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除末日谣言、佛教应当出手
A、贪盈逐物、惊恐末日
常人不知《道德经》中“观复归根、没身不殆”那种身虽死而道常存的真常之道,贪执于外物及种种利益,追求盈满,则任何出乎生命利益“常有执著”之外的事件,都会令其产生严重的恐惧与不安全感。
世界末日的谣言,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耳畔,从1997年末日论、1999年末日论、2003年末日论、2007年末日论、2009年末日论,到2012年末日论,人们在近些年,几乎一直踩着末日论的阴影一天一天向下生活。虽然稍有常识的人,在以上事件频繁发生之后都不可能再相信以上的谣言,可是,很多人却连“稍有常识”的水平也不能达到,2012年12月21日是末日的谣言,仍然在一些人的通讯工具中彼此传播。
末日论有可能对人产生的威胁,大概可分为三大类:一为生命,人们怕死亡;一为名誉,人们怕失去;一为财货地位,人们怕不能长保。所以,怕末日的恐惧心理,归根结底地说,还是害怕“我”的以上三类生命财物被消失或断灭,恐惧来源于我执,因而,一些人即便从常识上不相信末日已到,也会出于自我保护而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B、末日与劫难说往往被邪教和投机者所利用
为了控制教徒、扩大影响,不少邪教组织利用末日和劫难说恐吓大众,进行诈骗财色、危害社会的活动。早年的日本奥姆真理教,及美国早期的“人民圣殿教”等,都曾使用类似的说法大造舆论。到最后,如果灾异不会发生,他们就会人为地制造灾异,来使自己的诺言“应验”。在2012末日论之前,数次的末日论没有获得应验,宣称者也总会找到人为的做法予以“补救”,使末日灾难说“合理化”。
以上言论对于社会安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容易迷信灾难论的地区,不少人生活得诚惶诚恐,甚至做好了末日到来的财物转移安排。
近日,媒体新闻又报道出,陕西省一些地方出现“全能神”邪教组织人员,利用“2012世界末日说”,非法聚集、上街散发宣传资料,散布世界末日谣言,鼓吹“只有信其教,才能末日保平安。”其教义是引用和曲解基督教《圣经》而来,其组织又名“东方闪电、实际神”。
投机者使用“末日言论”进行造势惑众,目的则很明显——虚假名誉、真实利益,没有其它!
早在今年开年的大年初一,我在对大家新年问候的回复中说:“二零一二到,不是灾难年,自信自多福,求骗祸连篇……”,虽然如此,“末日谣言”依然在影响着很多人,使一些人的正常生活遭受严重影响。
C、末日谣言流行、总是裹挟佛语
末日谣言的流行,经常裹挟佛语。其实,佛教经论中一向都没有末日说,并且将末日说批评为断见。因为,从有到无的断灭过程,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就像杯子被碾碎必然留下粉尘一样,一个世界从有到无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佛教只承认“辗转发生”和“辗转相寄”。
也有一些不能深透明了佛理的自诩“学佛人”,出于劝谏他人不要过分放逸的善意,以劫难说对他人进行警策。意图虽然是好的,而一旦缺乏佛理的驾驭能力,误将劫难说演变成为末日说,则显然是离经叛道的,无论有多么良好的善意,在制造恐慌的实际作用下,善意也就演变成了口业。
还有一部分甘处边缘的人士,既不承认自己宗依于某一宗派、某一师承,也不甘于自己“不是大师”,于是独自披寻、组装佛义,虽然对于他人的言论“我见多、佛义少”,但听众也会被偶尔裹挟出来的佛教语汇所震慑。关键是,有时也会裹挟出“人间灾难”、“世界末日”的话题。因为,有关灾难和预言性质的言论,能够迅速博得折服他人与树立个人形象的好处,这几乎是一位“万应药”,太多的人认这个。在“虚假名誉”和“现实利益”的驱使下,这个最好用也最常用。
还有少量的僧人,因为出家以后,缺乏接受教育的因缘,不能完整理解佛教经义,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也凭借便利的传播工具,希望将不成熟的个人言论向外发布,其中也许就包括着对于灾难或末日问题的一己之见。因为这样的见解,既能获得我执严重者的重视,也能获得无知信众的追捧,所以迅速地被响应。说话的人也以为是自己的智慧打动了大众,所以就频繁地说下去。
当然,也有少许高僧大德来谈末日与灾难的话题,其意趣也就深远了,多半是要借人生无常的主题来警策大众发起道心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发现佛教三藏经论中,有哪部经论说2012年12月21日会成为世界的末日。
