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與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營講座)

  因果與人生

  智海法師開示.

  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營講座

    尊敬的宗性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師以及各位營員,非常高興有這個時間和大家在一起談心。我們夏令營的宗旨,宗性大和尚說:“分享佛陀的智慧和喜悅”,然後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提高生命的質量與品格。”

   在座的各位應該說生命的質量都是很高的,品格也是很好的。正如《法華經》上所說:“每一個人,都是成佛的法器,都能以圓滿的智慧來利益整個人類。”人世間,也許每個人的身份不一樣,表面上每個人的追求也許也不一樣,但從本質上來說,根本上來說,其實都是圍繞著一個目的,究竟的也就是離苦得樂。爲了我們自己,爲了所有的衆生,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真實的利益。爲了要達成這一根本的目的,每個人都在運用著自己不同的資本,你擅長于那一方面,我擅長于這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招。佛法上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盡管你的信仰可以不同,身份可以不同,文化也可以不同,追求的方式和方面,這種種都可以不同。但是終究彙聚到根本上,要能夠真正地得到快樂和幸福,能夠把生命的質量提高,要有一種良善的品格。那麼這裏除了開啓我們的智慧,奉獻于整個人類,好像就沒有別的什麼途徑了。

  我們說整個人類其實都是從小自卑的,像很多人說皈依叁寶,我不皈依或是我要皈依,許許多多的人都在徘徊。但是我說信佛不信佛,到最後你還是在佛的圈子裏面。爲什麼呢?正如剛才寂宇法師所說的:“包容”兩個字。佛法對于世俗世間法都包容得很好,世間法,出世間法都非常圓融。各個階層的追求,其實說到頭也就是開啓智慧認識真理。所以,佛法非常圓融,非常包容,把這個世間上的一切都給我們揭示出來,出世間的一切,都能給我們揭示出來。很多人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好像是太高深了摸不著根,太玄妙了摸不到門徑。其實,落實到一個最基本的觀念上,那就是“因果”兩個字。

  世間的因果和出世間的因果,都歸根到因果兩個字。我們生存的這個世間,人生何去何從?有什麼樣的價值?有什麼樣的意義?我們要追求各種各樣的快樂,能夠保證它的是什麼?所以說,對因果的圓滿認識和我們人生的關系太重大了。不明了這個因果,也許在世間上東闖西闖,各種各樣的追求,不明了因果那就抓不住自己。往往我們喜歡的得不到,往往我們不喜歡的偏偏要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平時所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在世間上感受的,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遇上這樣的問題。這裏面,其實就是沒有認識因果而造成的。我們的煩惱也好,我們所遭遇的挫折也好,乃至我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實我們用心去生活,用心去體驗,世間上還有可琢磨的東西。

  你的心,因爲什麼而快樂?又因爲什麼而不快樂?這裏面有因果可說。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環境。正如上午在開營式上,大家看到的幾個短片一樣,境由心造,環境也是由于我們自心所造成的。我們自己的苦與樂,也是由我們的心所造成的。現在我們很多人高興,卻不知道爲什麼高興,痛苦了也不知道爲什麼痛苦。你高興什麼呢?不知道。痛苦什麼呢?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你這樣?我們對于自己的情緒,對于自己所遭受到的都不太清楚,對于外來的環境我們更沒有能力主宰。突如其來的什麼聲響,也許就讓我們的心境破壞了。所以這裏,就是不明白,一旦沒有因果觀念,不明白因果,這個世間上就是苦了不知道爲什麼苦,樂不知道爲什麼樂。這一輩子想要成功,並沒有理論上的保障,也沒有方法上的圓融。就像失去指揮的螞蟻,失去靈魂的人,內心裏沒有主宰。

  我們皈依佛陀,佛陀以一種更根本的目標,其實沒有什麼,也就是把法爾如是的因果道理揭示給大家,讓你認識到這層因果規律。所以,因果規律是佛法最基本最基本的一個核心,是最基本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不管人世之間我們想要追求什麼,你要想得到你想得到的,那就要認識這層因果,不認識這層因果沒有辦法。這世間上都是因緣所成,具足這樣的因,具足這樣的緣,結果就出現了。如果不具足這樣的因,不具足這樣的緣,我們想要的某種結果就不太容易。世間上,各種各樣的人生境界,你想追求的結果怎樣才能出現?沒有因果的智慧,沒有因果的認知,那是不可能的。世間上,我們要想行善,要想斷惡,不認識因果也沒有辦法。善,沒有辦法行使起來;惡,也沒有辦法斷除。我們想要的人生各種各樣的美好境界,離開因果以外,沒有辦法滿足。

  世間上,各種各樣的好處離不開因果的成就。那麼出世間,比方說你要修聲聞法、圓覺法、菩薩法、叁乘佛法,沒有因果、沒有福德、沒有智慧,這一切都是成就不了的。所以,因果是最基本的概念,是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有因果觀念的人,就很有自律性,不要別人去督促他,自己就能很自覺。如是因,如是果。沒有因果觀念的人,在世間上可以無所不爲,貪汙、腐敗、放逸、墮落,對于自己也是一種障礙。今天貪汙腐敗份子這麼多,不覺悟的人這麼多,其實都是對因果的背離才會産生這些。稍微有點覺悟,能夠認識因果道理的都不至于這樣。我經常說,有文化和沒文化區別在哪裏?我認爲區別就在這裏。有文化的人,能真正認識到世間發生發展的規律,這些規律是什麼?也就是因果而已。

