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念身經(身觀念處經) 阿含經卷第二十
我聽說是這樣:有一段時間,佛陀遊化于鴦發國境之中,與大比丘衆一起前往阿那尼的住處。那時,夜過天明,世尊著衣持砵走入阿那聚落去乞食。吃過飯後,收拾衣砵,盥洗手腳,肩上攜帶著尼師檀(坐墊)走入樹林中,在一棵樹下,鋪好坐墊,盤起雙腿而禅坐。
當時有很多比丘吃過飯後,集合坐在講堂內,共同討論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習身觀念處詳加分析、廣爲解說,強調要予以觀察思惟,強調要加以修習守護。在一心專注之下善加實踐念住。佛陀說修習身觀念處有大果報,能得到清淨法眼,能看見聖谛真理。”
那時,世尊在禅坐後,以超越凡夫肉耳的淨天耳,聽到比丘們在吃過飯後,集合坐在講堂內,共同討論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習身觀念處詳加分析、廣爲解說,強調要予以觀察思惟,強調要加以修習守護。在一心專注之下善加實踐念住。佛陀說修習身觀念處有大果報,能得到清淨法眼,能看見聖谛真理。”世尊聽到之後,于過午時分,就從禅坐起身,前往講堂,在比丘衆的前面鋪好座位而坐下來。
那時,世尊告諸比丘:“你們剛才一起討論什麼事呢?爲了什麼事情而集合坐在講堂呢?”
諸比丘就報告說:
“世尊,我們在吃過飯後,集合坐在講堂,共同討論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習身觀念處,詳細分析、廣爲解說,強調要予以觀察思惟,強調要加以修習守護。在一心專注之下善加實踐念住。佛陀說修習身觀念處有大果報,能得到清淨法眼,能看見聖谛真理。”世尊,我們剛才就是一起討論此事。因爲此事才集合坐在講堂。”
世尊又告諸比丘:
“爲什麼我詳細分析、廣爲解說修習身觀念處,乃至得大果報呢?”
當時,諸比丘報告世尊說:
“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權威,法是由世尊所開示宣說的。希望世尊說明,我們聽聞之後就知道廣大的意義。”
佛陀便說:
“你們仔細聽,好好憶念著,我當爲你們分析它的意義。”當時諸比丘就接受教導而聆聽著。
【念茲在茲】
佛陀說:“比丘要如何修習身觀念處呢?比丘在走路時知道走路,站立時知道站立,坐著時知道坐著,躺著時知道躺著,入睡時知道入睡,睡醒時知道睡醒,半睡半醒時知道半睡半醒。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甯靜專注的心意),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必須正確地了知進、出,善于觀察分別自己屈、伸、俯、仰,舉止活動的程序。穿帶袈裟、衣砵時,行、住、坐、臥時,眠、寤、語、默時,都要正確地了知。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念住善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如果生起惡、不善的念頭,就以念住善法來對治、切斷、熄滅、製止它,就像木工師傅和木工徒弟,他們使用墨鬥和准繩來標記木材,再以銳利的斧頭加以修裁令它端直一樣。比丘生起惡、不善的念頭時,就以念住善法來對治、切斷、熄滅、製止它。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念住呼吸】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必須牙齒上、下相接著,舌頭抵著上額,以心意來對治心意,對治、切斷、熄滅、製止。就像二個大力士捉住一個羸弱的人,隨意自在地到處旋轉、捉拿、捶打他一般。比丘就像這樣。牙齒上、下相接著,舌頭抵著上,以心意來對治心意,對治、切斷、熄滅、製止。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必須念住呼吸,吸入時即知吸入,呼出時即知呼出﹔長吸入時即知長吸入,長呼出時即知長呼出﹔短吸入時即知短吸入,短呼出時即知短呼出。學習認識一切身體活動與吸入的關連,學習認識一切身體活動與呼出的關連﹔學習認識身體活動休息與吸入的關連,學習認識身體活動休息與呼出的關連。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因爲離欲而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由離欲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就像工于沐浴的人,用器皿盛著澡豆(洗澡用的皂粒)和水調揉、浸漬、潤澤,普遍充滿,凝聚成一體,無處不周遍一般。比丘這樣由離欲而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由離欲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由禅定而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由禅定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就像山泉一樣清淨不濁,充滿洋溢,四方湧過來的水就沒有機會流進來,因爲山泉底下的水流自行湧出,滿溢而流到外面,潤澤山林,普遍充滿,無處不周遍。比丘這樣由定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由定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平息喜悅而生安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平息喜悅所生的安樂無處不遍及,就像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在水底,根、莖、花、葉悉皆浸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遍。比丘這樣平息喜悅而生安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平息喜悅而生的安樂無處不遍及。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于此身中以清淨心猓解心意活動的整個過程,于此身中,清淨之心無處不遍及。就像一個人披著七、八尺長的衣服,從頭到腳,無處不被覆蓋著。就像這樣,比丘在此身體之中,清淨之心無處不遍及。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念住光明想,善于受持,善于意念,前後一致,前後相續﹔晝以繼夜,晝夜如是﹔上下一致,上下相續,這樣子心不顛倒,心意無所糾纏,修持光明心,心意終不被愚
所覆蓋。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觀察身相,善于受持,善于意念,就像有人坐著觀察躺著的人,或是躺著觀察坐著的人,比丘就像這樣觀察身相,善于受持,善于意念。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麼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這就稱之爲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不淨觀】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比丘隨著此身住止之處,隨其好惡,從頭頂到腳底,觀察種種不淨的東西充滿其中。在這個身體裏面有發、毛、爪、齒、粗細的薄皮膚、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脂肪、髓涎、膽汁、小便。就像用容器盛著一些種子,有眼睛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稻谷、粟米、大麥、小麥,大小麻、豆、菘菁、芥子。比丘就像這樣,隨著此身住止之處,隨其好惡,從頭頂到腳底,觀察種種不淨的東西充滿其中,在這個身體裏面有發、毛、爪、齒、粗細的薄皮膚、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脂肪、髓涎、膽汁、小便。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的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
《念身經(身觀念處經) 阿含經卷第二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