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些道理。善男子。因此我隨你的意願解說此大乘方等甚深秘密之法,既所謂極愛如一子地。”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果諸菩薩修慈、悲、喜得到一子地。那麼修舍心時又能得何地?”
佛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很懂得時機,知道我正要說,你就來咨問。菩薩摩诃薩修舍心時,則能住在空平等地,如同須菩提。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住空平等地,則不會見到有父母、兄弟、姊妹、兒息、親族、知識、怨憎、中人(不愛不恨),乃至不見陰界諸入的衆生壽命。善男子。比如虛空中沒有父母兄弟妻子,乃至沒有衆生的壽命。一切諸法也是如此。沒有父母乃至壽命。菩薩摩诃薩見一切法也是如此。其心平等如同虛空。這都是因爲,能善于修習空法的緣故。”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什麼叫做空。”
善男子。所謂空包括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爲空、無爲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菩薩摩诃薩如何觀照內空呢?菩薩摩诃薩觀內法空,內法空就是沒有父母怨親、中人、衆生壽命、常樂我淨、如來法僧、所有財物。此內法中雖有佛性,可是佛性非內非外。這是因爲佛性常住沒有變易的緣故,叫做菩薩摩诃薩觀于內空。所謂外空,也是如此沒有內法。內外空也是如此。善男子。只有如來法僧佛性不屬于二空之中。爲何呢?因爲此四法是常樂我淨的,所以四法不叫做空。這些叫做內外俱空。
善男子。有爲空就是有爲之法都是空的。所謂內空、外空、內外空、常樂我淨空、衆生壽命如來法僧第一義空。此中佛性不是有爲法,所以佛性不是有爲法空。這些叫做有爲空。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如何觀無爲空。此無爲法都是空,所謂無常、苦、不淨、無我,陰界入、衆生壽命相,有爲、有漏、內法、外法,無爲法中佛等四法。不是有爲不是無爲。因爲其性爲善所以不是無爲,因爲性常住所以不是有爲。這叫做菩薩觀無爲空。
菩薩摩诃薩如何觀無始空。菩薩摩诃薩見生死沒有開始,都是空寂。所謂空就是常樂我淨都是空寂,沒有變易。衆生壽命、叁寶佛性以及無爲法。這叫做菩薩觀無始空。
菩薩如何觀照性空。菩薩摩诃薩觀一切法的本性皆空。所謂陰界入、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觀照這等一切諸法都不見本性。叫做菩薩摩诃薩觀于性空。
菩薩摩诃薩如何觀照無所有空。比如人沒子嗣就說房子空了。畢竟觀空中沒有所親愛之物。愚癡之人說各方空,貧窮之人說一切空。這樣來看有的空有的不空。但菩薩觀照時,如同貧窮人一樣看一切皆空,所以叫菩薩摩诃薩觀無所有空。
菩薩摩诃薩如何觀第一義空?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觀第一義時。此眼生時無所從來,等到滅時也去無所至。本來沒有現在有,已經有的還會無。推究根本是無眼無主。如同眼根無性一樣一切諸法也是同樣的。什麼叫做第一義空?有業有報、不見作者,這些空法叫做第一義空。以上是菩薩摩诃薩觀第一義空。
菩薩摩诃薩如何觀照空空?此空空中是聲聞辟支佛所迷茫的地方。善男子。又是有又是無,叫做空空。是是、非是是,叫做空空。善男子。十住菩薩尚于此中只能通達微塵許,何況其余人。善男子。此空空也不同于聲聞所得到的空空叁昧。以上就是菩薩觀于空空。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如何觀照大空?善男子。所謂大空就是般若波羅蜜,叫做大空。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得到這樣的空門,則能住于虛空之地。善男子。我現在于此大衆之中解說此等空義時,有十恒河沙等菩薩摩诃薩,已經能夠住于虛空等地。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住此地後,對一切法中沒有滯礙,不會被系縛拘執。心中無所迷悶。因此叫做虛空等地。
