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等自相为无嗔恚。
三十七觉分,自相能出离。
大乘三十七菩提分法是得成佛果之根本因,其自相即是能出离生死轮回与暂时涅槃,获得正等正觉之大菩提果。
空由无所得,远离为自相,
无相为寂灭,第三相谓苦,
无痴八解脱,相谓能解脱。
因大空性中无能得与所得之法,故空解脱门以远离为其自相;无相解脱门以寂灭为其自相;无愿解脱门以苦及无痴为相;八解脱门以能解脱禅定等障为相。
巳叁、果法自相:
经说善抉择,是十力法相。
佛经中说善能抉择诸法,是十力之法相。
大师四无畏,本性为坚定。
人天导师佛陀具有四无畏功德,其本性为坚定。
四无碍解相,谓辩等无竭。
复具四无碍解的共同功德,其自相谓辩才等妙音永无枯竭。
与众生利益,是名为大慈,
救护诸苦恼,则是大悲心。
喜相谓极喜,舍相名无杂。
佛陀安住法界本性,恒时任运成办利益众生之事业,名为大慈;后得时恒时救护众生出离苦恼为大悲的体相;非以自得而乐,知众生为累生父母,而任运度化之使趋究竟彼岸,故无为极喜为大喜之相;彻底舍弃怨亲取舍之杂染之相,已达究竟平等为大舍之相。
许佛不共法,共有十八种,
由彼不可夺,不夺为自相。
佛不共于任何圣道之法,共有十八种,由彼不可被夺,故不能被夺为其自相。
一切种智智,现见为自相,
余智唯少分,不许名现见。
一切智智以无余无碍真实现见一切所知为自相,其余诸智,唯于有限境内随少分所知法转,故不许名为真实现见一切法。
辰叁、结尾:
若有为自相,及无为自相,
彼由彼性空,是为自相空。
一切有为法以及无为法的自相,皆由彼等自性空,是名为自相空。
卯叁、不可得空:
现在此不住,去来皆非有,
彼中都无得,说名不可得,
即彼不可得,由彼自性离,
非常亦非断, 是不可得空。
现在正有此等色法,刹那不住,即趋入灭,过去之法早已毁灭,未来之法尚未产生,从三时中观察,诸法自相都无所得,因此说名不可得,即彼不可得亦由彼不可得自性空。于真实胜义谛中非常法亦非断法,是为不可得空性。
卯肆、无性空:
诸法从缘生,无有和合性,
和合由彼空,是为无性空。
诸法从因缘和合而生,无有彼和合生之自性,彼和合由彼和合自性空,由是知诸法本性不可得,是为无性空的真实义。
丑贰(归摄四空性之分类)分二:寅壹、真实分类;寅贰、旁述二十空性而结尾。寅壹(真实分类)分四:卯壹、有事空;卯贰、无事空;卯叁、自性空;卯肆、他性空。
卯壹、有事空:
应知有性言,是总说五蕴,
彼由彼性空,说名有性空。
应知有性空之有性言,是总说五蕴,非分别说,即五蕴由彼自性空,说名有性空。
卯贰、无事空:
总言无性者,是说无为法,
彼由无性空,名为无性空。
若不加分别而总说无性,是指虚空与涅槃等诸无为法,彼无为法由彼无为法自性空,故名为无性空。
卯叁、自性空:
自性无有性,说名自性空,
此性非所作,故说名自性。
所谓自性,实无有性,乃为诸法真实本性,说名为自性空,此诸法本性非所作,如如本然,既非所作性,亦非改造性,故说名真实自性。
卯肆、他性空:
若诸佛出世,若佛不出世,
一切法空性,说名为他性,
实际与真如,是为他性空。
若诸佛出世,或诸佛不出世,一切法的自体空性,说名为了义的他性空。故说实际与真如,即此他性由他性之自性空,故为他性空。
寅贰、旁述二十空性而结尾:
般若波罗蜜,广作如是说。
上述空性差别及其甚深义理,是依于般若经中广作如是宣说也。
庚叁、说此地功德而结尾:
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无生,
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谛入灭定。
现前地菩萨于出定位中发生慧光,放大光明,遍达三有本来无生的大平等性,宛如观看手中庵摩勒果一样明清了然,虽由名言谛上可安立能入灭定者与所入灭定,但实际上,能入、所入、入法都融入法界一味,本空离戏。
虽常具足灭定心,然恒悲念苦众生,
此上复能以慧力,胜过声闻及独觉。
虽常具足灭定光明之意乐,然以离戏无为的利他心,恒时悲念六道罪苦众生,而予以安慰救护。现前地以上之菩萨复能以自所行智慧力而刹那任运起入灭定,胜过声闻与独觉的有为灭尽定。
世俗真实广白翼,鹅王引导众生鹅,
复承善力风云势,飞度诸佛德海岸。
现前地菩萨在世俗谛中具足了福慧双足的广大道次第与真实胜义谛中甚深道次第,犹如鹅王的广白翼翅,引导犹如群鹅的所化众生,复承住昔所修积善根之力,势如风云般地飞度诸佛菩萨功德大海之彼岸。
已贰、结尾本品:
入中论第六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第六胜义菩提心终。
戊叁(远行地等四地)分四:己壹、七远行地;己贰、八不动地;己叁、九善慧地;己肆、十法云地。
第七胜义菩提心
己壹、七远行地:
