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5)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五、按十善业来行布施
经文说:“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有句话怎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有钱的人就怕贼惦记着。有钱的人还怕一样,怕钱没花完,人没了。“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能不杀生而行布施,则会得到什么果报?“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经常富有,财产不会受到侵害,而且长寿不会夭折,“不为一切怨贼损害”。从佛法当中这个道理可以讲得通,从世间上也讲得通。
社会上存在一个问题——分配不均,穷的太穷,富的太富。有些人一天拼死拼活地干,才挣很少一点钱。可是有的行业,真的只是个数字游戏就可以挣很多钱,比如说房地产。我先跟政府贷款,贷了款去盖房子……总之挣钱特快,钱已经多得使不完了……想想看穷人心态平衡吗?他心里是不是得老惦记着想要报复一下啊?社会不公啊。那怎么样才能让他心里平衡下来?要布施啊,你要发自真心地把这些钱布施出去,做一个大善长者,大富长者,你走到哪儿都会受欢迎,你不会有安全之忧。同样是富人,有的富人成天提心吊胆,出门带保镖,最后可能都难逃厄运。你看有些人特别富,可是他出门从来不带保镖,也没有人伤害他。原因就是因为他常做善事,他给这一方老百姓带来的是快乐、幸福和慈善,所以他不用担心他的财宝会被人侵夺。同样也会“长寿无夭”。
刚才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世尊告诉龙王,如果行菩萨道的人,能够通过不杀生赚来的钱来修布施的话,就是你是通过正当的职业来挣来的钱,你别通过杀生、屠宰、开赌场挣来的钱,去修布施的话,将来招感到的果报就是很有钱也不会受到侵犯,同时寿命也很长,不会短命而死。相反,如果有人是通过杀生来修布施的话,比如说,通过屠宰,杀鸡、杀猪、杀牛、杀羊、谋财害命作为职业来求得的财富,然后拿出一小部分去做慈善事业,那么这种布施将来会招感什么样的果报呢?会不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修了布施都是有功德的,都会招感到果报的。问题是,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赚来的钱来修布施。你看有些人他可能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家,物质条件很丰富,可是还没长大成人就短命死了。这种情况往往是通过杀生来修布施,因为修布施所以有钱、富贵,可是因为杀生结果就短命。所以修布施,一定要在不杀生的基础上来修,这样才会“不为一切怨贼损害”。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是通过杀生来修布施啊,不是短命而死,也会被怨贼所杀害。他可能很富有,但是可能会短命多病。
经文:“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不与取”就是偷盗,“离不与取”就是不偷盗,我们用通过合法的手段挣来的钱去修布施,将来招感的果报就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强盗土匪想抢劫我们的财富也是办不到的。“最胜无比”也就是说,将来我们得到的财富非常殊胜,这些受用也会比旁人要好,而且世间上的财富“悉能备集”,自然会来,同时还能闻到佛法,具备功德法财,也就是获得“诸佛法藏”。如果说通过偷盗来行布施的话,可能果报就不圆满,你也会富贵,可是经常招贼惦记着,经常会发生一些钱被偷了,或者丢了,或者被抢了这种情况。所以说要“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啊。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有些人很富有,往往可能会后院起火,就家庭不和睦,家庭里头出现了问题,可能出现了第三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也就是虽然前世修布施,可是种下了邪淫的因,所以才招感了这样的果报。现在社会上这种情况很多啊。所以我们去行布施,一定要“离非梵行”啊,远离邪淫,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招感的果报,不但富有而且家庭和睦。反之你即使挣再多的钱,可是家庭里头出现了问题,那这也不幸福啊。
下面一句:“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虚诳语”,就是妄语,也就是假话、说谎、大话。如果一个人他前生是用正当手段挣来的钱来修布施,那么今生今世不但富有,而且名声非常好,信誉非常高。跟人家做生意人家信得过,别人不会诽谤你。跟人家谈合同一谈就成。这也就是经文上所讲的,“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这就叫做万事如意,事事顺利。
如果我们是以“虚诳语,而行施故”,就不圆满。你可能很富有,但是经常会遭到别人的诽谤或者受到欺骗。
