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不会象大菩萨那样,对众生心怀珍爱情?常常口中诵“诸佛如何发心,我亦如何发心”,仔细地思维一下,究竟作到了几分?在人格上有多大的差异?自己经常静静地思维思维。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用真正的爱心不偏地慈爱每个人乃至每个小小的生命,否则,只是一个名称上的佛弟子而已。)“我怎么敢捆大国王?”“没什么,你现在只有照我说的这样作,才能得财物的。”婆罗门始终不忍心捆他,他就把自己捆好,交给婆罗门带到鹿野苑,很多人见到了,禀告了黎宏国王,黎宏国王半信半疑地去王宫门口看看真假,婆罗门就告诉黎宏国王:“陛下,你的敌人我已在林中捉到了,交给您吧。”“你从哪里得到的?”“陛下,在苦行的森林中得到的。”黎宏国王想:大自在部国王身体那么高大,他那么矮小,不可能捆绑他,肯定是大菩萨自己捆起来的。他就对婆罗门说:“你要如实地给我招来,否则,我是不会给你什么的。”婆罗门不得不将事情的原委如实地回禀了黎宏国王,听了这些,黎宏国王不禁对大自在部国王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对众生竟然有如此的大悲心,我自己太惭愧了!便对大自在部国王祈求:“我以前作了很多错事,不应该争夺您的王位。”并把皇袍皇冠交给了大自在部国王,请他重上狮子座,治理自己的国家,黎宏国王带着自己的眷属回到自己的国家去了。大自在部仍旧如理如法地护持自己的国家和善待自己的臣民们。他打开国库取了许多宝藏给那位穷婆罗门。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大自在部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穷婆罗门就是现在的老婆罗门,当时也是在他贫困得想自尽时,我救了他,今生也是在他欲自尽时我救了他,并使他获证了究竟圣果。“世尊如此宣说其前后因缘。
(117) 猎 人
——两世救护 恩得仇报
一时,世尊从曼嘎达来到王舍城(Rajagadha),提婆达多(Devadatta)正在城中造谣惑众,把他自己所作的许多不如法的行为,妄说是世尊教他如此作的,害了很多众生。世尊得知后,对阿难说:“你著上法衣带上一个随从,去城中路边、街头,为人们澄清事实:凡提婆达多的不如法行为言语都是他自己这么作的,不是我教他这么作的。如果人们惧于他的神变,也清楚地告诉他们:以前提婆达多有神变(Abinna),现在没有了。”阿难遵世尊之言教,到各处广为人们详细地解释,从此,人们对世尊不再有其它任何想法,一如既往地对世尊恭敬承事。
有一次,世尊显现生病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耆婆医生用酥油为世尊配制妙药,配制好后,世尊问道:“耆婆医生,你是否觉得稀奇?”“世尊,是很稀奇。”那你是否觉得稀有?”“世尊,是很稀有。”“那你是知道?”“世尊,我是知道。”“那你是否不知道?”“世尊,我是不知道。”如是世尊一一地问。医生一一地答。世尊进一步问:“你说什么很稀奇?”“世尊,牦牛吃草喝水生出牛奶,从牛奶中提炼出酥油,酥油配制成妙药,故我觉得稀奇。”“那你觉得什么稀有?”“世尊,如来出世宣讲妙法,培养僧众,这是稀有的。”“那你知道什么?”“世尊,我知道人有生(Jati)必有死(Marana)。”“那你不知道什么?”“世尊,我不知道善逝(Sugata)趋入何处。”诸比丘认为耆婆医生确实能解佛密意。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为何耆婆医生能解佛密意?请世尊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如是因缘,汝等谛听:很早以前,有一小山城,城中有一位财富圆满的施主,长大娶妻后共享生活,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他们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延续二十一天,为孩子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不久,又生了个孩子,象第一个孩子一样的举行贺生仪式等。施主一个人养一个妻子两个孩子,家产渐渐减少了,还需要上贡。他就打算外出经商,但他又放不下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担心她会与其他的男人胡混,就留下了仅够她吃穿用的嘎夏巴涅,再把其它的金钱装在金瓶里,瓶颈上系一串宝珠,把它拿到一由旬的尸陀林那里的马耳树下,挖一个洞,把金瓶藏在洞里。之后,他就放心地外出经商了。在外面他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又娶了一妻,生了很多孩子。他以前的妻子得丈夫留下的一点钱和亲友的周济,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了,孩子问母亲:“我们的父亲是谁?他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的母亲说他们的父亲是某某,他现在某城市另成了家,听别人说他现在很富有。又说:“他虽然舍弃了我,但你们毕竟是他的儿子,去找他或许会得到一些财富的。”