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P2

  ..续本文上一页人们用水晶盖在眼前时,就应当看到河流山川,但是,能看得到水晶吗?阿难说:世尊,当人们用水晶遮在眼前时,实际看到的是水晶。如来告诉阿难:.当你的识知之心与玻璃同在一处,只看到河山,为什麽看不到眼睛呢?如果看到眼睛,眼睛即同眼前景像在一起,眼睛就是眼前的景像,这时,怎麽能够看见东西就能够分辨出来呢?如果不能看到眼睛,为什麽说这识知之心是潜藏在根里,与玻璃盖在眼前是一样的情形呢?所以,你说识知之心潜伏在根里,与玻璃盖在眼前一样,是不对的。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我现在又想,众生的身体上,内脏等深藏在体内,眼耳等露在外面,深藏即是暗的,外面的则是明的。现在我面对着如来,睁开眼就能看见明,这就叫见外,闭上眼睛看到暗,这就叫见内。这该怎麽解释呢?如来告诉阿难:当你闭眼看见暗时,这个暗的情景是与眼相对,还是不与眼相对?如果是与眼相对的,那麽暗的情景就应当在眼的前面,为何要说什麽见内呢?如果是见内,那麽,你坐在暗室里,没有日、月、灯光,这暗室之中,就都是你的心肺腑脏,而不是与这些事物相对着。如果你不能面对你的心肺腑脏,那你又怎麽能够看见它们呢?如果离开由外而见,那这识见也是在内相对而见,并没有什麽见内见外的不同。如果说闭眼看见暗,是说这暗就在身体内部,那麽睁眼看见明,为什麽看不到身体外面的脸呢?如果向外看不到脸,那麽向内也就不能看见内。如果看得到脸,那麽:这识知之心以及眼根必处在虚空之中,哪里在什麽内呢?如果它们处在虚空之中,那自然就不是你自己体内的东西,而是本来如此存在的东西,现在看见你的脸,就在你的身上,虽然你的眼已知觉到了,你的身体却不能感觉到它们的统一,此时你必定认为身体与眼是分开的两个知觉,所以应当有两个识知之心。这就是说,你是一个身体,却要成就两个佛。所以你应知道,你所说的见暗即是见内,是不对的。

  阿难说:我曾经聆听如来开示众人,由于心念的作用,种种事物才生出来,由于事物的作用,种种心念才生出来。现在我在思维,我的思维就是思维本体,这其实也就是我的心的本体,随着心与它物的遇合,这心则随之而存在,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间处。如来告诉阿难:你说由于事物作用,种种心念才生出,随着与事物的遇合,心才随之而存在。但是,如果这个心没有本体,则无所谓与它物遇合,如果没有本体而能与它物遇合,那就超出六根六识六种识知之心而无法说清楚了。这种说法不对。如果说心有本体,那麽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体,你能觉知到身体的心,是从身体往外出来识知的呢,还是以身外往内去识知的呢?如果是从内往外出来,它应当先看见自己的体内,如果是从外往内进去,那它应当先看到你的脸。阿难说:看见东西是眼的作用,但是心之意识到东西则不是眼的作用,说心看见并不对。如来说:如果眼能够看见,那麽你坐在房间里,门能够看到你吗?门不能看,那麽不是代表你已经死了吗?如果眼睛还在,应当看得见东西吧。既然能看见东西,为什麽说它已死了呢?阿难,你的能知能觉的心,如果有自身的本体,那它是一个本体,还是有许多个本体?它是遍布在你的身体上呢?还是没有遍布在你的身上?如果识知之心只是一个本体,并且分布在于你的身上,那你用手摸一个肢体时,你的四肢应当同时都有感觉,如果能摸到身体的全部,那就应当无所谓摸了。如果只能摸到某个部位,那麽识知之心遍在身体四周就不会成立。如果你的识知之心是许多个本体并且分别各自在你身上,那你自己就是许多个人了,倒底哪一个本体是你呢?如果是那个一心遍布在身体的整体,那你怎麽能够知道触摸的身体的哪个部份?如果你是多体之心各遍布在身上,那你摸头时,也就等于是在摸脚,但是本来情形是你能知觉到头,就不能知觉到脚。可是按你所说,你现在却不这样。那麽应当知道,心随着与它物的遇合而存在,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我也曾听到如来与文殊菩萨等人谈论到实相问题。那时世尊也说,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就像我所想的,心在内不能有所见,心在外,又不能与我相干,由于在内无所谓认知.,所以心不会在内。由于身体和心能相知相识,所以心在外也是不对的。由心和身,内和外能够相知,那麽,它是处在内与外的中间吧?如来说:你说心在内外的中间吧?在中间则不会迷惑,应当确有一个地方。但是,你指出中间,这中间又在哪里?中间是在它在的地方呢?还是就在身上?如果就在身上,那它在身体表面上,就不能说它是在中间。如果它在身体的中间,就同在内一样,也不是在中间。如果有所在之处,那就应当能标示出来,如果在无所标示的地方,那就等于没有这个地方。此时,即使有标示,这标示也是无固定场所的。为什麽这样说呢?就像人就是一个标示,这标示是中的时候,如果从东面看他,他则处在西面,从南面看他,他则处在北面。标示之物已然如此混乱模糊,心更是会杂乱无章了。阿难说:我说的中,不是这两种,正如世尊所说,眼睛所以能够以事物为缘而发生作用,那是因为当中生出了眼睛的识知作用。眼睛能分别认知事物,事物本来没有认知,由于识知产生在它那里,心也就处在那里了。如来说:你的心如果处在「根」和事物世界之中间,那麽,这个心的本体是兼连「根」和「尘」两端呢?或者不兼连根、尘两端?如果这个心体兼连根尘两端,那麽,事物世界体多杂乱,事物又不是心的本体,因此它们势必矛盾对立,哪里还能说什麽持中呢!既然不是兼连二体,那麽,心就不能去认知事物,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体性,中也就没有任何标志了。所以你应当知道,说心在内外的中间,也是不对的。