  認識到因果道理以後,能夠按照這樣的因果來爲人處事。他有自律性,知道自己起心動念都有力量。你起這樣的心念,那不一樣;起那樣的心念,它的結果又不一樣。運用之妙,在乎一心。你的心裏面能夠隨喜功德,我們自己就很歡喜。見到一切人做好事,我們都很能隨喜。內心裏能夠包容,能夠歡喜,能夠認同,能夠讓自己高興,也能讓別人高興。能夠給自己帶來真實利益,也能給別人帶來真實利益。但是,如果不隨喜,有嫉妒心不能包容,往往就很痛苦,就能利馬顯現。當我們在嫉妒別人做得比我們好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統統不安,當下就是一種痛苦,當下就是一種不和諧。內心能夠布施的時候,就是一種福慧,就是一種財富。如果我們當下悭貪不舍,那就是一種貧窮。

  在過去有個公案,說有兩個人死了,到了閻羅王那兒,閻羅王就問他:“你要投生做人,究竟要做什麼樣的人呢?有一種是能真真實實幫助他人的,願不願意?”這兩個人裏有一個人就喜歡,說:“幫助人好,我願意幫助人。”另外一個就喜歡占小便宜,說:“幫助人不好,我喜歡被人幫助。”這兩種心態,就有兩種不同的人生。那個喜歡幫助人的投生爲人之後,變得很富貴,要什麼有什麼,要錢有錢,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因爲自己很富足,所以把財寶拿來幫助人,把自己的人際關系也拿來幫助人。他自己很富足,喜歡幫助人的人就投身富人的人裏去了,非常富貴,擁有很多,就是把自己擁有的這些拿來利益人幫助人,這個人非常快樂。另外一種心態,只想占小便宜的,投身爲人是幹什麼呢?乞丐。不是喜歡被人幫助嘛,成天跑到外面穿得破破爛爛,拿著一個碗,東家討一點西家討一點,“叔叔阿姨可憐可憐我,婆婆奶奶幫助幫助我吧。”人家也可能幫助他,只有給他一碗殘羹剩飯,能夠給他一點吃的穿的,隨時隨地都在受人幫助。你看,這兩種心態導致兩種不同的人生。

  我們今天很多人把它僅僅當作故事來聽,其實它不僅僅是故事而已。看一看我們今天學佛信佛,乃至在人世之間,不就是這兩種心態嘛。有的喜歡幫助人的,很良善,隨時隨地都肯幫助人,他就很快樂。他要幫助人得有幫助人的資本,他擁有很多,雖然說擁有很多,但不是自己享受。這世間上你能夠占有什麼?你能夠享有什麼?連我們的生命都是在無常過程當中。你想真正擁有自己的生命,估計一般人做不到,不能夠自由自主,不能夠自由自在。生命好像是你的,又好像不是你的。爲什麼有呢?不知道;爲什麼你死掉了?也不知道。生不知其來,死不知其去,這就很艱難了。生命是不是你的?我看生命對于你已經不知所以然。很多人是在浪費生命,因爲你不了解,不能夠掌握,不知道其間的因果規律,那就很艱難。

  雖然說擁有寶貴的人生,但是我們不知道要幹什麼!整天像無頭蒼蠅一樣,這個地方跑一跑,那個地方跑一跑,今天要幹這樣,明天要幹那樣,沒有一定的長久。叁十幾歲、四十幾歲,甚至到六十幾歲,還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所以這就很可憐。心態決定命運,認識決定心態!所以說,我們的心態是怎樣造成的?爲什麼有的人喜歡幫助人,有的人喜歡占人便宜?在我們自心運作的規律上,它都是有一定的因果。這輩子你看看,爲什麼喜歡占便宜?爲什麼有喜歡付出的呢?不同的性格是怎麼樣造成的?不同的人生態度是怎麼樣造成的?完全是一個認識基礎。認識什麼?認識因果與不認識因果。所以說一切善法欲,都是來自對因果的認同。沒有這種因果認識,你要想叫他有真正的善法欲那是辦不到的。他沒有修行離苦的善欲,沒有學法的一種渴望,內心裏面也不主動也不追求這些。爲什麼呢?他感覺這個世間上太神妙了,到底是上帝造成的?還是什麼造成的?是命運造成的?還是誰造成的?世間上好像很神秘,了解不了。

  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因爲不了解這種因果規律,所以說很迷茫。因爲只想自己得到好處,都希望占別人的便宜。進佛門來了也是這樣,叁根香一燒,無窮盡的願望就出來了,“菩薩呀你老人家最慈悲,你要滿足我考大學,要滿足我找女朋友,要滿足我生兒育女,要滿足能拿多少工資。”世間上各種各樣的願望,太多太多了。有這些願望也好,但是你拿什麼來滿足自己呢?只要求結果,不要求付出,那就是不明了因果道理。把佛菩薩當作…

《因果與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營講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安居講法第一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