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缅甸帕奥禅林清净之旅▪P7

  ..续本文上一页“造作者”或“自我”在运作。当诸心于根门或意门生起以便识知目标时,它们不会杂乱无章或单独地生起,而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识知过程阶段,依照有条有理的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这次序名为「心之定法」(cittaniyama)。

  注:[10]不善心生起的近因(padannhana,足处或直接依靠的原因)是不如理作意,有情因为不如理作意才会对异性生起欲心。有12不善心(akusalacittani),它们是8种贪根心,2种嗔根心以及2种痴根心。在整个性爱过程中所生起的不善心是与贪根相应,这些贪根心在心路过程执行速行(javana,意思是“迅速地跑”向目标以识知它) 作用,并流下无量不善业的痕迹。只有证得阿那嘎弥(anagami,阿那含,也译为三果或不还)道心才能够完全地断除性欲,因为阿那嘎弥圣者已经永远根除了所有的欲欲(对五欲乐的欲求)。

  注:[11]行舍智(saikharupekkha-naoa):十六种观智的第十一观智,是证悟圣道圣果之前的一个阶段。在这阶段,禅修者照见诸行法的无常、苦、无我, 当中无一物可执取为“我”及“我的”,因此舍弃了怖畏与取乐两者,对一切行法无动于衷而中立。行舍智也是非常重要且具关键性的阶段,这里有几个因素:

  1.行舍智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在行菩萨道时所必须达到的最高智慧与平等舍,是行菩萨道最基本的证量,一个要发愿成佛的行者修到这阶段就会不再向上取证。

  2.在佛陀教法中,得到四无碍解智的阿拉汉们也曾在过去诸佛的教法中修行止观禅到行舍智,这是自然的法则。

  3.如果在过去曾经被过去佛授记将在未来成就正等觉、独觉(pacceka,辟支)菩提、上首弟子菩提、大弟子菩提的行者,无论今生他如何极力地修观,也只能达到行舍智而已,不能再进一步证悟任何圣道圣果,一直到他未来最后一世的巴拉密成熟后才能证悟。通过这点也许可以知道他在过去是否曾被授记。

  4.修到行舍智的禅修者,如果今生无法证悟任何圣道圣果,然而与行舍智相应的正念是强而有力的,来世将不会投生恶道。如果投生到天界之后,若他自己能够再思维佛法,则他的观智将清楚地透视佛法,将能快速地证悟涅槃。若无法籍着观智思维佛法,则当他有机会听闻到比库、天神说法,或者有在过去一同修道的善友提醒时,则他可能忆起佛法,并尝试修观禅,他将能迅速地证悟涅槃。

  5.如果一个人发愿想要在未来佛的教化时期里证悟圣道圣果,他也必须修行止观到行舍智来累积「明」种子,以便能在未来只是听闻佛陀的开示就能证悟道果。就像佛陀时代有无数的证果圣者们,他们大部分是有家室之人,然而只是透过听闻佛陀的开示后就能证果,这是因为他们过去曾经修行达到了行舍智。从这点可以解释为何在佛陀时代许多没有证得禅那的在家弟子们也可以证悟初果。未来的佛陀也将会在每一天的凌晨时刻应用一切知智(Sabbannutanaoa)来观看有哪一位众生的巴拉密即将成熟,具有证悟圣道圣果的潜能时,不管那位众生在哪里,距离有多远,慈悲的佛陀依然都会不辞劳苦的走去向他开示佛法,帮助那些已经具足了行舍智的众生完成他们的巴拉密。

  6.一个行者想要做决定行哪一条菩提道——正等觉、独觉菩提或者声闻菩提——都能在修到行舍智时变得更明澈。若想得到解脱,可以选择前进到证悟道果;若想成就正等觉可以选择菩萨道,在此不再向上取证。然而可以继续累积成为授记菩萨的相关资粮,可参考帕奥尊者著的《菩提资粮》或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著的《南传菩萨道》。

  注:[12]明(vajja)是指智证、观禅,即能观照名色法、缘起及五蕴等的智慧,与无明相反;行(caraoa)是指善行,即布施、持戒与止禅的实践修行。明与行对佛弟子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在《三十七菩提分手册》中,雷迪大师譬喻了「明」犹如人的眼睛,而「行」则有如他的四肢;「明」有如鸟的眼睛,而「行」则有如牠的翅膀。具足戒和定,却沒有慧的人,就有如四肢健全的人,却少了双眼;有智慧但无善行的人,就有如双眼良好,然而四肢殘缺。佛弟子们需要「行」,才能有机会遇到佛陀或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识就是梵行的全部;同时佛弟子们也需要「明」,才能在遇到佛陀或善知识后,听闻佛法,体征涅槃。

  注:[13]有分心(bhavanga)是心的14种作用之一,属于果报心,主要是为了维持有情一世当中,从一投生到死亡之间的生命之流不会中断。有分心的所缘(目标)是执取有情前一世临死之前的最后一次意门心路过程的所缘。在母胎的婴儿、在我们无梦的酣睡、或者当心不对外界目标作出任何反应、没有任何心路过程在运作时所出现的心都是有分心。一些定力还不够强的初学禅修者也很容易掉入有分心,好像在沉睡一样,心什么也不知晓,但又不是在睡觉。心理学称有分心为潜意识或下意识(subconscious),北传佛教的唯识学称为阿赖耶识。

