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与人生
智海法师开示.
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
尊敬的宗性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师以及各位营员,非常高兴有这个时间和大家在一起谈心。我们夏令营的宗旨,宗性大和尚说:“分享佛陀的智慧和喜悦”,然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品格。”
在座的各位应该说生命的质量都是很高的,品格也是很好的。正如《法华经》上所说:“每一个人,都是成佛的法器,都能以圆满的智慧来利益整个人类。”人世间,也许每个人的身份不一样,表面上每个人的追求也许也不一样,但从本质上来说,根本上来说,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究竟的也就是离苦得乐。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所有的众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真实的利益。为了要达成这一根本的目的,每个人都在运用着自己不同的资本,你擅长于那一方面,我擅长于这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佛法上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尽管你的信仰可以不同,身份可以不同,文化也可以不同,追求的方式和方面,这种种都可以不同。但是终究汇聚到根本上,要能够真正地得到快乐和幸福,能够把生命的质量提高,要有一种良善的品格。那么这里除了开启我们的智慧,奉献于整个人类,好像就没有别的什么途径了。
我们说整个人类其实都是从小自卑的,像很多人说皈依三宝,我不皈依或是我要皈依,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徘徊。但是我说信佛不信佛,到最后你还是在佛的圈子里面。为什么呢?正如刚才寂宇法师所说的:“包容”两个字。佛法对于世俗世间法都包容得很好,世间法,出世间法都非常圆融。各个阶层的追求,其实说到头也就是开启智慧认识真理。所以,佛法非常圆融,非常包容,把这个世间上的一切都给我们揭示出来,出世间的一切,都能给我们揭示出来。很多人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好像是太高深了摸不着根,太玄妙了摸不到门径。其实,落实到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上,那就是“因果”两个字。
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都归根到因果两个字。我们生存的这个世间,人生何去何从?有什么样的价值?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要追求各种各样的快乐,能够保证它的是什么?所以说,对因果的圆满认识和我们人生的关系太重大了。不明了这个因果,也许在世间上东闯西闯,各种各样的追求,不明了因果那就抓不住自己。往往我们喜欢的得不到,往往我们不喜欢的偏偏要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平时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在世间上感受的,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遇上这样的问题。这里面,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因果而造成的。我们的烦恼也好,我们所遭遇的挫折也好,乃至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实我们用心去生活,用心去体验,世间上还有可琢磨的东西。
你的心,因为什么而快乐?又因为什么而不快乐?这里面有因果可说。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环境。正如上午在开营式上,大家看到的几个短片一样,境由心造,环境也是由于我们自心所造成的。我们自己的苦与乐,也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现在我们很多人高兴,却不知道为什么高兴,痛苦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痛苦。你高兴什么呢?不知道。痛苦什么呢?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你这样?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对于自己所遭受到的都不太清楚,对于外来的环境我们更没有能力主宰。突如其来的什么声响,也许就让我们的心境破坏了。所以这里,就是不明白,一旦没有因果观念,不明白因果,这个世间上就是苦了不知道为什么苦,乐不知道为什么乐。这一辈子想要成功,并没有理论上的保障,也没有方法上的圆融。就像失去指挥的蚂蚁,失去灵魂的人,内心里没有主宰。
我们皈依佛陀,佛陀以一种更根本的目标,其实没有什么,也就是把法尔如是的因果道理揭示给大家,让你认识到这层因果规律。所以,因果规律是佛法最基本最基本的一个核心,是最基本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不管人世之间我们想要追求什么,你要想得到你想得到的,那就要认识这层因果,不认识这层因果没有办法。这世间上都是因缘所成,具足这样的因,具足这样的缘,结果就出现了。如果不具足这样的因,不具足这样的缘,我们想要的某种结果就不太容易。世间上,各种各样的人生境界,你想追求的结果怎样才能出现?没有因果的智慧,没有因果的认知,那是不可能的。世间上,我们要想行善,要想断恶,不认识因果也没有办法。善,没有办法行使起来;恶,也没有办法断除。我们想要的人生各种各样的美好境界,离开因果以外,没有办法满足。
