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尼佛教法中最後一個法會。(後來由于四大天王的護持,這個悲慘的局面沒有出現。)最後,他們共推叁藏法師衆弟子率僧衆誦戒(Uposatha),誦戒時必須有一位叁藏法師帶他們誦別解脫比丘戒,叁藏法師對僧衆說:“現在南瞻部洲的所有聲聞都集中在這裏,大家推舉我爲僧衆誦戒,一方面,我具足條件,已得廣聞並精通叁藏,另一方面,我對學處的行持不是很圓滿;這麼多的僧衆中肯定有比我在學處和行持方面更加精通和圓滿的,若有這樣的上座,應爲僧衆誦戒(中間有些誦詞已略)如有學處比我更高者,請如理如實地宣說自己的功德。”此時,衆中唯一的阿羅漢寂靜尊者于叁藏法師前恭敬頂禮後說:“您誦戒是很好的,但實際上我也是如佛在世時的舍利子和目犍連一樣的,也是在佛教教法一千年到此時,守持戒律非常清淨……”他如理如實地宣說了自己的功德。而這時,叁藏法師的一個叫石方崩撿的弟子,對剛到這裏的寂靜尊者于僧衆中宣說自己功德的行爲生起了嗔恨心:你這個新來的比丘怎麼能比得上我的叁藏法師。(他不知寂靜尊者已是阿羅漢,故看不慣他的行爲),就抽出寶劍,殺害了阿羅漢。時阿羅漢的弟子心想:在十萬僧衆中只有一位阿羅漢,竟然把阿羅漢殺掉,這是什麼行爲于動機?他也生起了嗔心,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怒氣便抽出寶劍不由分說把殺阿羅漢的比丘也殺死了。爾時,僧衆亂作一團,羅漢的弟子們蜂擁群起把叁藏法師——衆弟子也殺害了。這唯一的一位阿羅漢和唯一的叁藏法師都沒有了,故佛法隱沒。因誦戒、講經已沒人統領負責了,整個僧團僅僅成了一個形象。此時,大地震動,世間出現很多的惡兆。諸天人也悲哀歎言:“釋迦牟尼佛教法已隱沒了!”叁十叁天(Tavatinsa)忉利天宮的佛母——大幻化母(摩耶夫人)(Maha Devi)從叁十叁天(Tavatinsa)降臨,悲眼慈視著可憐的衆生,心裏也覺得:我的孩子釋迦牟尼佛經過叁大阿僧祗劫積累資糧發願親證的教法,爲什麼這麼快就隱沒了。她既痛心又不滿。此時果新巴的五百居士聽到天人的歎言,也知道了當時佛法隱沒的慘景,生起了無比的憂愁和痛苦,他們也慨歎:“爲何釋迦牟尼佛教法這麼快就隱沒了!”這時,果新巴的難忍國王把南方、西方的國人全都塗炭無余,當他得知阿羅漢和叁藏法師被殺,嗔火縱燒,把所有的出家人全部殺光,並把經堂、佛塔(Cetiya)全部摧毀。”釋迦世尊告衆天人:“各位,以後我的教法會遭遇如此悲慘的隱沒時期。若到此時,你們一定要勵力保護,(譯者:如果諸天人當時沒有護持(Dharmapala),可能不會有我們現在的佛法。因當時四大天王和帝釋天對佛法作了保護,方使佛法得以保存至今。佛法住世已二千五百多年,將來仍存在,所以護法很重要。)你們能不能護持?此時,四大天王和帝釋天忍不住紛紛起身,合掌發誓(Adhitthana):“世尊,我們一定會竭力保護佛的教法。”東南西北的四大天王發誓護持各方的佛法,遣除各方的違緣;帝釋天誓護十方。(師言:以人壽來算,佛法住世二千多年。對四天王、帝釋天來說,自發誓護法起現今大概只有叁、四天。當時他們發誓護法,現在仍然護持,所以我們以後祈禱四大天王等好好保護佛法。四大天王,甯瑪巴(Nyingmapa)白玉派(Palyul)的七十五尊護法神中就有四大天王,嘎舉派(Kagyur)的護法神祈禱文中也有四大天王,黃教格魯派(Gelugpa)在拉薩的寺院嘎單寺、哲蚌寺(Drepung)等很多寺院剛近門就能看到四大天王的唐卡(Thangka)(布畫像)挂在牆壁上,漢地許多寺院的第一層殿裏都有四大天王。帝釋天曾發誓作護法,此亦少爲人知。藏族的戒律方面是有記載的。藏族雖沒塑像,但很多寺院的門口都有四大天王的畫像(唐卡)。馬爾康一帶的寺院門口兩邊均挂四大天王之像。我們也應好好感謝四大天王,不然,如果不是他們發願護法,現在就沒有佛法了。當時的比丘僧衆早把佛教法時期結束了。但因當時四天王和帝釋天發願的緣故,現在佛法還在。)四天王和帝釋天在佛前恭敬頂禮返回天界。(師言:很多護法神和天人對佛法的保護很重要,不然,全靠人來保護沒有這個能力,但如沒有把傳承交給人的話,則天人沒有弘揚佛法于人間的能力,他們只有保護的能力。故爲了弘揚,必須把傳承交給人,爲了保護必須交給護法神。所以,大圓滿的法全是這樣的,傳承是一代一代的,同時也把佛法交給護法神。)當時,世尊把教法交給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時,諸比丘白言:“善哉!(Sadhu)善哉!(Sadhu)世尊已把佛法交付迦葉尊者,並授記阿難尊者爲多聞第一。”釋迦牟尼佛說:“不僅是現在把佛法交給他們,以前,我作國王時也是把軍隊交給迦葉尊者,把國庫和太子交給阿難尊者,請他們保護我的國家,其中因緣汝等當谛聽。很早以前,有一“木特勒”城市,由大天國王掌管。他的王妃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太子。他們爲太子的誕生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並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精心喂養著。後來,國王重病,以各種莖、根、葉、果等藥來治療都無效。國王想:自己病重在身,怕是難以痊愈,如果現在去世了,太子尚幼,不能親政,若爲奸臣左右,定將禍國殃民,我死後應由誰來輔佑太子呢?