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 学佛与修行▪P3

  ..续本文上一页。而我们欲界人类,最高的贪欲是什么?就是男女的情欲。你眼睛闭起来,想到跟你先生在快乐,马上着迷了。修行不能去想那个、看那个,那怎么办呢?要修不净观,修不净观是看透自己与一切众生,身体的不清净。不净观大部份是用来对治,男众对女众的贪着,还有对自己身体非常爱着的人,观身体的构造,只不过是血、肉、肝、胆、肠、胃、………等,三十六种不净的东西,以及死后身体膨胀、淤青、生蛆、烂坏的过程,经常想这个就不会执着外表,就可以把这个欲望去除。不净观也代表事情的不圆满,为何对它执着,做董事长快乐吗?做美女有究竟吗?我们平常都把不清净的当作清净,所以会产生执着,如果你透视世间的东西,看出它的变化无常,看清楚做住持、老板、房东,这些东西是快乐的吗?表面上好象是快乐,事实上是变化无常、不清净,这样就可以断除种种的贪欲。修慈心断瞋恚?看待每个众生都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常常这样想,再怎么怨恨的人也要对他好,慢慢的瞋恚心就不见了,这叫修慈心。

  不会打坐观想,就修放生、助念、施食,用实际的行为,用慈悲心做救苦救难的工作,也可以断瞋恚。修无常想断我慢?《杂阿含经》中说:「云何生我慢?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我慢是怎么生起的呢?没有听闻正法的凡夫,执着五蕴所组成的身体有一个我,或执着离开身体有一个神我,或执着有一个身体形相存在,以我为中心生起憍慢心。所以对治我慢,要常常观生老病死变化无常,一切只是因缘聚合而有,没有一个实在的我存在,所以没有什么好骄傲的。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安那般那就是数息法,就是吸气入丹田再吐出来,吸气的时候用鼻子不能用嘴巴,身体也不能动、不能抓痒,这样一呼一吸数一,再一呼一吸数二,………一直数到十,从一数到十一直重复,这叫数息法。修这种数息法,可以使散乱的心变的专注,乃至进入禅定。如果有真心要离苦得乐,这是一定要修的过程,但是事实上有一点困难,所以对在家菩萨,还是希望你们一心念佛求往生,专心的念佛,这念佛法门包含了无量的功德;但是对出家人来讲,尤其是年轻出家人,还是应该有这些修行的过程。

  24.请简单的介绍怎样观空性?

  答:有一种空叫分析空,初学者学这个可能会比较容易,比如麦克风是怎么组成的,像我们现在在听声音,这个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要透过有人讲、有麦克风、有喇叭,种种的因缘聚合,还要透过你的耳朵。这个声音是来自于这么多条件,才有这个声音,声音离开了这些条件,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声音存在,这叫空。这是观空比较简单的方法。譬如纸张,纸的因缘从哪里来?需要有树、太阳、土、水,加上工人的砍伐、制造,有这个过程才有这张纸,这张纸在时间上,你知道它不可能永远这样,过一段时间它会黄掉,然后慢慢的会烂掉,所以它是无常的、因缘和合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纸,这个纸是透过各种条件组合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观察自己,照见五蕴皆空,我是什么组成的?物质的色,跟精神的受、想、行、识――五蕴,这五种像垃圾一样堆积起来,它随时在变化,观察久了,慢慢的你会觉得,哪有一个真实的我,头是我吗?脚是我吗?声音是我吗?不断的分析。

  不过,修空观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亲近师父,亲近善知识,才不会走岔路。那我们应该从什么入门比较快些,有时候你想要修观空,但是不见得自己的福报资粮具足,所以你可能现在要先拜佛、守戒律,等业障消除了,再来观空这样会好一点,不然按照自己看到哪一本书就这样修,怕会出问题。所以我们修行佛法,首先就是忏悔、念佛、守戒律,这样比较圆满了以后,进一步再修空性。那修空性也是有次第的,开始应该先研究文字般若,如金刚经、六祖坛经,深入了解空观的方法,按照方法去实观,慢慢你也可以体悟空性的。

  25.学佛的修行次第?

  答: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也就是学佛要有十种心,这十种心是个次第: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

  三、出离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使你福报大到做上帝,做全世界最有钱的,还是有生老病死、有轮回,所以你要发出离三界轮回的决心,叫出离心。

  四、空心,有了出离心以后,怎样修出离心呢?诸法体性都是空的、不可得的,一点都不要执着,要得到出离你就要有空心,观察任何人、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缘起是存在的现象,一切都是因缘所生起;既然都是因缘条件所生起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本体都是空。这道理你要天天用,花是缘起性空的,这张纸是因缘所生起的,花草树木是永恒存在的吗?不是,所以它是空的。你跟你先生的关系是不是缘起性空的?是,那你就放得下了,因为有执着就会痛苦,但是如果你用空性的眼光看,这只是一个条件,可能我跟他的因缘只有七年、三年,慢慢的就放得下。

  五、慈悲心,虽然我们要出离痛苦,但是众生都还在生死痛苦中,没有众生怎么有我们的存在,离开别人没有自己,所以我们要对众生和自己的痛苦,生起出离心,修行空心,但是想到众生的苦,所以要生起慈悲心。

  六、忍辱心,有了慈悲心,你要如何度众生呢?要修忍辱不要生气,大乘经典几乎有五分之一的篇幅,在告诉菩萨不能生气,「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忍辱是力量,前面已经修过空心,所以哪有我在被欺负呢?

