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P57

  ..续本文上一页见者皆生爱敬45)额广平正46)身威严

   具足47)发修长绀青密而不白48)发香洁细润49)发齐不交杂50)发不断落

   51)发光滑殊妙,尘垢不著52)身体坚固充实53)身体长大端直54)诸窍清

   净圆好55)身力殊胜无与等者56)身相众所乐观57)面如秋满月58)颜貌舒

   泰59)面貌光泽无有颦蹙60)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61)诸毛孔常出妙香62)

   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63)相周圆妙好64)身毛绀青光净65)法音随众,应理

   无差66)顶相无能见者67)手足指网分明68)行时其足离地69)自持不待他

   卫70)威德摄一切71)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72)随诸有情,乐为说法73)

   一音演说正法, 随有情类各令得解74)说法依次第,循因缘75)观有情,赞

   善毁恶而无爱憎76)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77)相好,有情无能观尽力78)

   顶骨坚实圆满79)颜容常少不老80)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

   卐字)

  心到寂静的森林中去修行。无忧童子知迦叶没带自己一起去便很生气:“迦叶这么不守信用,本来答应带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为何现在把我舍弃了?”几年苦行后,迦叶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便回到鹿野苑为众生转*轮。直智国王准备了各种甘美的饮食祈请迦叶佛去应供,并在迎接的道路两旁布置了各种花、香、伞盖、幡幢等,隆重地将迦叶佛迎请到王宫,敷起高座,请佛入座。此时,无忧听说迦叶已证得佛位回到了鹿野苑,并且接受国王恭敬供养。虽然心里很想亲近迦叶佛,但因旧怨未消不愿意去迦叶佛面前,只是站在远远的地方观看。迦叶佛知道无忧没来亲近自己,便遥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无忧拿到自己身边,问:“无忧,你为何不来见我?为何不来亲近我?”无忧说:“佛陀,您本来许诺带我一起去森林,可后来您独自去了,我心里对您生气,所以就不来亲近您。”迦叶佛告诉他:“你误会了,我当初的意思是在涅槃时不舍弃你的。当时,把你带到森林中苦行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们的缘起成熟了,你自己发信心吧。”无忧此时才解开心结,他对迦叶佛祈求:“佛陀,我愿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请开许。”迦叶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为他传了比丘戒,又传他一些相应的教言。但无忧非常懈怠,没有精进修持。迦叶佛对他宣讲了寂静处的功德,让他去一个寂静处修持,他遵从佛意住了很久。后来,迦叶佛圆满了一生的弘法事业,准备示现涅槃。这时,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中夜,如来正等觉迦叶佛要趋入涅槃。也对无忧说了,他听后非常痛苦,心想:我虽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了,但什么境界都没得到,非常惭愧,而今佛陀即将涅槃,不得不离开他,内心的痛苦无法形容。天人对他说:“不要如此痛苦,我带你去佛陀那里,对你今生会有很大意义的。”天人便把寂静处的无忧带到迦叶佛处,迦叶佛观察他的根基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后,无忧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此时,他想:佛陀中夜入涅槃,我还是先趋入涅槃好一些。便先于佛取涅槃了。带他来的天人想:无忧能趋入涅槃是我带他来得到加持的缘故,以这个善根愿我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要先于佛趋涅槃。诸比丘,当时的那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他当时是发如是的愿,今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先于我而涅槃。”

  世尊复告诸比丘:“还有另外的一段因缘。在很早以前,森林中有五百仙人,附近有一位天人,对仙人特别恭敬,尽力地保护他们。当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akucchandha Buddha)出世,主持了一次较大的法会,天人也去参加了法会,他听到佛陀的声音后,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回来后,对五百仙人宣说了佛陀的种种功德。五百仙人听说后,对俱留逊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祈请天人带他们去拜见佛陀,于是天人就带他们去了。这五百仙人遥见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心里顿时生起了胜于十二年禅悦的欢喜心,他们亲近如来,恭敬顶礼,祈求谛听佛陀的教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全得到了无来果位。他们又再三祈求俱留逊佛,愿出家受具足戒。俱留逊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给他们传授了比丘戒,并传授了教言,五百仙人摧毁了萨迦耶见,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们的功德。俱留逊佛圆满了一生度化众生的事业,准备趣入涅槃,五百比丘觉得:于佛后涅槃没太大的意义。故于佛前先趋入涅槃。此时,天人觉得:此五百仙人能得涅槃全是凭我的引导,我愿以此善根在象俱留逊佛一样的如来前,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先于如来趋入涅槃。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这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以其愿力成熟故,今生于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并获证阿罗汉果位,而且先于我涅槃。”

