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P14

  ..续本文上一页

  申贰(破计积聚形为车)分二:酉壹、真破;酉贰、以理说明空性因中生果之应理。

  酉壹、真破:

  由汝积聚无所有,彼形应非依支聚,

  故以无所有为依,此中云何能有形。

  以理观察,汝计的众支积聚无有实体,彼之形状应非依支聚假立,而汝宗自许假有诸法以实体为所依,而许支聚为假有法。在观察车时,既然以无所有、无有实体者为所依,那怎么可能有假立的车形作为所立法呢?

  酉贰(以理说明空性因中生果之应理)分二:戌壹、总说;戌贰、分析广说支分。

  戌壹、总说:

  如汝许此假立义,如是依于不实因,

  能生自性不实果,当知一切生皆尔。

  如汝所许,依此假有积聚安立为形状之义,如是依于无明与种子不实之因,能生诸行与苗芽自性不实之果,当知一切不实因果法之生悉皆如是。

  戌贰、分析广说支分:

  有谓色等如是性,便起瓶觉亦非理,

  由无生故无色等,故彼不应即是形。

  有小乘弟子认为,色香味触等四微尘聚合后,住有宝瓶之相,于此上便起瓶觉之心,此亦非理。上述车喻之理抉择了一切有法本来无生,此色等诸法亦非自性实有,既然计瓶等以实法为因不应理,故瓶等的差别法亦不应即色法的形相之别。

  辰贰(如是了知之利益)分二:巳壹、随比喻之车而说,巳贰、随意义之我而说。巳壹(随比喻之车而说)分二:午壹、名言不坏极为应理之利益,午贰、易证胜义之利益。午壹(名言不坏,极为应理之利益)分二:未壹、七边不观察而成立,未贰、虽无自性然成假立名言。

  未壹、七边不观察而成立:

  虽以七相推求彼,真实世间皆非有,

  若不观察就世间,依自支分可安立。

  虽以七相理论推求彼车之假立义时,真实胜义或世间名言中所谓的车悉皆非有。若不以理观察车之假立义,唯就世间名言,则依轮轴等支分可以假立名车。

  未贰、虽无自性然成假立名言:

  可为众生说彼车,名为有支及有分,

  亦名作者与受者,莫坏世间许世俗。

  在世间名言不观察基础上,可为众生说彼车之有,观待车的轮轴等亦可名为有支以及有分,又即彼车观待有取轮之作用,亦名为作者,及以观待所受色等之事相,亦名为受者,切莫失坏世间共许车等名言。

  午贰、(易证胜义之利益)分二:未壹、真实;未贰、除疑难。

  未壹、真实:

  七相都无复何有,此有行者无所得,

  彼亦速入真实义,故如是许彼成立。

  在观察时,七相中的任随一相皆无所有,故车无有自性,言车有自性者唯无明障蔽慧眼者之所妄计。若能由人我空性之理而生定解,必将速疾悟入真实胜义之道,故应承许不加观察唯由世人共许彼假有成立之义。

  未贰、除疑难:

  若时其车且非有,有支无故支亦无,

  如车烧尽支亦毁,慧烧有支更无支。

  (有支)车的自性尚且非有,支分的自性亦定非有,比如一辆车被烧尽之时,其车的众多支分同样毁尽无余。若用智慧之火焚尽我执的有支,则更无蕴等支分的我所存在,如云:"我性且非有,何况有我所。"

  巳贰(随意义之我而说)分二:午壹、虽无自性极为应理名言;午贰、能现前胜义之相。

  午壹、虽无自性极为应理名言:

  如是世间所共许,依止蕴界及六处,

  亦许我为能取者,所取为业此作者。

  世间共许承认,依止五蕴六界及六处等亦假名承许我为能取者,因依彼等安立我故。亦可安立所取五蕴为作业,我为作者。

  午贰(能现前胜义之相)分二:未壹、证见远离断常之道;未贰、明得解脱之果。

  未壹、证见远离断常之道:

  非有性故此非坚,亦非不坚非生灭,

  此亦非有常等性,一性异性均非有。

  此依诸蕴假立之我非有自性,故不可说坚、不坚、亦坚、亦不坚、非坚、非不坚,如是生灭、常、无常、一性、异性各各四句,均皆非有。如《中论》云:"寂灭相中无,常无常等四。"

  未贰(明得解脱之果)分三:申壹、唯一假立故能除俱生我执;申贰、除我执故亦无我所;申叁、无有彼二解脱之应理。

  申壹、唯一假立故能除俱生我执:

  众生恒缘起我执,于彼所上起我所,

  当知此我由愚痴,不观世许而成立。

  凡夫众生以无始习气恒缘我事,起实我执,于彼所属之法上起我所执,当知此我唯具无明愚痴的众生方有,在不观察的前提下并随世人共许而安立。

  申贰、除我执故亦无我所:

  由无作者则无业,故离我时无我所。

  由无作者,则决定无有作业,由离俱生我执时,决定无有俱生我所之法。

  申叁、无有彼二解脱之应理:

  若见我我所皆空,诸瑜伽师得解脱。

  若能以智慧现见我、我所之法皆为空性,破除能所二取边执,诸瑜伽师必定获得解脱。如《中论》云:"若内外诸法,我我所皆灭,诸取亦当灭,取灭故生灭。"

