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业,这就像大地上诸种因缘条件辗转变化,因而万事万物的生机就能勃发出来。与真理相应的佛,他所变现的生命是由各种庄严事业积聚起来的,他是绝对真理在生存世界上的完美体现。你应当知道,对于佛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的生命,可以说他有产生,至于那真正的生命,「产生」这一概念根本就不适合去表达它。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我想了解佛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的生命,这个「变现生命」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佛变现生命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佛在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属于他教化范围内的种种生命存在的地方,或者选择握有巨大权力的贵族家庭,或者选择那些家资殷丰而又乐善好施的人家,佛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去变现生命,他进入母胎、诞生、长大、娶妻生子、离开家庭志意向道、寻求苦行的方式去达到解脱、摒弃苦行这种无效的方法、成就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以上几个生命阶段按次序显现,这就是佛变现生命的一般情况。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佛所说的经典可以看成是佛与真理相应的真正生命的具体表现形式,因为表述真正生命的经典存在着,那些尚未能自我把握其生命流转方向的人必然能自我把握了,那些已能把握生命进化方向的修行人,就可以通过研究佛的教法经典而快速地解除痛苦烦恼。现在我想知道,那表述佛「真正生命」的经典分成哪几个部分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表述佛真正生命的经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经藏,二是律藏,三是论藏。
曼殊室利菩萨接着问:世尊!那么,什么叫做「经藏」,什么叫做「律藏」,什么又叫做「论藏」呢
佛陀说:曼殊室利!如果我把同一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分门别类地给予解说,这样来分析一切存在现象的经典就叫做「经藏」。我有时根据四样事物分析存在现象,有时根据九样事物分析存在现象,甚至有时根据二十九样事物来分析存在现象。
究竟是哪四样事物呢
第一是接受教法、思考教法后引发出来的两种智慧:第二是归敬佛、归敬佛亲证的真理及佛施设的教法:第三是指帮助众生展开现实修行活动的三种学问,即戒律学、禅定学和智慧学:第四是走向真理的具体方法,共包括三十七种方法。
究竟是哪九样事物呢
第一是构成生命现象的五种成分聚集体,包括肉体物质、感受功能、造相功能、心理欲念及意识活动等:第二是生命与外界接触后发生统摄作用,生命利用感知功能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感觉、知觉,并同时向环境有所摄取,用以维系生命的生存和发展:第三是生命活动具体过程的展开,这里陈述了构成展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第四指生命的资生方式,资生方式有世俗生命的资生方式以及与真理相应的资生方式这两大类别:第五是关于染污生命的状态、原因以及净化生命的状态、原因的描述,这就是四种真理的相关教法:第六是对宇宙世界中各种存在现象的一个总体分类,包括自然界、生命现象、真理教法、真实的生命状态、诸种走向真理的修学方法等五大类:第七是能陈说真理的觉者,即佛:第八是被陈说的真理,即教法;第九是参与佛教会议的大众,这包括贵族、出家修行人、有学问的人、有财势的人、四种天界生命等。
究竟是哪二十九样事物呢
第一指构成生命现象的五种成分聚集体:第二指由十二个环节组成的生命展开过程:第三指在无主宰存在的流转过程中执着有主宰、主体的实体式存在,这一错误观念成为招感未来生命流转状态的重要原因:第四指在没有实体存在的流转过程中执着有对象、客体的实体式存在,这一错误观念也是招感未来生命流转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五指培养注意力的四种方法,它们的主要原则是根据教法指导,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之上,这样通过持久的努力使精神渐渐集中到真理之上:第六指通过反复研究教法而获得的智慧,这一研究过程中需要极大的意志力之参与:第七指静中思维工夫,其主要特征是把认知对象体会为精神活动之展现,从而得以突破外在实体的顽固观念:第八指提高了的静中思维能力,此时精神已能持久地倾注于存在本性之上:第九指同解除生命流转之苦这一最高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作准备的良善行为:第十指对世俗生命痛苦烦恼状态的全面认识和观察,这又