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名疑相。何故须陀洹不取戒禁取见
因为须陀洹不取未来受生之戒,知有生处即有诸苦故。取此戒禁取见者,盖由于诸愚痴凡夫,于三有中,求五欲乐,苦行修习,愿生彼处,须陀洹人不取未来受生处五欲乐,唯求所证最胜无漏四真谛理无分别法,方便受持,修行正戒,是名断戒禁取见。大慧,须陀洹人舍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种惑障,离贪瞋痴三大根本烦恼。
大慧对佛说:贪有多种,舍那一种贪
佛说:大慧,舍于女色之贪,知此现时欲乐,来生必定受苦,须陀洹不取此种贪,以得三昧乐行故,非离涅槃贪(须陀洹不像菩萨,尚贪求涅槃)。
大慧,如何是斯陀含果
谓不了色相自性,起色分别,故尚须一往来于人天,善修禅定智慧,至我见不生,诸苦尽除,而得涅槃,此是名斯陀含。
大慧,如何是阿那含果
谓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法自性无实,见凡有生处即有诸苦,烦恼习不起,舍离诸惑,更不还生欲界,是名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者,修行四禅及三三昧,了八解脱,分证十力,三明六通皆已成就,招致诸苦之烦恼业悉已断尽,是名阿罗汉。
大慧说:世尊,阿罗汉有三种,即趣寂定性罗汉、已退还发菩提心之不定种性罗汉、佛所变化示现罗汉,世尊所说,是指哪一种阿罗汉
佛说:大慧,此说趣寂定性罗汉,非是其它二种阿罗汉。其它二种阿罗汉是指,退已还发大菩提心者,已曾发善巧广大行愿成熟有情佛所化者,为庄严诸佛国土及其眷属,于彼示生作阿罗汉者。
大慧,于妄想众生处说种种法,断诸烦恼所证四果之禅者及诸禅三昧,本性皆离虚妄之故,唯自心量虚妄所见得果相而已。大慧,若须陀洹这样想:我已断除诸惑见,此则有二种失,即我见及诸惑见悉未断除。又,大慧,若欲超过声闻乘诸禅、四无量心及无色界四空定,得如来三昧者,应当远离自心所现诸相。大慧,声闻即以想受灭定为最高境界,若说它是超过自心量所现的境界,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因它是不离心的缘故。
此外,大慧,有二种智,即观察智及取相分别执着建立智。观察智者,即观一切法离四句,皆不可得。所谓四句者,即诸如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我以诸法离此四句,故说一切诸法皆不可得。大慧,如此观察诸法,你等应该修学;如何取相分别执着建立智
谓于地、水、风、火四大种相,虚妄分别,妄想执着,以宗因喻五分法,成于不实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种觉智相。大菩萨知此智相即能通达人、法二种无我,以无相智于地前胜解行位,善巧观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三昧门,以彼胜力见百佛,乃至光明照烛百佛世界,善能了知离垢地相,以本愿力故,现种种神通,至第十地而受佛灌顶,入于佛地以十无尽愿,成就众生,各种应现,无有休息而常安住自觉境界三昧乐。
又,大慧,大菩萨应当善于了知四大造色。如何了知
大慧,大菩萨应如是观察,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乃至三界但是妄心分别,唯是心之显现,无有外法。如是观察时,四大种所造悉皆离四句、无自性、无我、我所,住于如实之处而成就无生之相。
大慧,彼诸大种如何造色
大慧,诸外道妄想有津润之性为水大种,生内外水界(内水如血、汗,外水如河、海等」,有炎热之性为火大种,生内外火界(内火如体内热气,外火如自然之火),有飘动之性为风大种,生内外风界(内则气息运行,外则空气流动」,有色质之性为地大种,生内外地界(内则皮肉筋骨,外则田地高原),外道妄计有坚、湿、暖、动四性离于虚空,由妄想执着,不了五蕴虚假积聚,本无有性,故言四大种造色。大慧,五蕴妄识,由迷真心执着种种言语境界,作业受生,于诸趣中相续不断。大慧,地等造色实乃妄心所现,非由四大种所造,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若有法者,即有形相,即是所作,非离形相而有诸法。大慧,此大种造色乃是外道所说,非是我说。
又,大慧,我今当说五蕴体相。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大慧,所谓色者,指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各异相:受、想、行、识诸蕴更非色法,无色法相,如同虚空,何有四种数相
譬如虚空,离于谙相,而虚妄分别,此是虚空,彼是虚空。非色之受、想、行、识诸蕴,也是这样,因其离诸数相,离于有无。数相者,愚夫所说,非圣者说,圣者虽见五蕴,但了知此等诸蕴皆妄心分别所作,只是假名施设,相虽是有,而无其实,皆如影如幻,别无自体。不了如来所证境界,见有诸蕴,执着分别,常现在前,此即是妄想诸蕴自性相。大慧,这种分别你应当远离。舍离此等分别执着之后,说诸法实相,断一切外道邪见,了知诸法无我,入纯无相观之「远行地」,成就无量自在三昧,获意生身,达如幻三昧,神通自在,犹如大地,利益群生。
