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四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四

  1,文化,即"文"明之"化"导。佛法,即文明之化导最著称者!佛陀之教温和慈悲,理性深刻,无论是修行的实践,或哲学之探讨无不结构清晰合情合理。皈命礼——佛陀

  2,说话,是为了发现自己一直在沉默;静坐,是为了发现自己从来就没有动过!

  3,未来不可限量,此刻所能做者,把握此现前一念:未生善令生,已生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令灭。

  4,心怀明月身清凉,常处自在云家乡,有声有色观自在,无人无我意尤长!

  5,静是一种境界,动是一种风格!

  6,禅,就是闭嘴,默观,看只是看,想只是想,听只是听……绝不附加,亦不减少,如其本然一一这即「心经」里"不增不减"的般若波罗密多!

  7,生命珍贵,时光流逝,你此刻正在干什么?有没有觉知到你当下的存在?正念正知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有没有?修行恰恰就在这每一个当下里!

  8,人在世间,独生独死!应该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的道……

  9,一老僧问弟子: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是死,如何走哉?一子回:只好硬着头皮前进!一子回:站立不动如何?老僧都是摇头。旁边一小弟子回:为什么不走左右啊?!是啊,我们常常会陷入定式思维的困境而走进牛角尖,其实,换一个角度和方式试试看,也许还有另外一番境界呢!哈哈哈哈哈哈

  10,象花儿一样微笑,这就是魅力!

  11,把毎分毎秒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时光,珍惜每一个人毎一次相遇,也许这一见将永隔天涯!

  12,意思,就这样意思意思被意思出来了,其实一切也许没啥子意思!

  13,花,在他该开的时候就开了,该落的时候就落了,一切莫不如此!学习去放舎,让该开的开,该落的落,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14,当我们认真面对死亡,思考死亡,有全然接受假如此刻死亡的勇气,死亡——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与激励我们。

  15,苦,来自于自己的期待与执着——凡事没有任何期待与执着的去做,这该是如何的内心强大啊!

  16,以恕己之心恕人,还有谁不可以原谅的!

  17,一切都在流逝,生命中我们注定会失去许多美好的人与事,要不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有多么珍贵!

  18,"天然的存在"本身就是美丽!常常发现自己许多地方表现出的还不够天然——"返璞归真,无需掩饰"还真个不是那么容易。

  19,这个世界幸福为何永远缺货

  原来是被贪婪占满了空间!清出你的部分贪婪,幸福自然填充……

  20,生命里如果有了"正念",开始反省自己,一切就此改变!这就是超越业力的法门。

  21,当“佛法”成为了“佛教”,就开始走样了!法,却是如此的鲜活而存在于当下……

  22,静静地和自己呆着,修行ing!

  23,能够平静的活在当下所在的地方,我以为这就是“成功”吧!曾经看见许多“自认为”很成功的人士,实在没办法从他们当下的“身心所在”感觉到平静……平静的活着,真好。感谢我们竟然还可以平静的活着……

  24,生命其实什么意义也没有,因为我们都必须死。但就是这“没有意义”,我们才能够“赋予意义”——钱,权,色,交织所谓的“成功”。

  25,修行,这颗心,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什么”,而是“什么都不成为”!这就是“自由”……

  26,修定以心意柔软为基础,心意柔软莫若慈悲,戒律就是慈悲自己(自护)慈悲他人(护他)……

  27,当我们能够在自己身上看见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智慧闪现的时候!

  28,人生犹如自己和自己玩翘板,辛辛苦苦爬上这一头,回头一看,那一头还是老高了,于是乎再转头继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这样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年复一年。

  29,有时候沉默,远比喋喋不休要丰富多彩!

  30,很多事情我们劝说别人放下容易,说服自己放下难!修行,恰恰就是面对自己下功夫。

  31,世人只顾外田园,佛子埋头耕心田,三十七品为道种,五乘小大次第沿,福慧二尊显密教,不立文字顿超禅,修得心底平如掌,他日好行接引船。

  32,禅修的正念——就是清晰的理解“此时、此地、此人”身心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所谓的“我”恰恰是由一连串的事物组成……我在哪里?看清楚了——而我恰恰只在这里……星期天,诸位早安!

  33,——“每一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伤心,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陪伴而不是追问。”

  34,如果你发现哪一条道能够给你及他人带来和平及安详的,就要如月亮尊循轨道运行般遵循此道。

  35,一切事物有个开始,就一定会有个结束。只是,有时候我们没等到开始就开始了,没等到结束就结束了……美好只在当下的这里,绝不在已经错过了的哪里!