  七、不退心,有忍辱心以后还要有什么心呢?你伤害我,我还是要度你,一定要让你离苦得乐,不管生命如何痛苦,我还是要成佛度众生,要有这个不退转的心。

  八、念佛心,为了让我们不退转,不念佛不行,有阿弥陀佛加持我,对众生爱心不退;乃至念观音菩萨、念唵嘛呢呗美吽,目的都是要帮助你的心不退转。观音菩萨曾经因为退转菩提心而头裂开,阿弥陀佛赶快教他念六字大明咒,这样再怎么痛苦,你还是会恢复度众生的本愿不退转,这叫不退转的心。

  九、菩提心,有不退心以后,这个世界再痛苦,世界的责任我们都要负担,生起了对众生苦的责任,你才会圆满你的菩提心。

  十、摄化心,有了菩提心以后,你就要很努力的度众生,不厌其烦。

  我刚出家住在屏东恒春的五公寺,我师父都叫我守在门口等信徒来,不管是什么信徒都要度他,不管他有没有钱,想办法把佛法给他,为了要度他要讲他的方言,讲他喜欢听的话,要积极不能漠不关心。一个人如果漠不关心别人的苦难,那就会退转掉,慢慢关起门来读书、打坐,不理人家,看到人很讨厌,这样就不行了。所以要很积极的去引导,做动画、唱歌,办佛教音乐晚会,什么人都度,这样以方便的方法来摄化众生,大家一起来学佛。佛法如甘露,生死之钥,刚刚这十个心,一定要把它抓得紧紧的,信心,因果心,出离心,空心,慈悲心,忍辱心,不退心,念佛心,菩提心,摄化心。

  万法惟心造,我们要一直调整自己的心,在最好的阶段里面,积极的努力圆满生命的任务,生命的任务就是成佛度众生,最艰巨、最有价值的生命的任务,然后就朝这个成佛之道不断的努力。

  26.为什么每次唱忏悔偈都会流眼泪?

  答:真心忏悔都会流眼泪,这表示你每次都有真心忏悔,但是眼泪流一流就要改变,不要哭完就忘了,明天再继续骂。当然忏悔是真忏悔认错,像我如果看到别人在真忏悔,我很感动时也会流眼泪,希望他真的改正过失。

  27.善男子、善女人,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得二十八种利益。佛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是什么?

  答:是修慈悲心,或修持善业,或修菩提心。他看到这善男子、善女人得二十八种利益,马上很惭愧反省,我算不算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惭愧心是修道的心,所有的众生不管他是善是恶,有缘接触到佛的经典,都会得到极大的利益。有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县老爷,第一次看到《妙法莲华经》,就觉得怎么这么熟,跑到庙里问老和尚,老和尚说:「你前辈子是这附近的一头牛,我们六月初六晒大藏经的时候,你路过这里,鼻子闻了一下,得到经典的加持,再来转世这么聪明,还能够做县官,现在看《妙法莲华经》熟的不得了。」由此可以知道,只要你对善法有信心,都会得到很大的利益。我们做善人还是恶人,这是自己的事情,佛、三宝的这些功德,确实是对一切众生、对土石树木,都有极大的利益。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主要是说知道自己的缺点,能够修正它,能够从善如流。人往高处爬,看到好的标准能够保持向善,你能够向高处去追求这也是善的。

  28.请问慧解脱阿罗汉为何?是属于上品中生的境界吗?寿命可计吗?

  答:阿罗汉有两种:慧解脱与心解脱。一、慧解脱,是从知见上,了解一切变化无常,以无漏的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到解脱,称为慧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在禅定方面,只有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没有神通的力量。二、心解脱,是指依灭尽定,以定、慧的力量,断除烦恼,解脱二障(烦恼障、所知障)而得到解脱,叫心解脱阿罗汉。心解脱阿罗汉有甚深禅定(包括四根本禅定、无漏定、灭尽定),有神通可以飞天入地。从禅法的功用来说:慧解脱称为坏法,因为他不喜欢事用功德,修不净观乃至白骨观时,还有执着白骨、观白骨烧灰之想;心解脱称为不坏法,因为他喜欢事用功德,由白骨眉间,观想放青、黄、赤、白、地、水、火、风,八色光明,以此修练而得到神通。阿罗汉有这两种,但是跟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中生不同,上品往生的,都是证得无生的菩萨;中品往生才是罗汉境界,但是基本上,不管是慧解脱、心解脱阿罗汉,都不用轮回了。阿罗汉证入法性,法性是不生不灭的,涅槃超越时间空间,没有所谓轮回、时间可言,没有寿命,如果要研究这个,可以多看《佛法概论》。

