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P58

  ..续本文上一页对待大阿罗汉一样地作了各种供养。因国王对他欢喜的缘故,他在财富等各方面都很圆满,在鹿野苑常住,并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鹿野苑有一位非常贫穷的居士,他看到这位琴师过着圆满舒适的生活,也觉得弹琴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心里很羡慕。心想:我将来能象这位琴师一样该多好!这位居士,他皈依佛门,一生守持净戒,在临终时发愿: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成为擅长弹奏的干达国王。(注:在藏史的记载中,干达国王是极擅长音乐的,故妙音天女有时也称为干达国天女。)或成为特别擅长音乐的人;(师言:这里大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修行人无论耳闻目睹到世间什么样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都不能生贪执羡慕之心,更不能这样发愿。发这些有的漏愿都是错误的,如发愿作巨富天人等。因为我们出家人一边作无漏的功德,一边回向发愿,愿很容易成熟,这样以无漏的功德实现了一个有漏的心愿,岂不太可惜了吗?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的大恩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Cinta Mani)等诸多传承上师都往生了极乐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刚授记后,一心一意猛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发其它的愿。我们还可以依据《普贤行愿品》、《大圆满愿词》而发愿,不能发、更不要发世间有漏不究竟的、无利自他的愿。不要象这位琴师一样贪图享乐,帝释天怎样都劝不动他去拜见世尊。今生我们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胜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无漏的功德,我们一定要发愿以此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全知麦彭仁波切曾教言:我们凡夫以信愿肯定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后,再来度化众生也很方便,对自他利益极大。应该把我们听闻、宣讲《百业经》的功德,回向我及一切有情无间往生极乐世界。以此短暂的人生所积的一切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同生极乐国。)他还发愿,将来在释迦世尊应化世间时,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位贫穷的居士就是现在的干达国王极喜,以其愿力成熟故,他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与迦叶佛的功德、事业相同故,今在我前,令我欢喜。”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临涅槃时显现感受痛苦?惟愿为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为度化众生也显示感受痛苦。在很早以前,吐美佳城有位胜者国王,他的王妃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王子,他们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胜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种食物喂养着。他很快长大了,学习并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间法。后来,胜者国王告诉他说:“你现在应出巡体察民情。”小王子遵命于父王,便率众眷属出巡。不久,胜者国王突患重病,多方治疗皆不见效,不久就驾崩了。大臣速派人禀其父王驾崩,请王子速回宫中。可王子不愿回宫,并告诉大臣说:“如果你们能行持十善,我自会回宫,否则,本人绝不会回宫的。”闻此,诸大臣立即颁布国内行持十善的条令,再请太子回宫,并发誓一定行持十善,太子这才肯回宫,继王位执国政。这位年青有为、正直慈悲的胜利国王常积资粮,作广大布施,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并随缘布施象马等各种财富资具,他一直坚持这样的善举。奉行十善的人越来越多,行善者老死后即生天上,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想:为何天人增多了?人间是有佛陀,还是有金轮王出世?因天人增多只有如来出世与金轮王执政两个原因。这样思维之后,他又作了观察,才知道不是这两个原因,而是胜利国王实行仁政,令人们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顿时觉得胜利国王如此行持无上菩提非常了不起,但他又转念一想:胜利国王的誓言是否坚定,如果坚定应该供养他,如果不坚定应该鼓励他。想毕,帝释天就变幻出很多乞丐和贫者来到人间乞食,他们祈求大臣:“我们这么多人无衣无食,国王能否摄受我们?”大臣将此禀告了国王,国王答应满足他们的衣食,可他们祈求:“我们不需其它的饮食,只需人的鲜血。”国王听后想:他们一定是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为满足他们而杀害其他的众生是不应理的,我是行菩提道的人,唯有以自身的血肉来布施他们。国王便问他们:“杀害其他众生是不可能的,我以自身的血肉来供养你们好不好?”他们听了很高兴,国王便抽出自身的鲜血供给他们,一块一块地割自身的肉来供养他们,同时胜利国王发愿:以此善根,愿世间无明愚痴增上的众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如此,幻化的乞丐和贫者都得到了满足。帝释天很内疚心想:我现在已给菩萨添了很多麻烦,应该加持他身体恢复。本来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体马上恢复,但此时帝释天已无能为力。为了让菩萨生起欢喜心,帝释天便问:“您供给我们血肉会不会不乐意或生后悔?”胜利国王说:“我割自己的肉,抽自己的血没有一点不乐意和后悔,我一念及地狱、饿鬼、傍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这么说我们不太相信。”“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发誓,以菩萨和三宝的谛实力,若我对布施自身的血肉有一点不悦和后悔,则愿我身体不要恢复,若我对此无有丝毫的不悦和后悔,则愿我的身体立即恢复如初。”在发愿的刹那,胜利国王的身体已恢复如初。帝释天见此,非常高兴,便显现出自己本来的身相,于国王前顶礼、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萨,我给您添了很大的麻烦,请您谅解,我不是真正的乞丐贫民,而是帝释天。”说毕不见了。诸比丘,当时的胜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为了度化众生也是显现了痛苦,今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80) 两位施主

