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变化角色,再一次被偷被骗。
我看过一篇小小说,说自行车铃铛被偷的事情。在北京自行车遍地都是,然后一个人下班发觉自己的铃铛被偷掉了,“谁这么缺德把我的自行车铃铛偷掉了!”没有关系,前后看看没人,旁边车上那个铃铛刚好合适,拿来,骑上车走了。后面一个人过来,“谁这么缺德,把我的自行车铃铛给偷走了!”一看这旁边还有一个,合适,就这样一个一个全部拿掉,最后那个小偷偷的铃铛也被人偷了,“怎么我刚偷过来的就被人给偷掉了!”我们人世之间所遭受的因果报应就是这样,阿弥陀佛。
营员提问:佛教里的六道轮回讲,不论是投生人道还是畜牲道,都会经历一个中阴生的阶段,但是国外的宗教讲,比如一个小孩死了立刻就能投生到另一个母体。为什么东方的文明古国都存在中阴说,但西方就不存在?
智海法师:投生的事情在汉地有,在藏地也比较多,这样的事情应该说在每个宗教里面都有。你问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营员提问:我问的核心主要是想搞清楚,是不是所有的教宗都是佛陀的分身?
智海法师:这就是一种态度问题,我们可以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佛的转世。理解没有?没有?“我怎么会是佛菩萨转世?我怎么不知道?”佛转世不转世,我们从理性的角度上来说,不同的宗教只是人为界定的,这里面是探索真理,探索一种乐的根本法,它都在追求一种觉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可以是诸佛菩萨的化身。第二个方面,就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他的教育程度也有不一样,能够以基督教为基础,它能传播基督教作为一种传教活动,因为它有如是的因,有如是的缘,有如是的文化背景,就有如是的结果,很合理。就像今天所有的老师都是园丁,但是有幼儿园的教师,有小学的教师,有中学的教师,有大学的教师。阿弥陀佛。
营员提问:我想请问尊敬的智海法师,因果上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同样的因会不会因为有些人是不是佛教徒而产生不同呢?换句话说,有没有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或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问题呢?
智海法师:有的,但是因果规律它根据我们所依的身体,它的因果就不一样。同样的一件事情,你受了戒和不受戒,你做出来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比方说你发心受戒,然后你不守五分戒;人家没有发心受戒,不守五分戒。同样是不守五分戒,就因为有戒和没戒,它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受戒的人布施五分钱,五分钱的功德更大;没有受戒的人布施五分钱,五分钱相对而言比较少些。反过来也是一样,你要是不干善事,要做坏事,受戒的人同样干这件坏事,和不受戒的人做同一件坏事,它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受戒是知法犯法,并不是罪加一等的问题,罪加不知道多少等。所以说这个因果,你出了家,你做善事,你能得到比一般人更不同的,更殊胜的果报,但是如果你做了坏事,你将要付出比别人更惨痛的代价。这就是因果规律,平等的。阿弥陀佛。
营员提问:智海法师你好,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有两个,一个是佛教是戒杀生的,像我们周围遇到的蚊子啊、老鼠啊、害虫啊我们要怎么办呢?如果我去打它,我是不是杀生?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所吃的食物、蔬菜、粮食,它也是有生命的,这实际上和杀生是一个概念,所以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智海法师:第一个问题,我们平时认为,老鼠是坏家伙,我们可以杀掉,这是由于人的角度来决定的。那么以同样的道理可以推出,假如说我认定你是一个坏东西,我也就可以把你杀掉。可不可以这样呢?这会引起世间上极大的紊乱。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站在人的角度来确定,你是有害的,我是有益的,众生都是平等的。