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P21

  ..续本文上一页在有些时间、地点这样说、另外一些时间、地点则那样说的说法,只问而不回答的说法,干脆搁置起来不予讨论的说法,声明不可用语言表述的说法,无人来问而自陈真理的说法等等,佛陀的教理陈说不仅为了表达真理的需要,而且需要考虑时间、地点、听众接受的可能性等等诸多因素,因此这些说法原则的成立,即表明不可对具体教法过于执着。

  

  所谓染污生命本性的事物给生命带来的错失,我已经在很多地方以很多方式讲过了。所谓净化事物给生命带来的利益,也在很多地方以很多方式讲过了。所谓观察教法中各种道理的真实意义,也就是观察这些道理究竟归向什么,究竟引导什么,究竟以什么作为目的。这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讨论:第一,有关存在本性的教法,这里所谓[存在本性]将把修行人导向什么?第二,有关亲身体证的教法,这里「亲身体证」究竟引导人体认什么呢

  第三,佛陀的全部教导究竟以什么作为归宿呢

  第四,佛陀告诉我们要远离两个错误的极端,那么远离两个错误的极端究竟远离什么呢

  第五,教法中在阐述最高生命状态时,常用「不可思议」一词来表示其特质,那么,[不可思议」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第六,佛陀的全部教法可以被看成一个首尾一贯的整体,而在佛陀施教的具体历史阶段,乃至于在同一部经典中不同的地方,却又常常有诸多分歧之处,这样安排教法的意蕴又到底何在呢

  

  

  所谓观察生命流转过程的因果原则,也就是观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流转变动着的生命活动状况,包括生命现象产生、持续和消亡的阶段性,也包括贯穿在三个发展阶段以及三个时间维度里的因果转化之原因、结果等,我已经在很多地方把促成生命变动的原因条件概括为以下四项:其一,生命现象中一切活动的直接原因,这可以看成是身心内部的诸种推动力量;其二是精神活动持续变动的条件,这是指,在精神活动的具体展开过程里,凡在前的精神活动都为在后的精神活动开辟了道路:其三,作为认知活动的对象能辅助认识活动发生,因而对象是认知活动发生的外部条件:其四,其它一切有助于生命活动发生的事物也都是生命活动中的原因和条件。

  

  所谓教法中的各种道理,归结起来指的是下面这四种道理:其一是原因与结果相互依存的道理,其二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的道理,其三是为了成立一个论点,选择适当的论据、组织适当的论式去证明它,这是有关逻辑学的道理:四是指事物本来如是的样子,事物本来如是的样子,也就是事物中本来具有的道理,这是不待任何人力的参与或改变的。

  

  什么叫做原因与结果相互依存的道理呢

  这是说,一切存在现象、一切生命现象,其产生、变化和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有的与事物有极密切的关系,有的关系则比较疏远,有了这些「亲因」和「疏因」,也就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展开,如果没有这些内在和外在的条件,生理、心理的一切活动就将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原因与结果间相互依存的道理。此外,我们之所以运用语言可以对事物有所陈述,正因为被陈述的事物作为依据才使陈述有了可能,被陈述的对象与陈述问因而也体现了因果之间相互依存的道理。

  

  什么叫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的道理呢

  这可从三个方面来观察:首先,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某种独特的功用,例如眼睛能看见物质现象、耳朵能听见声音等;其次,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能成就某种新的东西,例如被称作「坚硬」的物质元素在和其它物质元素以一定方式复合以后,就能产生出可以茁生万物的大地来:其三,事物产生以后就能较为稳定较为持续地发挥其具体功用。

  

  什么叫做逻辑学的道理呢

  这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你自己的论点得到证明,同时也藉此让别人发生觉悟。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运用论式去证明论点的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其中,有的是正确、有益的,有的则是错误、有害的。我们如何确保论证方法的正确性呢

  我们如何去识别错误的论证方法呢

  根据五个特征,我们说某一论证方式是正确的、有益的:根据七个特征,我们说这一论证方法是错误的、邪恶的。

  

  足以标明论证正确性的五个特征是:其一,论式成立的内容是我们日常感觉知觉可以感受到的:其二,虽然我们的感知功能无法直接感受到,但可以在感知经验基础上类推到的;其三,可以引同类事物作例证的:其四,论式的每一个成分、论证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完全具足、圆满成立的:其五,佛陀亲自陈说过的,这一陈说必然是净化了的。

  

