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不會象大菩薩那樣,對衆生心懷珍愛情?常常口中誦“諸佛如何發心,我亦如何發心”,仔細地思維一下,究竟作到了幾分?在人格上有多大的差異?自己經常靜靜地思維思維。一個真正的佛弟子,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用真正的愛心不偏地慈愛每個人乃至每個小小的生命,否則,只是一個名稱上的佛弟子而已。)“我怎麼敢捆大國王?”“沒什麼,你現在只有照我說的這樣作,才能得財物的。”婆羅門始終不忍心捆他,他就把自己捆好,交給婆羅門帶到鹿野苑,很多人見到了,禀告了黎宏國王,黎宏國王半信半疑地去王宮門口看看真假,婆羅門就告訴黎宏國王:“陛下,你的敵人我已在林中捉到了,交給您吧。”“你從哪裏得到的?”“陛下,在苦行的森林中得到的。”黎宏國王想:大自在部國王身體那麼高大,他那麼矮小,不可能捆綁他,肯定是大菩薩自己捆起來的。他就對婆羅門說:“你要如實地給我招來,否則,我是不會給你什麼的。”婆羅門不得不將事情的原委如實地回禀了黎宏國王,聽了這些,黎宏國王不禁對大自在部國王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對衆生竟然有如此的大悲心,我自己太慚愧了!便對大自在部國王祈求:“我以前作了很多錯事,不應該爭奪您的王位。”並把皇袍皇冠交給了大自在部國王,請他重上獅子座,治理自己的國家,黎宏國王帶著自己的眷屬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大自在部仍舊如理如法地護持自己的國家和善待自己的臣民們。他打開國庫取了許多寶藏給那位窮婆羅門。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大自在部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窮婆羅門就是現在的老婆羅門,當時也是在他貧困得想自盡時,我救了他,今生也是在他欲自盡時我救了他,並使他獲證了究竟聖果。“世尊如此宣說其前後因緣。
(117) 獵 人
——兩世救護 恩得仇報
一時,世尊從曼嘎達來到王舍城(Rajagadha),提婆達多(Devadatta)正在城中造謠惑衆,把他自己所作的許多不如法的行爲,妄說是世尊教他如此作的,害了很多衆生。世尊得知後,對阿難說:“你著上法衣帶上一個隨從,去城中路邊、街頭,爲人們澄清事實:凡提婆達多的不如法行爲言語都是他自己這麼作的,不是我教他這麼作的。如果人們懼于他的神變,也清楚地告訴他們:以前提婆達多有神變(Abinna),現在沒有了。”阿難遵世尊之言教,到各處廣爲人們詳細地解釋,從此,人們對世尊不再有其它任何想法,一如既往地對世尊恭敬承事。
有一次,世尊顯現生病了,當時很有名望的耆婆醫生用酥油爲世尊配製妙藥,配製好後,世尊問道:“耆婆醫生,你是否覺得稀奇?”“世尊,是很稀奇。”那你是否覺得稀有?”“世尊,是很稀有。”“那你是知道?”“世尊,我是知道。”“那你是否不知道?”“世尊,我是不知道。”如是世尊一一地問。醫生一一地答。世尊進一步問:“你說什麼很稀奇?”“世尊,牦牛吃草喝水生出牛奶,從牛奶中提煉出酥油,酥油配製成妙藥,故我覺得稀奇。”“那你覺得什麼稀有?”“世尊,如來出世宣講妙法,培養僧衆,這是稀有的。”“那你知道什麼?”“世尊,我知道人有生(Jati)必有死(Marana)。”“那你不知道什麼?”“世尊,我不知道善逝(Sugata)趨入何處。”諸比丘認爲耆婆醫生確實能解佛密意。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爲何耆婆醫生能解佛密意?請世尊爲吾等演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有如是因緣,汝等谛聽:很早以前,有一小山城,城中有一位財富圓滿的施主,長大娶妻後共享生活,其妻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孩子,他們爲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延續二十一天,爲孩子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不久,又生了個孩子,象第一個孩子一樣的舉行賀生儀式等。施主一個人養一個妻子兩個孩子,家産漸漸減少了,還需要上貢。他就打算外出經商,但他又放不下自己年輕貌美的妻子,擔心她會與其他的男人胡混,就留下了僅夠她吃穿用的嘎夏巴涅,再把其它的金錢裝在金瓶裏,瓶頸上系一串寶珠,把它拿到一由旬的屍陀林那裏的馬耳樹下,挖一個洞,把金瓶藏在洞裏。之後,他就放心地外出經商了。在外面他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又娶了一妻,生了很多孩子。他以前的妻子得丈夫留下的一點錢和親友的周濟,好不容易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了,孩子問母親:“我們的父親是誰?他到什麼地方去了?”他們的母親說他們的父親是某某,他現在某城市另成了家,聽別人說他現在很富有。又說:“他雖然舍棄了我,但你們畢竟是他的兒子,去找他或許會得到一些財富的。”