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嘎沃、涅嗄沃二位大臣。這兩位重臣不僅智慧很高,而且人格穩重非常善良,作事即高瞻遠矚又小心謹慎,應是輔政的最好人選。他立即宣二位大臣進宮商議要事,告訴他們:“我一病不起,想已不久于人世,朕把四大軍隊、國庫及太子全托付給你們二位重聊,望好好輔佑太子,護持國政!”二位大臣遵從王命,立太子爲王,輔佑國政,老國王不久就駕崩了。二大臣皆盡忠保國,盡力效命。等小國王長大後,便把軍權、國政大權全交給了他。諸比丘,當時的大天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二位大臣就是現在的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當時的小太子就是現在的草衣羅漢。當時我也是把軍隊、國庫、太子托付給他們來護持我的國家,現在我也是把佛法交給他們繼續弘揚。另外,迦葉尊者以前也發願,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他接佛的傳承,代代相傳。阿難尊者以前也發過願,發願在釋迦牟尼佛教下爲多聞第一。那是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位比丘,他在迦葉佛教下,依止了一位多聞第一的堪布,出家持淨戒,臨死時發願:我在迦葉佛教下一生出家,雖然沒有獲得任何境界,願我在釋迦牟尼佛教下,令佛歡喜,滅盡叁界煩惱,獲得阿羅漢果位,並象我的堪布一樣,願我在釋迦牟尼佛教下多聞第一。當時發願的比丘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以他當時發願的緣故,今在我教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並且在我教下成爲多聞第一。迦葉尊者在迦葉佛出世時,在佛教法下出家,他的堪布在迦葉佛教法下是頭陀第一。他一生出家也于臨死時發願:我雖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但沒有得到任何境界,願我在釋迦佛教下,令佛歡喜,出家,滅盡煩惱,得到阿羅漢果位,象我的堪布那樣成爲頭陀第一,並且在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時,我能持佛微妙法代代傳下去。他發此殊勝願後,就去逝了。後投胎到印度鹿野苑一大臣家中。長大後,成爲當時的直指國王的大臣。當時迦葉佛示現無余涅槃,直指國王作了遺塔,方圓一由旬。國王把建遺塔的整個工程交給他負責。大臣把遺塔圓滿造成後,國王請迦葉佛教下的所有比丘們來,舉行儀式開法會。因當時迦葉佛圓寂七天後,生死自在的聖者們全已趨入涅槃很多凡夫僧都已還俗(Uppabbajita),(譯者:各位以後遇到什麼動亂會不會道心不動?)故到處已請不到一位僧人來供養。國王詢問大臣:“現在爲何沒有僧人?”大臣回禀:“國王,佛已涅槃生死自在的聖者也趨入涅槃,凡夫僧全已還俗(Uppabbajita)。”(師言:可能象當時解放時期一樣,很多高僧大德到外國去了,藏地的凡夫僧,有的國家強迫還俗(Uppabbajita),有的自願還俗(Uppabbajita),藏地幾乎是沒有出家人。少數人雖然內心持清淨戒,但外面也不敢穿僧衣。漢地也有這樣吧,但願不要在我們時代使佛法遭到大違緣,不然我們這麼多人中,有些遇到大變化時,肯定境界不是很圓滿的,到時可能會轉變的很多。)當時沒有找到一個僧人,國王只好自己作了一些供養就返回了。大臣因此在佛塔前發了殊勝的願:以我這次修佛塔的善根,願我生生世世轉生于富貴之家,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生歡喜心,于佛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將來佛示現涅槃時願由我來繼續弘揚佛的教法。諸比丘,當時的大臣就是現在的迦葉尊者,因他當時發願之故,今于我教下,令我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此是迦葉和阿難二位尊者承傳教法的因緣。
(78) 能持子
——願力成熟 富家證果
一時,佛在王舍城,城中有一位財富圓滿的德衛峽瑪婆羅門,鄰近的德衛夏城,有位傑日婆羅門,此二婆羅門關系極爲密切。傑日婆羅門娶舍利爲妻,夫妻共同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爲孩子的降生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爲舍利子。德衛峽瑪即能持婆羅門,與妻子共同生活生了一個孩子,取名能持子,他們都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地喂養著各自的孩子,這兩個孩子如海蓮般地迅速長大了,他們倆也是同窗共讀,護助護學,論典都基本精通,學業圓滿了。舍利子進一步博學論典和辯論,十六歲時,許多辯論家都辯敗在他的手下。後來,他獨自走進森林隨一外道…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