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P60

  ..续本文上一页思修习。比如说,善于调伏象马的骑士,虽乘狂象也无惧意,极为愚鲁的莽夫,由于不知也不生畏惧;而那些稍有了知狂象危险性者,才会生起畏惧,不敢靠近。诸学人当谨察自相续,若对空性有惧,即证明了自己需勤奋精进,痛下苦功闻思,不然极易失坏解脱道。

  癸三、(愚夫畏惧空性的原因):

  问曰:愚夫为什么会畏惧空性法呢?

  生死顺流法,愚夫常习行,

  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

  随顺生死流转的有漏法,愚夫无始以来即经常串习而行,而未曾修习逆流还灭生死之法,所以会对空性法生起怖畏。

  世间愚夫对空性正法生畏惧,其原因是他们自无始轮回以来,一直随顺实执串习流转生死之法。由于长久熏习,内心实执恶习深厚,而对逆生死之流而到达彼岸的般若空性法,他们却从未修习过。因此他们对空性法会感到十分陌生,而且直接与实执相违背,由此会不由自主地生起不理解、无所适从甚至怖畏的反应。《大智度论》中云:“般若之威力,能动两种人,有智者欢喜,愚者生怖畏。”有智慧者是往昔串修过般若法的有情,而愚者由于往昔没有修习过般若法,一直随顺生死轮会串习实执恶习,因此会犹如习惯于黑暗的猫头鹰见日光一样,或如井底之蛙见大海,蜀犬见日即惊惧狂吠一般,为般若之巨大威力而惊惧。堪布阿琼云:初入佛门于空性法闻思修习不久者,会于诸法无自性自相空义生起不空想;有者会将空性与显现二者,如搓黑白绳一样结合于一起,等等有种种岐误之处。总之,若要对空性正道生起信解,必须如法依止善知识,勤积资粮,精进串修,如是方能逆转自己顺生死流转的恶习,依空性甘露法息灭一切业惑苦因。

  壬二、(观察障他通达空性的过患):

  诸有愚痴人,障他真实见,

  无由生善趣,如何证涅槃。

  诸有愚痴覆蔽不能了知空性的人,往往会障碍他人讲习真性见,由此他无由生往善趣,又怎么能证得涅槃呢?

  那些愚痴无知不能接受空性法者,不但不能趋入涅槃,就连往生善趣的善缘,往往也会因此而丧失。因为愚痴者以邪见三毒的覆蔽,自己不但不能理解接受空性,有些人还会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诽谤,对别人讲传、闻思修习空性法也生起嫉妒、嗔恨烦恼,由此而以种种恶行障碍他人对实相空性法的讲习,这种情况在末法时代尤为普遍。这种恶业后果十分严重,甲曹杰论师云:“谤缘起离戏论边的空性法,比杀人的罪过还大。”《宝性论》中云:“应畏谤深法,及谤法知识,决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狱。”般若空性深法是三乘菩提果的根本,若障他人修习,决定会造极大罪业,由此无由得生人天善趣,而更况入解脱安乐之境呢?故不欲自欺欺人,不想空耗人身宝者,对此处应当谨慎,即使自己不能了知空性,也不应为他人讲习空性正见制造障碍。

  壬三、(为不失坏真性见即应谨慎):

  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

  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宁可毁坏戒律,也不应损坏空性正见,见因为由戒律能生人天善趣,而由通达空性正见可以得到涅槃。

  保持空性正见不失坏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守持别解脱戒的重要。假如在毁坏戒律,与损坏正见二者之间必须要选择一种,那宁可毁净戒,也不应坏正见,佛经中说过:“宁可毁尸罗,切莫坏正见。”尸罗是梵语音,意为清凉或戒,因三业过恶之性为热恼,而戒律能防息其炽燃之势故得名。此处正见,也有狭广两种解释,从狭义理解是指空性正见;从广义言是制内道中从因果不虚到缘起性空所有的正见。保持这些正见而不损损坏,是内道弟子首要的修习,大疏中云:“毁坏戒律者,上品罪业堕入地狱,中品者堕饿鬼,下品者堕旁生;然而毁坏正见者,即使是损坏微小的正见,也决定会堕入地狱。”而且若有正见,戒律毁坏后可以恢复,可是正见受损者无可挽救。此是从损坏二者的罪业方面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从受持二者的功德言,戒律是生善趣的因,若无解脱正见,守持戒律只能使修持者得到善趣果报,而修持通达正见者,决定可以获得涅槃,解脱一切三有怖畏。破戒者若皈依佛,也有解脱的机会,如《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而坏见者无解脱之机,如龙树菩萨云:“若欲趋善趣,当修持正见,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宝性论》中言:“虽近恶知识,恶心出佛血,及杀害父母,断诸圣人命,破坏和合僧,及断诸善根,以系念正法,能解脱彼处。若复有余人,诽谤甚深法,彼人无量劫,不可得解脱。”由此可见保持正见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般若空性正见,在《般若摄颂》中说过:“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必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欲求解脱轮回者,离此即不可得,故应恒时顶戴不离。