  卯贰(说其余有事也如是假立)分二:辰壹、推理瓶等之分与有分等;辰贰、推理因果。

  辰壹、推理瓶等之分与有分等:

  瓶衣帐军林鬘树,舍宅小车旅舍等,

  应知皆如众生说,由佛不与世诤故。

  功德支贪相薪等,有德支贪所相火,

  如观察车七相无,由余世间共许有。

  象瓶盂、衣服、军队、森林、珠鬘、树木、舍宅、小车、旅舍等事,应知皆如众生所说而成立,由佛亦不与世间更起异诤故,如《宝积经》云:"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诤。"功德与有德,支与有支,贪与有贪,能相与所相,能烧与所烧之薪火,此五种观待法若以观察车的七相理论来推求各各的假立义时,则俱无所得,若不观察,唯由世间共许之观待法,皆容为有。

  辰贰(推理因果)分二:巳壹、真实;巳贰、自宗不同。巳壹(真实)分四:午壹、若有堪忍自性因果则问何者即先;午贰、问因果是否接触而破;午叁、明因果中一者不成立另一者也不成立;午肆、彼难与自宗不同。

  午壹、若有堪忍自性因果则问何者即先:

  因能生果乃为因,若不生果则非因,

  果若有因乃得生,当说何先谁从谁。

  因能生果,故名为因,若不能生果,则定非为因,因为不会有无因而生之果,果法若有观待于自己同类之因方得有生,如是则自性因果二法,何者居先、或此二者谁从谁生?

  午贰、问因果是否接触而破:

  若因果合而生果,一故因果应无异,

  不合因非因无别,离二亦无余可计。

  如果说因与果和合而生果,因果二者应成一味无有差异,同时亦无法分辨此法为因、彼法为果了。若因与果不和合而生果,则互无关系,因与非因皆无能生与不能生的差别,应成"一切恒从一切生"的过失。若计因果有自性,其间除合不合之外,无第三种情况出现,故自性实有之因决定不能生果。

  午叁、明因果中一者不成立另一者也不成立:

  因不生果则无果,离果则因应无因。

  若自性实有之因不生果,则决定无果。既然因是无生空性,果应亦复如是。若远离了果法,所谓的因亦应成非因。

  午肆、彼难与自宗不同:

  此二如幻我无失,世间诸法亦得有。

  中观宗认为因果二法如梦幻般现有,非自性实有,故无有过失,世间诸法均观待缘起力而生,亦得有如梦如幻之现相。

  巳贰(自宗不同)分二:午壹、出妨难;午贰、彼答。午壹(出妨难)分三:未壹、汝自宗应成接触等相同之难;未贰、上述太过非正理之难;未叁、无宗无理而力破之难。

  未壹、汝自宗应成接触等相同之难:

  能破所破合不合,此过于汝宁非有。

  小乘有部宗诘难曰:若以因果合不合之同等理论观察时,中观宗所说的能破所破,应同犯如是过失。

  未贰、上述太过非正理之难:

  汝语唯坏汝自宗,故汝不能破所破。

  汝中观宗所宣能破理论,非但不能破斥我有宗派,反而唯能毁坏汝自宗,故汝不能真实破斥所破之他宗。

  未叁、无宗无理而力破之难:

  自语同犯似能破,无理而谤一切法,

  故汝非是善士许,汝是无宗破法人。

  汝中观宗自说能破理论,实际上同样犯了对他宗所发的太过,故只是相似能破,非为真实正理。汝无理而谤一切法性,非是得到诸大善士的赞许,甚至可说是唯破他宗不立自宗的破坏佛法的罪人。

  午贰(彼答)分二:未壹、接触等之答;未贰、明余答上已述讫。未壹(接触等之答)分二:申壹、略说自宗无过;申贰、彼者以理广说。

  申壹、略说自宗无过:

  前说能破与所破,为合不合诸过失,

  谁定有宗乃有过,我无此宗故无失。

  中观师答:前说能破与所破为合而破、或不合而破等诸多过失,是针对坚定执有自性之宗而安立。而我无此有自性之宗,决定无有合不合二种过失。如《回诤论》云:"若我有少宗,则我有彼过,由我全无宗,故我唯无失。"

  申贰、(彼者以理广说)分三:酉壹、说比喻;酉贰、立真义;酉叁、如何辩论亦破不了无自性宗而结尾。酉壹(说比喻)分二:戌壹、总说影像之喻;戌贰、别说虽无真实影像而依彼能净面垢之喻。

  戌壹、总说影像之喻:

  如日轮有蚀等别,于影像上亦能见,

  日影合否皆非理,然是名言依缘生。

  比如日轮遇到日蚀时,被侵蚀的缺陷差别,依水中的影像亦能现见。虚空中的日轮与水中的日影,以相合与否的理论观察皆非应理,但在名言不加观察的基础上,乃依缘起力所生,亦为眼识现量所见。

  戌贰、别说虽无真实影像而依彼能净面垢之喻:

  如为修饰面容故,影虽不实而有用,

  如是此因虽非实,能净慧面亦达宗。

  如为修饰面容时,显现在镜中的影像虽然不实有,但亦有一定的助力作用。此中所说的大缘起因、离一多因等胜义理论虽非实有自性,但依此能清净慧面之垢,亦能通达无生大空性之宗。

  酉贰、立真…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自我教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