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P3

  ..续本文上一页切自在必受快乐也有余义。为什么呢?有自在的人如转轮圣帝。如来法王不归属死魔不可灭尽,但是梵释诸天虽得自在却是无常。除非得到常住不变才是自在,如同大乘大般涅槃。

  

  佛说:“善男子。你现在很会辩论啊。先停下,仔细听。文殊师利。比如长者患病,良医诊断后为他调配膏药。这病人希望多吃。医生说,如果能消化才可以多吃。你今天体弱不应多吃。要知道此膏叫甘露也叫毒药。如果多吃不能消化就是毒。善男子。你不要说此医生所说的违反义理,贬低膏力的作用。善男子。如来也是如此。为国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因为波斯匿王、王子、后妃的憍慢心,为了调伏示现恐怖,如那个良医一样才说刚才的偈子。文殊师利。你要知道,如来所说的话没有漏失。

  

  大地可以反复,如来之言永远没有漏失。因此如来所说一切都有余义。(此句应该是文殊师利所说。)

  佛赞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善男子。你早就知道此中道理。因为愍哀一切众生,让众生得智慧,所以广问如来此偈的意义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又对佛说偈言:

  于他言语 随顺不逆 亦不观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观身 善不善行

  

  “对别人的言语要随顺不逆,不要观察别人的行为,只要观察自己做的是不是善行。

  

  世尊。这样的说法恐怕不是正说。对别人的语言随顺不逆,希望如来垂哀正说。为什么呢?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都是趣向恶道,声闻弟子都是走向正路的。如果能护禁戒、摄持威仪、安慎诸根,这样的人是非常热爱大法而走向善道的。如来为何在九部经中见到有毁他者就要呵责。如此偈义是导向何处呢?”

  

  佛告诉文殊师利。善男子。我说此偈也不是为一切众生的。当时只是对阿阇世王而说。诸佛世尊若无因缘永远不会逆人所说,有因缘才说。善男子。阿阇世王害父亲后来到我这里,打算折伏我而问:“世尊有一切智还是无一切智呢?如果是一切智。那么调达在往昔无量世中,常怀着恶心随逐如来,为了杀害如来。为何如来还允许他出家。”善男子。因此因缘,我为他而说那个偈言。

  于他语言 随顺不逆 亦不观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观身 善不善行

  

  我告诉他,你今日杀害父亲已作下逆罪,是最重无间罪,应当发露以求清净。怎么还能见别人的过错?善男子。因此我为国王而说此偈。另外,善男子。我也为护持不毁禁戒、成就威仪,却总计教他过错的人而说此偈。如果有人受到教诲远离众恶,又能教导他人让他们远众恶,如此之人是我弟子。(就是说:所谓不见他人过更多的是针对自己修行。教导大众应当呵责不正当的行为。)

  

  这时世尊为文殊师利说偈言:

  一切畏刀杖 无不爱寿命

  恕己可为喻 勿杀勿行杖

  

  ㄧ切众生畏惧刀杖,没有不爱惜寿命的。把众生看作自己而宽恕,不要伤害他们。

  

  这时文殊师利又在佛前而说偈:

  非一切畏杖 非一切爱命

  恕己可为喻 勤作善方便

  

  不是所有人都害怕刀枪,不是所有人都爱惜生命;把别人看作自己,要讲究方便之道。

  

  如来说的这个法句之义也是不尽的。为什么呢?比如阿罗汉,转轮圣王、玉女、象马、主藏、大臣,天人和阿修罗拿着利剑都不能伤害他们。勇士、烈女、马王、兽王,持戒比丘面对这些都不会恐怖。因此如来说偈也是有余的。如果说讲别人看作自己而宽恕,也是有余。为什么呢?如果让罗汉把别人比做自己,那样就有我想和命想,如果有我想和命想就应该拥护,凡夫也应该看得见阿罗汉了。这样的想法是邪见,如果有邪见命终的时候就应生于阿鼻地狱。再者罗汉如果假设众生生出伤害心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无量众生没有能伤害罗汉的。

  

  佛说:“善男子。所谓我想,是指对众生生大悲心,无杀害的念头,也即阿罗汉平等之心,不要说世尊没有因缘而作的逆说。昔日在此王舍城中有个大猎师,杀了鹿请我吃肉。我当时虽然受请,却对众生有慈悲心,等同众生如罗

  罗。而说偈言

  当令汝长寿 久久住于世

  受持不害法 犹如诸佛寿

  

  要让你长寿久住于世,学习不受伤害的法,得到犹如诸佛的寿命。

  

  是故我说是偈

  一切畏刀杖 无不爱寿命

  恕己可为喻 勿杀勿行杖

  

  一切众生畏惧刀杖,没有不爱惜寿命的。把众生看作自己而宽恕,不要伤害他们。

  

  佛说:“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你为了诸菩萨摩诃萨询问如来如是密教。”

  

  这时文殊师利又说一偈:

  云何敬父母 随顺而尊重

  云何修此法 堕于无间狱

  

   “为何要尊敬父母,随顺而尊重父母。为何修行此法却堕于无间地狱?”

