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消灭一切有漏的苦受。
第十三章〈乌巴庆〉,巴庆大德居士教授有很多种专注的禅修法,现在弟子们(当今印度葛印卡居士即是其嫡传弟子)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以「呼吸专注法(安那般那念)」经历一段精神专注的练习。
二、有系统地将注意力移到身体上,感觉到肉体的种种感受。
三、随即对身受提起无常的警觉,觉察诸受无常的实态。
四、具有察觉无常、苦、无我的意识时,会在心内培养所谓「涅槃元素」的光明火花;这种涅槃的元素会除去肉体及精神疾患的病原──邪见及杂念。
笔者认为「培养涅槃元素」,或者「活化(activate)无常、苦、无我」,其实就是于「常、乐、我」等任何邪见、偏执蠢动时,能立即提起现观「无常、苦、无我」,一一对治它们;以平等慧如实知惑、业、苦,也能随缘去惑、消业、除苦。
第十四章〈阿姜达摩答罗〉,达摩答罗法师的禅风,是依「四念处」修习「八支圣道」,现观「四圣谛」为主,主要方法如是:
一、无间断的正念专注(属修习八正道所生;有别于奢摩他开展的近分定及安止定的专注),从四念处的「于身观身念住」开始,最好的下手处是:观照手心移动时及停止时的感觉生起和消失的微细变化;正念专注能力提升,将导致感觉在全身生起和消失时,也能注意「心基(hadaya-vatthu )」处相应的微妙感觉(如此心基的反应,以笔者所知,历代及当代大德未曾提及)。
二、身根触觉细腻的观察,导引味觉、嗅觉、视觉乃至意识到心法生灭,在心基处有所感觉。
三、行者在所有(行、住、坐、卧)姿态中,保持感觉的持续观照──四念住分明,会觉知五蕴剎那缘生、缘灭,现观「三法印(诸行无常、苦、无我)」的真理实相。
四、最后,行者会体验超越有漏生死的「涅槃寂静」。
第十五章〈阿姜朱连〉,朱连法师主张禅修是一种生活方式,用于更进一步生活方式的技巧。所以每人要从好多禅修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品行的方法,然后,或单独或群体禅修;或内观或专注,最后,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回到内观修习「放下」、「无所执着」时,智能即随缘活动着。
然而,朱连法师亦有特殊方法──「突破姿势」──它仅用在严密的指导认真的学生:
通常行者要坐或站在同一位置二十四小时,一停止移动,我们身体内的苦就显现;有时四或五个小时、八小时或更久过后,行者才会突破对身体痛苦的黏着,心变得特别清晰、专注、调顺。行者可以平静清楚地观察身体和心理的生灭现象;因为对身体的渴望已静止,强固专注已开展,智能随即生起。
第十六章〈更进一步的问答〉,是本书编者向作者康菲尔德先生提出二十个问题,在于加强澄清、阐明前述十二位大师有关教与学的内容。这些问题及回答,是以西方人士的观点为主,然而也适用于东西两方的所有佛教徒(甚至适用于「非宗教徒」)。
第十七章〈其它现行上座部佛教的禅修法〉,作者简略地检视更多的当代上座部佛教所用的其它禅修系统和方法,或有与其它派别甚至外教的灵修方法结合的宗教行为,一共十二项目。
「回到智能」可说是作者一生学习佛法最重要的心得,如下:
当我们以七觉支(定、择法、精进、喜、轻安、正念和舍〔笔者按,七觉支次第而起,其顺序为: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然后,能随所欲觉支等至为善巧修习七觉支。作者没有说明之所以调动次序者因何?甚为遗憾。〕)来思考所有不同的禅修法时,就变得很简单,来看各个方法是如何有助于发展至少一些导致解脱的心灵特质。然而,必须注意,用某特种修习、方法、技巧方式的禅修,祇是个提供使用工具。当人已发展了产生智能和解脱的禅修,最后,所有系统、技巧和修习方法都必须放下。那时,禅修不再是孤立的事情,而整合为生活的方式。生活本身成为禅修,单纯、直接、无私、活在当下!
笔者更引用作者金言,与作者、编者、译者一同发愿,愿读者们:
一、希望经由本书传达的法,有益处、有功德,帮助众生离苦!
二、愿所有众生快乐!
三、愿所有众生从迷惑中解放出来!
四、愿所有众生勤奋、努力于解救自己!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陀!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五日 菩萨戒优婆塞 杨郁文 谨识于阿含学园
附记:
作者与译者已有略注于文中,笔者另有资料提供有心查询大师们曾经引用之经文,相当经之出处如下:
第一章页050第三段:《相应部S.56,31 Si%msap^a经》;《杂阿含·四○四经》
第二章页082第三段:《相应部S.14,15 Kamma经》;《杂阿含·四四七经》
第六章页183第三段:《杂阿含·一七五经》
第六章页202第三段:《相应部S.35,95 Saayha(2)经》;《杂阿含·三一二经》
第七章页221第二段:《相应部S.22,59 Pa^nca经》;《杂阿含·三四经》
第七章页221第二段:《相应部S.35,28 ^Aditta经》;《杂阿含·一九七经》
第七章页232第二段:《中部M.24 Rathavina经》;《中阿含·七车经》
第十章页311第四段:《相应部S.2,26 Rohita经》;《杂阿含·一三○七经》
第十章页312第三段:《增支部A.1(21) Jh^ana vagga 1~21经》
第十二章页351第四段:《相应部S.15,10 Puggala经》;《杂阿含·九四七经》
第十二章页356第四段:《相应部S.1.6,7 Jana%m经》;《杂阿含·一○一七经》
第十三章页391第三段:《增支部A.1.5,9 Pabbassara upakkili&t&tha》
第十三章页403第三段:《增支部A.3,65 Kesaputthiy^a经》
第十四章页418第二段:《相应部S.56,31 Si%msap^a经》;《杂阿含·四○四经》
第十四章页419第一段:《相应部S.22,87 Vakkali经》
【巴利文之表示法:】一、字母前加^者,表示该字母上有一横。─┐
【巴利文之表示法:】二、字母前加%者,表示该字母上有一点。─┼以下文章中均同
【巴利文之表示法:】一、字母前加&者,表示该字母下有一点。─┘
《呈献》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