你要站在更大的范围之内,才能看待众生是平等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也就是我们杀害动物,杀害众生有情,是杀生,但是吃青菜,吃蔬菜那些东西就可以吗?同样具备有生命。我们吃蔬菜算不算杀生?算,也算杀生。但是,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的不同。第一,有情的生命,这是生命主载体,我们今天就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不要去杀生。但是你要生存,如果说彻底地做到一种圆满和平等,那么也就罢了,如果说没有做到圆满和平等,你就还需要智慧的提升,生命质量的提高,生命品质的提升。这个时间,迫不得已你的生存里面还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有情世间,一个是器世间。器世间属于是无情的生命状态,而这个无情的生命状态是属于依报身,因为我们自己的业果共业所显现的。所以说,同样是杀生,但这种程度是不一样的。你要杀害有情,有生命,有心识分别的,就断去了人家成佛的法身慧命,栖身于一种根本恶趣道,这个是罪大莫焉。第二个同样是杀身,杀害器世间的植物有情,其实还是杀生。如果说有人能够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生命,随着我们生命的提升,器世间的一切生命提升,他也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才能究竟得道,不杀生。
所以说我们说杀生,有几个层次。第一个,是杀有情众生的生命,第二个,是杀无情众生的生命,第三,是杀烦恼情,或者说杀法身慧命的一种情形。所以说,这三种层次是不一样的。在戒律里面,那就针对于杀害有情众生而言。所以这里面有暂时界,有究竟界。暂时界,就是你不杀害有情众生;究竟界呢,等到你将来究竟成佛了,你持戒的程度能够圆满到很高的时候,你连无情的生命都不杀害了。包括阿罗汉,阿罗汉在根定的时候,那些从女,侍女啊,他不能去杀生的,为什么?他有道力那些有情众生自然离开,而无情的生命呢?一个有道力的高僧大德,诸佛菩萨,他周围的花草树木与他都是一体的,他都会非常地爱惜。所以出家人里有这样一些,不挖掘花木,不摧残草木,这也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所以,这里就有这样一些不同的层次。阿弥陀佛。
营员提问:师父我问个问题,就是我看了很多佛教的书,讲人的烦恼都是因为妄想执着,或者是因为欲望太多,所以才产生烦恼。好像佛教的思想就是说,欲望是不好的,但是我们在世间总需要做成一些事,需要有欲望。我想问,佛家的思想有没有跟现实相违背?我想,如果这样延续下去,将来佛教是一种消积的思想,所以请师父开示一下,怎么看待?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要用什么样的思想去过我们的生活?
智海法师:第一,不矛盾,相得益彰。佛法教我们去做这些,执着,不如理的分别,烦恼,那是到不如理的因果那里去了。并不是让你,天也空,地也空,人也空,我也空,什么子都空,今天什么子都不干了。不是这样,今天偏偏就是这种误会很多。他就认为,和尚四大皆空,什么也不干了嘛,成天就是敲敲木鱼嘛,甚至连敲木鱼都是多余的。这是一种误会。所以说不是这个道理。那么像十善法门,拿和尚这句话来说,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品质,就是为了让你在世间上做事更圆满,更和谐,更能够持续的发展,能够让人沈浸在如理的世界,不要沈浸在那些不如理的世界。不如理的世界那就要成就恶道,成就不和谐,成就痛苦。十善法就是要让我们现前能够修行善法,将来,乃至尽未来际,都有持续的善法发生。所以说,这里面它是提高我们的生命和品质的,这是第二。
第三个,也就是佛教的一切善法,乃至智慧,让你成就最真实最圆满的生命,它需要比一般人的努力还要讲究质量。我们说,一般只能叫努力,不能叫精进。努力是什么?你很卖力地做这件事情。精进是什么?你一定要在善法上努力,要在修善法上才可以称之为精进。你做恶法很努力,不叫精进。为什么呢?这个地方就是讲质量的问题,讲品质的问题。所以佛法里真正的空,能够明了因果以后,他的付出比一般人更多,更实在。一般人仅仅认为是五欲的享受,但是佛教追求更深层的东西。一般人追求的仅仅是表面现象,但是佛教追求的是本质的利益。所以说,佛法它开发的生命境界更为宽广,更为真实,更为圆满,阿弥陀佛。
(根据录音整理(毒毒整理))
《回答营员提问(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