  

  尔时如来。复为文殊师利菩萨。重说偈言

  若以贪爱母 无明以为父

  随顺尊重是 则堕无间狱

  

  “如果把贪爱当作母亲,无明当作父亲,随顺尊重这些东西,就会堕落无间狱。”

  

  这时如来又为文殊师利菩萨重说偈言:

  一切属他 则名为苦 一切由己

  自在安乐 一切憍慢 势极暴恶

  贤善之人 一切爱念

  

  一切都要依靠别人就是苦,一切由己才是自在安乐。一切憍慢的人都是非常凶恶的,一切贤善之人都要敬爱。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如来所说的也是不尽圆满。希望如来再垂哀愍,讲解其中因缘。比如长者从师学习的时候是依靠老师吗?如果是,那么先前说的偈子就有问题。如果不是也不对(明明是依靠老师),如果这样能得自在也是不对(学习的时候不能由己)。所以如来所说的有余。再者世尊。比如王子不学无术无,所以愚蠢苦闷。这样王子如果说他是自在的也不符合偈子的意思,如果说是依靠他人也不对(王子很自在啊),因此佛所说的意思有余。所以一切依靠他人不一定受苦,一切自在的不一定快乐。说一切骄傲的人都凶恶也有漏洞。世尊。比如烈女因骄傲而出家学道,护持禁戒威仪成就,守摄诸根不让六根驰散。所以一切骄傲的人不一定暴恶。说一切贤善的人都要敬爱有漏洞。比如有人偷偷的犯了四重禁后,不舍弃法衣坚持威仪,护法的人见到后也不会敬爱驱赶他让他还俗。此犯戒人命终后要堕地狱。因此一切贤善的人何必都要敬爱呢?

  

  这时佛告诉文殊师利:“因为有特别的因缘如来才说的那些话,又有因缘让诸佛如来而说此法。当时王舍城有一女人,名字叫善贤,回到父母家,又来拜见我,归依于我和法众僧。而说:所有的女人都不自由,所有的男子都自在无碍。我当时知道此人的心思,就为她宣说如此偈颂。文殊师利。善哉善哉。你现在能为一切众生询问如来此密语的意义。”

  

  文殊师利又说偈言:

  一切诸众生 皆依饮食存  一切有大力其心无嫉妒

  一切因饮食 而多得病苦  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

  

  一切众生都依靠皆依饮食生存,一切有大势力的人都不会嫉妒。一切人因为饮食而多病苦。一切修行净行的人能得享受安乐。

  

  如果这样,世尊,现在接受了纯陀的饮食供养,难道如来也要有恐怖了?

  

  这时世尊又为文殊说偈言:

  非一切众生 尽依饮食存  非一切大力心皆无嫉妒

  非一切因食 而致病苦患  非一切净行悉得受安乐

  

   “不是一切众生都依靠饮食生存。不是一切大势力的人都不会嫉妒,不是一切人因为饮食而导致病苦。不是一切净行都能得到安乐。

  

  文殊师利。你如果得病,我也应该得病。为什么呢?诸阿罗汉及辟支佛、菩萨如来、实际并无饮食,只是为了化度众生而示现受用无量众生施舍之物,令他们具足檀波罗蜜,拔济地狱畜生饿鬼的众生。如果说如来六年苦行,身体羸瘦,是不对的。诸佛世尊超越诸有,跟凡夫不同。如何会羸劣呢?诸佛世尊,精勤修习获得金刚之身,不同于世间的危险之身。我的弟子也是一样,不可思议不依靠饮食。一切大势力的人不会嫉妒也有不尽义。比如世间人一生无有嫉妒之心的也没有势力。一切病苦因为饮食而得也有余义。因为有人得外伤,比如刀剑。一切净行能受安乐也是有余的。世间也有外道之人,修于梵行却多受苦恼。因此。如来所说一切有余。叫做如来不是没有因缘而说此偈,是有因缘而说。昔日在优禅尼国。有婆罗门叫羖羝德,来到我所,要受第四八戒斋法,我在那时为他说此偈。

  

  这时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什么叫无余义?如何又是一切义呢?”

  

  善男子。所谓一切,只有助道常乐的善法叫做一切,又叫无余。其余的诸法也叫有余也叫无余,希望乐法的善男子能知此有余和无余之义。

  

  迦叶菩萨非常欢喜对佛说:“太奇特了,世尊。同等对待众生,如罗

  罗一样。”

  

  这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你今天的见解非常微妙。”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希望如来解说此大乘大涅槃经所得功德。”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如果有人听闻此经名字,所得功德不是声闻辟支佛等所能宣说的,只有佛能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此不可思议是佛的境界,何况受持读诵通利书写此经?”

  

  这时诸天世人和阿修罗,在佛前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诸佛难思议 法僧亦复然  是故今劝请唯愿小停住

  尊者大迦叶 及以阿难等  二众之眷属且待须臾至

  并及摩伽主 阿阇世大王  至心敬信佛犹故未来此

  唯愿于如来 小垂哀愍住  于此大众中断我诸疑网

  

   “诸佛难思议,法僧亦如此。所以我们希望世尊稍停。尊者大迦叶和阿难二人以及眷属一会就到了。还有摩伽主阿阇世王,至心敬信佛因故还没到此。希望如来哀愍停留片刻,在此大众中断除我们的疑网。”

  

  这时如来为诸大众而说偈言:

  我法最长子 是名大迦叶  阿难勤精进能断一切疑

  汝等当谛观 阿难多闻士  自然当解了是常及无常

  以是故不应 心怀于忧恼

  

   “我法中的大弟子是大迦叶。阿难精进能断一切疑惑。你们要仔细观念,多闻之士阿难,自然能了解常和无常。所以不应心怀忧恼。”

  

  这时大众以种种物供养如来。供养佛之后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菩萨辈得到初地果。这时世尊为文殊师利、迦叶菩萨、纯陀受记,受记之后说:诸善男子,你们要自修其心,小心不要放逸。我现在背痛发作,全身疼痛。我要躺卧如同婴儿和常患病的人一样。你们文殊菩萨等,要为四部广说大法。现在把此法付嘱给你,等到迦叶阿难来了以后也要付嘱如是正法。这时如来说此语后,为了调伏众生而示现病痛,右侧斜卧,如同病人。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毕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