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有些時間、地點這樣說、另外一些時間、地點則那樣說的說法,只問而不回答的說法,幹脆擱置起來不予討論的說法,聲明不可用語言表述的說法,無人來問而自陳真理的說法等等,佛陀的教理陳說不僅爲了表達真理的需要,而且需要考慮時間、地點、聽衆接受的可能性等等諸多因素,因此這些說法原則的成立,即表明不可對具體教法過于執著。
所謂染汙生命本性的事物給生命帶來的錯失,我已經在很多地方以很多方式講過了。所謂淨化事物給生命帶來的利益,也在很多地方以很多方式講過了。所謂觀察教法中各種道理的真實意義,也就是觀察這些道理究竟歸向什麼,究竟引導什麼,究竟以什麼作爲目的。這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討論:第一,有關存在本性的教法,這裏所謂[存在本性]將把修行人導向什麼?第二,有關親身體證的教法,這裏「親身體證」究竟引導人體認什麼呢
第叁,佛陀的全部教導究竟以什麼作爲歸宿呢
第四,佛陀告訴我們要遠離兩個錯誤的極端,那麼遠離兩個錯誤的極端究竟遠離什麼呢
第五,教法中在闡述最高生命狀態時,常用「不可思議」一詞來表示其特質,那麼,[不可思議」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第六,佛陀的全部教法可以被看成一個首尾一貫的整體,而在佛陀施教的具體曆史階段,乃至于在同一部經典中不同的地方,卻又常常有諸多分歧之處,這樣安排教法的意蘊又到底何在呢
所謂觀察生命流轉過程的因果原則,也就是觀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叁個時間維度裏流轉變動著的生命活動狀況,包括生命現象産生、持續和消亡的階段性,也包括貫穿在叁個發展階段以及叁個時間維度裏的因果轉化之原因、結果等,我已經在很多地方把促成生命變動的原因條件概括爲以下四項:其一,生命現象中一切活動的直接原因,這可以看成是身心內部的諸種推動力量;其二是精神活動持續變動的條件,這是指,在精神活動的具體展開過程裏,凡在前的精神活動都爲在後的精神活動開辟了道路:其叁,作爲認知活動的對象能輔助認識活動發生,因而對象是認知活動發生的外部條件:其四,其它一切有助于生命活動發生的事物也都是生命活動中的原因和條件。
所謂教法中的各種道理,歸結起來指的是下面這四種道理:其一是原因與結果相互依存的道理,其二是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作用的道理,其叁是爲了成立一個論點,選擇適當的論據、組織適當的論式去證明它,這是有關邏輯學的道理:四是指事物本來如是的樣子,事物本來如是的樣子,也就是事物中本來具有的道理,這是不待任何人力的參與或改變的。
什麼叫做原因與結果相互依存的道理呢
這是說,一切存在現象、一切生命現象,其産生、變化和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這些條件有的與事物有極密切的關系,有的關系則比較疏遠,有了這些「親因」和「疏因」,也就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展開,如果沒有這些內在和外在的條件,生理、心理的一切活動就將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原因與結果間相互依存的道理。此外,我們之所以運用語言可以對事物有所陳述,正因爲被陳述的事物作爲依據才使陳述有了可能,被陳述的對象與陳述問因而也體現了因果之間相互依存的道理。
什麼叫做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作用的道理呢
這可從叁個方面來觀察:首先,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産生某種獨特的功用,例如眼睛能看見物質現象、耳朵能聽見聲音等;其次,事物在一定條件下能成就某種新的東西,例如被稱作「堅硬」的物質元素在和其它物質元素以一定方式複合以後,就能産生出可以茁生萬物的大地來:其叁,事物産生以後就能較爲穩定較爲持續地發揮其具體功用。
什麼叫做邏輯學的道理呢
這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使你自己的論點得到證明,同時也藉此讓別人發生覺悟。這裏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運用論式去證明論點的方式可能有多種多樣,其中,有的是正確、有益的,有的則是錯誤、有害的。我們如何確保論證方法的正確性呢
我們如何去識別錯誤的論證方法呢
根據五個特征,我們說某一論證方式是正確的、有益的:根據七個特征,我們說這一論證方法是錯誤的、邪惡的。
足以標明論證正確性的五個特征是:其一,論式成立的內容是我們日常感覺知覺可以感受到的:其二,雖然我們的感知功能無法直接感受到,但可以在感知經驗基礎上類推到的;其叁,可以引同類事物作例證的:其四,論式的每一個成分、論證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完全具足、圓滿成立的:其五,佛陀親自陳說過的,這一陳說必然是淨化了的。
什麼叫做日常感覺知覺可以感受到的呢
例如,我們說一切生理活動、心理活動都變動不居,這個論題所成立的內容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我們在日常生活裏能夠見到或體會到生命現象的變動不居,所以這一論題的內容無疑是確立的。此外,像[一切生理心理的活動過程都具有逼迫生命本性的特征,一切存在現象裏都沒有主宰實體的存在」等等,這些說法包含的內容也是我們在現實存在中可以直接體會得到的,我們在日常生活裏都能充分品味生命痛苦煩惱的存在品性,也能充分體味存在的無實體性,因此,以上論題中的道理是毫無疑問的可以成立的。