  什么叫做日常感觉知觉可以感受到的呢

  例如,我们说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都变动不居,这个论题所成立的内容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能够见到或体会到生命现象的变动不居,所以这一论题的内容无疑是确立的。此外,像[一切生理心理的活动过程都具有逼迫生命本性的特征,一切存在现象里都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等等,这些说法包含的内容也是我们在现实存在中可以直接体会得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都能充分品味生命痛苦烦恼的存在品性,也能充分体味存在的无实体性,因此,以上论题中的道理是毫无疑问的可以成立的。

  

  什么叫做在感知经验基础上可以类推到的呢

  这是说,有一些论题,例如下面这些论题:「生理心理的活动过程中,哪怕是在最短的时间单位里,生命活动也是生生灭灭、变动不居的」,还有,「未来世是存在的」、「良善行为与邪恶行为都不会马上消失掉,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发挥其影响」等等,这些论题所反映的生命内容不是单纯运用感知功能就可以直接观察得到的,但是我们现实的感知功能的确可以观察到事物表层那些粗显变化、变动等,在此感觉基础上,我们就可类推到事物深层的变化、变动等:其次,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看到生命的生存状态有种种差别,而这些差别又的确跟他们的生存活动有关,这样我们就类推到,现实生命既然有这样那样的行为,那么这些行为将来总是要发生作用的,可见未来世是确实存在着的:再次,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的确看到生命有痛苦、也有欢乐,而这些痛苦和欢乐又的确同他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我们就类推到,现实生命里既然有这样那样的思想和行为,那么这些思想和行为将来在一定的条件下势必又会导致痛苦和欢乐,可见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不会消失掉的。总之,我们运用感觉作为基础,运用日常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就可对一些感觉不到的事物进行模拟、推理,这就可以证明某些论题是正确的。

  

  什么叫做同类事物的例证呢

  现在,我们要讨论我们这个由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构造而成的身体,我们发现「世界上有些生命是有生有死、变化无常的」,这个事实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就由这一事实作为例证,说明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像那些事物一样,有生有死,变化无常:我们发现「世界上有些生命在其现实存在中充满了痛苦烦恼」,这个事实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就由这一事实作为例证,说明我们自己的生命在现实存在中也充满了痛苦烦恼:我们发现「世界上有些生命不能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受拘束而不自由的」,这个事实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就由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例证,说明我们自己的生命也是受拘束的不自由的,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发现「世界上有些事物是有盛有衰的」,这个事实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就由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例证,说明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必然是有盛有衰的,因此企求用种种手段来保护它,养育它,追求长生不老,这些观念当然也就是错误的。

  

  什么叫做圆满具足的论证方法呢

  如果我们以我们自己的感知经验、感知基础上的推理以及同类事物的例证等来作为论据,就必然能使所成立的论题得到圆满的确证,这就叫做「圆满具足的论证方法」。

  

  什么叫做佛陀亲自陈说的

  这就是与真理相应的觉者依据自己体会到的境界,对存在本性所作的种种说明。例如,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最圆满的生命境界里,不再有痛苦烦恼的扰动,我的这些话,还有我对存在本性、生命本性作的种种说明,它们都是对超越性真理的表述,所以,它们是可靠的知识标准。

  

  善男子!根据以上所说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可确知:我教法中成立的一切理论都是确然不拔的,都是真实无妄的,所以你们可以按它们指示的路去修行。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那成就了最高觉悟的修行人,他身上有哪些特征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与真理完全相应的人,他身上有这样五个特征:第一,如果他变现生命到世间去教化众生,那么他的真理之音必然到处传播:第二,他的身体相貌上有三十二处美好庄严的地方:第三,他具备十种超常的认识能力,能够彻底消除众生愚昧无知的心理状态:第四,他对一切事物都已获得圆满真实的知识,所以他能无所畏惧地陈说与真理相应的教法,他不会被其它的理论所驳倒,相反,他的教法能使其它一切世间学理相形见绌、不攻自破:第五,根据他的教法,一般人按照八条正确的生活道路走下去,就能够控制住痛苦烦恼的盲目躁动,获得生命进化的初步成果。变现生命到世间去教化众生、具三十二相、能够彻底消除众生的愚昧无知、其教法能伏外道、圣道沙门现世即得成就,以上五种可称其为一切智相。

  

  善男子!根据日常生活中真切的感知经验,根据从感知基础所作的正确类推,根据佛陀教法中的知识标准,即可确证一个论式是正确的、有益的、净化的。

  

  在哪七种情况下,所作的论证是错误的、有害的呢

  第一种情况是,当用一个论据去论证论点时,论点所概括的同类事物中有一些事物,这些事物身上不具备论据提出来作为…

《解深密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信佛功德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