  29.弟子在吴信如的《药师经法研究》,看到修文殊心咒的一个方法,是观想两眉毛之间,有一个等边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文殊菩萨童子相,不知道是否可以直接修?另外,在决定这样做以后,我就梦到师父你,如果没有灌顶就修如法吗?

  答:有一些情况是需要灌顶的,因为修法比较复杂,但是我问过很多老师父、老修行者、老格西,他跟我说:「如果你们经典上面,文字写得很清楚的,而你也确实了解内容,念这个咒就不需要特殊的灌顶。如果是属于要发菩提心的,或是需要口传的,还是有经过一个很好的过程比较好。」所以如果这一位大德还在,你就去拜访他一下,然后他亲自跟你讲要注意什么?因为观修属于禅定,不要说密乘的禅定,包括小乘、大乘的禅定,一定要有老师指导。你自己随便打坐,知见又不正确,戒律不圆满,很容易鬼神干扰、心魔干扰,就会有问题。所以透过善知识来了解,我们的发心正不正确,这样会更好一点。但是如果修持的方法,你没有特别灌顶,那要做之前最好念一下三昧耶咒:唵 三昧耶 萨埵鋄;或是金刚顶咒念一下。至于文殊心咒,它已经是普遍的了解,跟大悲咒一样,谁都可以念;至于观想的方法,你如果自己觉得没问题都还好。

  30.我信佛,可是身边有很多朋友都不信,而且还劝我不要迷信,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接受佛法?

  答:我想佛法是用在人格发展,待人接物的一种和合、慈悲心、善巧方便,所以你这个学佛的人,处理事情比别人慈悲,比别人有智慧,自然他会觉得你这个方法很好。佛法就是个方法,觉悟离苦得乐、帮助别人的方法,所以在这一点上面好好运用,别人越不相信,你就更发心,我要用什么方法令他们相信。而一个人要发菩提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度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这么重,他们不信佛我要怎么办呢?一直想办法让爸爸妈妈信佛,是最容易发菩提心的。我想每个人都要发起这个心,永远不舍弃众生,你已经懂得佛法了,他们不懂就是我的责任,为这个我要精进修行,所以我要成佛,我现在没有办法改变他们,也要努力跟他们结善缘。为了要成佛,所以我一定要有善巧方便,体悟空性,这样别人成为你成佛的助缘。我们现在不是度众生,你不要说海涛法师在度众生,我们现在只是大家结个缘,将来你成佛了才能够度我,我成佛了才真正的让你灭苦。

  31.听闻佛法可以让人致富,那就是说听闻佛法可以让人有钱,怎么解释?

  答:很简单,譬如我现在在说法,我劝各位不要杀生、吃素,说不定你今天晚上就去吃一顿素食,你就不杀生了,我就可以增加很大的福报,有福报才会有钱,没有福报有钱也存不住。我劝人家要布施,劝人家不要偷盗,很多人被我一讲,从此不再偷盗、不再赌博,而是多布施了。所以说法者跟听法者,我们双方面都在做思想的改变,以及影响别人。所以法布施和听闻佛法,不旦可以有钱,还有什么好处?生生世世相貌庄严,像现在各位在听法,心里一定很安祥,最差不过是打瞌睡而已,也很安祥,所以脸相好看,而且将来头脑的思辩能力强。听闻佛法可以让你脑筋开发,可以致富,所以要多听。

  32.为何要用天上的黄金屋跟天女,意指物质跟男女关系,劝人在世布施做好事?

  答:目连劝他的弟弟作善事,是因为他弟弟现在不想解脱,只想追求福报、享受福报,所以先以欲勾牵,跟他讲增上法。追求佛教的智慧很重要,一个已经一心念佛,对世间不执着的人,你跟他讲布施没有用处;但是世间人对福报还是充满期望的,所以要用善法先引导对方,佛在《阿含经》说:对世间人要先讲增上法,增上法就是布施、持戒、生天的方法;对有因缘想要求解脱的人,才说四圣谛、说出世法。我常劝人家布施,说这样大富贵,很多人就骂:「你们都是为了富贵才要布施。」说法要看个人的根器,对于觉得世间很快乐的人,就告诉他更快乐的方法;觉得世间很苦的人,就告诉他解脱苦恼的方法。菩萨修行到最高的阶段,能知道众生的心性,但是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方法去套别人,因为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立场。

  

《佛学问答 学佛与修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