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对有欲念的生命现状之观察,其二是对没有欲念但有肉体的生命现状之观察,其三是对既无欲念又无肉体但残存思想活动的生命现状之观察,在第一种生命状态里,最主要的痛苦根源是颠倒性的知识和观念,它们是从对自我与对象这两重实体执着里引发出来的,在第二种生命现状里,思维方式仍然是邪恶的,第三种生命则稍稍能克服一些自我执着,但自我执着的烦恼潜势力仍然深深隐伏在他们的深层生命结构里:第十一指造成生命痛苦现状的基本原因:第十二指亲自体会到真理,也指被体认到的生命自由状态和存在真实本性:第十三指解除痛苦烦恼实现生命自由的具体修行方法;第十四指已直接「看见」真理,再也不会从真理的道路上退回去:第十五指在真理这一绝对知识指导下的关于存在特殊性的知识:第十六指与真理相应的认识之思维物件:第十七指对已被断除的后天烦恼和未被断除的先天烦恼都进行细致的观察:第十八指「看见」真理后仍然会偶而失控的心理状态;第十九指旨在调节失控状态的一些修行手段:第二十指绝对不会再失控的修行精神思维结构:第二十一指刻苦修学以期清除欲念生命状态中的身心烦恼:第二十二指刻苦修学以期清除没有欲念但有肉体的生命现状中的身心烦恼:第二十三指菩萨修行第八阶位创获的与真理绝对相应的精神结构:第二十四指与真理相应的智慧:第二十五指与真理绝对相应同时能体认存在各方面特殊性的智慧:第二十六指为了使生命进入一切顷恼不再存留的自由状态,应首先研究什么是真实的道理,什么是错误的妄见:第二十七指为了使生命进入一切烦恼不再存留的圆满自由中,首先致力于消除各种烦恼的现实活动:第二十八指在佛教教法中获得正知正见,尽管此种知见还未越出流转变动的范围,但已足够超过那些不按佛教教法修行的人在思维水平上达到的最高峰:第二十九是指虽然一些众生对我的教法产生了正知正见,但他不能在此正知正见的指导下,勤勉地展开修行工作,我就说他们从真理的道路上退回来了,不是说要现实地产生出与真理不相应的错误观念才可以叫做「从真理的道路上退回来了」,一个人虽然有正知正见,但他不能认真地改变自己的精神结构,不能认真地从事净化生命的实践,这就已经是「从真理的道路上退回来了」。
曼殊室利!我在有些经典中为体会四种真理的修行人和希求成佛的修行人各自制定了一些他们应该遵守的戒律,与此同时也陈述了与戒律有联系的一些相关事项,这一部分经典即叫做「律藏」。
曼殊室利菩萨又请问佛陀说:世尊!您在经典中为菩萨们制定的戒律,其内容共有哪些部分呢
佛陀说:善男子!这部分「律藏」内容共有七个方面:一是讲述接受戒律时应举行的相应仪式:二是针对一些重大罪行的制止戒律,这些重大罪行包括杀害、偷盗、邪淫、谎言等;三是详细规定具体戒律的适用范围:四是从理论上说明处于流转变异生存状态中的众生有违犯戒律的潜在可能性:五是从理论上证明那些在精神改变上取得很大进步的修行人不再有违犯戒律的潜在可能性:六是规定修行人从犯戒状态摆脱出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七是讲述一些修行人接受戒律一段时间后又摒弃戒律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曼殊室利!我在一些经典中,从十一个方面来研究存在现象,对之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部分经典就叫做「论藏」。这里说的是哪十一个方面呢
第一是存在流转变异的方面,第二是存在的真实本性,第三是三十七条引向真理的认识方法各自所研究的事物,第四是讨论八个类别的事物,第五是走向真理的方法本身,第六是消除一切痛苦烦恼后所获得的功德,第七是如何接受觉者的智慧,又如何把觉者的智慧传达给他人,第八是能够染污修行方法的一些事物,第九是实现真理的辅助性手段,第十指那些染污修行方法的事物所带来的错失,第十一则指实现真理的辅助性手段所带来的乐观成果。
所谓存在流转变异的方面,这指的是以下三种情况:其一是根据五种事物的成分聚集体假说有生命现象存在,而此一生命被一般众生以「自我」统摄起来;其二是意识处处计较而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其三是指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生命活动等。
所谓存在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前面曾提出的七种存在本性之说。
所谓三十七种认识真理的方法各自所研究的事物,总起来说也是我们知识的本体。
所谓概述八个类别的事物,事实上是侧重研究跟修行有关的事物:第一是观察什么是事物中的东西,第二是观察存在现象中哪些是假借语言概念成立而其自身其实并不存在的东西,同时观察佛陀陈说教法的一些原则;第三是观察那些染污众生本性的事物给众生带来的错失,第四是观察净化生命的事物给众生带来的利益,第五是观察教法中各种道理的真实意义,第六是观察流转众生中包含的因果原则,第七是研究教法中的各种道理,第八是观察教法提示的具体修行方法。
所谓观察真理,实即观察存在的真理本性。所谓观察存在中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的东西,包括五类成分聚集体复合而成的生命现象,人们在这个复合体中执着有统摄性的、主宰性的自我之存在:也包括意识处处计较而虚构的一切事物之实体:还包括佛陀为了陈说真理而使用的一些陈说原则,例如:对任何人的讲说都一致的说法,…
《解深密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