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P2

  ..續本文上一頁人們用水晶蓋在眼前時,就應當看到河流山川,但是,能看得到水晶嗎?阿難說:世尊,當人們用水晶遮在眼前時,實際看到的是水晶。如來告訴阿難:.當你的識知之心與玻璃同在一處,只看到河山,爲什麽看不到眼睛呢?如果看到眼睛,眼睛即同眼前景像在一起,眼睛就是眼前的景像,這時,怎麽能夠看見東西就能夠分辨出來呢?如果不能看到眼睛,爲什麽說這識知之心是潛藏在根裏,與玻璃蓋在眼前是一樣的情形呢?所以,你說識知之心潛伏在根裏,與玻璃蓋在眼前一樣,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我現在又想,衆生的身體上,內髒等深藏在體內,眼耳等露在外面,深藏即是暗的,外面的則是明的。現在我面對著如來,睜開眼就能看見明,這就叫見外,閉上眼睛看到暗,這就叫見內。這該怎麽解釋呢?如來告訴阿難:當你閉眼看見暗時,這個暗的情景是與眼相對,還是不與眼相對?如果是與眼相對的,那麽暗的情景就應當在眼的前面,爲何要說什麽見內呢?如果是見內,那麽,你坐在暗室裏,沒有日、月、燈光,這暗室之中,就都是你的心肺腑髒,而不是與這些事物相對著。如果你不能面對你的心肺腑髒,那你又怎麽能夠看見它們呢?如果離開由外而見,那這識見也是在內相對而見,並沒有什麽見內見外的不同。如果說閉眼看見暗,是說這暗就在身體內部,那麽睜眼看見明,爲什麽看不到身體外面的臉呢?如果向外看不到臉,那麽向內也就不能看見內。如果看得到臉,那麽:這識知之心以及眼根必處在虛空之中,哪裏在什麽內呢?如果它們處在虛空之中,那自然就不是你自己體內的東西,而是本來如此存在的東西,現在看見你的臉,就在你的身上,雖然你的眼已知覺到了,你的身體卻不能感覺到它們的統一,此時你必定認爲身體與眼是分開的兩個知覺,所以應當有兩個識知之心。這就是說,你是一個身體,卻要成就兩個佛。所以你應知道,你所說的見暗即是見內,是不對的。

  阿難說:我曾經聆聽如來開示衆人,由于心念的作用,種種事物才生出來,由于事物的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來。現在我在思維,我的思維就是思維本體,這其實也就是我的心的本體,隨著心與它物的遇合,這心則隨之而存在,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處。如來告訴阿難:你說由于事物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隨著與事物的遇合,心才隨之而存在。但是,如果這個心沒有本體,則無所謂與它物遇合,如果沒有本體而能與它物遇合,那就超出六根六識六種識知之心而無法說清楚了。這種說法不對。如果說心有本體,那麽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體,你能覺知到身體的心,是從身體往外出來識知的呢,還是以身外往內去識知的呢?如果是從內往外出來,它應當先看見自己的體內,如果是從外往內進去,那它應當先看到你的臉。阿難說:看見東西是眼的作用,但是心之意識到東西則不是眼的作用,說心看見並不對。如來說:如果眼能夠看見,那麽你坐在房間裏,門能夠看到你嗎?門不能看,那麽不是代表你已經死了嗎?如果眼睛還在,應當看得見東西吧。既然能看見東西,爲什麽說它已死了呢?阿難,你的能知能覺的心,如果有自身的本體,那它是一個本體,還是有許多個本體?它是遍布在你的身體上呢?還是沒有遍布在你的身上?如果識知之心只是一個本體,並且分布在于你的身上,那你用手摸一個肢體時,你的四肢應當同時都有感覺,如果能摸到身體的全部,那就應當無所謂摸了。如果只能摸到某個部位,那麽識知之心遍在身體四周就不會成立。如果你的識知之心是許多個本體並且分別各自在你身上,那你自己就是許多個人了,倒底哪一個本體是你呢?如果是那個一心遍布在身體的整體,那你怎麽能夠知道觸摸的身體的哪個部份?如果你是多體之心各遍布在身上,那你摸頭時,也就等于是在摸腳,但是本來情形是你能知覺到頭,就不能知覺到腳。可是按你所說,你現在卻不這樣。那麽應當知道,心隨著與它物的遇合而存在,這種認識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我也曾聽到如來與文殊菩薩等人談論到實相問題。那時世尊也說,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就像我所想的,心在內不能有所見,心在外,又不能與我相幹,由于在內無所謂認知.,所以心不會在內。由于身體和心能相知相識,所以心在外也是不對的。由心和身,內和外能夠相知,那麽,它是處在內與外的中間吧?如來說:你說心在內外的中間吧?在中間則不會迷惑,應當確有一個地方。但是,你指出中間,這中間又在哪裏?中間是在它在的地方呢?還是就在身上?如果就在身上,那它在身體表面上,就不能說它是在中間。如果它在身體的中間,就同在內一樣,也不是在中間。如果有所在之處,那就應當能標示出來,如果在無所標示的地方,那就等于沒有這個地方。此時,即使有標示,這標示也是無固定場所的。爲什麽這樣說呢?就像人就是一個標示,這標示是中的時候,如果從東面看他,他則處在西面,從南面看他,他則處在北面。標示之物已然如此混亂模糊,心更是會雜亂無章了。阿難說:我說的中,不是這兩種,正如世尊所說,眼睛所以能夠以事物爲緣而發生作用,那是因爲當中生出了眼睛的識知作用。眼睛能分別認知事物,事物本來沒有認知,由于識知産生在它那裏,心也就處在那裏了。如來說:你的心如果處在「根」和事物世界之中間,那麽,這個心的本體是兼連「根」和「塵」兩端呢?或者不兼連根、塵兩端?如果這個心體兼連根塵兩端,那麽,事物世界體多雜亂,事物又不是心的本體,因此它們勢必矛盾對立,哪裏還能說什麽持中呢!既然不是兼連二體,那麽,心就不能去認知事物,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體性,中也就沒有任何標志了。所以你應當知道,說心在內外的中間,也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以前我曾看到世尊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在一起宏揚佛法,常常說道,心的知覺認識的本性、,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不在一切地方,心不執著在一切事物之上,這就是心的本性,那麽我不執著于一切之上,這算不算心的本性呢?如來告訴阿難:你說心的知覺認識本性不在一切地方,世間這所有的天上地下水中一切事物,你都不去執著在其中,那麽你的心是在還是不在呢?你的心不在就如龜殼上長毛、兔頭上長角完全空無所有,那還說什麽執著不執著呢?說不執著,就不能說它不在,沒有任何形態外相才是不在,只要不是空無的就會有形態外相,有外相就是在,這時還說什麽不執著一切事物?所以應當知道,認定不執著一切事物就是知覺認識心的本性,這也是不對的。