此远行地于灭定,刹那刹那能起入,
亦善炽燃方便度。
安住此远行地的菩萨,于法界灭定刹那刹那任运自在地能起能入,经云:"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证。"此地中的善巧方便度亦善炽燃、增胜而最极清净。
入中论第七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第七胜义菩提心终。
第八胜义菩提心
己贰(不动地)分三:庚壹、八地之得相;庚贰、此地增胜愿度;庚叁、明此地功德之差别。
庚壹、八地之得相:
数求胜前善根故,大士当得不退转,
入于第八不动地。
以数数进求胜前善根的缘故,灭尽烦恼障的俱生种子,彼大士当得不退转位,趣入第八不动地。
庚贰、此地增胜愿度
此地大愿极清净。
此八地菩萨增胜愿波罗蜜多,最极清净广大。
庚叁(明此地功德之差别)分二:辛壹、灭世之功德;辛贰、虽灭世而显示幻化。辛壹(灭世之功德)分二:壬壹、虽离世系现得法游舞诸佛之劝导;壬贰、断除障垢之功德。
壬壹、虽离世系现得法游舞诸佛之劝导:
诸佛劝导起灭定。
十方诸佛于八地菩萨作劝导,起出法界灭定。
壬贰、断除障垢之功德:
净慧诸过不共故,八地灭垢及根本,
已尽烦恼三界师,不能得佛无边德。
由于无著的本净智慧与贪嗔等诸多过患本不共住之缘故,八地菩萨的无分别智灭尽一切垢障及其根本种子,虽已灭尽一切烦恼障,堪为三界导师,但仍不能获得量等虚空的诸佛无边功德。
辛贰、虽灭世而显示幻化
灭生而得十自在,能于三有普现身。
八地菩萨在灭尽由业力流转之生死的同时,又证得相似的十种自在之功德,由此之力能于三有的一切众生前现种种化身。
入中论第八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第八胜义菩提心终。
第九胜义菩提心
己叁、善慧地
第九圆净一切力,亦得净德无碍解。
第九地菩萨相续中不共增胜并圆满清净了一切力波罗蜜多,如是亦得四无碍解清净功德。
入中论第九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第九胜义菩提心终。
第十胜义菩提心
己肆(十法云地)分三:庚壹、明此地差别功德;庚贰、智度增胜;庚叁、同释词之功德。
庚壹、明此地差别功德:
十地从于十方佛,
登十地的菩萨在证得百万阿僧祇三摩地的同时,从于十方诸佛白毫间放大光明,照射融入其心相续中。
庚贰、智度增胜:
得妙灌顶智增上。
十地菩萨从十方诸佛处得胜妙灌顶的加持,智波罗蜜多最为增上究竟圆满,得一切智智果位。
庚叁、同释词之功德:
佛子任运澍法雨,生长众善如大云。
十地菩萨任运遍澍甘露法雨,滋润众生的心田佛种,使其断恶从善,并使所增上的善根如大云般量不可说。
入中论第十胜义菩提心终。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第十胜义菩提心终。
丁贰(诸地之功德)分二:戊壹、一地之十二百功德;戊贰、类推其余地。
戊壹、一地之十二百功德:
菩萨时能见百佛,得佛加持亦能知,
此时住寿经百劫,亦能证入前后际。
智能入起百三味,能动能照百世界,
神通教化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土。
能正思择百法门,佛子自身现百身,
一一身有百菩萨,庄严围绕为眷属。
菩萨在获得初地时,出定位中所示现的十二种百功德:一刹那顷现量见到百佛;获得百佛加持亦能清楚了知;以自福德力,任运住寿经百劫;亦能证入前际百劫和后际百劫之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具备一刹那顷震动百世界的力量;一刹那顷体放光明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于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抉百种深奥的法门;一刹那顷即能于自身上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并一一身周围皆有百菩萨庄严围绕而为眷属。
戊贰(类推其余地)分二:己壹、二地至七地以上数类推;己贰、清净三地以尘数类推。
己壹、二地至七地以上数类推:
如极喜地诸功德,如是住于无垢地,
当得功德百千种,余五菩萨得百千。
得百俱胝千俱胝,次得百千俱胝量,
后得俱胝那由他,百转千转诸功德。
由上述极喜地诸功德之数来类推,住于无垢地的菩萨当得十二类千功德,其余五地菩萨当得十二类百千转功德:如三地菩萨得十二类百千功德,四地菩萨得十二类百俱胝…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