的時候,那個心態是什麼樣的。然後,又換一種方式,互相挑對方的毛病,你攻擊我,我攻擊你;你謾罵我,我謾罵你。然後,你掐我一把,我扇你一耳光,這樣看看。這些語言,從起心動念,從語言,從行爲,從身、口、意叁業當中,這叁種行爲你都可以體驗體驗。你要說沒有這種因果的,你就看看有沒有因果。你打他一個耳光,他會不會起一些東西?一定會起一些東西。有的人定力稍微好一點,你拼命地打我,我忍,我忍,我一定忍,我不反應。他忍到一定時候,也要顯現出因果。忍到一定時候,他忍不下去了他爆發出來的東西,那基本上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人。你也是這樣反應,我也是這樣反應。這個是什麼?這個是人性的一種。

  今天的科學發達了,然後我們的信仰缺失了,叁界六道生死輪回沒有接觸過,不相信。有輪回嗎?有地獄嗎?有餓鬼嗎?有畜牲嗎?太懸了,理解不了。我們不要說那麼遠,佛法上說,要體驗那種地獄的狀態,是完全可以的。怎麼體驗呢?從內心的因果上來體驗,內心的心態上來體驗。強烈的嗔恨心、鬥爭心、煩惱心,非常熾盛的心態,非常猛烈的心態,好了,地獄之因就開始了。你的欲望無窮,這樣欲望那樣欲望,想得太多,要得太多,索取得太多,無窮無盡的欲望,就是餓鬼的心態。不明事理,什麼都不知道,這樣不知道,那樣不知道,那是畜牲的心態。體驗體驗,心態就是這樣的。

  我以前說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它到底是什麼因果。一個人他到了地獄裏,看見很多人坐得很好,一排一排地坐得很整齊,很多好吃的叁珍海味也擺得很好,非常豐盛。但是,每個人想要吃進自己嘴裏面都不行,挑不過來,看到好吃的東西幹著急。每個人都在往嘴裏挑,挑不進去,幹著急,他說:“這就是地獄呀?”“這就是地獄。”他說:“天堂呢,到天堂去看看。”一看,這人坐得也是一樣,吃的也是一樣,瞧見的也是一樣的,也是挑不進自己的嘴裏來吃。但是,天堂的人聰明一些,他不往自己嘴裏挑,他往對方嘴裏挑,這種方法就可以。你喂我,我喂你。于是,我們喂自己不行,喂別人便能吃到。天堂和地獄差別在哪裏呢?好像就這麼一點點。有智慧和沒有智慧就在這個地方。喂自己的是地獄,喂別人的是天堂。我們今天從這個故事裏能聽懂什麼?因和果我們能聽懂什麼?爲自己是因,自私自利,緊緊抓住自己不放,地獄之因。能夠發心于大衆,去成就衆生,那就是天堂之因。所以說,差別在哪裏?就在這裏。

  也許這個東西太微妙、太隱秘,但是我們今天太缺乏的也就是這個東西。稍微真正地領會一點點,我們能夠分享因果的智慧一點點,那一輩子都受用無盡,人生的各種快樂就能實現。我們沒有認識因果的智慧,那麼人生想要得到真正的快樂,很艱難。你今天在學大學,學研究生,學博士生,教授,如果不懂因果規律那就很艱難了。有文憑,沒有文化。什麼叫文化?我們所說的文,就是客觀規律,事物當中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能把這種客觀規律領納到內心,真正受用了,能夠轉變心態了,你就真正有文化了。如果你對這個道理沒有領會,沒有認知,也不能轉變心態,那你是沒有文化的人。今天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但是沒用,用不到人生上來,與自己的苦與樂沒有多少交涉。

  這個世間上不是由上帝來主宰的,也不是救世主所主宰。誰主宰?(自己)你自己能主宰嗎?業在主宰,因果在主宰!你說我們自己在主宰,你怎麼主宰?我們是誰?誰是我們?非常地抽象,這裏面你真正能主宰嗎?佛法上講:“我是無我的。”每一個人你們所認爲的我,是沒有的。我們偏偏認爲有一個我,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公。你是不是自己的主人公?往往是替別人看門,不是爲自己看門。你沒有做自己的主人公,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有人說那才怪了,我連我自己都不認識了

  !你認識你說說看,你說我叫智海,智海是你的名字。名字不算,我的身體在這兒。你的身體是身體,也不是你本身。你說我是我在,我有思想有思維,這個就是我。你的思想又在哪裏呢?抓來看看,抓不著,摸不著邊。這裏面真的有一個你嗎?中午和尚還在說:“五法叁自性,百法二無我”這裏面就是說佛法,給你指出來,我們一般認爲的我,是沒有的。這個我是由什麼而存在的?是由各種因果行爲顯現的東西。有如是思維,就有如是影像顯現。有如是因,有如是果顯現。我們今天,整個的人生過程,就是由無量無邊的因果所陸陸續續地顯現,所看見的這種現象,相似相續的。佛法上叫相似相續,沒有一個我。

  什麼叫我?這裏面我們以爲可以主宰,其實是爲業所主宰。爲我們自己…

《因果與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營講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安居講法第一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