此外,涅槃有四种。那四种呢
谓以诸法体性为有性为无性的涅槃;以种种相为有为无的涅槃;觉悟自相为有性无性的涅槃;此三种是外道之所谓涅槃。此外,断五蕴六道中相续流注,以人无我为涅槃,此是二乘所谓涅槃。大慧,此四种涅槃非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分别所知境界识灭,名为涅槃。
大慧说: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吗
佛说:建立。
大慧说:若建立者,如何但说意识灭,非七转识灭
佛说:大慧,以第八识为因及所依,前七识得生。大慧,前六识了境起执着时,生诸习气,熏习增长阿赖耶识,由是末那识执为我、我所,恒审思量,相续随转,无别体相。彼二种识,以阿赖耶识为因为所缘的缘故,观自心见境,妄想执着生种种心,犹如束竹互相为因。大慧,又如大海波浪,以自心所现境界为风吹,而有生灭,所以意识灭时,余七识亦灭。
此外,大慧,我今当说妄计自性差别相,令你及诸大菩萨善知此义,超诸妄想,证自智境,知外道法,远离能取、所取分别,于依他起种种相中,不再取着妄计相。大慧,如何是妄计自性差别相
所谓言说分别,所说分别,相分别,财分别,自性分别,因分别,见分别,理分别,生分别,不生分别,相属分别,缚解分别。大慧,此等均是妄计自性差别相。
大慧,如何是言说分别
谓执着种种音声章句,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分别;如何是所说分别?计有五法、三自性等,是名所说分别;如何相分别?谓即于所说事中,计有诸如地、水、火、风四大诸相,是名相分别;如何是财分别
谓取着种种金银财宝,而起言说,是名财分别;如何自性分别
谓以恶见分别诸法自性,如地性坚、水性湿、火性热、风性动等等,是名自性分别;如何是因分别
谓于因缘而分有无,以有此因而生此法,是名因分别;如何见分别
谓如外道恶见,执着于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是名见分别;如何是理分别
于诸蕴中,计有我、我所,说虚妄法,是名理分别;如何是生分别
谓计着诸法若有若无,从缘而生,是名生分别。
如何是不生分别
谓计着一切诸法,本来不生,无有体性,不从缘起,不自因生,是各不生分别;如何是相属分别
以有为诸法,俱是因果相续,如针与线,是名相属分别;如何是缚解分别
计有烦恼能缚众生,又以修道使众生解脱,如人先为绳子所缚,后松缚得解,是名缚解分别。大慧,此等都是凡夫妄分有无,生此分别。大慧,于缘起性中虚妄执着此种种分别,如依于幻术而见种种物事,凡夫愚人执此等虚幻物事为实有。大慧,幻有之与种种物事,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术非是此等物事之因;若不异,幻化所现与种种物事应是无差别。但幻术与种种物事是不同的,因此二者非异非不异。大慧,你及诸大菩萨于有于无不应生执着。
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请世尊为我等说自证圣智行相及一乘行相,我及诸大菩萨识此行栢,于此中而得觉晤,不更由其它途径而得觉悟。
佛说:你等好好听着,我当为你等解说。
大慧说:是的。
佛说:大慧,大菩萨依圣教所言诸法无性,但妄想分别之义理,于闲静之处观照自觉,非由他悟,离妄想见,即能渐渐进入佛位,依此修行,是名自证圣智行相。如何是一乘行相
证知一乘道即名一乘行相。如何是一乘道
亦即能远离能取、所取,如实而住。大慧,此一乘道唯有如来善于了知,非二乘、梵天及诸外道所能了知。
大慧对佛说:世尊,何故如来说有三乘,不说一乘
佛说:大慧,一乘者,知生死无自性,生死即是涅槃,声闻、缘觉二乘无自性涅槃法,但依厌离世间、调伏修行而求解脱,如来应二乘根机,是故不说一乘,而说三乘法。又,声闻、缘觉未断所知障及业习气,不觉法无我,末度生死变易死,是故我说三乘之法。彼等若能断除以上诸过习,觉法无我,其时乃离于涅槃想,于无漏界而得觉悟;觉悟之后,自知住有余地,进而精进修行,使诸功德圆满,其时即得如来自在法身。
此时,世尊重说颂曰:
天乘、梵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
此等诸乘乃佛所说。
心动而计有诸乘,此悉未究竟;
若妄想心灭,即无诸乘及能乘之人。
无乘无乘者,我说为一乘;
为引导愚夫故,说诸乘差别。
解脱有三种,离烦恼者二乘解脱;
达法无我平等智者,如来真实解脱。
譬如海中木头,常随波浪翻转;
声闻之心亦然,随境相之风所飘游。
虽已灭烦恼又更起烦恼,犹如被习气所缚;
进而为涅槃所缚,住于无漏界。
此非究竟境界,但也不退更作凡夫;
自以为已得涅槃,乃至劫数不觉。
譬如昏醉之人,醒后方才觉悟;
声闻也是这样,觉悟之后,当能成佛。
《楞伽经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