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P59

  ..续本文上一页说,在灿烂阳光照耀下,有些盲人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见不到丝毫光明,这个过失当然不在太阳。太阳已无偏地恩赐了明亮的光明,而盲人见不到,只是他们自己的过失;同样道理,世人由于不具法相,不能领悟解脱法,过失只能由自己负责,而非说法者有过失。不具德相有如是大过失,因而作为善知识摄受弟子时,必须观察弟子的德相,量体裁衣,做到适合根器地传法,否则也只有徒劳无功;而作为求解脱者,也必须内省观察自己具足德相与否,若有缺乏之处,自己应尽一切努力去弥补。否则,极有可能因此而断绝自己的解脱机缘。

  壬三、(断诤)分二:一、成立能仁是一切智;二、明别者是相似大师。

  癸一分三、一、对于摧毁苦集的空性教义应生欢喜;二、除佛正法外其余无有解脱的原因;三、于佛所说的深隐法义生起定解的方便。

  子一、(对于摧毁苦集的空性教义应生欢喜):

  问曰:释迦佛所说的增上生(上生人天善趣的方便)语,极其明了且广大,这是世人都乐于接受的;但是佛陀又说决定善语,说一切法空无自性,这不是破坏自己的言论吗?因此我们不起恭敬信解。

  舍诸有涅槃,邪见所共许,

  真空破一切,如何彼不欣。

  舍弃诸贪恋苦乐等一切杂染法即得涅槃,这也是数论派等邪宗所共许的解脱,而以真实空性法能破人法一切实执,为什么他们不生欣悦呢?

  涅槃是无为寂灭之境,因而要得涅槃,须要舍弃诸贪恋苦乐等三有间一切杂染法,这是外道也共同承认的观点。比如数论外道认为,要得解脱,从自性现起的五唯五大五根等,这些三有轮回中的现象,必须全部融入自性,也即要舍弃这些轮回法才可得涅槃。胜论派也认为,必须舍弃一切四大无常苦乐贪嗔等现相,才可得到涅槃,其它外道所许也大同小异。既然如是承认,那内道也许要断除一切法的执著,而且以实相空义,可以完全破除人我法我所摄的一切法之实执,对这样的妙法,汝等为何不生欣乐喜悦之心呢?大疏中云:智者了达空性后,以智慧火烧尽贪嗔痴慢等一切有法,彻断一切三有杂染法,对这样的空性,你们外道为什么不生起欢喜心呢?空性是甘露妙药,若能依止,可以遣除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痛苦,因此若不是“叶公好龙”式的外道邪宗,而是真正想得到解脱者,于破一切的真空,当生大敬信希求心!

  子二、(除佛正法外其余无有解脱的原因):

  问曰:如果内道与外道共许舍诸有贪恋苦乐等一切杂染法即得涅槃,那么内道与外道有什么区别呢?

  不知舍方便,无由能舍弃,

  是故牟尼说,余定无涅槃。

  不知舍离生死的方便,即无情由能舍弃三有,因此本师释迦牟尼佛说:除佛法外其余宗派决定无有涅槃。

  虽然数论派胜论派等外道宗派,也希求舍离生死痛苦,获得远离贪等一切杂染法的涅槃,然而他们只有舍弃生死的意乐,却无有能舍离的方便。因为轮回即是二取实执迷现,以此要破除轮回迷现,必须了达无我实相,依福德智慧二资方便,通达诸法自性空,才可真正息灭生死。但是除了佛教外,在其余所有宗派中,都无有能通达诸法无自性的方便,故他们无由舍离生死,得到解脱安乐。本师释迦佛也说过:“此是初沙门果(预流果),此是第二沙门果(一来果),此是第三沙门果(不来果),此是第四沙门果(阿罗汉果);外道论师即无有沙门果。”龙树菩萨也说过:“说我蕴实有,世间数论师,胜论裸形前,试问离有无。故应知佛法,不死真甘露,离有无甚深,是不共正法。”应知唯有佛法,才是真正能远离生死边戏,此即是内道与外道最基本的区别。

  子三、(于佛所说的深隐义生起定解的方便):

  问曰:如果佛陀是一切智智,那么对他所说的深隐事如大地的度量等,又如能了知这些可以确信无误呢?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

  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如果对佛陀所说的种种深隐事相生起疑惑,可依佛陀所宣说的一切法无自相空性,而生起决定信解。

  佛陀依无碍智慧宣说了情器世间的许多问题,比如须弥山的大小、四大海的深度等器世界的量;六欲天人的身量寿量,地狱的大小状况,地狱众生的身量、寿量等等。对这些问题,佛依自身智慧作了许多详细叙述,而在异生凡夫前,这些状况都是深隐不可测度之事。若无有一定的智慧,许多异生对佛陀所说的这些法,会生起“是否真的如此呢”的疑心,比如佛陀说有须弥山、四大洲等,现代人为什么见不到呢?等等,这类问题异生凡夫无法以自己低劣的智力现量了达,然而依比量智了知一切法自相空,即可对佛所说生起坚定信心。因为缘起性空或说无相空的正理,依凡夫的分别智也可相似通达。若了知一切法无有决定自相,而是依因缘聚合才有显现,如是依众生不同业缘,即有不同的时境现象。由此即可了知一切智智的佛陀所说,决定随顺众生的不同业感与根器而发,有的道理直接宣说,有的间接宣说,有的以隐密方式而示,无一有错讹。堪布阿琼云:如同善巧的医师,能依病人的不同病情而对症下药;同样,佛陀了知所有众生的根器意乐而宣说四谛法门,此中无一不是适机者的甘露妙药。

