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阿含经卷第二十

  

  白话佛经

  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阿含经卷第二十

  

  我听说是这样:有一段时间,佛陀游化于鸯发国境之中,与大比丘众一起前往阿那尼的住处。那时,夜过天明,世尊着衣持砵走入阿那聚落去乞食。吃过饭后,收拾衣砵,盥洗手脚,肩上携带着尼师檀(坐垫)走入树林中,在一棵树下,铺好坐垫,盘起双腿而禅坐。 

  

  当时有很多比丘吃过饭后,集合坐在讲堂内,共同讨论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习身观念处详加分析、广为解说,强调要予以观察思惟,强调要加以修习守护。在一心专注之下善加实践念住。佛陀说修习身观念处有大果报,能得到清净法眼,能看见圣谛真理。”

  

  那时,世尊在禅坐后,以超越凡夫肉耳的净天耳,听到比丘们在吃过饭后,集合坐在讲堂内,共同讨论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习身观念处详加分析、广为解说,强调要予以观察思惟,强调要加以修习守护。在一心专注之下善加实践念住。佛陀说修习身观念处有大果报,能得到清净法眼,能看见圣谛真理。”世尊听到之后,于过午时分,就从禅坐起身,前往讲堂,在比丘众的前面铺好座位而坐下来。

  

  那时,世尊告诸比丘:“你们刚才一起讨论什么事呢?为了什么事情而集合坐在讲堂呢?”

  

  诸比丘就报告说:

  

  “世尊,我们在吃过饭后,集合坐在讲堂,共同讨论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习身观念处,详细分析、广为解说,强调要予以观察思惟,强调要加以修习守护。在一心专注之下善加实践念住。佛陀说修习身观念处有大果报,能得到清净法眼,能看见圣谛真理。”世尊,我们刚才就是一起讨论此事。因为此事才集合坐在讲堂。”

  

  世尊又告诸比丘:

  “为什么我详细分析、广为解说修习身观念处,乃至得大果报呢?”

  

  当时,诸比丘报告世尊说:

  “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权威,法是由世尊所开示宣说的。希望世尊说明,我们听闻之后就知道广大的意义。”

  

  佛陀便说:

  “你们仔细听,好好忆念着,我当为你们分析它的意义。”当时诸比丘就接受教导而聆听着。

  

  【念兹在兹】

  佛陀说:“比丘要如何修习身观念处呢?比丘在走路时知道走路,站立时知道站立,坐着时知道坐着,躺着时知道躺着,入睡时知道入睡,睡醒时知道睡醒,半睡半醒时知道半睡半醒。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宁静专注的心意),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必须正确地了知进、出,善于观察分别自己屈、伸、俯、仰,举止活动的程序。穿带袈裟、衣砵时,行、住、坐、卧时,眠、寤、语、默时,都要正确地了知。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念住善法】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如果生起恶、不善的念头,就以念住善法来对治、切断、熄灭、制止它,就像木工师傅和木工徒弟,他们使用墨斗和准绳来标记木材,再以锐利的斧头加以修裁令它端直一样。比丘生起恶、不善的念头时,就以念住善法来对治、切断、熄灭、制止它。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念住呼吸】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必须牙齿上、下相接着,舌头抵着上额,以心意来对治心意,对治、切断、熄灭、制止。就像二个大力士捉住一个羸弱的人,随意自在地到处旋转、捉拿、捶打他一般。比丘就像这样。牙齿上、下相接着,舌头抵着上,以心意来对治心意,对治、切断、熄灭、制止。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必须念住呼吸,吸入时即知吸入,呼出时即知呼出﹔长吸入时即知长吸入,长呼出时即知长呼出﹔短吸入时即知短吸入,短呼出时即知短呼出。学习认识一切身体活动与吸入的关连,学习认识一切身体活动与呼出的关连﹔学习认识身体活动休息与吸入的关连,学习认识身体活动休息与呼出的关连。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因为离欲而生喜乐,浸渍身体、滋润光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由离欲所生的喜乐无处不遍及,就像工于沐浴的人,用器皿盛着澡豆(洗澡用的皂粒)和水调揉、浸渍、润泽,普遍充满,凝聚成一体,无处不周遍一般。比丘这样由离欲而生喜乐,浸渍身体、滋润光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由离欲所生的喜乐,无处不遍及。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子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由禅定而生喜乐,浸渍身体、滋润光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由禅定所生的喜乐无处不遍及,就像山泉一样清净不浊,充满洋溢,四方涌过来的水就没有机会流进来,因为山泉底下的水流自行涌出,满溢而流到外面,润泽山林,普遍充满,无处不周遍。比丘这样由定生喜乐、浸渍身体、滋润光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由定所生的喜乐无处不遍及。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平息喜悦而生安乐,浸渍身体、滋润光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平息喜悦所生的安乐无处不遍及,就像青莲花、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在水底,根、茎、花、叶悉皆浸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遍。比丘这样平息喜悦而生安乐,浸渍身体、滋润光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平息喜悦而生的安乐无处不遍及。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猓解心意活动的整个过程,于此身中,清净之心无处不遍及。就像一个人披着七、八尺长的衣服,从头到脚,无处不被覆盖着。就像这样,比丘在此身体之中,清净之心无处不遍及。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念住光明想,善于受持,善于意念,前后一致,前后相续﹔昼以继夜,昼夜如是﹔上下一致,上下相续,这样子心不颠倒,心意无所纠缠,修持光明心,心意终不被愚

  所覆盖。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了。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观察身相,善于受持,善于意念,就像有人坐着观察躺着的人,或是躺着观察坐着的人,比丘就像这样观察身相,善于受持,善于意念。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不净观】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比丘随着此身住止之处,随其好恶,从头顶到脚底,观察种种不净的东西充满其中。在这个身体里面有发、毛、爪、齿、粗细的薄皮肤、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脂肪、髓涎、胆汁、小便。就像用容器盛着一些种子,有眼睛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稻谷、粟米、大麦、小麦,大小麻、豆、菘菁、芥子。比丘就像这样,随着此身住止之处,随其好恶,从头顶到脚底,观察种种不净的东西充满其中,在这个身体里面有发、毛、爪、齿、粗细的薄皮肤、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脂肪、髓涎、胆汁、小便。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的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

《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阿含经卷第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