下面一句:“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间语”就是挑拨是非,如果一个人过去是靠离间语挣来的钱来修布施,那么他今世家庭虽然很富有,但是不会和睦,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因为人生的幸福不仅仅是财富,还包括一个和睦的家庭,好的人际关系,有好朋友,有良好的心境等等。这种种的因缘才构成了人生的幸福,一个光有财富和地位的人或者是仅仅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这些都不足以构成一个人生的幸福。
佛法讲幸福是由多方面的因缘组成的,一个人如果在过去,不离间语,就是没有搬弄是非,口业清净,那么他在这个基础上来修布施的话,今生招感到的果报就是六亲眷属和睦,志同道合,彼此之间没有争吵,相处和谐。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尤其要注意口业,这里讲的都是口业,前面讲的妄语,这是讲两舌、离间语,不要挑拨是非,东家说西家的错,西家说东家的错。有些时候是无意识的,有些时候是一种习气,千万要守住自己的口业。《弟子规》也讲,话说多不如少。我们很多情况就是话太多了,非常容易犯口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啊。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粗恶语也就是恶口,粗暴的语言,比如说挖苦、讽刺、尖酸刻薄之类的语言,还有那种泼妇骂街式的不堪入耳的语言。大家有没有见过两个人对骂,声音都高八度啊。在现实社会当中,有些人虽然也乐善好施,可是就是语言尖酸刻薄、污秽、不堪入耳,他将来招感的果报就是虽然很富有,但惹人讨厌,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一个人如果能够远离粗恶语来修布施的话,他所招感的果报就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而且和大家在一起,大家都会欢喜地以他为中心,就是他有摄受力,有人格魅力,能围绕在他的周围,他说出的话,人们都愿意接受,容易听得进去。
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把佛法或者好东西去给别人讲,结果别人就是不听,你说什么别人都不听。我说的是对的啊,他也不听,什么原因呢?事实上也就是我们的口业不圆满,所以应当常修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说柔和善顺的语言,你说的话才能让别人能接受,听得进。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无义语”就是绮语,没有意义的语言,邪知邪见的语言,或者带染污心所说的这种话。像什么黄色笑话啊,色情的录音录相啊,武侠小说里那些复仇的语言……这些语言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使人烦恼。比如电视里说复仇,我们也听得热血沸腾,听到些黄色笑话,也会使我们的心被染污,产生动荡。一个人如果边修布施边说绮语,他的果报是什么?他尽管很有钱,但是没有信誉,说出的话没有人相信,别人也不尊重他。反之,如果远离“无义语”,远离绮语而修布施的话,情况就不同了,他将来招感的果报就是,不但富有而且说话有信誉。“言不虚设”,不说则已,一说别人都会认真听。所以他一句话当一万句话。“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话一旦讲出来人们就会坚决执行,别人把他的话特别当真。“能善方便,断诸疑惑”,而且还能用很多的善巧方便来解决人们的困惑。经典当中用很多的篇幅来讲口业的问题啊。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就是远离贪心。一个人抱着无贪求的心,以这样一个动机去修布施的话,他将来招感的果报就是财富很多,而且他还会继续修布施,“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他不但富有而且会乐于修布施,会连续不断地修布施,这样他的福报就会不断增长,一日比一日多,一世比一世多,这样也就使他的生命得到一种良性的循环。
我们以公司做比喻,公司的历史有几个能超过一百年的?超过二十年的多不多?百年叫老字号,什么样的公司才能长久生存和发展呢?有良好的信誉,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跟他做生意,所以这个公司的生意就会越做越大。“信解坚固,具大威力”啊。一个无贪求心理的人,就会对因果的道理深信不疑。这叫“信解坚固”。“具大威力”也就是在社会上的经济实力也会越来越强,在群众中威信也会越来越高。现在讲一句时髦话叫做科学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它的可持续性,怎么样才能可持续性呢?不是短期的目光,要长远的目光。碰到一个人就狠狠宰他一笔,得,以后就拜拜了,再也不找你做生意了。有一种做生意的方法是细水长流,你别一次就把人宰得太惨了,一锤子买卖,再也不找你做了,你就挣这一次吧。细水长流声誉好,互相信得过,你就能长久把事业进行下去。所以就必须远离贪求心,不要有短期目光,要有长远目光啊。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如果一个人能离开忿怒心来修布施的话,除了“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以外,不会被别人夺走,而且“速自成就,无碍心智”。“无碍…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5 按十善业来行布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