世间上,各种各样的好处离不开因果的成就。那么出世间,比方说你要修声闻法、圆觉法、菩萨法、三乘佛法,没有因果、没有福德、没有智慧,这一切都是成就不了的。所以,因果是最基本的概念,是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有因果观念的人,就很有自律性,不要别人去督促他,自己就能很自觉。如是因,如是果。没有因果观念的人,在世间上可以无所不为,贪污、腐败、放逸、堕落,对于自己也是一种障碍。今天贪污腐败份子这么多,不觉悟的人这么多,其实都是对因果的背离才会产生这些。稍微有点觉悟,能够认识因果道理的都不至于这样。我经常说,有文化和没文化区别在哪里?我认为区别就在这里。有文化的人,能真正认识到世间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什么?也就是因果而已。
认识到因果道理以后,能够按照这样的因果来为人处事。他有自律性,知道自己起心动念都有力量。你起这样的心念,那不一样;起那样的心念,它的结果又不一样。运用之妙,在乎一心。你的心里面能够随喜功德,我们自己就很欢喜。见到一切人做好事,我们都很能随喜。内心里能够包容,能够欢喜,能够认同,能够让自己高兴,也能让别人高兴。能够给自己带来真实利益,也能给别人带来真实利益。但是,如果不随喜,有嫉妒心不能包容,往往就很痛苦,就能利马显现。当我们在嫉妒别人做得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统统不安,当下就是一种痛苦,当下就是一种不和谐。内心能够布施的时候,就是一种福慧,就是一种财富。如果我们当下悭贪不舍,那就是一种贫穷。
在过去有个公案,说有两个人死了,到了阎罗王那儿,阎罗王就问他:“你要投生做人,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呢?有一种是能真真实实帮助他人的,愿不愿意?”这两个人里有一个人就喜欢,说:“帮助人好,我愿意帮助人。”另外一个就喜欢占小便宜,说:“帮助人不好,我喜欢被人帮助。”这两种心态,就有两种不同的人生。那个喜欢帮助人的投生为人之后,变得很富贵,要什么有什么,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因为自己很富足,所以把财宝拿来帮助人,把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拿来帮助人。他自己很富足,喜欢帮助人的人就投身富人的人里去了,非常富贵,拥有很多,就是把自己拥有的这些拿来利益人帮助人,这个人非常快乐。另外一种心态,只想占小便宜的,投身为人是干什么呢?乞丐。不是喜欢被人帮助嘛,成天跑到外面穿得破破烂烂,拿着一个碗,东家讨一点西家讨一点,“叔叔阿姨可怜可怜我,婆婆奶奶帮助帮助我吧。”人家也可能帮助他,只有给他一碗残羹剩饭,能够给他一点吃的穿的,随时随地都在受人帮助。你看,这两种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人生。
我们今天很多人把它仅仅当作故事来听,其实它不仅仅是故事而已。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佛信佛,乃至在人世之间,不就是这两种心态嘛。有的喜欢帮助人的,很良善,随时随地都肯帮助人,他就很快乐。他要帮助人得有帮助人的资本,他拥有很多,虽然说拥有很多,但不是自己享受。这世间上你能够占有什么?你能够享有什么?连我们的生命都是在无常过程当中。你想真正拥有自己的生命,估计一般人做不到,不能够自由自主,不能够自由自在。生命好像是你的,又好像不是你的。为什么有呢?不知道;为什么你死掉了?也不知道。生不知其来,死不知其去,这就很艰难了。生命是不是你的?我看生命对于你已经不知所以然。很多人是在浪费生命,因为你不了解,不能够掌握,不知道其间的因果规律,那就很艰难。
虽然说拥有宝贵的人生,但是我们不知道要干什么!整天像无头苍蝇一样,这个地方跑一跑,那个地方跑一跑,今天要干这样,明天要干那样,没有一定的长久。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甚至到六十几岁,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这就很可怜。心态决定命运,认识决定心态!所以说,我们的心态是怎样造成的?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帮助人,有的人喜欢占人便宜?在我们自心运作的规律上,它都是有一定的因果。这辈子你看看,为什么喜欢占便宜?为什么有喜欢付出的呢?不同的性格是怎么样造成的?不同的人生态度是怎么样造成的?完全是一个认识基础。认识什么?认识因果与不认识因果。所以说一切善法欲,都是来自对因果的认同。没有这种因果认识,你要想叫他有真正的善法欲那是办不到的。他没有修行离苦的善欲,没有学法的一种渴望,内心里面也不主动也不追求这些。为什么呢?他感觉这个世间上太神妙了,到底是上帝造成的?还是什么造成的?是命运造成的?还是谁造成的?世间上好像很神秘,了解不了。
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因为不了解这种因果规律,所以说很迷茫。因为只想自己得到好处,都希望占别人的便宜。进佛门来了也是这样,三根香一烧,无穷尽的愿望就出来了,“菩萨呀你老人家最慈悲,你要满足我考大学,要满足我找女朋友,要满足我生儿育女,要满足能拿多少工资。”世间上各种各样的愿望,太多太多了。有这些愿望也好,但是你拿什么来满足自己呢?只要求结果,不要求付出,那就是不明了因果道理。把佛菩萨当作…
《因果与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