  癸二、(明别者是相似大师):

  观现尚有妄,余义更不知;

  诸依彼法行,被诳终无已。

  诸外道大师观察现有情器诸法,尚且有迷妄不解之处,而对其余更深的法更不可能了知;那些依彼等外道法义而行者,必定被长久诳惑而无有已时。

  除一切智智佛陀外,余派所谓的大师、本师,都不是真正的大师。因为外道大师们,他们对现前的情器现象,如众生类别、生命可贵、器世间的时境差别等,对这些问题,他们尚是妄说纷纭,夹杂着种种虚妄的臆测,而不能如实地一一道出实情。对现有今世因果等诸粗大问题尚不能如实了知,那么对于其余深奥法义,他们更不可能了知清楚,而作正确宣说。因此这些外道宗派中的宗义,不可能使修习者断除三界的见思迷惑,而现见诸法实相得到解脱;只有陷入更深的迷惑,不断受着邪见地欺诳,而无有终止之时。因此,面对形形色色的众多宗派,无论他们如何花言巧语,作为有辨别思维能力的人,应该以智慧加以抉择辨别,切不可盲从迷信,跟随那些愚者行事,那样只会使自更为愚痴,堕入邪见恶趣的深渊。月称论师云:“比如商人到了宝洲,若不选取真正的如意宝,而取一些假的或相似的珠宝回陆地,这是极不应理的;同样,我们在南赡部洲获得人身时,应该选择如意宝一样珍贵的佛法,而不能依顺外道相似的宗派,否则极不应理。”在如今末法之时,外道猖盛,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种种巧言令色的外道邪说,若不加辨别,极易为他们欺诳,故作为末法时期的学人,于此更应切实注意。

  辛二、(明真实义极难通达)分五:一、怖畏空性的原因;二、观察障他通达空性的过失;三、为不失坏真性见即应谨慎;四、导入真性的次第;五、认识真性。

  壬一分三:一、诸求解脱者随外道行的原因;二、认识怖畏空性的补特伽罗;三、愚夫怖畏空性的原因。

  癸一、(诸求解脱者随外道行的原因):

  问曰:如果佛陀已宣说了唯一的解脱正道,为什么有些求解脱者随顺外道而行呢?

  智者自涅槃,是能作难作,

  愚夫逢善导,而无随趣心。

  有正见的智者自往涅槃,是能作极难作到事业;愚夫即使遭逢了解脱道导师,然而他们也无有随顺趣向之心。

  智者释迦牟尼佛在久远劫以来,不断积累福智二资,依凭自己的精进力,证入了甚深甘露法门,现见法界实相,而获得了究竟涅槃,这是智者难作能作,难行能行的无比事业,非一般人所能做到。而世间福智浅薄的异生愚夫,他们即使遇到了解脱道的善知识,也会因为根器低劣而无法生起随顺向道之心,转而堕入外道之中。一般愚夫因为恶见烦恼,他们首先不愿依止内道的善知识,不愿听闻正法引导;即使依一些宿善而有因缘遇到善知识,他们也会因恶业现前,对殊胜正法生不起信解,尤其对般若空性深法,会十分怖畏,最后生起邪见,失去依止正道趋入佛法的信心,断绝了解脱缘分。由此可见,诸求解脱者随外道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智慧低劣,不接受空性深法,不依止真正的善知识而导致。诸希求解脱者,于此应着重注意,即使自己的智力暂时无法理解空性深法,也不应生怖畏邪见,而应依种种方便,依止善知识不断闻思修习,消除犹疑邪见,只有如此,自己才有解脱希望。

  癸二、(认识怖畏空性的补特伽罗):

  不知无怖畏,遍知亦复然;

  定由少分知,而生于怖畏。

  全然不知空性法义者,对空性不会有怖畏;遍知空性法义的智者,也同样无有怖畏;决定会是那些由少分了知而不能深入者,会生起怖畏。

  怖畏空性深法者,不会是那些对空性甘露法全然无有了知的愚夫异生。比如一些不知利害取舍的愚笨牧童,即使上百次听到空性法,也不会生起怖畏分别,因为他们完全不能了解这些法义,如同对牛弹琴,牛群不会有好恶反应一般。然后那些通过如法地闻思修习,已经完全了知证悟了空性的智者,也不会对空性有怖畏;有些因为对空性生起了坚定信心,由于有坚定的信心,每闻到空性法,即欢喜至泪水充盈,汗毛倒竖等,他们也绝不会生起畏惧心。排除了不知与全知的士夫后,便可决定了知,对空性生畏惧者,一定会是那些处在不知与全知中间的人——即一知半解,又不能求上进的劣根者。可以现见有许多人刚刚遇到佛法时,因为对般若深法一无所知,故无有任何分别怖畏;然而一旦对空性稍有了知,即会觉得有断灭一切因果,断灭一切显现的怖畏,或觉得无法理解深入而生畏惧等;可是宿植深厚福德者,经全面深入闻思修习后,这类疑惧即会消失无余。因此于遇到佛法的中途,切不可因暂时不理解而生起疑惧心,毁坏自己进一步地闻…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