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之二 四谛 脱离生死的出路▪P3

  ..续本文上一页感便与日俱增。身强力壮时为了防老去拼命挣钱,面对老病和死亡时,一辈子累积的财富却派不上用场。或许有人会寄希望于人,但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亲友的关怀、儿女的孝顺,比如陪伴于身边,或以书信或电话的方式给予安慰,都不能抵御心灵上的惶恐。最终只有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但即使用出浑身解数,又怎能战胜实力强大的瘟神、死神呢?此时此刻,心中的恐惧与懊恼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多数人就选择忘记或回避这个现实,转而投入尽情的享乐中,但这种挥之不去的结局却随时在展示着威胁的面孔,让我们始终无法忘怀,因为这个现实太沉重了。

  年轻人也不例外,虽然他们整日逍遥自在、纵情欢乐,但如果能静下来思维:人是为何而活?以后会怎样?以前又是如何?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能深切地意识到,生命的源头和尽头都是很模糊的,思维视线所能触及的,只是眼前短暂的时光。许多人无法直视这个令人惶恐的结论,就只有掩耳盗铃地将这个问题弃置一旁,视而不见。

  物质生活就像麻药,只能暂时将我们麻醉,但生老病死却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现实。如果现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等待我们的会是怎样的处境就很难说了。这不是夸大其词的威胁,而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以上这些都是变苦侵扰人类的结果。

  当然,有的人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或自身温饱都未能解决,所以在目前还没有条件考虑这些。但只要有条件,就不如早作打算,让自己能尽早苏醒过来。如果执迷不悟,整天只是顾着享乐,就真对应了从前修行人称此类人“无异畜生”的说法。畜生所关心的就是温饱玩乐而已,我们看重的它们不在意,我们看它们苦,它们倒不以为苦。那些只知及时行乐的人,的确与畜生没有高下之分。前人所下的结论,对此种情况描绘得极为真切,实在并不过分。

  《普贤上师言教》中提到的八种痛苦,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具体细节可以看书了解。有些人认为生死问题无关紧要,眼前的衣食住行才是最重要的,解决生活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都是因为没有意识到痛苦与无常的缘故。

  为什么眼前的事重要,以后的问题就不重要呢?后世的问题难道真的可以摆在一边不管?下一世、再下一世所要面对的,为什么不需要解决?我们有什么理由只看眼前而不看其它呢?没有理由。或许有人会说后世是不存在的,因为有科学的论证。但后世存在与否,我认为是哲学而非科学的问题,没有任何科学可以证明前后世不存在,一些所谓的证据,只不过是少部分人的一种不成熟的想法而已,所以并不能推翻前世今生的存在。我们不但没有借口不去思考这个现实问题,而且要更深层次地去思维轮回的真面目。只看表面的后果,就是让我们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至今,可以说我们是被蒙骗了,要赶快醒过来。以上讲的是第二种行相。

  下面是空性和无我两种行相。空性是指精神和肉体都没有受到一个“我”的支配;无我是指肉体和精神都不是“我”;不论其概念有何差别,但二者都是讲无我的。

  为什么要思维无我呢?因为这是最关键的。通过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使我们减少了许多贪心、瞋心……但没有空性的见解,就不能绝对性地解决根本的问题——我执,它就像一根钢丝将我们的精神和肉体连结在一起,使我们生生世世都被束缚在这个肉体中,不得自由自在。肉体的要求也很高,为了养活它、满足它的种种要求,我们的精神就受制于肉体,成了肉体的奴仆。这根钢丝一天不断,我们就一天不得自在,所以必须截断这条钢丝。一旦挣脱钢丝的束缚,我们的精神就可以自在地翱翔,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法界的天空中任意飞扬,我执就再也无法去操纵它了。

  要断掉这根钢丝,唯有证悟空性一途,除此别无他法。证悟空性后就不存在你我他的分别,也就不存在自私心,就不会为了利己而去作杀生、偷盗的恶行,也不会对害己之人起瞋心,或对中意的物和人起贪心。从小乘的角度看,这些烦恼消失后就算是解决了生老病死的问题,自己从轮回中已经找到出路,达到了目的地。所有的痛苦都已消失,从此再不必轮回。而大乘菩萨却是以此为起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饶益他众。因为证悟空性后打破了自私心,从此就可以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利益众生。所以,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的解脱,都必须要证悟空性。否则,以其他的修法,虽然可以减少粗大的烦恼,但根本问题仍会继续存在。

  佛法的一切见解与修持都不神秘,是符合逻辑与事实的,任何人只要能理解肯定都会赞同。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逃离轮回的出路,而且是一个很安全的出路,但是否选择从这个出口走出去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走,就永远只能在出口徘徊。这就涉及到实际的修行了。

  苦谛第三、第四个行相的具体修法就是空性与无我;第二个行相痛苦的具体修法,可以参看《普贤上师言教》外加行中所讲的轮回过患;至于无常的修法,从目前看来,能导致许多烦恼的常见不是很细微的,而是比较粗大的常见。要推翻这种常见就要修习《普贤上师言教》中的寿命无常。这些修好以后,我们就可以生起非常坚定的出离心,这对于解脱是很有帮助的。