  36,洞察一切现象的本质程度的深浅取决于我们心的稳定程度,因此禅修是重要的功课。心愈稳定就愈明晰,愈能够深入的观察一切现象,获得洞悉一切事物本质的智慧——一切刹那流变,即生即灭,没有过不去的事物,苦来自于我们的期待与执着!

  37,让自己欢喜,让别人欢喜,皆大欢喜——这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38,资源浪费,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修行,从简化与节约开始!

  39,只要你用心绽放,自然清风徐来!

  40,欲望总是大于胃口!需要总是不多,想要总是太多……于是我们迷失在希望的田野。

  41,事物依因待缘而形成,并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定位他们本身。没有什么是单独、自足及孤立的,一切都是相互存在。因为这个见解,我们看问题从此不再偏见,而能够同时注意到尽可能的一切因缘。这就是佛法常常说的——缘起!缘分没成熟,急也是白搭……

  42,渴求别人施以的帮助,绝对比不上我们自己生出慈悲的心!

  43,——感动真好!让心柔软……

  44,我愿化身石板,铺成路,经历千万年踩踏,只为接引你看见佛陀!

  45,农历腊月初八,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成道日。两千六百多年前的今天,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从此游化人间,开创了解脱之道!佛陀以“知(苦)”,“为什么苦?(集)”“如何灭苦?(道)”“苦灭(涅磐)”为四大纲领,教导人重新认识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受苦?如何取得快乐?

  46,能够摆平自己的人,无往不胜!

  47,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啊!

  48,早安诸位!又是美丽的一天……感谢我们还活着,竟然可以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面对这些如果我们依然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你的世界就此不同……以前感觉可能是迷糊的“悲惨世界”,以后就是清虚的“佛光普照”世界了!

  49,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里老去!但,“觉性之光”永远都在,只要你默观,你就会发现“他”恒在每一个当下的刹那……无生无灭,不来不去。

  50,许多心理疾病都是缺少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清楚了知。

  51,推广佛法要讲究“感化”,我们先要自己做到能“感动”他人,然后就有一种气场熏染的力量去“化导”,而改变一些人的心性,是谓“感化的真义”。

  52,深观一切事物的“无常性”是解脱的最初门径!如《阿含经》说:建立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者,心离我慢,顺得涅磐。

  53,愿做菩萨于此界,度脱一切无尽时!

  54,我一直觉得——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名片!

  55,佛法——身心性命的导航!生在此世此时得遇佛法,游心法海,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实在应该是“悲欣交集”。

  56,办法和困难永远是一半一半的,专找办法,结果是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有人专看困难,结果是没有办法了!

  57,假如知道了方法,却没有努力实践,就像锅子里的汤匙,无法尝到羹汤的美味!一个没有亲自实践佛法的人,演说佛法就如同复读机,无法打动听讲者的心灵……实践。

  58,生命是这个世界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上天有好生之德,何况自许为万物之灵的人乎……慈悲是我佛家的重要标志!

  59,你必须自己拯救(改变)你自己,假如你自己都不愿意拯救你自己,你还要指望谁来拯救你呢?

  60,我执,是痛苦的源泉;掌控,是痛苦的开始。

  61,因缘法的学习与观察会导向对于“一切事物自有原因”的洞察与直觉,我们会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会发现自己也是因缘法里的一个因素而不是主宰,这会消除“傲慢及偏见”,当因缘具足,一切恰到好处这件事就成了,这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及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说白了也就是——从此将活的明白。

  62,学习的意思是“洞悉事实”。洞悉代表着掌握整个意义,例如,以你的贪婪来说,即掌握贪婪的整个本质和架构,洞悉它,完全理解那个叫做贪婪的反应。一旦有了洞察力,就不需要学习了。了解这三个行动,观察、倾听你的一切,这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捕捉到这三者的完整意义,就可以自行了解并移除头脑的压力。

  63,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百分之一的人知道自己活着,但不知道为什么……另外的百分之一在干嘛呢?

  64,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壁立,可以入道。达摩祖师说的,先要外息一切的攀缘,内心保持平静,心要如墙壁一样垂直而不左右倾倒,就可能入道。今人渴望地盘不断扩大别墅再买一套,怎可能外息诸缘,内心怎不会哮喘,心又如何垂直!偶尔修一下所谓的“道”——说明白了也就是“背道而驰”一下下……

  65,世界是个圈套,发展是在错误及盲目,活着就是不断折腾自己,有心休息,休息了感觉更加累,希望有钱,结果有钱还是不快乐,渴望有人陪,究竟是找个人一起孤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是处于饥渴状态栏,回望——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缺,这就是“大圆满”。

  66,佛陀告诫他想…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