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内观禅修学经历

  内观禅修学经历

  净 安 著

  

  

  2001 年 10 月,末学在湖北四祖寺参加了一次内观禅的学习,感到受益匪浅。此前,末学已经归依佛法 3 年,读佛学书籍的历史也有 5 年,深为佛教智慧之博大、彻底、圆融而折服。但是,因为修行上不如法,得到的利益很少,因此,对佛教的信仰,更多地是理信,一旦生活中的烦恼升起,即飘摇不定,难以自己。

  十天内观禅的修行,大大拉近了我与佛法的距离。十天中,以自己的身体、觉受为试验品,一点点地验证了佛法之真实不虚,使我对佛法的信心,一下子坚定起来,在心理上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学佛重在修行,诚如是也!

  2003 年 9 月,我在福建极乐寺第二次参加内观禅的学习,幸遇闽东佛学苑林臻法师,要求我将体会写出来,遂将前次内观后写的一篇旧文稍加修改供养给诸同修。文内的观点,都是末学一些不够透彻的感受、想法,还望诸大德善加抉择,直心批判。

  2001 年内观禅是在美丽的四祖寺进行的。四祖寺在湖北黄梅县的破头山上,风水极好。寺宇座北朝南,背靠青山,东西两侧各有山脉护卫,寺前一道溪流潜然而出,寺前百米有凉亭,亭下一片青石,长宽起伏 20 米,水从青石上流过,陡然成一悬崖,嘎然而止。前下方纵横宽广是开阔的谷地,举目望去,良田耕牛,屋室安然。

  内观禅是缅甸传来的,阿育王时期,他派两位阿罗汉从印度到缅甸传法,并预言说,佛涅磐 2500 年后,内观禅法将传回印度,并从印度传向世界。现在传给我们教法的老师,是在缅甸学法,又回到印度弘法的葛印卡老师。

  内观禅十天课程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早 4 点寺里打板即起,晚 10 点熄灯,中间除了吃饭休息外,每天安排 12 个小时坐禅与开示的时间,吃的是寺里的素斋,基本上过午不食,男女众严格分开,休息与吃饭均不在一起,同时结界,除了打坐的法堂和饭堂的一小块地方以外,不能去其他地方活动。

  最值得一提的规矩是严格的禁语(开示中说是为了严持“不妄语”戒)。十天中除了最后一天,学员之间严禁说话,乃至眼神的交流、纸上交流都不行,手机等上交,书不能看,平时的诵经、持咒的功课 10 天中都要停止。修行上的问题问老师是可以的,生活上的问题问事务长也是可以的,此外一直保持“神圣的静默”。

  这种严格的禁语对修行实在有大利益。甚至不必有其他修法,只要能保持沉默,十天中一定会有所收获。平时人们说话太多,心思不停地向外攀缘,要止心谈何容易!不说话以后,自然而然眼光内敛,这时候自己的念头、情绪,一一显露出来,一边看这些念头,一边体会佛法对此的解说,很多平时不容易体会到的地方,立刻显得清清楚楚。

  正式修行的前一天晚上 7 点,大家集中坐在禅堂内,听助理老师用录音机播放葛印卡老师的开示,并说明这晚及下一天修行的方法:意守鼻尖,觉察自己的呼吸。一个小时左右的开示后,大家打坐,一小时后, 9 点钟回去睡觉,从这个时候起,神圣的静默就开始了。

  按照国内学习的习惯,听完录音后,心理上还在等待着坐在前边的助理老师(从美国来的华人李怀光老师)再讲一讲,然而他没说什么,打坐就开始了。后来的十天中一直是这样,除了葛印卡老师的开示外,助理老师自己不主动讲任何法理和修行方法,除非是学生请问。每一天,他会把学生单独叫到前边,提醒学生是否做到了开示要求的方法,再一起打坐一小会。

  第一天开示讲的中心,是说佛教是“行”的智慧,一切闻慧、思慧,都代替不了行慧。事后我想,这是内观禅能起那么大作用的最关键因素,也针对了目前学佛人最痛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当时我能很深刻地理解这番话,修行的效果会更好。

  正式修行开始了,第一天,清晨到上午,坐了三个小时以后,大家的腿都酸疼,老师允许学生回到自己的宿舍打坐两个小时,允许学生自己调整休息的时间,下午和晚上继续共修。这天晚上,又是一个小时的开示,并讲了第二天的修行方法,比第一天又进一步。

  到第三天,大家逐渐明白了内观禅的教学方式。事实上,你在修行中用不上的道理,老师绝不多说一句。并且,他的修行方式是递进的,每一天进一步。助理老师在这里起到一个“有经验的同修”的作用,负责指导具体的修行,但绝不会(除非很必要)和你讨论哲学、理论这些问题。

  头三天,主要是教“观息法”修定。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适应修行的生活方式,妄念流注,定下来很难。

  第四天的下午,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正式教授“内观禅”的第一步修行办法,简要地说,就是用“平等心”,觉察自己的身体每一个部分的感觉。

  这个时候在我身心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经过三天严格的禁语(没说一句话),原来向外弛求的心思明显内敛了,不象平时那样思绪纷飞;二是一天 12 个小时的打坐变得比较轻松。

