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P48

  ..续本文上一页们传了相应的法,其中四百九十九位仙人已得无来果位,只剩下一位没有得果。之后,他们又在迦叶佛前祈求出了家受持比丘净戒,迦叶佛为他们传了一些教言,他们都精进努力其中的四百九十九位仙人证得阿罗汉果位,只有那一位仙人连加行道的暖位也没得到。但他仍是信心坚定精进修持严净毗奈耶(Vinaya),他亲近的堪布也是迦叶佛教法下信心第一者。后来,他临终时发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尽形寿守持清净戒律(译者:当时人寿两万岁,一生中严持净戒,真是具足恒心!现在人寿七十岁左右,多者严持净戒五十年左右差不多离开人世了,假如是我们,能否在两万年中如此具足信心和恒心?),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但愿我在释迦佛出世时,不作令佛不欢喜的因事,能在佛前令佛欢喜,得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象我的堪布那样成为释迦教法下信心第一者。他发了如是愿。当时如是发愿的比丘就是现在的胖子。以其愿力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并成为信心第一者。”世尊如是宣说竟,众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68) 黑 者

   ——断除死惧 终得证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一施主,娶妻怀孕九月后,生下一个浑身漆黑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贺生仪式,取名为黑者。夫妇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黑者,黑者如海莲般很快长大了,他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十八种学问。他的父亲是教授五百婆罗门(Brahmin)学咒语的大师。到了年迈体衰的时候,他心想:我已年迈体衰,不能再任教,应该让黑者来接我的班。便对黑者说:“黑者,父亲已年迈体衰,已传授你不少咒语,你也学得不错,希望你以后代替我好好地摄受他们。”听了父亲的嘱托,黑者就应诺了。这五百婆罗门从此便依止黑者修学咒语。有一次,王舍城的婆罗门对他们作供养,受供时,五百人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彼此都执持己见:对方不应受供,应由我们来受供。黑者想从中调和,但因矛盾太深而无法调解,他便生起了厌离心,舍弃了他们,独自去了寂静的地方。(师言:依止上师时,弟子们一定要和合,严守三昧耶戒(Samaya),不然的话,藏传佛教史上的有些大德,就是因为弟众对上师苦口婆心的教言不愿奉行,便独去寂静地或趣入涅槃 (Nibbana)。这也是佛趣入涅槃的一种缘起。)黑者所到的寂静地,有一黑夜叉(Yakkha),它经常危害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夺他们的精气,消他们的威力,给他们造成各种痛苦。在此处,还有一位仙人闭关修行,夜叉对仙人颇为恭敬。

   黑者到了寂静地依止仙人很久,自己也得到了四禅五通。后来老仙人去世了,黑者便独自在老仙人的山洞里静修。这时,王舍城里很多人往世尊前祈求:“世尊,森林中有个黑夜叉,经常无缘无故作害于众生,现在,我们实在没办法,祈请世尊方便调化它。”世尊以神变把它勾召来并告诉它:“你以后不要危害众生,应从今以后舍弃恶业(Akusala Karma)。”夜叉也应诺:“我不但从今以后不再害众生,而且可以保护王舍城的一切众生。”并在佛前皈依受戒,顶礼毕就返回了。因黑者是老仙人的继承人,所以它一直对黑者很好。一天,它观察到黑者仅剩下七天的寿命,便去黑者前劝说:“你怎么还不修行?现在你只有七天生命了。”黑者听了,心生无比的恐惧、痛苦、烦恼,这噩讯使他整天痛苦不已。夜叉见此又劝慰他:“哭又不是办法,你最好去王舍城世尊前,世尊是能仁遍知,去他那里肯定有办法。”黑者听了,马上去世尊前,正巧世尊在为数百眷属传法,他见到世尊后,心里数数欢喜,于佛前恭敬顶礼求法,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得到了无来果位。接着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授比丘戒。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生死轮回的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黑者在遇到死亡的违缘时,世尊断除了他的恐惧,使他得到究竟涅槃?请为吾等开示,愿乐欲闻。”

   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我也断除他的死惧,使他获得四禅五通。那是在很早以前,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有一个非常懈怠的弟子,不精进修持。后来,仙人观知七天后他会死,便对他说:“你还懈怠?寿命只有七天了,还不精进?”弟子听后非常害怕,心中十分痛苦,他又在仙人前求法,精进修持,得到了四禅五通。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仙人就是现证菩提的我,当时的弟子就是现在的黑者仙人。今昔都是在他遇到死亡的违缘时,是我救度了他。还有一段因缘,是在迦叶佛教法下,黑者当时是一位出家人,一生中行持清净梵行,后来他发愿,以其愿力今成熟故,今生遇我得出家获证究竟的果位。”世尊如是宣说了黑者的前后因缘,众等欢喜信受已,作礼而退。

