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些道理。善男子。因此我随你的意愿解说此大乘方等甚深秘密之法,既所谓极爱如一子地。”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诸菩萨修慈、悲、喜得到一子地。那么修舍心时又能得何地?”
佛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很懂得时机,知道我正要说,你就来咨问。菩萨摩诃萨修舍心时,则能住在空平等地,如同须菩提。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空平等地,则不会见到有父母、兄弟、姊妹、儿息、亲族、知识、怨憎、中人(不爱不恨),乃至不见阴界诸入的众生寿命。善男子。比如虚空中没有父母兄弟妻子,乃至没有众生的寿命。一切诸法也是如此。没有父母乃至寿命。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也是如此。其心平等如同虚空。这都是因为,能善于修习空法的缘故。”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什么叫做空。”
善男子。所谓空包括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菩萨摩诃萨如何观照内空呢?菩萨摩诃萨观内法空,内法空就是没有父母怨亲、中人、众生寿命、常乐我净、如来法僧、所有财物。此内法中虽有佛性,可是佛性非内非外。这是因为佛性常住没有变易的缘故,叫做菩萨摩诃萨观于内空。所谓外空,也是如此没有内法。内外空也是如此。善男子。只有如来法僧佛性不属于二空之中。为何呢?因为此四法是常乐我净的,所以四法不叫做空。这些叫做内外俱空。
善男子。有为空就是有为之法都是空的。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常乐我净空、众生寿命如来法僧第一义空。此中佛性不是有为法,所以佛性不是有为法空。这些叫做有为空。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何观无为空。此无为法都是空,所谓无常、苦、不净、无我,阴界入、众生寿命相,有为、有漏、内法、外法,无为法中佛等四法。不是有为不是无为。因为其性为善所以不是无为,因为性常住所以不是有为。这叫做菩萨观无为空。
菩萨摩诃萨如何观无始空。菩萨摩诃萨见生死没有开始,都是空寂。所谓空就是常乐我净都是空寂,没有变易。众生寿命、三宝佛性以及无为法。这叫做菩萨观无始空。
菩萨如何观照性空。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的本性皆空。所谓阴界入、常、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观照这等一切诸法都不见本性。叫做菩萨摩诃萨观于性空。
菩萨摩诃萨如何观照无所有空。比如人没子嗣就说房子空了。毕竟观空中没有所亲爱之物。愚痴之人说各方空,贫穷之人说一切空。这样来看有的空有的不空。但菩萨观照时,如同贫穷人一样看一切皆空,所以叫菩萨摩诃萨观无所有空。
菩萨摩诃萨如何观第一义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时。此眼生时无所从来,等到灭时也去无所至。本来没有现在有,已经有的还会无。推究根本是无眼无主。如同眼根无性一样一切诸法也是同样的。什么叫做第一义空?有业有报、不见作者,这些空法叫做第一义空。以上是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
菩萨摩诃萨如何观照空空?此空空中是声闻辟支佛所迷茫的地方。善男子。又是有又是无,叫做空空。是是、非是是,叫做空空。善男子。十住菩萨尚于此中只能通达微尘许,何况其余人。善男子。此空空也不同于声闻所得到的空空三昧。以上就是菩萨观于空空。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何观照大空?善男子。所谓大空就是般若波罗蜜,叫做大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到这样的空门,则能住于虚空之地。善男子。我现在于此大众之中解说此等空义时,有十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已经能够住于虚空等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后,对一切法中没有滞碍,不会被系缚拘执。心中无所迷闷。因此叫做虚空等地。