  注:[14]这里所谓修完帕奥禅林的课程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已经修到证悟初果;二是修到行舍智。帕奥尊者说:其实只有证悟阿拉汉道果才能算是真正修完课程。尊者通常会鼓励禅修者最少要修到证悟初果,这才是真正的人寿保险。

  清净之旅:

  如果打算在禅林出家的男众,无论是长期或短期[15],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只要父母亲依然健在,就应先得到父母的允许,并且记得向父母亲表达感谢并赞叹他们的智慧,因为像这样的父母亲在这世间并不容易找到。大多数的父母者只是期望自己的儿女读世俗大学、赚大钱、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等,只有少数具有智慧的父母才会知道他们的儿女正在作最明智的选择——上国际「生命大学」——帕奥禅林去“攻读”生命教育,探讨生命的真实意义。这世间只有少数具足智慧、远见、宽阔心胸和充满慈悲心的父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出家,把自己的儿子奉献给法、奉献给社会人群的福利,让自己的儿子作为佛陀遗产的继承者。再者,我们应当让父母亲知道他们所做的功德是多么的殊胜,让他们生起无量的欢喜心,因为将来如果儿女能够成就菩提道,也会为自己的父母亲、乃至多生多世的父母亲们、所有亲族朋友们、一切众生们带来长久的饶益和幸福。

  在缅甸有这样的说法:「一人出家,全家沾恩。」如果父母亲在临终时忆起这善业而充满欣慰和欢喜心,他们将会投生天界,这才是佛陀所说的真正能回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比起天界最少九百万年[16]的快乐,做子女的能够给父母亲区区几十年像皇帝般的享受生活又算得了什么呢?佛陀甚至以“无可譬喻”来形容天界之乐。当然,如果能够像佛陀一样有能力让自己的父母亲证悟圣道圣果,永恒地解脱轮回所附带的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这才是至高无上的孝顺。其实佛教是最讲究孝道的,讲究的是给予父母亲真正长久与究竟的幸福快乐,这并不是一般眼光短浅的俗人所能了解的一点。

  同时也不要忘记为自己累积恭敬的善业,向父母亲下跪磕头,向他们求忏悔过去自己经由身语意、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中所犯的错误和过失,让自己恢复 「清净 」,并且向父母亲说声谢谢他们多年以来的养育之恩。能以「清净」的身份步上清净之旅是很重要的,可以去除悔(追悔已造的恶,后悔没有实行的善),追悔是培育定力的障碍之一。准备长期在胜者戒律中出家到无家、加入清净僧团的贤友们,就这么的一次向自己的父母亲磕头顶礼吧,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日后只有他们向您顶礼。未来他们顶礼的对象已经不是自己的儿子了,而是在顶礼三宝,顶礼正在过着圣洁生活的清净僧伽,顶礼佛法的追随者。僧伽是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佛法的修行人,为了利益自己和众生,僧伽们宛如看管佛陀遗产的继承人一样,背负着让正法延续五千年的神圣使命。

  在此,在学祝各位的清净之旅都如顺水行舟,

  无论是从马来西亚到缅甸帕奥禅林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在家生活出家到无家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戒清净到智见清净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名色识别智到省察智的清净之旅;

  无论是从凡夫蜕变成圣者的清净之旅;

  愿大家的清净之旅都是一路顺风,如顺水行舟。

  注:[15]根据上座部佛教传承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短期出家,一般上短期出家都只是受沙马内拉(samaoera,沙弥)戒。受了比库戒,不论是长期或是短期之后还俗,之前当比库时的瓦萨(vassa,戒腊)也没有了。

  注:[16]在欲界天最低层的四大王天里的天神也有五百天年的寿元,而他们的一天日等于人间的五十年,依人类的寿命来计算则是人间的九百万年。

  

  补充:

  1.必需品—有需要购买必需品时可有两种选择:

  1.1.如果不急需的话,可以交待为僧团服务的净人(kappiya)购买。他们每逢星期二、星期五会到托钵堂,在角落的地方置一个圆桌为外国僧众们服务。

  1.2.如果是急需的话,可以亲自到离禅林约15公里(大约9英里)的毛淡棉市(Mawlamyine)购买。在出外之前请先征得到专门负责外国人的Ven. U Kuooadhana(缅甸语U读为「乌」,简称 「乌贡」尊者)的同意。U Kun 尊者精通英语,并懂得一点华语 ,住在上院的外国住众登记处(Foreigners Registration Office)。

  2.毛淡棉市—从上院步行到下院大约需要二十分钟时间,再从下院走到禅林对面的帕奥村,我们可以从帕奥村坐“德士”到毛淡棉市。市场上的物品种类繁多,多数是来自中国和泰国的进口货,所以物价与大马差不多。近年来缅甸货币乏值,通货膨胀严重,在…

《缅甸帕奥禅林清净之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