D、末日谣言与西方世界观
中国早年也有对于世界发展变化与重大事件的预言书,如《推背图》、《烧饼歌》等,但从来不说世界有一天会是末日。而来自西方的预言的据传的《玛雅预言》《诺查丹马斯预言》等预言,则纷纷描述世界末日。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他是文化的必然结果。
西方文化是“物化”的,是以物为主的,是彼此间少有回旋余地的文化,对于外物的执着是绝对化的,对于外境过分执实,意识上“尚法”而只是选择一方利益,对于失败或弱者不予同情与回旋余地。而当内在烦恼或彼此利益矛盾过大时,世界末日是物化心理的自然延伸,成为“内在烦恼或彼此利益矛盾”的小憩之地,假如不谈世界末日,就谈人为推翻世界。此种文化,缺乏回旋余地。所以,“末日”言论,在西方,是常事。
中国文化是以“心”为主的,人际间多有回旋余地,是将对外物的执着归属于道德修养之下的,一切外境最终归心,意识上“尚礼”而重节制重“克己复礼”,对于失败或弱者多有同情与回旋翻身的余地。内在烦恼或彼此利益矛盾再大,也可相互调和,因此不需要推翻世界,也不会将有限的“物化”执着延伸到世界末日上去,“内在烦恼或彼此利益矛盾”,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然消化,根本不需要推翻世界,也从不谈末日。所以,“末日”言论,在中国,是大事,是只有从西方才能引进的“稀奇事”。
因此,“世界末日”的论调,实为西方文化的产物,或者,直接就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代表或一个声音,在西文化的碰撞中,折腾折腾就出来了。当前信息交流如此便捷,文化关系实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一论调,被用西方“物化”的“科学“迷信”知识”包装以后,再改装到迷信人群及国内邪教市场上来使用,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往后,这样的事恐怕还是会有的,只不过是变一变形式,再蛊惑下一批受害者而已。
西方民众会不会也成为受害者呢?那倒是很难的,他们遭遇的类似事件频繁,大多数人早就不把这些谣言当一回事儿,反倒不会那样认真地“受害”。聪明的商家们也不会受害,也许早已备好了大量的“末日消费计划”而誓要大挣一把呢!
E、佛教的“世界成坏观”一直都很明确
佛经早有名言:“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因为,我们所处的外在环境,有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浊烦恼的人群,以及如上五浊遍布的生存环境,以此作为我们勤求出离而修菩提道的郑重教诫,这不是灾异的预言,而是对人生无常的劝勉。
佛教虽然承认世界具有住坏空的过程,同时也有“以饥馑刀兵等灾劫,而此界坏时即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次坏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的成坏观,但这些作为依报的天灾成坏观,其根本就是人祸,都是正报所引起的。《维摩经》说:“菩萨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境则国土净。”所以,佛说的坏劫,不是灾难,更不是寓言。其实,“劫”字,在梵文中是“劫波”的略称,是一个表示很长时间单位的“量词”。
佛教的成坏观念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无常”,佛陀使用漫长时间概念中难以确定的各类痛苦,告诉人们灭苦之道,用毫不回避的方式,让人们理性认识生命缺陷的存在,从而争取无常生命中的真常与安乐。反之,如果不能认识生命环节中的有限性,贪嗔无度,无限造业,贪图己利,损害他人,那么,以依报随心的缘故,的确有一部分人的坏劫,会随其无法填补的个人恶业提前来到其个人面前。
F、佛说——相信征兆而不相信业、是可厌的下贱信徒
为了教导弟子不要迷信,佛于《南传中部•施分别经》中云:
“诸比丘,拥有五种素质的在家信徒是贱种在家信徒、污秽的在家信徒、可厌的在家信徒。是哪五种?
他没有信心、他没有修行、他相信迷信的徵兆(侥幸瑞相)、他依靠徵兆而不是依靠业(信瑞相而不信业)、他希求在佛教之外的宗教师而且先向该处致敬。
《辟除末日谣言、佛教应当出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