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显现是自然解脱,这也是大圆满之道。但在大圆满的道之中,你心里一边经常存有世间八法的分别念,然后一边说是一切显现自然解脱,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能是自欺欺人,如此说法和行为也变成极为荒唐可笑。所以现在末法时代有一种说法,说是对精神疯狂不正常的这种人好象称为是成就者。但若真正是成就者,那他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二方面都会圆融无碍,不会是那副神经错乱的样子。
对于大圆满,需要多生累劫积累资粮才能真正证悟。虽然要证悟可能比较困难,但仅仅了知大圆满的见解却并不是那么艰难。
所谓的了知,就象中观一样对诸法的本性作详细的观察。依靠中观的理证,把一切诸法抉择为心,然后心的本性也是远离一切戏论,对此生起了定解的时候,这也可以称为是大圆满的一种觉性。当年宗喀巴大师的上师曾说,我现在已生起殊胜的定解,即使诸佛菩萨来至我面前的虚空,我的见解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这种见解就可以称为定解,也可以称为真正了知。
在内心要生起这种了知的境界,或者说对大圆满的觉性要生起一种定解,就必须要长时间地依止善知识忏罪积资才能获得。为弟子宣讲大圆满引导的人,则在内心对大圆满至少应当有一些觉受。这种觉受,并不是以推理方法,而是以直接体验的方式在自己的定解之上产生的一种坚定境界。
现在末法时代的很多人自称是大修行者,但真正的大修行人却十分稀少,因为真正有修行的人,贪嗔等心根本不会在他的相续中生起。所以我们应当恒时观察内心,当自己受到诽谤或获得赞叹恭敬利养的时候,请立即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当你与别人相处时,请观察自己内心有没有贪、嗔、痴、嫉妒、我慢等这些烦恼,如果此时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相续中,不但存在着如此众多的烦恼,而且还非常深重,那就说明你的境界并非那么深不可测。我们也应再三地观察,看看远离分别念的寂止和现见实相的胜观,在自己的相续当中是否有进步?
有些人认为自己远离了世间八法,并以此经常自赞谤他,其实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最大的世间法。实际上,这种人受世间八法的缠缚一点也不亚于他人,如有些人在别人的供养面前,他都表示不需要,然而在内心里却是渴求着供养,这就是世间八法。别人为你安立了一个法座或位子时,自己也不愿意坐在上面,这也是世间八法。有些出家人特别地执著,好象不需要任何人的恭敬,这也是世间八法。在他人面前表现的特别谦虚,以此表明自己远离了世间八法,这样人人会赞叹我,但其实这就是世间八法的一个标志。
在大乘,若自己戒律真正清净,看见别人犯戒会生起悲心;在小乘,若自己清净戒律而又生傲慢,这也属于犯戒。以自己清净戒律生起傲慢心,赞叹自己和诽谤别人,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而某某人已经犯戒了,其实这就是真正的破戒者。所以,若别人犯戒了,我们一般不能随便传讲。
有些人以为自己见解高深,以此为傲看低他人,这正是危害见解的毒药,因为真正证悟了正见的人现见一切诸法为清净。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其实这种人的见解也不正。如果真正是见到本性的瑜伽士,比如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当时在德格有一个老人叫索甲,他以前是一个平凡的人,众人都根本不知道他会有修行的境界,但当他圆寂时,真正成了大虹身。在大圆满大史中也讲到了他的故事,所以证悟本性也不一定随便宣示别人。
若心相续中对世间的一切琐事兴趣索然,这是真正的厌世心。但是自己好象是不吃不喝、修持苦行,内心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并贬低诽谤别人,这就不是厌世心。
精通一切诸法的密要,对各种宗派无有任何贪嗔,这也是一种证悟,阿底峡尊者说:"如果知道一切论典为窍诀,这是最大的一个证悟。"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智慧非凡,于是狂傲我慢,轻视他人,自赞毁他,这种人的人格也不能算是高尚,更谈不上修行了,这只是愚人的一种习气和标志而已。我想若真正具有智慧,你对大圆满、大手印在本性上应该有一定的证悟,或者对显宗、密宗的经典能精通无碍,这样你可以称为是智者。
有些人稍微学习过高僧大德的论典,如对萨迦派及其它宗派的各种说法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他就特别傲慢,自以为学识渊博、智慧高深,其实他诽谤佛法倒是确实不一般,这就只是造罪业而已,对自己心相续的改善和未来的前途起不到任何实际的利益。
未登地之前,不要随心所欲对各种宗派之间的辩论下结论。比如,宗喀巴大师本来是文殊菩萨的化现,可是有些凡夫人也经常诽谤宗喀巴大师的善说。高僧大德之间互相辩论是完全可以的,而我们作为凡夫小人也要模仿圣者菩萨狮子们的行为,则是有掉下深涧粉身碎骨的危险。
又比如荣敦西夏格坚造有《现观庄严论》的讲义,其中他说第八地菩萨以前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境界,八地后的境界则全是依凭教证而来。但现代的一些愚人,也妄评荣敦的《现观庄严论讲义》有错谬之处。
我们获得一个人身宝,尤其是作为宁玛巴教法的后学弟子,当然有必要把自宗教法搞通弄懂,在不离正知正念的基础上,也可以做一些相应的辩论,但是千万不能诽谤他宗。好象诸佛菩萨无法解释清楚,高僧大德也不能诠释,而我聪明过人能解释这些章句,这种说法本身是极端错误。若你真正证悟了法界,一切诸法的本相自然会了知,就象明眼人现量会看见面前的色法,而不会象你现在道听途说般地讲辩一些是非那样。
在佛经中讲,不应观察他人过失,相反,应当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观察自己的相续是否与佛法相合,这样精进地修持妙法。为何还要观察别人的过失呢?
