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align="left"> 诸比丘,拥有五种素质的在家信徒是贱种在家信徒、污秽的在家信徒、可厌的在家信徒。
诸比丘,拥有五种素质的在家信徒是如宝在家信徒、如红莲花在家信徒、如白莲花在家信徒。是哪五种?
他有信心、他有修行、他不相信迷信的徵兆、他依靠业而不是依靠徵兆、他不寻求在佛教之外的宗教师,而先向此处(三宝之处)示敬。
诸比丘,拥有五种素质的在家信徒是如宝在家信徒、如红莲花在家信徒、如白莲花在家信徒。”
“pañcahi bhikkhave dhammehi samannaagato upaasako upaasakacandaalo ca hoti
upaasakamalañca upaasakapatikuttho ca/
katamehi pañcahi
assaddho hoti, dussiilo hoti, kotuhalama^ngaliko hoti, ma^ngalam pacceti
no kammam, ito ca bahiddhaa dakkhineyyam gavesati tattha ca pubbakaaram
karoti/
imehi kho bhikkhave pañcahi dhammehi samannaagato upaasako upaasakacandaalo ca hoti upaasakamalañca upaasakapatikuttho ca/
pañcahi bhikkhave dhammehi samannaagato upaasako upaasakaratanañca hoti
upaasakapadumañca upaasakapundariikñca/
katamehi pañcahi/
saddho hoti, siilavaa hoti, akotuuhalama^ngaliko hoti, kamma. m pacceti no
ma^ngalam, na ito bahiddhaa dakkhineyyam gavesati, idha ca pubbakaaram
karoti/
imehi kho bhikkhave pañcahi dhammehi samannaagato upaasako upaasakaratanañca hoti upaasakapadumñca upaasakapundarii
kñcaa””ti/Pañcamam//”
这是很多年一直在寻找的教证,也是佛陀不允许弟子相信征兆与迷信的铁证。迷信于征兆和瑞相而不信业,现在真的是太普遍了,巴利语三藏中的《施分别经》,终于还原了佛陀的原意:那些,是贱种、污秽、可厌在家信徒的素质。这是佛陀金口亲宣的批评!
G、对佛智的信赖不如对一灵验卜卦人的信赖
大勇法师翻译的《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过以下的比喻:
“我等对佛之智,不及信一灵验卜卦者。卦者若云,某知汝今年无忌,则心安而去。若云今年有大灾祸,此当作,此莫作者,则必勉力而为。倘未能办,则思彼说我未能作,心必忧郁。佛云此及此应行,此及此不应行之制,其心依耶?若未能作,心生不安否?而反云,法中虽如彼说,但以今日地方时代之关系,彼不能作,当须如是如是作。轻舍佛语,尽自所知而为前行耳。反心内察,可知上言,洵非诬也。”(卷二)
我们对于佛陀言教的信赖感,很多时候不如对一个预言家的信赖。甚至于,一个十分普通、并无占卜经验的卜卦人,也可以瞬间获得我们的全盘信任,真是需要反察内心啊!
这是当前十分严肃的心理问题,佛教的弟子们当然应该反思。
H、 辟除末日谣言、佛教应当出手
在中国很早的北洋军阀时期,段祺瑞曾经收到过很多骂名,在他的遗嘱中,谈到了他对中华民族复兴所寄予的希望,大概是说,本识途验为将死鸣,国人听而力行余虽死犹生,微国复兴亦至简单:……勿尚空谈不顾实践、勿信激言自摇邦本、讲教育勿忘保国粹、求学勿骛时尚纷华。其中,“勿信激言自摇邦本”这句话,现在看来是极有意义的,动摇人心的末日谣言,使正常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受到极坏影响,当然应该辟除。
不管传播者多大程度地剽窃了佛教词汇,也不管有多少无知佛弟子遭到末日谣言的蛊惑,在末日与灾难谣言被推动的当今社会,佛教似乎已经很难与以上谣言脱离干系了。
在佛教常识并没有被人们以科普形式进行了解的时候,裹挟部分佛教词汇与佛教人物名称的末日信息,先入为主地来到不了解佛教的人们面前。人们会认为:末日谣言与佛教有关,甚至就是佛教本身的言论。如果佛教界不在表明本宗教观点的同时,对末日谣言进行辟除,不单佛教正见不能得以伸张,恐怕还会“被”背起影响社会安定的“黑锅”。
具备佛教各宗派大智慧的法师、居士大德与广大学者,需要肩负起辟谣的职责。
I、是否全无灾劫、是否回避灾难?
在辟谣的工作中,是否能说我们人类真的就没有灾害发生呢?
这是很难讲的。随着一些急功近利者对于功名的非份追逐、对环境的过度破坏,一部分自然灾害的产生难以避免,甚至也有一部分人为利益冲突引发的灾害,会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社会安定。
不过,这些灾害并不像谣言所说的那样,毫无根据地贸然发生。
换句话说,即便2012年12月21日真的伴随着一定的自然灾害,人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早已引起了人们的警惕。不过,即便是有,也会在人们期待和平与幸福的努力中得到调整。
佛教信仰并不完全躲避灾难,甚至于要以利他精神替他人承担灾难。在灾难到来之前,佛弟子明白,祈福免祸并不是佛教信仰的根本追求,那只是必然结果。佛弟子知道:祈福免祸的心理,起源于逃避现实与贪图侥幸,佛弟子更愿意尽人力而听天命,随缘消旧业而不再造新殃,宁愿“脚踏尘世路,肩担古今愁”,甚至在众难当前的时候,以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来代替他人承受苦难。因此,佛弟子对于苦难的态度是无畏的,佛弟子最初的追求,是对人类大众的奉献与付出。
J、生命是轮回的、死亡也不是末日
为什么佛教不同意末日论呢?
因为佛教认为:即便一个人死亡了,他也不会面临末日。因为,业力会支配他继续下一期的生命。下一期生命结束了,还有更下一期在延续。
还曾有人问:“生命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
生命没有起点和终点,终点是无尽的轮回延续,起点永远没有第一因。如果认为生命轮回有限可以算定,这种看法只是邪见,不符合佛教的生命观。
所以,死亡既然不是末日,轮回的生命当然没有末日。不光如此,轮回者所面对的世界,也是没有末日的。由于业力的原因,世界会发生成住坏空的变易与轮回。
K、有人心就有世界、如何能被“末日”?
为什么世界没有末日呢?
因为世界缘起于人心,人心若在,世界就一定还在。我们的世界,不可能成为“外境都灭了,心仍然存在”的状态。如祖师云:“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心与世界,是相互对待而起灭的。世界末日论基于一种心与世界关系的无知。
人们无论从传统文化角度,了解一点《道德经》“观复归根、没身不殆”那种身虽死而道常存的真常之道,还是从佛教了解一点真常不坏的如来藏道理,都不至于被那样无知的谣言所蛊惑。
看现今的社会,人们奔忙于个人事业与理想的各种努力中,他们用的都不是“一时心”,甚至也不是“一年十年心”,很多人所用的是对人类长远负责的“千年万年心”,这样的心不可能在一瞬间突然消失,只要这心还在,世界就依然要延续发展下去,哪是末日的迹象?
时间很快,马上就到谣言所指的2012年12月21日。如有末日,我们将毫不逃避而与大众“同甘苦共患难”地共渡。若过了这天并无末日,末日的话题,自见分晓!
“末日”的谣言,应该休止于佛法的智慧!
《辟除末日谣言、佛教应当出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