  于此应注意,此颂是以比喻而说明空性正见的重要,并非是说可以抛弃戒律不顾,去唯一修持正见。有因果等正见者,即不可能毁坏戒律造恶业;具有清净的空性正见者,也会了知缘起因果如如不虚,以此而断一切犯戒恶行。而且有清净戒律,可以积累起福德资粮,为通达空性正见奠定基础,此二实缺一不可。

  壬四、(导入真性的次第):

  愚宁起我执,非说无我理,

  一者向恶趣,胜者趣涅槃。

  对愚者宁可让他起我执,也不可以说空性无我之理;听闻无我正法者之中,一者会因愚痴而趣向恶趣,利根胜者可以依此迅速趣入涅槃。

  在传授空性正见时,善知识应当观察弟子是否清净根器而行。对根器因缘不成熟者,宁可让他起我执,对他宣讲一些世俗正见,人天乘的有我法,这样可以使他往生人天善趣,而切不可对他宣说无我正见,一切法空无自性的正理。否则如颂云:“若对愚者说空性,当成颠倒不涅槃,如饮金翅龙王乳,反令毒害更增长。”反而会令他受到损害。因为非法器者,在闻到空性法义后,会生不信而诽谤,或者执为诸法完全无有的断空见,由是而损坏善根,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若不观察根器而传授空性法,过失与利乐二者都可能会有,一者由于对方不堪为法器,对空性正法生诽谤或生断见,由此而堕向恶趣,而只有堪为法器善巧通达空义的利根者,才能真正依空性法,决定趣向涅槃。执空性实有的断见,其过失非常大,佛经中说过:“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摧毁业障经》中云:“对空性产生实有相,即为障碍。”龙树菩萨于《中论》言:“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因此,于传授空性法之前,必须谨慎观察,若对方是不堪空性狮乳的劣器,当先以世俗谛的法门引导,而不令失坏善根,于根器成熟后,方可进一步授以胜义谛妙法,如是方能令他趣向涅槃。

  壬五、(认识真性)分二:一、认识实际;二、劣慧生怖畏的原因。

  癸一、(认识实际):

  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

  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一切法空性无我的妙理,是诸佛圣者所行的一真境界,空性法能摧坏众边执恶见,是获得涅槃的不二法门。

  诸法空性无我的妙理,是法界的究竟实相,是诸佛圣者的行境,若以言语解释实相空性之定义,可以如是诠指。《现观庄严论》中云:“般若波罗蜜,四圣者之源。”内道的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的果位,皆来源于般若空性法,《般若经》中对此也有多处强调,由此可见修习空性法的重要意义。若能通达缘起空性真义,即能摧坏三界一切恶见,因为三界一切恶见,不外乎由常见断见而衍生的执实恶见,若能以缘起性空正见对治,即可彻底毁坏这一切执著实有的邪恶见解。而且般若空性是获得涅槃的不二法门,也即唯一的法门,若不证悟空性,任何解脱果位也不可获得。在此处,俄巴活佛堪布阿琼在注疏中,为声缘是否证悟空性,作了详广的辩论,在大疏中也引用了不少教证理证分析过。而本注疏于此不再赘述,若知其详者可以参看《定解宝灯论》等相关的论著。

  癸二、(劣慧生怖畏的原因):

  愚闻空法名,皆生大怖畏;

  岂见大力者,怯弱不生畏。

  愚者听到空性法的名,都会生起大怖畏,难道能见到大力者怖畏空性而怯弱不生怖畏吗?

  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在世间有许多人由于智慧根机劣,对空性法十分怖畏,甚至连闻名也会丧胆。当年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般若经等大乘经典,并著述大乘中观论典时,一些小乘根器者闻到诸法无自性的法义,惊惧得口喷热血而亡;众多有增上慢的声闻行人也不断诽谤龙树菩萨为首的大乘论师,说这些士夫都是魔王的化身等等。怖畏空性法不仅在往昔如此,在现今许多传播上座部教法的地区,依然如是。对这种情况,圣天论师以反问方式提醒:面对深奥难解的甚深法,你难道见过大力者——即具大智慧力者,会生起怖畏,而智慧浅薄学识狭陋的怯弱者不生怖畏吗?因此应知,于空性法生恐惧之心,是因当事者怯弱无力,低劣的智慧无法容纳安忍甚深广大的空性法而致。这就象那些弱小的野鹿、兔子等小兽,一旦闻到虎啸狮吼,皆失魂落魄,生大怖畏。萨哈尊者于道歌中云:“譬如林中狮吼声,众兽闻之悉丧胆,狮儿闻之皆欢腾;宣说本来无生乐,邪执愚夫皆畏惧,有缘弟子乐而颤。”若有闻说空性法而惊惧者, 当知是由自心怯弱无智而导致,如果希求究竟的涅槃解脱,应致力克服自心而不作诽谤舍法恶业,进而不断闻思修习深法,积累二资,定可转变为具大力者。

  辛三、(明佛说甚深义非为诤论)分三:一、佛说空性能焚烧一切邪说;二、明彼能烧毁的原因;三、对误入歧途者应生悲愍。

  壬一、(佛说空性能焚烧一切邪说):

  问曰:空性法既然能摧毁一切恶见,那么空性法应该是为摧坏外道邪论而说,而非为清净根器者宣说。

  诸佛虽无心,说摧他论法,

  而他论自坏,如野火焚薪…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