  阿难对如来说:以前我曾看到世尊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在一起宏扬佛法,常常说道,心的知觉认识的本性、,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不在一切地方,心不执着在一切事物之上,这就是心的本性,那麽我不执着于一切之上,这算不算心的本性呢?如来告诉阿难:你说心的知觉认识本性不在一切地方,世间这所有的天上地下水中一切事物,你都不去执着在其中,那麽你的心是在还是不在呢?你的心不在就如龟壳上长毛、兔头上长角完全空无所有,那还说什麽执着不执着呢?说不执着,就不能说它不在,没有任何形态外相才是不在,只要不是空无的就会有形态外相,有外相就是在,这时还说什麽不执着一切事物?所以应当知道,认定不执着一切事物就是知觉认识心的本性,这也是不对的。

  这时候,阿难在大众中从座上站起来,裸出右肩,跪下右膝,合掌敬礼,恭敬地对如来说:我是如来最小的弟子,一向得到如来的慈爱,现在虽然出家了,但是仍然依持如来的怜爱而骄傲放纵,既使是博学多闻,仍然没有达到解脱一切烦恼的无上果位,所以不能降伏娑毗罗魔咒,反而被其伤害,陷在淫室之中。这都是由于不能真知佛的真心境界的结果。祈望世尊发大慈大悲怜心,为我们指引无上正等正定的道路,让一切断绝善行或一切不成佛者,堕入那恶浊之地去吧!说完后,阿难即匍伏在地,与在场众人一起衷心祈求如来的教诲。

  这时,只见如来佛的脸上放射出奇光异彩,像千百个太阳那样明亮闪耀。一时,普天之下,大地震动,万众和悦,十方世界如微尘一样多的的国土上,一瞬间现出佛的威仪神明,所有世界融合成为一个佛的世界,这当中所有大菩萨,都在自己的国土上顶礼合掌,聆听佛的教诲。

  如来对阿难说:一切众生从久远以来,就有种种的妄想狂念和烦恼,造成种种恶欲的根柢,它们相集相聚在一起,至使各位修行求解脱之人,不能成就佛的无上智慧,只能造就像声闻、缘觉那样的修行人以及种种旁门左道乃至魔法鬼术的邪术。这都是因为不能知道有两种根本的缘故。胡涂杂乱的修行,就像煮食河沙作为美味一样,既使经历了万千劫后,也终究不能成功。是哪两种根本呢?阿难,第一种是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就是你与众人都以依持外物的认知心,自以为就是生死的本性。第二种是开始以来的菩提涅槃的清净本休,就是你与众人的一切识本来精粹光明,能产生攀缘一切的能力,而唯独对这个本来精粹光明的识,攀缘的力量却不能达到它,结果自然就是自己遗弃了本来明澈的本性,虽然时时勤苦修习,终究不能有所觉悟,不免就会陷入那些各种不同的生死恶趣之中。

  阿难,你要超入无上正等正定的道路,发愿要拔脱生死苦海,那麽,现在我再问你。说罢,如来举起金色手臂,收屈起五轮手指,对阿难说:你能看见吗?阿难回答:能看见。如来说:你看见什麽?阿难回答:我看见到如来佛,举臂屈指握为光明拳,照耀着我的心和眼。如来说:你用什麽看见的?阿难回答: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用眼看见的。如来告诉阿难:你回答我,如来握光明拳照耀你的心和眼,你的眼可以看见,你又以什麽为心来知道我的拳光呢?阿难回答:如来要我印证心在哪里,那我用心去仔细推究,这个能推究寻找的,就是心了。如来说:乱说,阿难,这个心不是你的心。阿难听后寂然不语,退座合掌,然后站起来对如来说:这个心不是我的心,那它是什麽呢?如来告诉阿难:这个心是根尘妄念的所思所想,它迷惑了你的真性,你从无始无根源处以至现在,都在认贼为子,以致于失去了你的本真心性,所以只能堕入生死轮转之中不能拔除。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一向爱怜弟子,因为弟子一心向佛所以出家。弟子向来以心供奉如来,不论在任何地方,都侍奉诸佛和各位得佛智慧之人,弟子修行勇猛精进,且不畏一切艰难,都是凭着这个心去做的,即使是歪曲了佛法,绝灭了智慧,也是因为这个心。如果像如来揭示的那样,这个心不是我的心,…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