  诸比丘请问世尊:“世尊,以何因缘极贤在临终前得佛救度,并证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同样的因缘。诸比丘,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因为他有一匹宝马(宝马具有他人无法伤害主人的能力),很多国家都对他束手无策。因此,他通过各种手段对一些小国横征暴敛。后来,宝马去世了,消息传到黎宏国家,很多人特别高兴:以前梵施国王拥有宝马,我们对他束手无策,现在宝马已失,便可以伺机报复。梵施国王也知道这些情况,所以,他不敢迈出皇宫半步。后来,国王听说从北方来的马贩子贩来一批马,便对手下几个擅察良马的人说:“各位,听说现在北方来了一批马,其中肯定有宝马,你们去观察,如果确实有,就把宝马连同所有的马匹全部买来。”他们遵命去观察,确有一匹宝马。回禀国王后,国王非常高兴,赏给马贩子很多银两,将全部的马匹都买下了。国王又得到了宝马,也不再惧怕他人的报复了。一次,他乘着新买的宝马去公园里游玩,黎宏国家的人们听说了很高兴,他们也不知道梵施国王又买了新的宝马,便率领四大军队将整个公园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梵施国王正在公园里快乐地游玩时,突然发现被围,便惊慌失措,舍弃了所有的随从,只身匹马往回逃。而公园的四周,除了一个花池与横栏以外,全都兵马密布,梵施国王决定越池而逃,黎宏国的军队知道后,马上万箭齐发射向花池,箭射中了宝马,宝马内脏俱出。国王知道宝马已身负重伤,心里非常恐惧,想是难以逃命。宝马知道国王此时的恐惧心理,就告诉国王:“国王,请您不要害怕,我虽已身负重伤,但没把您送回皇宫之前我是不会死的。”国王听后才得以安心。宝马忍着巨痛,一直坚持把国王送回皇宫才死。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匹宝马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现在的极贤。当时我就是在他面临死亡的怖畏时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今世我也是在示现涅槃前度化了他,解除了他的轮回之苦,使他得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另外,还有一段在我临死之时度化他的因缘:是在很早以前,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国王,喜好打猎。有一次,耳朵国王率四大军队去森林中打猎,他发现了河边自由自在生活的五百只野兽,立刻令四大军队包围群兽,准备将他们全部擒杀。群兽知道被困,都很绝望,便四处乱窜,却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处,它们决定越河而逃,但个个身体矮小,都没有能力越过那条河。只有兽王,体大力强,它心里想:只顾自己逃命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借我身体来度大家。便对群兽言:“各位,请不要慌乱,现在河这边没有军队,我卧在河里你们踩着我的身体跳到对岸,就有逃脱的希望。”说毕便走进河里,让群兽踩着它的身体度河,到最后一个野兽时,兽王已奄奄一息。这个野兽很担心自己不能逃脱,兽王便安慰它:“你不要害怕,待你们全部解脱困境,我才会去的。”最后一只野兽也安抵彼岸了。诸比丘,当时的兽王就是现证得菩提的我,最后得救的一只野兽就是现在的极贤,其他的野兽是以前度化的仙人。当时也是我除其怖畏,解救了它们。现在,也是我在临近涅槃之际度化了极贤,除其生死之畏,令得圣果究竟之乐。”当时,世尊问阿难:“你有没有看见很稀有的事?”“世尊,阿难看见了。”“阿难你看见了什么?”“阿难看见了世尊幻化另一身去其它地方度化众生了。”“阿难,是这样的。为了度化众生,我将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个幻化身去三十三天(Tavatinsa)度化极喜了。在临涅槃之际,有两个必度众生,一是天上的极喜,一是人间的极贤。极贤易化,而极喜傲慢放逸,故我亲临三十三天(Tavatinsa)调化他。”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极喜造了什么业转生为三十三天(Tavatinsa)的干达国王,擅奏乐器?又造了什么业令世尊欢喜?请为演说,吾等欲闻。”佛告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愿力之故。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当时,有一位擅于弹奏的琴师从南方来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国王对他特别器重,象…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