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做种种修行,欲想求得圆满觉悟。这个人想要求的圆满觉悟自性,不是依靠作意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这被称为作病。
二是任病。如果有人做这样的想法:我们现在不去断灭生死轮回,也不去求取涅槃,生死轮回和涅槃,既不会在我们念想中生起,也不存在在我们念想中断灭,我们只是放任一切去随顺迎合诸法的本性,以此想求取圆满觉悟。这种想法也是病相,因为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放任一切就能够去随顺迎合的而使之存在的。所以,这被称为任病。
三是止病。如果有人这样认为:我现在的自性心,在于永远息灭诸种念想,由此就能够得到一切自性,心中也就会寂然平等,我欲想以此来求取圆满觉悟。这种认识亦为病相,因为圆满觉悟,不是因为心止住于某处而契合生出的。这被称为止病。
四是灭病。如果有人做这样的观想。我现在要永远断除一切烦恼,因为一切有烦恼的身心,最终都是空无所有;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诸根和相对应的污秽的尘境,也都是虚妄的境界,我定使这些一切都永远寂灭,以此来求取圆满觉悟。这种观想亦为病相,因为圆满觉悟的自性,并不是寂灭,只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寂灭。这被称为灭病。
离开了以上四种病,就能知道什么是清净。能够做这样观想的,被称为正观;如果采取其他观想的方法,都可称为是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中欲想修行的人,应当尽心尽力地供养志同道合的善友,侍奉善知识为师。所侍奉的善知识若想来亲近,你应当断除傲慢之心;善知识如果想离开,你也不要因此而生出瞋恨,认为他疏远了你而去亲近别人。
这样,无论你是在受挫折的逆境中,抑或还是在诸事如意的顺境中,心境都不会波动,如同虚空一样广大。如此也就知道自己的身心最终就是虚空,自己与其他众生在本性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能以这种方法修行,方能最后获得圆满觉悟。
善男子!末世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他们不能放弃无始之际以来就存在的关于自我的执着。并因之而有憎恶和爱恋的习气种子作祟。所以他们不能得到解脱。
如果有的人见到曾经与自己结过怨的人,仍视其如父母一样的自家人,心中不生异见,那他就可以除去心内原有的诸种病患。对世界上的其他各种事物,无论是自己或他人,无论是憎恨或者爱恋,都应该采取这种平等无二的态度。
善男子!末世众生要求得圆满觉悟,应当发心并做这样的想法:一切众生都同归于虚空,我都会让他们获得最后的圆满觉悟境界,我既获得了圆满觉悟,就不会有不能获得圆满觉悟的人,这一最终结果已断除了我相、人相及一切相。若能以这种认识来发大愿,就不会堕于邪见而阻碍成佛。
佛世尊宣说完上述教法后,为了再次强调他的教法,便用偈语的形式又总结道: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觉,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亲近无 慢,远离无瞋恨,见种种境界,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常依正智慧,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圆觉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毕偈语后,圆觉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已经为我们广泛宣说了清净觉悟的种种方便法门,使末世众生获得了极大无上的利益。世尊!我们听了您的教诲后,已经取得了开悟。如果佛离开我们而入于寂灭,末世众生中那些没有抓住入悟机会的修行者,应怎样安居来修习证得清净圆满觉悟的境界呢?在修习证得圆满觉悟境界中,三种修净观哪一种应该排在首要的位置呢?惟愿大慈大悲的世尊,为了诸位与会的大众和末世众生,请再行施予我们极大无上的利益吧!