长子听母亲的话,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一眼便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假装不知地问他:“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呀?”儿子一一地告诉了父亲,已经确认是自己的儿子无疑,便悄悄地告诉儿子:“你不要对任何人说你是我的儿子,否则,作任何事情都不方便。”儿子答应了。父亲平时对他非常地慈爱,可那些后妻所生的孩子长时间观察后,生起了怀疑:“父亲,这是谁呀?从哪里来的?你为何对他这么好?”父亲骗他们说:“这是我朋友的儿子。”但这些孩子根本不相信,他们私下商议:“从各方面观察推测,这个人肯定是父亲自己的儿子,我们应该小心才是。”慢慢地父亲也觉察到:如果再让他呆下去,其他的儿子会嫉妒(Iccha)加害他的,还是让他回去为好,让他回去又不能给他财物,否则会被其他儿子拦路抢劫的。后来,他就给儿子一封短信:自城往东一由旬,尸处快耳树木下,若宜方便可挖出,我之财宝你享用,瓶颈之物给得吾。写毕让儿子带回去。在途中,其他的儿子们以为父亲肯定会给他很多财物,等他过来时,便一涌而上责问:“我们父亲给了什么?”边说边上下搜查他,他说:“没给什么,只是给了一封信。”打开看了看也没什么,心想父亲肯定是骗他的,就把他放走了。在家久候的母亲待儿子回来就问:“你父亲给了你什么东西没有?”儿子说除了一封信以外,什么也没给。母亲看了看信什么也没看明白,生气地说:“你的父亲很不好,他骗了你,信里什么都没说。”就随手把信丢到一边去了。但儿子心想:我父亲是个好人,肯定不会骗我的。又将信捡起来仔细地看了看,独自琢磨:信中的“城”就是我家,“尸处”就是尸陀林,“快”是古时对马的赞称,“瓶颈之物给得吾”即宝瓶外面的财物给我的母亲,大概是在我家住的东方一由旬处的尸陀林,尸陀林有一棵马耳树下可以挖出宝瓶,瓶中财物由我用,瓶外之物给母亲。领悟到了父亲的密意后,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他向东方一由旬地方的尸陀林处,果然见到一棵马耳树,他在树下一直挖,终于挖到一个金瓶,金瓶的颈上有一串宝珠,他遵照父言,把这串宝珠交给母亲得吾,其余财宝由自己享用。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大儿子就是现在的耆婆医生,当时他也是能知吾之密意。”
耆婆医生配制好药后,想:佛陀是金刚身⑴,象常人一样的药量恐怕不见效,故应该将佛陀的服用量增加至三十二两。世尊服药毕,吩咐医生将所剩之药分给僧众,提婆达多听说了,便问医生世尊的服用量,他也要吃三十二两,医生告诉他:“世尊的高大金刚身三十二两正合适,你也要三十二两肯定消受不了的。”他还强辩道:“我也是金刚身,为何消受不了?就是要给我三十二两。”无奈,医生给了他三十二两,吃了后,他未消受,极为痛苦。第二天,耆婆医生供养世尊稀饭,他明知自己消化不了,却对世尊心生嫉妒,又要了一大碗,强喝下去后,疼痛更是无法忍耐,倒在地上,翻来滚去,大喊大叫,难受极了。阿难尊者见自己的亲兄弟如此,生起了很大的悲心,急趋佛前祈求:“世尊,提婆达多已经病得不行了,请世尊慈悲加持他。”世尊自灵鹫山遥伸手至王舍城的提婆达多的头顶上,以谛实语加持道:“我子罗睺罗天天承敬我与提婆达达多天天加害于我,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差别,若所言是真实的话,则愿他的病马上好。”言毕,以世尊谛实语的加持力,他的病
立刻好了,但他仍是心里不满地说:“释迦牟尼佛虽然手摸到我的头,但没有任何加持,只是他在医学方面有一点点能力,以后可以维持生活而已。很多人都现量见到世尊对他的加持,包括他自己的朋友也是赞叹世尊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诸比丘见他是知恩不报的人,便请问:“世尊,您已亲自解除了他的病痛,他却是心里不满,不知报恩,他为什么会这样?”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与他也是类似的因缘。那是很早以前,布德哈的地方,有一位大自在部国王,国王王宫旁边有一水井,井里落进了五个动物:人、狮子、鹞鹰、老鼠和毒蛇。当时,一个猎人路过此处,口干准备去井里取水解渴,见到井里这么多生命,就生起了大悲心,把他们全部救了出来。后来,猎人又去林中准备打猎,被狮子看见了,认出了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便问:“恩人,您到林中作什么?”“我本是狩猎为生,正准备去林中打猎。”“您是我的救命恩人,为报答您,我每天把杀好的动物给您拿来,您以后不用去狩猎了。”果然,狮子每天给猎人送来肉,猎人每天满心欢喜地往家背肉。在路上又被鹞鹰见了,鹞鹰问自己的恩人在作什么,猎人说我就是如此生活,每天要辛苦地把肉背回去,鹞鹰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想个办法,给您找到一点财宝,遣除您的贫困。”它便飞到王宫去了。正赶上大自在部的王妃卸下手饰在洗头,鹞鹰把头饰全叼跑了,送给了猎人,猎人高兴地带在身上往回走,在路上却被猎人救的那个人见了,他就心里暗自盘算:救我的那…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