   (69) 持 箭

   ——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

  

   一时,迦毗罗卫国(Kapililavstu)有位释迦(Sakya)族人,名叫持杖,他富如多闻天子,与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可爱的男孩,持杖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并取名持箭。他们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着持箭,他如海莲般很快地长大,并精通了文字、乘骑等世间五明。后来,持杖夫妇又给持箭生了个逗人喜爱的小妹妹,这个小妹妹天生质丽端庄秀美,父母为她取名耶输陀罗(Yasodhara),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用牛奶、酸奶等营养品精心地喂养抚育着小耶苏陀罗,她如海莲般地迅速成长着。耶苏陀罗的天生质丽、端庄秀美自降生的那天起,整个迦毗罗卫国便传开了,几乎是孺妇皆晓。等她年值豆蔻芳龄时,便嫁给悉达多(Siddathar)太子为王妃,她们俩在宫里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这时,持箭和悉达多太子的关系甚为融洽。后来,悉达多太子出游四门,观见老病死的痛苦后,舍弃了王位和王妃,去了寂静森林中苦行。对此持箭深为不满:悉达多太子不仅是舍弃了王位,竟然舍弃了我那端庄秀丽的妹妹,独自去森林中出什么家?他也无可奈何,只好把这口气闷在心里。

  六年很快地过去了,林中苦行的悉达多太子已于金刚座下现证菩提,成了大彻大悟的能仁智者、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世尊四处广度一切有情。一次,世尊回到迦毗罗卫国,与净饭王父子相会,此时,释迦族人纷纷拜谒释迦世尊。但唯有持箭对旧隙耿耿于怀不肯去拜见,族人们费尽了口舌,他终于勉勉强强为顾众人面子去了,在世尊前他受了五戒(Panca Sila),但是,因非诚意发心受戒的缘故,他没有如法地守持戒律。(译者:原来也有类似情况。上师去青海时,有一人在众人劝诫之下受持了不饮酒戒。因非诚心,所以他受戒之后,很想尝试一下犯戒的果报,于是他便喝了一瓶酒,但喝后不久便死了。众人对上师祈求,上师说:“我并没降伏他,犯戒是他自取的事,可能是其他护法神和喜善法的一些天人对他故意破戒而感不满,故他马上受到了一些制裁。)过了不久,他觉得:虽然是受了五戒,但并非自愿。于是他就故意犯戒,在大庭广众之下饮酒。族人知他故意犯戒甚感可怜,知其破戒的果报是会堕地狱受众苦报的,都很想救他。众族人一齐去佛前恭敬顶礼祈请:“世尊,释迦持箭原来在您前受了五戒,但他故意犯戒,请佛陀慈悲救度他,免受地狱之报。”世尊默然,族人意会到佛陀已经应允,便赞叹了佛的意趣后,顶礼返回了。世尊心想:应该去度化他,但须待过一段时间较为适合。后来,世尊观知持箭的寿命仅剩七天了,便告诸比丘:“持箭再过七天寿命将尽。”此话如手捏芝麻油一样很快传出去了。(师言:在此我再次希望四众弟子(Catu Parisa)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说一些有意义的话,不要象流声机一样,没有脑子整天“呱呱”叫个不停,一旦无意之言传开了,自己追悔莫及。口业最容易造,那些智者,从不随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圣教言,观察自己说话的时、处、对境、程度轻重,然后才说些必要的话,希望各位详细学习《国王教言》、《二规教言》等论中所说的格言,用智慧来庄严自己。)世尊的预言传到持箭耳朵里,他心里很恐惧,但表面上却强装不在乎,故意找一些没男人的女子,天天轻歌曼舞嬉戏打逗,一起混生活,表明自己对死亡不在乎。他如此作害自己,世尊想:我应首先派几个大声闻去点化他,再亲自去度化比较有利益。第一天世尊告诉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去释迦持箭那里点化他,阿那律依教奉行去了,因为他们是弟兄的关系,持箭还是高兴的将阿那律尊者恭迎到家里,在其足下恭敬顶礼,阿那律尊者也给他传了一些法,诸如在短暂的人生中切莫作恶,应如法而作之类的法要;第二天,阿难尊者(Ananda Thera)去调化;第三天,目犍连尊者(Moggallana Thera)去了;第四天舍利子(Sariputa Thera)尊者去了,舍利子想方设法总算劝服了他,使他对世尊生起信心,同时,他对死亡生起了畏惧之心;第五天,世尊观知他已经生起了恐惧心,不再象以前那样刚强难化,便亲临度化他。持箭遥见世尊,一反往常起身远迎,…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