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苦和无常是我们的教材,我们不要总是追求着,总只想去把握着一个好的感觉不放下,以为那就是幸福。抓住一个好感觉不去放下,那不是幸福感。佛经来分析,这叫什么呢?这叫贪心啊——一贯地执着顺境而不放弃,这是属于贪心,它这个还是跟幸福感无关。所以我们现代人对于“幸福”这一个词的定义水平实在是很够呛的,定义来定义去,最后定义了一个跟幸福无关的事来谈幸福。
学员:“若失本心,即当忏悔”是指失去了能观照的那个吗?该怎么理解?
法师:这是一个提示,提示我们用心的方法。这个用心的方法,你现在想做个修行人,想时时反照自己,一定要看一看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的文献。文化大革命早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比较狠的话:“狠斗私自一闪念”——你在念头里面一闪“私自”,马上就要狠斗它。如果看到一个水果,自己想吃,但是考虑一下,他也想吃,那么怎么办呢?还是自己先吃吧!你手还没有拿,念头上刚刚动了“自己赶紧吃”,这就是一个“私自”冒出来了,这一冒出来马上就狠斗,狠斗私自一闪念。
当年身为北京巿长的彭真同志送自己的孩子去农村下放时,在他笔记本上就写了另外两句:“一旦自私,即刻反省”:一开始自私了,马上就要反省。这不说是修行,这还是在谈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在革命斗争的过程当中所要用的这种精神。我们看看平时自己,现在你说自己是三宝弟子、是一个修行人,可是我们的“私自”冒出来的时候,你斗过没有?我们的自私冒出来的时候,你反省过没有?要看一看。像弘一法师说的这个话,跟这个大意也类似。其实,佛门的终极目标方向虽然是很高远的,但是,在面对我们的自私和私心杂念、自私和各种情绪的时候,具体的用心方式都还是差不多的,它是差不多的一个不停地进行调节的过程。你现在如果是没有跟这个“私自”去斗过、去争取过,那你终有一天,你想要进入禅定,想要见到佛净土,想要得到一心不乱,想要得到禅定的时候,最终这个问题你还是要去处理的。现在这个私自你如果不去斗一斗,到你想修行的时候,想静下来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私自就都冒出来了,那个时候你就一天到晚地要去斗。
我们看,其实修行的这件事,从原理、从道的方向来说,还是有很多的类似性。虽然禅定、见如来藏、见光见花那些功德比较高远,但实际上基础的功夫都还是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假如你自称你是佛陀的弟子,你自称你是一个修行人,可是,“私自”冒出来的时候你一次也没有去处理过,那该怎么办呢?我们该面对谁?其实,释迦牟尼佛本人可能作为一个成佛者,他不一定要求我们怎么样去对他好,他不是一个人格神,所以他不需要我们去讨好他。但是,当我们的“私自”太过密集地呈现,我们无法面对的是我们自性的那个佛啊!自性的佛陀就被我们很深远地蒙蔽在“私自”的背后了,我们见不到它了。
我们看,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狠斗私自一闪念”的,我们是“狠斗自私的行为”,基本上能够把自私的行动管制住就不错了,对吧?它这个要求,直接冲着去的就是菩萨戒的境界:你这个念头一起,它就要管。我们平时哪怕行动过了很多次也不管,这就是我们落后的地方。在这里,要强调我们佛弟子的先进性,就像强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样。佛弟子的先进性就是:私自冒出来,你要跟上去,不要不光是私自冒出来了,连行动都有了,你还不觉察,那也就太晚了!
学员: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一词该怎么理解?是否为“我在表演一个角色,并且我知道我在表演一个角色”?或者“我一定要示现这个过程,然后我再成佛”?
法师:你理解的基础不对,你理解的基础是把佛陀的法身智慧用人格化的方式去理解,就好像佛的法身它是由法身做了一个安排,由报身、化身去给别人看,这个基础不对,这就把法身理解成为一个有性情、有性格、有安排、有主张的这么一个生命。佛陀的法身,他自从进入到法身这个境界了以后,他就已经彻底地无念了,他不是人格的神或者神格的人,这些都不是,都没有办法用神和人的这种有限思维去确定法身的状态,我们确定的角度是不对的。
再其次,真正的示现,它的力量来源是哪里呢?就是报身和化身。报身和化身,它也不受人格的思维所影响。报身的呈现,叫做示现,是说:凡是有合适的示现对象,它都要出现,就称为“示现”。而这个示现,它好像是一个固定的程序一样,是由什么程序固定的呢?就是佛陀过去的愿、大悲愿力。报身是让所有的菩萨都来受用的,是一切菩萨都能够在报身这里获得受用,他能够见到圆满的报身形象。化身是来呈现给所有的凡夫的,就是所有已经开始修行的这些凡夫人的。化身的呈现,在佛经里面叫做“一月映千江,千江共一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都是一个大悲的愿力在那里支撑,所以报身它会如期地按照一切的需求去满足大家,它是固定好的一个大悲愿望,谁符合这个愿,谁有了对于这个愿的诉求,它就出现在哪里。它也不是人格化的,也不可能像舞台表演那样人格化地去安排,不可能这样。它是由大悲心来推动的力量所产生的功能,所以报身和化身都是无实体的,都是有功能的,它们可以有显现的形色概念,让众生都知道,它好像是有形象的、有颜色的,或者是有体量大小的,它顺应着众生的形色概念去进行示现,但一定不能够说它是具备个性的,它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示现“实际上的根本推动力是愿力、大悲心的愿力,根本的推动力是那个。那么它具体的起点就是法身,放出的光辉就是报身和化身。所以在佛经里面经常在谈如来的光明,通常报身和化身就指光明。光是什么意思呢?光明有这么样的一些特点:比如中午的太阳光,因为很强,所以我们在中午的时候你睁开眼睛,天上地下什么都看一看,你就发现:好像任何人、任何物件都不是五颜六色的,都是单一的颜色,光太皉了、太强了,所有的色彩就都慢慢变成黑色和白色,所以黑色和白色在这种强光下面,它们所代表的就是所有颜色的根,所有颜色的根本都是黑色和白色,黑色和白色配比的比例不同,就会形成五颜和六色。因此在早晚的时候,太阳光不是那么强,我们就看见所有的景物都有五颜六色,红的红,紫的紫,黑的黑,蓝的蓝,各种颜色就丰富起来了。
