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尼佛教法中最后一个法会。(后来由于四大天王的护持,这个悲惨的局面没有出现。)最后,他们共推三藏法师众弟子率僧众诵戒(Uposatha),诵戒时必须有一位三藏法师带他们诵别解脱比丘戒,三藏法师对僧众说:“现在南瞻部洲的所有声闻都集中在这里,大家推举我为僧众诵戒,一方面,我具足条件,已得广闻并精通三藏,另一方面,我对学处的行持不是很圆满;这么多的僧众中肯定有比我在学处和行持方面更加精通和圆满的,若有这样的上座,应为僧众诵戒(中间有些诵词已略)如有学处比我更高者,请如理如实地宣说自己的功德。”此时,众中唯一的阿罗汉寂静尊者于三藏法师前恭敬顶礼后说:“您诵戒是很好的,但实际上我也是如佛在世时的舍利子和目犍连一样的,也是在佛教教法一千年到此时,守持戒律非常清净……”他如理如实地宣说了自己的功德。而这时,三藏法师的一个叫石方崩捡的弟子,对刚到这里的寂静尊者于僧众中宣说自己功德的行为生起了嗔恨心:你这个新来的比丘怎么能比得上我的三藏法师。(他不知寂静尊者已是阿罗汉,故看不惯他的行为),就抽出宝剑,杀害了阿罗汉。时阿罗汉的弟子心想:在十万僧众中只有一位阿罗汉,竟然把阿罗汉杀掉,这是什么行为于动机?他也生起了嗔心,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气便抽出宝剑不由分说把杀阿罗汉的比丘也杀死了。尔时,僧众乱作一团,罗汉的弟子们蜂拥群起把三藏法师——众弟子也杀害了。这唯一的一位阿罗汉和唯一的三藏法师都没有了,故佛法隐没。因诵戒、讲经已没人统领负责了,整个僧团仅仅成了一个形象。此时,大地震动,世间出现很多的恶兆。诸天人也悲哀叹言:“释迦牟尼佛教法已隐没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忉利天宫的佛母——大幻化母(摩耶夫人)(Maha Devi)从三十三天(Tavatinsa)降临,悲眼慈视着可怜的众生,心里也觉得:我的孩子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积累资粮发愿亲证的教法,为什么这么快就隐没了。她既痛心又不满。此时果新巴的五百居士听到天人的叹言,也知道了当时佛法隐没的惨景,生起了无比的忧愁和痛苦,他们也慨叹:“为何释迦牟尼佛教法这么快就隐没了!”这时,果新巴的难忍国王把南方、西方的国人全都涂炭无余,当他得知阿罗汉和三藏法师被杀,嗔火纵烧,把所有的出家人全部杀光,并把经堂、佛塔(Cetiya)全部摧毁。”释迦世尊告众天人:“各位,以后我的教法会遭遇如此悲惨的隐没时期。若到此时,你们一定要励力保护,(译者:如果诸天人当时没有护持(Dharmapala),可能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佛法。因当时四大天王和帝释天对佛法作了保护,方使佛法得以保存至今。佛法住世已二千五百多年,将来仍存在,所以护法很重要。)你们能不能护持?此时,四大天王和帝释天忍不住纷纷起身,合掌发誓(Adhitthana):“世尊,我们一定会竭力保护佛的教法。”东南西北的四大天王发誓护持各方的佛法,遣除各方的违缘;帝释天誓护十方。(师言:以人寿来算,佛法住世二千多年。对四天王、帝释天来说,自发誓护法起现今大概只有三、四天。当时他们发誓护法,现在仍然护持,所以我们以后祈祷四大天王等好好保护佛法。四大天王,宁玛巴(Nyingmapa)白玉派(Palyul)的七十五尊护法神中就有四大天王,嘎举派(Kagyur)的护法神祈祷文中也有四大天王,黄教格鲁派(Gelugpa)在拉萨的寺院嘎单寺、哲蚌寺(Drepung)等很多寺院刚近门就能看到四大天王的唐卡(Thangka)(布画像)挂在墙壁上,汉地许多寺院的第一层殿里都有四大天王。帝释天曾发誓作护法,此亦少为人知。藏族的戒律方面是有记载的。藏族虽没塑像,但很多寺院的门口都有四大天王的画像(唐卡)。马尔康一带的寺院门口两边均挂四大天王之像。我们也应好好感谢四大天王,不然,如果不是他们发愿护法,现在就没有佛法了。当时的比丘僧众早把佛教法时期结束了。但因当时四天王和帝释天发愿的缘故,现在佛法还在。)四天王和帝释天在佛前恭敬顶礼返回天界。(师言:很多护法神和天人对佛法的保护很重要,不然,全靠人来保护没有这个能力,但如没有把传承交给人的话,则天人没有弘扬佛法于人间的能力,他们只有保护的能力。故为了弘扬,必须把传承交给人,为了保护必须交给护法神。所以,大圆满的法全是这样的,传承是一代一代的,同时也把佛法交给护法神。)当时,世尊把教法交给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时,诸比丘白言:“善哉!(Sadhu)善哉!(Sadhu)世尊已把佛法交付迦叶尊者,并授记阿难尊者为多闻第一。”释迦牟尼佛说:“不仅是现在把佛法交给他们,以前,我作国王时也是把军队交给迦叶尊者,把国库和太子交给阿难尊者,请他们保护我的国家,其中因缘汝等当谛听。很早以前,有一“木特勒”城市,由大天国王掌管。他的王妃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太子。他们为太子的诞生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并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精心喂养着。后来,国王重病,以各种茎、根、叶、果等药来治疗都无效。国王想:自己病重在身,怕是难以痊愈,如果现在去世了,太子尚幼,不能亲政,若为奸臣左右,定将祸国殃民,我死后应由谁来辅佑太子呢?