  从第四天的晚上开始一直到结束,每天上午、下午、晚上有三个“精进禅修”的时间,这个精进禅修持续一个小时,要求双腿不动、双手不动、双眼不睁。

  这对我是极大的考验。第五天晚上,大约坐了 20 分钟之后,左腿膝盖剧烈地疼痛,象刀切进去了一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疼痛,浑身大汗淋漓,根本没做到双眼不睁,而且双手也因为为了忍痛而赚紧拳头,上身摇晃不停。

  葛印卡老师在开示中讲,第二天和第六天是最难过的,果然,到第六天,疼痛更加难以忍受,左膝疼得不那么激烈了,但右臀开始疼得厉害,好象有人拿着木棍在里边搅啊搅,下午,左腿的疼痛又激烈起来。

  上午疼痛的时候,能仔细地了知自己的反应。最开始是右臀痛而且麻,这时候用“平等观”,将注意力集中在那里,看看那里皮肤是什么感觉,立刻疼痛不见了,能感觉到臀部的血管在很强烈地脉动。

  左腿疼的时候更明显,疼痛一起,首先是“躲避”的习气来了,身体要动,要换姿势;然后“嗔怒”的习气又起,对疼痛怒气冲冲,要消灭它,痛苦的感觉立刻随这种心境增加了;然后又有“乞求”的习气,目光投向老师,希望打坐结束,比较好一点的,是要“降伏”疼痛的心念,它不会使痛苦特别地增加。各种习气反应,都将疼痛转变为痛苦,让人在心里不能忍受。

  但是,习气一起,心里立刻知道,这时候换成用平等观去觉察那里的感觉,过半分钟,心理上的痛苦就消失了,而只剩下肉体上的疼痛,还是可以忍受的。最初这样作还可以,但是习气的力量太大了,各种习气连续不断地发生,观的力量应接不暇,痛苦就大大地增加。痛苦的增加,又导致习气的加剧反应,最后习气占了上风,“平等观”提不起来,就只能在那里忍受!!

  这种疼痛 - 痛苦转变的经历,让我对佛法有了切身的体会和理解。佛法说,人的生老病死充满了各种痛苦,而这种痛苦,源头是人们的妄想执着(习气即是妄想执着)引起的。我在腿疼的时候,所有逃避、愤怒、乞求等等习气(他们是我平时喜欢舒服的贪爱欲望所培养出来的本能反应,我觉得疼痛是“坏”的,所以要躲开它。用平等观来看,疼痛只是业力显现,无所谓好坏),都使身体上的疼痛转变为心理上的痛苦,越来越难以忍受;相反,如果用“平等观”代替躲避的欲望,疼痛就只是疼痛而已,并不能像平时感觉的那样痛苦。

  此后的几天中,我自己的体会,大约用“平等观”可以将痛苦减轻三分之二,疼痛变得可以忍受,有的同修则讲,他们可以将疼痛完全观得消失。我想这种程度上的差别,是因为我的业格外重些。

  经过和腿上疼痛(其实是习气)的几次对抗,我一点点地体会到自己内心的脆弱、意志力的薄弱、胆怯不敢面对问题的渺小、和时时的苟且。真是惭愧啊!人的贡高我慢是那样的容易升起,一旦看清楚自己时,怎么可还那么安然无愧!

  真要感谢痛苦,它是修行人最好的朋友。痛苦来源于人的习气和业力,克服痛苦的过程,就是净化自己的过程,一旦想躲避痛苦,就是被自己的习气卷走了,用佛法面对他,法的力量就自然显现出来了,经过几次克服痛苦、痛苦占上风的反复,清静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在修内观禅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每克服一次痛苦,观的力量就更强大一些,平等心就更多一些。

  禅修还有另外的收获。我们修行的时候天气一直很好,常在户外,那时候坐在禅堂的外面,心里清明,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内心的念头一个一个的升起,有对外界的意识,有各样的情绪,如果不是在禅修和禁语中,平时是看不到的。

  而且,我在那里,一下子懂了王维的那些禅诗,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一定也是实际禅修的人,他的诗写的就是在禅坐中去掉了那些是非、人我、好恶之见后的境界,这诗里的“观”,就类似平等观的境界。若读者没有禅坐的经验,怎能读懂王维的诗呢?

  而且对儒家的观念,也通了很多。比如说颜回“三月不违仁”,就是三个月中内心没有妄念;“六十而耳顺”,是没有人我分别,心意柔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那是因为内心清静,一切想法均无我相,均利益他人,自然行为就“不逾距”,所以这句话是讲修心的,而不是讲行为的。再如古人讲“气节”,就是不受自己肉体、内心的痛苦干扰,保持一颗清静合于中道的心,如果贪爱欲望和习气还在干扰和左右着人的行为,是谈不上什么气节的,等等。

  一次打坐的时候,意识到念头升起来了,立刻用平等观一照,念头就消失了。从这以后,我试着把平等观用在各个地方,比如打坐的时候,会有不耐烦的情绪产生(这个情绪在修行的时候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就在两乳之间的心中升起,不在大脑),这时候用平等观一照,马上这情绪就消…

《内观禅修学经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缅甸参学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