佛的智慧其实也是这样的,在法身那个地方,因为它是无相的,所以它也没有任何色彩。最强的光线下面是没有色彩的,我们中午的光线还是次强的,所以它还分成了黑色和白色,所有的物体分成黑色和白色,更强的时候就都没有色彩了,但是光线更弱的时候,在早晚,我们就能看见五颜六色。佛陀的光明也是如此的,在法身境地的时候,因为这个光明太过直接,因此你也看不出形色、大小、形体,这些也都是没有的,这些概念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到了报身的状态下面,概念就有些许的建立,到了化身,向众生示现的时候,这个概念就十分丰满了,就符合了一切众生的生活、生存需要。因此,在佛经里面就说:“当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大悲的力量,使得所有无形色的光最后变成有形色的形体去度化众生。
学员:释迦牟尼佛示现的神通故事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接受?
法师:我们之所以接受不了,就是因为我们距离般若的距离太远,因为我们现前的这个世界太实有化了,人的超常能力才是一个离奇的事。如果现前的世界,这些概念都被融化了、都被消融掉了,那么这些神力的示现就变得特别具体,它就是在我们眼前可以处处实现的,所以在《金刚经》里面就说:“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佛陀最后就回答说:佛陀都有这些眼。为什么呢?因为佛陀见世间一切如幻,因为佛陀能够见世间一切相如梦如幻。这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当我们真正来彻证中观正见的时候,我们在做一个普通生命,一个人在世间的这些局限性就被彻底粉碎掉了,这些局限性,局限我们智慧的、局限我们能力的这些问题就都被解决了。为什么觉得遥远呢?因为我们深着在世间,因为对于我们的现象世界深深执着,不是一点点的执着,执着到了我们认为这个世间就是唯一的生命存在空间,可是情况是不一样的,佛陀的那个超然的世间我们是从来没有体会过的。达尔文在进化论里面,他当年就说:自然界选择了生命。就是说,这个自然界它就是这样了,你只有在三十多度能够生存的人你才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你才能够来生存。可是,近期的科学实验和各种科考发现越来越找到新的证据来推翻他的理论,就是生命适应了自然界,不仅仅只是环境在挑剔,而我们生命也在适应着这一切的发展。我们人的生命,事实上也是这么样的一个状态。如果说你认为现前实有的这个境界它是唯一的,那它就要挑剔生命了。可是,我们现前实有的这个境界它不一定是唯一的,它还有其他生存领域,比如说,最近的科学发现,我们在海底,从火山的附近就发现:六百多度高温的情况下面,活得好好的生命,就发现了。所以现在人类才这么有兴趣到火星上去找生命,到月球上去找生命,有可能在人不能生存的环境下面,其他生命就存在,这只是现在的唯物质论的思想指导下面的生态理论才是这样的。可是要照佛教来说,我们这个人世间,换一维空间,马上就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人看不见的,鬼能看见,还有化身的生命可以看见,龙和那些神都是化身的,可是我们根本就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的事,就认为好像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人是独存的,人类是独存的,其他的生命形式好像不可能存在一样,这实际上就落在了这种“唯人独大“的局限的世界观里头了。过去的古人,中国的文化从来不是这样的,从来不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有唯人独大、唯人生存,其他一切都为我们服务,猪生下来就是给人提供肉的,是一定不能这样的。这样就是把生命进行目的化了,就像我们刚才说“人生难说目的”一样,就是工具化了。比如打仗,这些士兵就是替我们来打仗的,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目的就是来服务于我们的一场战争的,不能这么界定,要是这么界定就没有人信了。关于佛陀的智慧也是如此的,是一定不能用类似的这些方式来进行界定。
所以实际上,佛教这些用神通的说法,也在很深刻地帮我们破除另外一种执着,就是:人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独存的生命形式,其他的生命形式一来了就是替我们服务的。所以有西方人拍过一个纪录片——《什么都能吃的国家》,就是中国人是什么都能吃的,你只要来了,觉得是生命,猪、狗、牛、羊、果子狸、蛇……什么都能吃,蚂蚁也能吃,蚯蚓也能吃,什么都能吃。这就是说,它这个"什么都能吃",跟刚才说的其他的"都不可能",都是源于一个世界观,就是“唯人独大”!
《明月可谓圆满,人生难说目的——2012中秋示北大学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