  其实,学法、修行对世上所有的生命来说都很重要,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大的错误。众生皆具佛性,相信诸佛菩萨们时刻不断的努力,终能让人们理解此点,只是过程要长一些,所以我们自己也必须努力。在座诸位都是在家人,平时要处理很多繁琐的家务事。但每天有二十四小时,如果能早晚各抽出一小时思维这些问题,其余二十二小时都花在世俗杂务上应该是能够做到吧!修行人需要有正知正见,但更需要修法。能信佛固然是千载难逢的机缘,在现在这种时代就更难得,可是没有具体修法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就算有朝一日能解决,也要经过极漫长的时间,所以不管是为己为人都要早点开始修行。

  除了这四种行相以外,其它科学的课题,哲学的观点,以及传统的文化等都属于苦谛的行相,如此来说,苦谛的行相有成千上万种。但有限的人生不允许我们对所有的行相都进行研究,因而仅选这四种来帮助我们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如果为了要有生活能力而去学一技之长,是有其必要的,但这不是为了解脱,不是我们生存的目的,只是暂时如此罢了。也不是说一旦学佛,就什么都不学不做了,要是这样,佛教也无法长远流传下去。佛教一向就有出家与在家两种传统,出家人是专门修行的,在家人则既要修行也要做一些世间事务,但对世俗的事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投入,只需适当地参与就可以了。

  集谛

  “集”有两种:一、烦恼。诸如贪瞋痴慢等;二、以贪瞋痴慢所造的业,无论是善业或恶业都是集谛。为什么叫集谛?因为它是让我们流转轮回的因素。“集”的意思等同于全部、所有、一切,也就是说我们在轮回中所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由业及烦恼而产生的。

  我们要明白,六道轮回不是造物主或任何人格化的神所创造或安排的,也不是无因无缘的一种偶然,而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其中最重要的因就是我执。我执是什么呢?比如,当我们头疼时,就会说:“我的头好痛啊!”这个意识中有个“我”字。又譬如在骑车时,如果突然有辆车从前面闪过,人们就会悚然一惊,这个念头里也有我。所有这些产生“我”的根源是一种盲目的执着,虽然是盲目的,它却完全控制了世上所有的人,包括我们所敬佩的很多伟人们。我执的作用就是让每个人都重我轻他,虽然有时表面上以他人为重,实质上还是利己为先。由我执而产生贪瞋痴等烦恼,贪心让我们去偷盗,瞋心让我们杀人,如此而造的业就是因,此因也肯定会有果,因为世间万物,包括微观世界中我们看不见的事物,都有其特殊的因果循环规律。所以杀盗淫业一定是有果的,它们的果就是轮回中的种种痛苦。这些产生痛苦的因就是“集”。眼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断除产生痛苦的因,方法就是要修行、要有正知正见,并通过证悟空性而达到目的。

  道谛

  涅槃的因也即解脱的因,就是道谛。道谛在《俱舍论》中也有四种行相,但此处我们不广讲。道谛的主旨,都包含在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中,其内容涵盖了显密所有关键的问题。

  第一是出离心,就是不将物质生活的追求当成生存的目标。发了出离心以后,就不能再像常人一般,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生活中的享乐,而是要树立起崇高的生存目标——希求解脱。甚至应该像大乘菩萨般发菩提心,为了度化众生而生存。如果活着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问题,而不是为了吃喝玩乐,就具备了出离心。

  第二是菩提心,就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生存。这与一般报章杂志等媒体上所宣传的好人好事不一样,真正的菩萨仅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他人而活。

  第三就是证悟空性。

  一言以蔽之,道谛所讲的不出这三条。我也一再强调过,在没有生起出离心与菩提心之前,不要修任何其它的法。并不是没有更殊胜的法可修,而是在根机不适应时,再怎么修也是枉然。道谛可以彻底断除集谛中所有的烦恼,如同病根尽除之后,病痛也随之而消失一样,集谛的烦恼断除后,痛苦也不复存在。对凡夫而言,眼识是极具说服力的,眼见为凭。譬如,要将石墙观想为透明的就很困难,因为眼睛看不到透明的墙。但当修行达到某种层次时,外界的影响就变得很微弱,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改变或控制外在的现象,使它们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但这种境界离现在的我们还有一段距离。有些人会怀疑这种境界的可能性,但这种境界不仅在佛经中有记载,我们有论证,更有许多高僧大德亲身的经历足以证明,只是目前离我们的境界还相当远,所以要从最基础的出离心开始做起。

  灭谛

  灭谛就是断除了一切烦恼。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被一阵风吹过后,露出清澄的蓝天一样。同样,当烦恼和业被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空性的见解断除以后,剩下的就是佛的智慧——光明如来藏。这是灭谛,也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结果。那么,证得光明如来藏是否为修行唯一的目标呢?并非如此。证悟此境界后,我们就可以更完整、更有力地去度化众生,这才真正是大乘佛法的最终目标。

  以上所讲的四谛,苦谛讲得广一些,其它三谛相对略些。具体修法在《普贤上师言教》中已经讲得比较完整,请大家看书修习。修行是很重要的,但不要太过追求神秘性,而是要走佛指点给我们的踏踏实实的路,这样一路走上去,绝对会有结果的,希望大家能精进不懈。

  

《慧灯之光之二 四谛 脱离生死的出路》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