  這時候,阿難在大衆中從座上站起來,裸出右肩,跪下右膝,合掌敬禮,恭敬地對如來說:我是如來最小的弟子,一向得到如來的慈愛,現在雖然出家了,但是仍然依持如來的憐愛而驕傲放縱,既使是博學多聞,仍然沒有達到解脫一切煩惱的無上果位,所以不能降伏娑毗羅魔咒,反而被其傷害,陷在淫室之中。這都是由于不能真知佛的真心境界的結果。祈望世尊發大慈大悲憐心,爲我們指引無上正等正定的道路,讓一切斷絕善行或一切不成佛者,墮入那惡濁之地去吧!說完後,阿難即匍伏在地,與在場衆人一起衷心祈求如來的教誨。

  這時,只見如來佛的臉上放射出奇光異彩,像千百個太陽那樣明亮閃耀。一時,普天之下,大地震動,萬衆和悅,十方世界如微塵一樣多的的國土上,一瞬間現出佛的威儀神明,所有世界融合成爲一個佛的世界,這當中所有大菩薩,都在自己的國土上頂禮合掌,聆聽佛的教誨。

  如來對阿難說:一切衆生從久遠以來,就有種種的妄想狂念和煩惱,造成種種惡欲的根柢,它們相集相聚在一起,至使各位修行求解脫之人,不能成就佛的無上智慧,只能造就像聲聞、緣覺那樣的修行人以及種種旁門左道乃至魔法鬼術的邪術。這都是因爲不能知道有兩種根本的緣故。胡塗雜亂的修行,就像煮食河沙作爲美味一樣,既使經曆了萬千劫後,也終究不能成功。是哪兩種根本呢?阿難,第一種是無始以來的生死根本,就是你與衆人都以依持外物的認知心,自以爲就是生死的本性。第二種是開始以來的菩提涅槃的清淨本休,就是你與衆人的一切識本來精粹光明,能産生攀緣一切的能力,而唯獨對這個本來精粹光明的識,攀緣的力量卻不能達到它,結果自然就是自己遺棄了本來明澈的本性,雖然時時勤苦修習,終究不能有所覺悟,不免就會陷入那些各種不同的生死惡趣之中。

  阿難,你要超入無上正等正定的道路,發願要拔脫生死苦海,那麽,現在我再問你。說罷,如來舉起金色手臂,收屈起五輪手指,對阿難說:你能看見嗎?阿難回答:能看見。如來說:你看見什麽?阿難回答:我看見到如來佛,舉臂屈指握爲光明拳,照耀著我的心和眼。如來說:你用什麽看見的?阿難回答:我和大家一樣,都是用眼看見的。如來告訴阿難:你回答我,如來握光明拳照耀你的心和眼,你的眼可以看見,你又以什麽爲心來知道我的拳光呢?阿難回答:如來要我印證心在哪裏,那我用心去仔細推究,這個能推究尋找的,就是心了。如來說:亂說,阿難,這個心不是你的心。阿難聽後寂然不語,退座合掌,然後站起來對如來說:這個心不是我的心,那它是什麽呢?如來告訴阿難:這個心是根塵妄念的所思所想,它迷惑了你的真性,你從無始無根源處以至現在,都在認賊爲子,以致于失去了你的本真心性,所以只能墮入生死輪轉之中不能拔除。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一向愛憐弟子,因爲弟子一心向佛所以出家。弟子向來以心供奉如來,不論在任何地方,都侍奉諸佛和各位得佛智慧之人,弟子修行勇猛精進,且不畏一切艱難,都是憑著這個心去做的,即使是歪曲了佛法,絕滅了智慧,也是因爲這個心。如果像如來揭示的那樣,這個心不是我的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