善男子。譬如虚空对于可爱的物相不生贪着,对不爱的物相中也不生嗔恚。菩萨摩诃萨住在此地中也是如此。对于好恶之色心无贪恚。善男子。比如虚空广大无所对持,能容纳一切诸法。菩萨摩诃萨住在此地中也是如此,广大无对,能容受一切诸法。因此才叫做虚空等地(与虚空同等)。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在此地中。对一切法都能见到知晓。无论行,缘、性、相、因、缘,众生心、根、禅定、乘,善知识、持禁戒、所施。这些全部知晓。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在此地中知而不见。什么是知?知道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岩、常翘一脚、五热炙身。常躺在灰土棘刺编椽、树叶恶草牛粪之上。穿粗麻衣,冢间所弃的粪扫氀褐钦婆罗衣、獐鹿皮革、刍草衣裳。吃菜、草、藕根、油滓、牛粪根果。如果行乞食只限一家。如果主人不给就放弃,就算主人招呼回去也不会头。不吃食盐、肉、五种牛味。只吃糠汁沸汤。受持牛戒、狗鸡雉戒。用灰涂身、蓄长发。进行羊祠时先施咒再杀。四月事火,七日服风。百千亿花供养诸天。因此所愿都能成就。知道这些方法能成为无上解脱之因,都是没有道理的。这叫做知。(以上都是各种苦刑之法,都不是解脱之因。)
什么是不见?菩萨摩诃萨不见一人行那些方法得到正解脱。这叫做不见。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见亦知。什么是见?见到诸众生行此邪法必堕地狱。叫做见。什么是知?知道众生从地狱出生于人中,如果能修行檀波罗蜜,乃至具足诸波罗蜜,此人必得入正解脱。这叫做知。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还有亦见亦知。什么见呢?见到常、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这叫做见。什么知呢?知道如来决定不毕竟入于涅槃。知道如来身金刚无坏,不是烦恼所成就,不是臭秽腐败之身。也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这叫做知。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还有亦知亦见。什么知呢?知道此众生信心成就。知道此众生求于大乘。此人顺流,此人逆流。此人正住。知道此众生已到彼岸。顺流就是凡夫。逆流者从须陀洹至缘觉。正住者就是诸菩萨等到达彼岸者,即如来应正遍知。这叫做知。什么见呢?菩萨摩诃萨住在大乘大涅槃典修梵行心,用净天眼见到诸众生造身口意三业不善,而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见到诸众生修善业者命终会生在天上人中。见到有的众生从暗入暗,有的众生从暗入明,有的众生从明入暗,有的众生从明入明。这叫做见。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还有亦知亦见。菩萨摩诃萨知道众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有些人今世恶业成就,可能因为贪欲、嗔恚、愚痴。此业必定要在地狱受报。但是经过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罪业经过现世轻受之后不会堕在地狱。为何此业能得现报?忏悔发露所有诸恶,忏悔之后不再犯错。这是因为惭愧成就的缘故,供养三宝的缘故,常自呵责的缘故。此人因此善业因缘不堕地狱,在现世受报。比如头痛、目痛、腹痛、背痛、横死。呵责、骂辱、鞭杖、囚禁、饥饿、困苦。受这些现世轻报。以上叫做知。什么是见?菩萨摩诃萨见这些人不能修习身戒心慧。造少许恶业,此业因缘本应现世受报。可是此人却不能忏悔,不能自责,不生惭愧。没有怖惧。此业增长将在地狱受报。这叫做见。
还有知而不见。什么是知而不见?知道诸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因为被诸烦恼遮盖而不能得见。叫做知而不见。
还有知而少见。十住菩萨摩诃萨等知道诸众生皆有佛性,但是见不清楚。犹如暗夜中看不清楚。
还有亦见亦知,就是所谓诸佛如来亦见亦知。
还有亦见亦知,不见不知。亦见亦知就是,世间文字言语男女车乘瓶舍宅城邑。衣裳饮食山河园林众生寿命。这些叫做亦知亦见。什么是不见不知?圣人所有的微密之语,没有男女乃至园林。这叫做不见不知。
还有知而不见。知道施处,知道供处,知道有受者,知道因果报。这叫做知。什么是不见?不见所施供的地方,受者、以及果报。叫做不见。菩萨摩诃萨的知有八种,即是如来五眼所知。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