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嘎沃、涅嗄沃二位大臣。这两位重臣不仅智慧很高,而且人格稳重非常善良,作事即高瞻远瞩又小心谨慎,应是辅政的最好人选。他立即宣二位大臣进宫商议要事,告诉他们:“我一病不起,想已不久于人世,朕把四大军队、国库及太子全托付给你们二位重聊,望好好辅佑太子,护持国政!”二位大臣遵从王命,立太子为王,辅佑国政,老国王不久就驾崩了。二大臣皆尽忠保国,尽力效命。等小国王长大后,便把军权、国政大权全交给了他。诸比丘,当时的大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二位大臣就是现在的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当时的小太子就是现在的草衣罗汉。当时我也是把军队、国库、太子托付给他们来护持我的国家,现在我也是把佛法交给他们继续弘扬。另外,迦叶尊者以前也发愿,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他接佛的传承,代代相传。阿难尊者以前也发过愿,发愿在释迦牟尼佛教下为多闻第一。那是在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比丘,他在迦叶佛教下,依止了一位多闻第一的堪布,出家持净戒,临死时发愿:我在迦叶佛教下一生出家,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境界,愿我在释迦牟尼佛教下,令佛欢喜,灭尽三界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并象我的堪布一样,愿我在释迦牟尼佛教下多闻第一。当时发愿的比丘就是现在的阿难尊者。以他当时发愿的缘故,今在我教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并且在我教下成为多闻第一。迦叶尊者在迦叶佛出世时,在佛教法下出家,他的堪布在迦叶佛教法下是头陀第一。他一生出家也于临死时发愿:我虽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但没有得到任何境界,愿我在释迦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灭尽烦恼,得到阿罗汉果位,象我的堪布那样成为头陀第一,并且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时,我能持佛微妙法代代传下去。他发此殊胜愿后,就去逝了。后投胎到印度鹿野苑一大臣家中。长大后,成为当时的直指国王的大臣。当时迦叶佛示现无余涅槃,直指国王作了遗塔,方圆一由旬。国王把建遗塔的整个工程交给他负责。大臣把遗塔圆满造成后,国王请迦叶佛教下的所有比丘们来,举行仪式开法会。因当时迦叶佛圆寂七天后,生死自在的圣者们全已趋入涅槃很多凡夫僧都已还俗(Uppabbajita),(译者:各位以后遇到什么动乱会不会道心不动?)故到处已请不到一位僧人来供养。国王询问大臣:“现在为何没有僧人?”大臣回禀:“国王,佛已涅槃生死自在的圣者也趋入涅槃,凡夫僧全已还俗(Uppabbajita)。”(师言:可能象当时解放时期一样,很多高僧大德到外国去了,藏地的凡夫僧,有的国家强迫还俗(Uppabbajita),有的自愿还俗(Uppabbajita),藏地几乎是没有出家人。少数人虽然内心持清净戒,但外面也不敢穿僧衣。汉地也有这样吧,但愿不要在我们时代使佛法遭到大违缘,不然我们这么多人中,有些遇到大变化时,肯定境界不是很圆满的,到时可能会转变的很多。)当时没有找到一个僧人,国王只好自己作了一些供养就返回了。大臣因此在佛塔前发了殊胜的愿:以我这次修佛塔的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转生于富贵之家,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令佛生欢喜心,于佛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将来佛示现涅槃时愿由我来继续弘扬佛的教法。诸比丘,当时的大臣就是现在的迦叶尊者,因他当时发愿之故,今于我教下,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此是迦叶和阿难二位尊者承传教法的因缘。
(78) 能持子
——愿力成熟 富家证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有一位财富圆满的德卫峡玛婆罗门,邻近的德卫夏城,有位杰日婆罗门,此二婆罗门关系极为密切。杰日婆罗门娶舍利为妻,夫妻共同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的降生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舍利子。德卫峡玛即能持婆罗门,与妻子共同生活生了一个孩子,取名能持子,他们都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地喂养着各自的孩子,这两个孩子如海莲般地迅速长大了,他们俩也是同窗共读,护助护学,论典都基本精通,学业圆满了。舍利子进一步博学论典和辩论,十六岁时,许多辩论家都辩败在他的手下。后来,他独自走进森林随一外道…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