不管修学任何一个宗派,自己宗派的观点必须精通。我们在坐的大多数人,全部是佛陀和宁玛巴的后学弟子,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见修行果的关键密要,此外,就没有必要破斥嘎登派、萨迦派和世间各宗派的观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不破斥其它的宗派,也不要诽谤他人,如果恒时默默地修持自心,最终就会战胜一切外魔。
虽然自己没有贪求名声之心,但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赞叹和辩论。此时,辩论是为了满足人们或是针对某些具信者而设施;有时,为了摧毁某些人的傲慢,也可以赞叹其功德。如华智仁波切本不愿自我吹捧,但有时为了利益众生,也会赞美自己的功德。因此,有些上师为了对众生或对佛法有利,有时侯也显示各种功德或赞叹自己,这些都是有必要的,而我们就不能对此生起邪见。
某些高僧大德在名声地位特别稳固时,就象以前的文殊菩萨,他为了引导某些外道的众生,也是在表面上假装诽谤过释迦牟尼佛一样,这是有甚深的密意。
在各个宗派之间,可以运用真正的理证和教证进行辩论,这从以前的传承上师一直到现在都有这个优良传统。为了显示取舍,既可以辩论,也可以破立,但此时不能怀有贪嗔而应以恭敬心来互相辩论。
为了知道哪些是该舍,哪些是该取,我们也可以自我赞叹。为了利益他人,虽然也可以直接指出对方的缺点,但是千万不能以贪嗔之心说别人的过失。若是以自私自利的心来赞自毁他,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最大的一个过失。我们无法了知他人的相续,而对自己的举心动念却是一清二楚,犹如自照镜子。因此,为了防范过患、增长功德,我们应随时观察自己的相续。
世人从不知足少欲--对安乐享受不知道满足,对财产也不知足。当得到点滴财产的时候,还想攫取更多的财产,哪怕整个大地上所有的财富都属于他一个人拥有,心里仍不满足。有如此劣心的人应该对自己厉声地呵斥!
虽然众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分别念,但却无丝毫的实义,它们全都是烦恼和痛苦的本性。这些分别念就象是水中的波纹一样,如果不善加对治,而让它自然生起,那永远也没有尽头。就象是孩童用木块和沙石作游戏,始终没有满足,永远不会舍弃,就这样在无意义的分别念当中一直散漫着。所以对于以前恶劣的习气和所有的烦恼分别念,我们一定要用智慧立刻加以对治,将它们全部断除。
如果没有长期坚持精进修持,那无始以来的习气不但难以改掉,而且前面得到的少许智慧也难以巩固,非常容易消失。所以我们对善法和闻思修应当尽心尽力地去行持。如果自己没有痛下苦功,就无法获得功德,所以一刹那也不要散乱,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精进地修持,一定要不间断地修持!
如果仅是修持而不断除分别念,也不可能现前清净的禅定和智慧。所以为了将自己的境界越来越增上殊胜,务必要断掉一切恶劣的分别念,为此我们应住在寂静的地方,经常要观察自己的心。
贪欲强烈的人,就象饿狗一样。大家知道,饿狗白天晚上都是在为了自己的饮食而到处奔跑。那些不知足少欲的人就是如此,其内心始终存有一个贪心--或希求异性朋友、或名声、或财富等等,分别念层出不穷。追求而未得到时,心里异常苦闷痛苦,得到后心里也是一点不满足,犹如在火上浇油,贪欲的火焰反而愈加盛燃。也象梦中求水,喝了又喝不管喝多少也非常干渴。若能将自己的贪心断掉,则没有如此剧烈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精进于断除自己的贪心。
要断除自己的烦恼,就需要长时间地依止上师闻法,仅只听一、二天的法,就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
有些人喜欢坐在山洞或树下,这时鬼神就已经盯上他了,有些鬼神专门对此种人造违缘,以后极有可能会精神失常,这非常危险。虽然在佛经里说要依止寂静的地方,但其前提必须首先依止上师相当长时间,断除一切疑惑,比如对宁玛巴的所有教典精通以后,才可依止寂静的地方掩关修持。否则,对教理一窍不通,对上师也没有虔诚的恭敬心,如此一个人在寂静的地方修持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甚至还会有生命的危险。
我们再对此问题深入探讨,一个修行人要到寂静…
《窍决宝藏海 06、自我教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