   ——愿力成熟 得证罗汉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与妻子共享人间的安乐。后来,他们夫妇俩对佛法生起了信心,同皈佛门共受居士戒,经常作广大布施积聚资粮,渐渐地他们家就如井泉,求施者络绎不绝。有一天,他们恭迎佛陀及僧众去家中应供,准备了丰盛的饮食,世尊接受了供养后,观察他们的根基,传了相应的法,他们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此后世尊率僧众返回了。

  后来,有一位造佛塔的执事比丘和一位建经堂的执事比丘去二施主家化缘。舍利子观察到,他们二比丘在施主家受供,但不会说法又不会讲经,舍利子便去了施主家与他俩一起受供。之后,二比丘推荐舍利子宣讲布施的功德,舍利子讲了之后,告诉他们:“最广最深最究竟圆满的布施功德,唯有佛陀才能够如量宣说。”(译者:一般的法,上师可以传讲,而真正深广究竟圆满的法,唯有圣者方能宣讲。)舍利子的宣讲使两位施主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们夫妇很想在世尊前出家,于是同往佛前祈求。出家后,精进修持获得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诸天共赞他们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两位施主以何因缘生于富裕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往昔的发愿力。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夫妇俩共同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积累资粮,临终时都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没得到什么境界,但以此善根,愿我们将来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以往昔的愿力成熟故,这两位施主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修持,得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81) 大施主

   ——愿力成熟 无人可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大施主(Pindadayka)名给孤独。他在祗陀园里修建了经堂,供佛及僧,广作布施,积累了广大的资粮。另有一施主生起了好胜心,想与给孤独相争高低,欲以其威望胜伏于给孤独。他心想:现在自己作广大布施没这个能力,应去大海里取回珍宝后,再作广大布施供养,才能超胜于他。于是,他去海里取回了许多宝藏。在舍卫城作广大的供养和布施,但仍不能超胜于给孤独施主,虽然他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胜不过大福报的给孤独。便去请问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胜给孤独施主,但为何不能超胜?”舍利子告诉他:“你想超胜给孤独施主是很困难的,因给孤独施主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福报很大,能知道有主之宝藏和无主之宝藏、水中宝藏和陆地宝藏、近处宝藏和远处宝藏,并能得到这些宝藏,而你没有这个能力,故不可能超胜于他。若想超胜于他,你唯有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以你出家之功德方能超胜于他。”施主听后,便立刻在释迦教法下出了家,并精进修学,不久,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后来,给孤独施主听说了有位想胜过自己的好胜施主,已经出了家获证了罗汉果位,非常高兴,便到那位罗汉前对他顶礼而说:“圣者(Ariya Thera),您已获证了罗汉果位,我在有生之年愿意供养您各种饮食财宝等资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施主想超胜于给孤独施主,但却无法超胜?后以出家的功德超胜给孤独施主?请为宣说。”世尊告众比丘:他不仅现在发心胜过给孤独,以前也曾如是发心。那是在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Lokavidu)、迦叶佛(Kasspa Buddha)出世时,他也是一位大施主,对另一施主生起了争胜心,在财富方面无法超胜时,便出了家,在临终时他发愿: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及作广大布施之功德(Punna),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得以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