圆觉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此反复了三次,以表示他的虔诚之请。
圆觉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大众和末世众生咨问如来修行的方便法门,准备以更大的恩泽和利益施予诸众生。现在,请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解说。
圆觉菩萨听佛祖将要说法,为能获得佛祖的亲自教诲,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与会的诸位大众和菩萨,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开始听佛祖说法:
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论是佛住于世的正法时期,还是佛辞世后的寂法时期,以及在佛法受凌夷的末法时期,都有一大批具备了大乘种的众生,他们满怀信仰佛教的秘密大圆满觉悟的玄妙之心。
想要修习佛法的人,假若住在寺院里,就要与寺里的同道和睦相处,大家共同修行,随顺迎合满足成佛的因缘,做种种事相的分别和进行观察思考。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前面多处讲过,于此就不再多说了。
修行者如果不再有别的事情的因缘干扰,那就应马上去建立修行的道场,给自己订立修行的期限,如果要订立长期的则是一百二十天,中期的是一百天,短期的是八十天,然后即安心居道,潜心修行清净。
如果佛在世,就要按照佛的教导,生起正确的思维;如果佛已离世,则要建造施设佛像进行供养,心中时时念佛,眼看着佛像而作观想,如果能怀有正当的忆念,一切都会同如来在世一样。
同时,还要在修行的道场中悬挂各种幡,用鲜花供养佛像,经过二十一天,顶礼膜拜十方三世诸佛,口里念诵他们的佛号,心中求得慈悲哀悯,常做忏悔,便会在这样的善境界里,心中生出轻松安适的感觉。
再过二十一天,把因为供养礼佛得到的利益,转加到心的修行方面,约束身心,坚持念想佛的名字,由此进入寂静境界。
如果是在夏安居三个月之初,修行者应当首先奉行清净的菩萨乘,即大乘的修行方法,心中止住声闻小乘的妄念,不受别人的干扰,自己安心修道。
在安居日里,修行者应该在佛像面前做这样的誓言:我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或优婆夷中的某某,我要在菩萨乘中,修习清净寂灭,同菩萨一样进入清净境界,掌握般若实相,以大圆满觉悟为我心中的寺院,让我的身心安居于一切众生自性平等没有差别的智慧之中,使涅槃的自性没有任何牵系,没有任何归属。今天,我虔诚地向诸佛如来发愿祈请,不依靠声闻小乘的力量,当与十方如来和大菩萨们一起安居三个月,为修行菩萨乘的无上玄妙觉悟为最大因缘,而不会影响其他徒众的独自证得。
善男子!这被称为菩萨示现安居,等过了长期、中期或短期的日子,修行者就能随心所欲独自往来而不遇障碍。
善男子!如果那些末世修菩萨行的众生,要想求得菩萨道,进入安居期订立长期、中期或短期的修行者,凡不是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可去争取。
善男子!如果诸众生修习奢摩他止法,先要求取达到至为寂静的境界,于是便会在心中不再生起思念的活动而进入寂静,寂静如果到了极其静的程度,便会得到最后的觉悟。像这样的极静,会从一身扩张到一个世界,使这一世界整个都寂静;
由此推之,觉悟也是这样,也是有了最初的觉悟,然后到全身,最后扩张到一世界。善男子!如果觉悟遍满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要众生中有一人生起了一个念头,那么这个世界都会被牵动,任何人都能知晓。由此推知,一百个一千个世界都会是这种情况。但是,凡不是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可去争取。
善男子!如果诸众生要修习三摩钵提的定法,首先应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十方菩萨,然后依靠种种方便法门,循序渐进的修行,勤苦修习三昧,广泛发起大愿,自己依然久久熏习的力量促成习惯性思维,演成种性。但是,如果是不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要去追求。
善男子!如果诸众生要修习禅那,首先要摄取数种修心的法门,然后在心中生起了生、住、灭的念想,依靠这几种念想,再分别采用不同的法门,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观想修心,最后把所有法门全部修习完。
进而在行、住、坐、卧四威仪里,再进行分别观想,数数对治,无不以观想一一涉及,再以观想一一体认,然后循序渐进地增进定力,直到最后,对百世界千世界的一滴雨水,也想去认知,好像要用眼睛去看到所有的事物。但是,如果是不应该求证的一切境界,千万不要去争取。
以上的观奢摩他、观三摩钵提、观禅那,被称为三观初首方便法门。
如果诸位众生,遍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和禅那三种观法,勤奋修行,精进不懈,这便是如来再现于世。
如果是后出的末世中那些反应迟缓钝根在身的众生,他们想求取正道,而总不能得到成就,这是因为他们过去造的恶业太重,存在业障的缘故,所以才会如此。
这样的话,他们就应该经常忏悔,心中不放弃希望,先把憎恶、爱意、嫉妒、谄曲各种贪欲消灭,精进努力,立下志向,求胜上心,在三种清净观法中,随便选择一种进行修习,如果一种不行,就再换一种。
总之,找到合适于自己的观法,心不放逸舍弃,坚持修行,步步深入,最后终会获得求证。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上述教法后,为了更进一步强调他的说法,于是又用偈语总结道: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贤善首菩萨章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完毕偈语后,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然后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又长跪在地双手合掌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众生!您广泛地为我们及末世众生,宣说了怎样开悟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教法。世尊!这个大乘教的名称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和怎样去奉持?众生修习它之后,能获得哪些功德?我们应当怎样来维护受持这部经典,让它广为流传?可将它传到哪些地方?
