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阿含经卷第二十▪P2

  ..续本文上一页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会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四大观】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观察此身的各种性质,我的身体里面有地性、水性、火性、风性、空性、识性元素,就像屠夫杀牛一般,剥皮放在地上,分作六段。比丘就像这样,观察身体的各种性质。在这个身体里面有地性、水性、火性、风性、空性、识性元素。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活动,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会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墓墟观】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观察死尸,过了一、二天乃至六、七天之后,被乌鸦所啄食,被狼、狗所啃食,火烧地埋都会腐朽、烂坏。看到之后,自行比较:如今我这个身体也是一样,同样会有这个现相,终究难逃这个下场。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原来所看到的死尸,骸骨已呈青色,腐烂侵蚀泰半,骨锁散落在地。看到之后,自行比较:如今我这个身体也是一样,同样会有这个现相,终究难逃这个下场。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原来所看到的死尸,皮肤、血、肉均已剥离,只有筋腱相连。看到之后,自行比较:如今我这个身体也是一样,同样会有这个现相,终究难逃这个下场。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原来所看到的死尸,骨头已经节节支解,散落在各处,脚骨、手骨、髀骨、踌骨、脊骨、肩骨、颈骨、髑髅骨(头骨),各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之后,自行比较:如今我这个身体也是一样,同样会有这个现相,终究难逃这个下场。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其次,比丘修习身观念处时,比丘原来所看到的死尸,骨头已经泛白如螺贝,泛青如鸽羽的颜色,赤色则如血污,腐烂朽坏如粉末。看到之后,自行比较:如今我这个身体也是一样,同样会有这个现相,终究难逃这个下场。比丘这样随念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便会如实地认知上述情况。他如果能够这样保持远离独住、心无放逸、精勤修行,切断心理上的各种过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后,就能如实地了知上述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比丘修习身观念处。”

  

  “如果能够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各种善法,也就是道品法,尽在其中。他如果具有清净心,猓解整个心意活动的过程,就像大海,各条小河都流入海中。如果能够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各种善法,也就是道品法,尽在其中。”

  

  “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不能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很少用心的人,就会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而且必定能够得逞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孤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空虚而没有身观念处的缘故。就像一个无水的空瓶子安放在地上,如果有人持水来倒入瓶中,你们认为如何?那瓶子是否会承受水呢?”

  

  比丘答曰:“会承受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它中空无水,安放在地上,所以一定会承受。因此,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不能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很少用心的人,就会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而且必定能够得逞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空虚而没有身观念处的缘故。”

  

  “若有出家修行的人能够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充满无量专注之心者,虽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终不能得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不空虚而具有身观念处的缘故。就像有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安放在地上,若有人拿水来倾倒入于瓶中,你们认为那个瓶子还会再承受水吗?”

  

  比丘答:“不再承受了,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那装满水的瓶子安放在地上,所以不再承受。因此,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能够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充满无量专注之心者,虽被魔王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终不能得逞。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不空虚而具有身观念处的缘故。”

  

  “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不能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很少用心的人,就会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而且必定能够得逞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空虚而没有身观念处的缘故。就像大力士把沉重的大石头掷到泥沼中,你们认为会不会陷入泥沼之中呢?”

  

  比丘答:“会陷入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石头比泥沼沉重,所以一定会陷入。因此,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不能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很少用心的人,就会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而且必能得逞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空虚而没有身观念处的缘故。

  

  “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能够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充满无量专注之心者,虽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终不能得逞。为什么呢?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不空虚而具有身观念处的缘故。就像大力士把轻毛球(絮)水平掷往窗户门扇一样,你们认为会不会丢进窗户门框里面去呢?”

  

  比丘答:“不会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毛球(絮)很轻,窗户门扇平行而立,所以丢不进去。因此,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能够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充满无量专注之心者,虽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终不能得逞。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不空虚而具有身观念处的缘故。”

  

  “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不能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很少用心的人,就会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便,而且必能得逞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空虚而没有身观念处的缘故。就像有人用枯槁的木头和干燥的钻子来钻木取火一样,你们认为那个人能取得到火吗?”

  

  比丘答:“取得到,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用干燥的钻子钻入枯槁的木头,所以一定取得到。因此,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不能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很少用心的人,就会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而且必能得逞。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空虚而没有身观念处的缘故。”

  

  “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能够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充满无量专注之心者,虽被魔王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终不能得逞。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不空虚而有身观念处的缘故。就像有人用潮湿的木头和钻子来钻木取火一样,你们认为那个人能取得到火吗?”

  

  比丘答:“取不到,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用潮湿的钻子钻入潮湿的木头,所以取不到。因此,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能够正确地建立身观念处,往来游行时充满无量专注之心者,虽被魔王波旬所窥伺、寻求其控制之方便,终不能得逞。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出家修梵行的人内心不空虚而有身观念处的缘故。”

  

  【十八项功德】

  “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当会得到十八项功德。那十八项

  呢?”

  

  比丘能够忍受饥渴、寒热、蚊虻、蝇蚤、风日的煎熬,恶声漫骂、木杖捶打也能忍受。身体遇到各种疾病,极为痛苦,几乎丧命,种种不愉快的事皆能忍耐。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一项功德。

  

  其次,比丘能忍耐不愉快,若发生不愉快的事,内心终不执着。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二项功德。

  

  其次,比丘能够忍耐恐怖。若发生恐怖的事,内心终不执着。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三项功德。

  

  其次,比丘若生起三恶念,欲念、恚念、害念,若生起三恶念,内心终不执着。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四、五、六、七项功德。

  

  其次,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乃至得到第四禅成就,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八项功德。

  

  其次,比丘三结(注:身见、戒禁取见、疑法)已尽,证得须陀洹果,不再堕入恶趣,必定趋向正觉,最多再经历七次往返于人间、天上的生命旅程,就会超越苦海的边际,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九项功德。

  

   其次,比丘三结已尽,淫、怒、痴转薄,证得一来果(注:斯陀含果),只要再经历一次人天往返的生命旅程,就会超越苦海的边际。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十项功德。

  

   其次,比丘五下分结(注:贪欲、沦恚及三结)已尽,生于阿那含天便得不退法,不还生此世间。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十一项功德。

  

  其次,比丘若有息解脱、离色得无色、如其像定、成就以身作证,以智慧观察、知漏(烦恼)断漏,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项功德。

  

   其次,比丘得如意足、天耳通、他心通、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得到无漏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于现法中(此时此地)当下自知自觉,自行成就以身作证,如实地知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就是第十八项功德。

  

  “这样修习身观念处,这样广为解说者,当明白有此十八项功德。”佛陀这样解说,诸比丘听闻之后都欢喜奉行。

  

  

《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阿含经卷第二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