什麼叫做在感知經驗基礎上可以類推到的呢
這是說,有一些論題,例如下面這些論題:「生理心理的活動過程中,哪怕是在最短的時間單位裏,生命活動也是生生滅滅、變動不居的」,還有,「未來世是存在的」、「良善行爲與邪惡行爲都不會馬上消失掉,它們會在一定條件下繼續發揮其影響」等等,這些論題所反映的生命內容不是單純運用感知功能就可以直接觀察得到的,但是我們現實的感知功能的確可以觀察到事物表層那些粗顯變化、變動等,在此感覺基礎上,我們就可類推到事物深層的變化、變動等:其次,我們在現實生活裏,看到生命的生存狀態有種種差別,而這些差別又的確跟他們的生存活動有關,這樣我們就類推到,現實生命既然有這樣那樣的行爲,那麼這些行爲將來總是要發生作用的,可見未來世是確實存在著的:再次,我們在現實生活裏,的確看到生命有痛苦、也有歡樂,而這些痛苦和歡樂又的確同他的思想和行爲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我們就類推到,現實生命裏既然有這樣那樣的思想和行爲,那麼這些思想和行爲將來在一定的條件下勢必又會導致痛苦和歡樂,可見思想和行爲的影響是不會消失掉的。總之,我們運用感覺作爲基礎,運用日常生活經驗作爲基礎,就可對一些感覺不到的事物進行模擬、推理,這就可以證明某些論題是正確的。
什麼叫做同類事物的例證呢
現在,我們要討論我們這個由物質和精神兩大部分構造而成的身體,我們發現「世界上有些生命是有生有死、變化無常的」,這個事實已成爲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一事實作爲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身體也像那些事物一樣,有生有死,變化無常:我們發現「世界上有些生命在其現實存在中充滿了痛苦煩惱」,這個事實已成爲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一事實作爲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生命在現實存在中也充滿了痛苦煩惱:我們發現「世界上有些生命不能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是受拘束而不自由的」,這個事實已成爲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樣一個事實作爲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生命也是受拘束的不自由的,也不能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我們發現「世界上有些事物是有盛有衰的」,這個事實已成爲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樣一個事實作爲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必然是有盛有衰的,因此企求用種種手段來保護它,養育它,追求長生不老,這些觀念當然也就是錯誤的。
什麼叫做圓滿具足的論證方法呢
如果我們以我們自己的感知經驗、感知基礎上的推理以及同類事物的例證等來作爲論據,就必然能使所成立的論題得到圓滿的確證,這就叫做「圓滿具足的論證方法」。
什麼叫做佛陀親自陳說的
這就是與真理相應的覺者依據自己體會到的境界,對存在本性所作的種種說明。例如,我不止一次地說過,在最圓滿的生命境界裏,不再有痛苦煩惱的擾動,我的這些話,還有我對存在本性、生命本性作的種種說明,它們都是對超越性真理的表述,所以,它們是可靠的知識標准。
善男子!根據以上所說五個方面的特征,即可確知:我教法中成立的一切理論都是確然不拔的,都是真實無妄的,所以你們可以按它們指示的路去修行。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那成就了最高覺悟的修行人,他身上有哪些特征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與真理完全相應的人,他身上有這樣五個特征:第一,如果他變現生命到世間去教化衆生,那麼他的真理之音必然到處傳播:第二,他的身體相貌上有叁十二處美好莊嚴的地方:第叁,他具備十種超常的認識能力,能夠徹底消除衆生愚昧無知的心理狀態:第四,他對一切事物都已獲得圓滿真實的知識,所以他能無所畏懼地陳說與真理相應的教法,他不會被其它的理論所駁倒,相反,他的教法能使其它一切世間學理相形見绌、不攻自破:第五,根據他的教法,一般人按照八條正確的生活道路走下去,就能夠控製住痛苦煩惱的盲目躁動,獲得生命進化的初步成果。變現生命到世間去教化衆生、具叁十二相、能夠徹底消除衆生的愚昧無知、其教法能伏外道、聖道沙門現世即得成就,以上五種可稱其爲一切智相。
善男子!根據日常生活中真切的感知經驗,根據從感知基礎所作的正確類推,根據佛陀教法中的知識標准,即可確證一個論式是正確的、有益的、淨化的。
在哪七種情況下,所作的論證是錯誤的、有害的呢
第一種情況是,當用一個論據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所概括的同類事物中有一些事物,這些事物身上不具備論據提出來作爲…
《解深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