贤善首菩萨乞请完毕后,将五体投地,对佛祖再行礼拜,如是反复了三次,以表达他的虔诚之请。
贤善首菩萨乞请礼拜完毕后,佛世尊便开口对他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咨问如来本经能带来的功德利益,以及它的名称。现在,请你们仔细听着,我将为你们解说。
贤善首菩萨听佛祖释迦牟尼将要说法,为能亲自听到佛祖的教诲,内心充满欢喜,其他与会大众,也都鸦雀无声,默默地听佛祖开始说法:
善男子!这部经是百千万亿,数量如同恒河沙数一样多的诸佛所宣说的,以后又由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如来守护,十方诸多菩萨又都归依于它。这部经也是全部佛经各种类别中的清净眼目,即是佛经的精华,像眼睛一样,能使人认清一切,从而获得正道。
这部经的全名叫《大广方圆觉陀罗尼》,也被称为《修多罗了义》、《秘密王三昧》、《如来决定境界》、《如来藏自性差别》等多种名称,你们应当虔诚地奉持它。
善男子!惟有这部佛经才能尽显如来的境界,也惟有佛才能对这部经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详尽、完善、透彻的说明。如果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依靠和根据这部经所讲的内容,发心修行,步步深入,最后就能达到成佛的境界。
善男子!这部经之所以又被称为《顿教大乘》,是因为有顿悟根机的众生都是从它开始而得到开悟的。
同时,这部经也护摄那些只能渐悟修习的一切众生及其所依据的经典,这就好像浩瀚的大海,能容纳百川小溪一样。无论是蚊虻还是阿修罗,即如这类小虫和恶魔,一旦饮用了这种海水后,也都能充满欢喜而趋向成佛。
善男子!假若有人纯粹以黄金、白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等七种宝物来填满三千大千世界,然后再用这些宝物进行布施,以获取功德,还不如有人听听这部经的名称或里面的一句话所获的功德大。
善男子!假若有人教化百千万亿数同恒河沙粒一样多的众生,使他们获得阿罗汉果位,还不如有人宣说这部经的教义,而且只宣说半句偈语就够了。
善男子,如果有人听说了这部经的名称后,就能坚定信心,不再被迷惑。你们应该明白地知道,这种人得到的不是一个佛两个佛种下的诸种小的福田智慧,而是由如恒河沙粒一样的一切佛所种下的诸种善根的巨大的福慧。听闻了这部经的名字和教法后,你们善男子们,应当守护末世的修行者,不要使他们被恶魔和诸外道扰乱身心,以免他们产生退屈之心或走上邪路。
这时,在参加法会的大众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及其眷属,他们一起离座而起,用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并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如果末世一切众生,有能够持守坚定大乘信仰的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守护他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凡是他们的修行道场,我们各位金刚决心各自带领自己的部属,从早到晚进行守护,使他们坚信佛法,修持道行的信念之力不会退转,并使他们的家庭眷属永远不蒙受灾难,不会被瘟疫疾病侵害,家中的财宝丰富充足,永远不会减少。
随后,法会上的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须弥山王和护国天王等,也都离座而起,走到佛祖前面,用头顶触摸佛祖的脚面,起立右转,围着佛祖绕了三圈,然后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我们也要守护持有这部经书的人,让他们经常能得到安稳,使他们奉佛的心不减弱不退转。
随后,法会上的大力鬼王吉槃荼与十万鬼王一同离座而起,他们也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头顶触佛祖的脚面,再起立右转,围着佛祖转了三圈,然后对佛祖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我们也决心守护那些奉持这部经书的人,从早到晚侍卫在他们身旁,使他们的修道之心永不退转,使他们不受委屈;在他们居住之地方圆一由旬内,如果有鬼神侵犯、干扰,我们定会将其粉碎,使化为灰塵。
至此,佛祖释迦牟尼演说完了这部经,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和诸位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各因闻听了佛祖的说法,无不感到极大的欢喜,对佛教更加深信不疑,全都表示要受持奉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