善男子。譬如虛空對于可愛的物相不生貪著,對不愛的物相中也不生嗔恚。菩薩摩诃薩住在此地中也是如此。對于好惡之色心無貪恚。善男子。比如虛空廣大無所對持,能容納一切諸法。菩薩摩诃薩住在此地中也是如此,廣大無對,能容受一切諸法。因此才叫做虛空等地(與虛空同等)。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住在此地中。對一切法都能見到知曉。無論行,緣、性、相、因、緣,衆生心、根、禅定、乘,善知識、持禁戒、所施。這些全部知曉。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住在此地中知而不見。什麼是知?知道自餓法、投淵赴火、自墜高岩、常翹一腳、五熱炙身。常躺在灰土棘刺編椽、樹葉惡草牛糞之上。穿粗麻衣,冢間所棄的糞掃氀褐欽婆羅衣、獐鹿皮革、刍草衣裳。吃菜、草、藕根、油滓、牛糞根果。如果行乞食只限一家。如果主人不給就放棄,就算主人招呼回去也不會頭。不吃食鹽、肉、五種牛味。只吃糠汁沸湯。受持牛戒、狗雞雉戒。用灰塗身、蓄長發。進行羊祠時先施咒再殺。四月事火,七日服風。百千億花供養諸天。因此所願都能成就。知道這些方法能成爲無上解脫之因,都是沒有道理的。這叫做知。(以上都是各種苦刑之法,都不是解脫之因。)
什麼是不見?菩薩摩诃薩不見一人行那些方法得到正解脫。這叫做不見。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見亦知。什麼是見?見到諸衆生行此邪法必墮地獄。叫做見。什麼是知?知道衆生從地獄出生于人中,如果能修行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諸波羅蜜,此人必得入正解脫。這叫做知。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诃薩還有亦見亦知。什麼見呢?見到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這叫做見。什麼知呢?知道如來決定不畢竟入于涅槃。知道如來身金剛無壞,不是煩惱所成就,不是臭穢腐敗之身。也能知一切衆生悉有佛性。這叫做知。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诃薩還有亦知亦見。什麼知呢?知道此衆生信心成就。知道此衆生求于大乘。此人順流,此人逆流。此人正住。知道此衆生已到彼岸。順流就是凡夫。逆流者從須陀洹至緣覺。正住者就是諸菩薩等到達彼岸者,即如來應正遍知。這叫做知。什麼見呢?菩薩摩诃薩住在大乘大涅槃典修梵行心,用淨天眼見到諸衆生造身口意叁業不善,而墮于地獄、畜生、餓鬼。見到諸衆生修善業者命終會生在天上人中。見到有的衆生從暗入暗,有的衆生從暗入明,有的衆生從明入暗,有的衆生從明入明。這叫做見。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诃薩還有亦知亦見。菩薩摩诃薩知道衆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有些人今世惡業成就,可能因爲貪欲、嗔恚、愚癡。此業必定要在地獄受報。但是經過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罪業經過現世輕受之後不會墮在地獄。爲何此業能得現報?忏悔發露所有諸惡,忏悔之後不再犯錯。這是因爲慚愧成就的緣故,供養叁寶的緣故,常自呵責的緣故。此人因此善業因緣不墮地獄,在現世受報。比如頭痛、目痛、腹痛、背痛、橫死。呵責、罵辱、鞭杖、囚禁、饑餓、困苦。受這些現世輕報。以上叫做知。什麼是見?菩薩摩诃薩見這些人不能修習身戒心慧。造少許惡業,此業因緣本應現世受報。可是此人卻不能忏悔,不能自責,不生慚愧。沒有怖懼。此業增長將在地獄受報。這叫做見。
還有知而不見。什麼是知而不見?知道諸衆生皆有佛性,只是因爲被諸煩惱遮蓋而不能得見。叫做知而不見。
還有知而少見。十住菩薩摩诃薩等知道諸衆生皆有佛性,但是見不清楚。猶如暗夜中看不清楚。
還有亦見亦知,就是所謂諸佛如來亦見亦知。
還有亦見亦知,不見不知。亦見亦知就是,世間文字言語男女車乘瓶舍宅城邑。衣裳飲食山河園林衆生壽命。這些叫做亦知亦見。什麼是不見不知?聖人所有的微密之語,沒有男女乃至園林。這叫做不見不知。
還有知而不見。知道施處,知道供處,知道有受者,知道因果報。這叫做知。什麼是不見?不見所施供的地方,受者、以及果報。叫做不見。菩薩摩诃薩的知有八種,即是如來五眼所知。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