長子聽母親的話,曆盡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自己的父親,父親一眼便認出是自己的兒子,假裝不知地問他:“你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呀?”兒子一一地告訴了父親,已經確認是自己的兒子無疑,便悄悄地告訴兒子:“你不要對任何人說你是我的兒子,否則,作任何事情都不方便。”兒子答應了。父親平時對他非常地慈愛,可那些後妻所生的孩子長時間觀察後,生起了懷疑:“父親,這是誰呀?從哪裏來的?你爲何對他這麼好?”父親騙他們說:“這是我朋友的兒子。”但這些孩子根本不相信,他們私下商議:“從各方面觀察推測,這個人肯定是父親自己的兒子,我們應該小心才是。”慢慢地父親也覺察到:如果再讓他呆下去,其他的兒子會嫉妒(Iccha)加害他的,還是讓他回去爲好,讓他回去又不能給他財物,否則會被其他兒子攔路搶劫的。後來,他就給兒子一封短信:自城往東一由旬,屍處快耳樹木下,若宜方便可挖出,我之財寶你享用,瓶頸之物給得吾。寫畢讓兒子帶回去。在途中,其他的兒子們以爲父親肯定會給他很多財物,等他過來時,便一湧而上責問:“我們父親給了什麼?”邊說邊上下搜查他,他說:“沒給什麼,只是給了一封信。”打開看了看也沒什麼,心想父親肯定是騙他的,就把他放走了。在家久候的母親待兒子回來就問:“你父親給了你什麼東西沒有?”兒子說除了一封信以外,什麼也沒給。母親看了看信什麼也沒看明白,生氣地說:“你的父親很不好,他騙了你,信裏什麼都沒說。”就隨手把信丟到一邊去了。但兒子心想:我父親是個好人,肯定不會騙我的。又將信撿起來仔細地看了看,獨自琢磨:信中的“城”就是我家,“屍處”就是屍陀林,“快”是古時對馬的贊稱,“瓶頸之物給得吾”即寶瓶外面的財物給我的母親,大概是在我家住的東方一由旬處的屍陀林,屍陀林有一棵馬耳樹下可以挖出寶瓶,瓶中財物由我用,瓶外之物給母親。領悟到了父親的密意後,在晚上夜深人靜時,他向東方一由旬地方的屍陀林處,果然見到一棵馬耳樹,他在樹下一直挖,終于挖到一個金瓶,金瓶的頸上有一串寶珠,他遵照父言,把這串寶珠交給母親得吾,其余財寶由自己享用。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施主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大兒子就是現在的耆婆醫生,當時他也是能知吾之密意。”
耆婆醫生配製好藥後,想:佛陀是金剛身⑴,象常人一樣的藥量恐怕不見效,故應該將佛陀的服用量增加至叁十二兩。世尊服藥畢,吩咐醫生將所剩之藥分給僧衆,提婆達多聽說了,便問醫生世尊的服用量,他也要吃叁十二兩,醫生告訴他:“世尊的高大金剛身叁十二兩正合適,你也要叁十二兩肯定消受不了的。”他還強辯道:“我也是金剛身,爲何消受不了?就是要給我叁十二兩。”無奈,醫生給了他叁十二兩,吃了後,他未消受,極爲痛苦。第二天,耆婆醫生供養世尊稀飯,他明知自己消化不了,卻對世尊心生嫉妒,又要了一大碗,強喝下去後,疼痛更是無法忍耐,倒在地上,翻來滾去,大喊大叫,難受極了。阿難尊者見自己的親兄弟如此,生起了很大的悲心,急趨佛前祈求:“世尊,提婆達多已經病得不行了,請世尊慈悲加持他。”世尊自靈鹫山遙伸手至王舍城的提婆達多的頭頂上,以谛實語加持道:“我子羅睺羅天天承敬我與提婆達達多天天加害于我,在我的心中沒有任何差別,若所言是真實的話,則願他的病馬上好。”言畢,以世尊谛實語的加持力,他的病
立刻好了,但他仍是心裏不滿地說:“釋迦牟尼佛雖然手摸到我的頭,但沒有任何加持,只是他在醫學方面有一點點能力,以後可以維持生活而已。很多人都現量見到世尊對他的加持,包括他自己的朋友也是贊歎世尊的加持力不可思議。諸比丘見他是知恩不報的人,便請問:“世尊,您已親自解除了他的病痛,他卻是心裏不滿,不知報恩,他爲什麼會這樣?”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與他也是類似的因緣。那是很早以前,布德哈的地方,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國王王宮旁邊有一水井,井裏落進了五個動物:人、獅子、鹞鷹、老鼠和毒蛇。當時,一個獵人路過此處,口幹准備去井裏取水解渴,見到井裏這麼多生命,就生起了大悲心,把他們全部救了出來。後來,獵人又去林中准備打獵,被獅子看見了,認出了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便問:“恩人,您到林中作什麼?”“我本是狩獵爲生,正准備去林中打獵。”“您是我的救命恩人,爲報答您,我每天把殺好的動物給您拿來,您以後不用去狩獵了。”果然,獅子每天給獵人送來肉,獵人每天滿心歡喜地往家背肉。在路上又被鹞鷹見了,鹞鷹問自己的恩人在作什麼,獵人說我就是如此生活,每天要辛苦地把肉背回去,鹞鷹說:“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想個辦法,給您找到一點財寶,遣除您的貧困。”它便飛到王宮去了。正趕上大自在部的王妃卸下手飾在洗頭,鹞鷹把頭飾全叼跑了,送給了獵人,獵人高興地帶在身上往回走,在路上卻被獵人救的那個人見了,他就心裏暗自盤算:救我的那…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