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P3

  ..續本文上一頁切自在必受快樂也有余義。爲什麼呢?有自在的人如轉輪聖帝。如來法王不歸屬死魔不可滅盡,但是梵釋諸天雖得自在卻是無常。除非得到常住不變才是自在,如同大乘大般涅槃。

  

  佛說:“善男子。你現在很會辯論啊。先停下,仔細聽。文殊師利。比如長者患病,良醫診斷後爲他調配膏藥。這病人希望多吃。醫生說,如果能消化才可以多吃。你今天體弱不應多吃。要知道此膏叫甘露也叫毒藥。如果多吃不能消化就是毒。善男子。你不要說此醫生所說的違反義理,貶低膏力的作用。善男子。如來也是如此。爲國王、後妃、太子、王子、大臣。因爲波斯匿王、王子、後妃的憍慢心,爲了調伏示現恐怖,如那個良醫一樣才說剛才的偈子。文殊師利。你要知道,如來所說的話沒有漏失。

  

  大地可以反複,如來之言永遠沒有漏失。因此如來所說一切都有余義。(此句應該是文殊師利所說。)

  佛贊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善男子。你早就知道此中道理。因爲愍哀一切衆生,讓衆生得智慧,所以廣問如來此偈的意義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又對佛說偈言:

  于他言語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

  

  “對別人的言語要隨順不逆,不要觀察別人的行爲,只要觀察自己做的是不是善行。

  

  世尊。這樣的說法恐怕不是正說。對別人的語言隨順不逆,希望如來垂哀正說。爲什麼呢?世尊常說一切外學九十五種都是趣向惡道,聲聞弟子都是走向正路的。如果能護禁戒、攝持威儀、安慎諸根,這樣的人是非常熱愛大法而走向善道的。如來爲何在九部經中見到有毀他者就要呵責。如此偈義是導向何處呢?”

  

  佛告訴文殊師利。善男子。我說此偈也不是爲一切衆生的。當時只是對阿阇世王而說。諸佛世尊若無因緣永遠不會逆人所說,有因緣才說。善男子。阿阇世王害父親後來到我這裏,打算折伏我而問:“世尊有一切智還是無一切智呢?如果是一切智。那麼調達在往昔無量世中,常懷著惡心隨逐如來,爲了殺害如來。爲何如來還允許他出家。”善男子。因此因緣,我爲他而說那個偈言。

  于他語言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

  

  我告訴他,你今日殺害父親已作下逆罪,是最重無間罪,應當發露以求清淨。怎麼還能見別人的過錯?善男子。因此我爲國王而說此偈。另外,善男子。我也爲護持不毀禁戒、成就威儀,卻總計教他過錯的人而說此偈。如果有人受到教誨遠離衆惡,又能教導他人讓他們遠衆惡,如此之人是我弟子。(就是說:所謂不見他人過更多的是針對自己修行。教導大衆應當呵責不正當的行爲。)

  

  這時世尊爲文殊師利說偈言: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爲喻 勿殺勿行杖

  

  ㄧ切衆生畏懼刀杖,沒有不愛惜壽命的。把衆生看作自己而寬恕,不要傷害他們。

  

  這時文殊師利又在佛前而說偈:

  非一切畏杖 非一切愛命

  恕己可爲喻 勤作善方便

  

  不是所有人都害怕刀槍,不是所有人都愛惜生命;把別人看作自己,要講究方便之道。

  

  如來說的這個法句之義也是不盡的。爲什麼呢?比如阿羅漢,轉輪聖王、玉女、象馬、主藏、大臣,天人和阿修羅拿著利劍都不能傷害他們。勇士、烈女、馬王、獸王,持戒比丘面對這些都不會恐怖。因此如來說偈也是有余的。如果說講別人看作自己而寬恕,也是有余。爲什麼呢?如果讓羅漢把別人比做自己,那樣就有我想和命想,如果有我想和命想就應該擁護,凡夫也應該看得見阿羅漢了。這樣的想法是邪見,如果有邪見命終的時候就應生于阿鼻地獄。再者羅漢如果假設衆生生出傷害心是沒有道理的,因爲無量衆生沒有能傷害羅漢的。

  

  佛說:“善男子。所謂我想,是指對衆生生大悲心,無殺害的念頭,也即阿羅漢平等之心,不要說世尊沒有因緣而作的逆說。昔日在此王舍城中有個大獵師,殺了鹿請我吃肉。我當時雖然受請,卻對衆生有慈悲心,等同衆生如羅

  羅。而說偈言

  當令汝長壽 久久住于世

  受持不害法 猶如諸佛壽

  

  要讓你長壽久住于世,學習不受傷害的法,得到猶如諸佛的壽命。

  

  是故我說是偈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爲喻 勿殺勿行杖

  

  一切衆生畏懼刀杖,沒有不愛惜壽命的。把衆生看作自己而寬恕,不要傷害他們。

  

  佛說:“善哉善哉。文殊師利,你爲了諸菩薩摩诃薩詢問如來如是密教。”

  

  這時文殊師利又說一偈:

  雲何敬父母 隨順而尊重

  雲何修此法 墮于無間獄

  

   “爲何要尊敬父母,隨順而尊重父母。爲何修行此法卻墮于無間地獄?”

  

  爾時如來。複爲文殊師利菩薩。重說偈言

  若以貪愛母 無明以爲父

  隨順尊重是 則墮無間獄

  

  “如果把貪愛當作母親,無明當作父親,隨順尊重這些東西,就會墮落無間獄。”

  

  這時如來又爲文殊師利菩薩重說偈言:

  一切屬他 則名爲苦 一切由己

  自在安樂 一切憍慢 勢極暴惡

  賢善之人 一切愛念

  

  一切都要依靠別人就是苦,一切由己才是自在安樂。一切憍慢的人都是非常凶惡的,一切賢善之人都要敬愛。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對佛說:“世尊。如來所說的也是不盡圓滿。希望如來再垂哀愍,講解其中因緣。比如長者從師學習的時候是依靠老師嗎?如果是,那麼先前說的偈子就有問題。如果不是也不對(明明是依靠老師),如果這樣能得自在也是不對(學習的時候不能由己)。所以如來所說的有余。再者世尊。比如王子不學無術無,所以愚蠢苦悶。這樣王子如果說他是自在的也不符合偈子的意思,如果說是依靠他人也不對(王子很自在啊),因此佛所說的意思有余。所以一切依靠他人不一定受苦,一切自在的不一定快樂。說一切驕傲的人都凶惡也有漏洞。世尊。比如烈女因驕傲而出家學道,護持禁戒威儀成就,守攝諸根不讓六根馳散。所以一切驕傲的人不一定暴惡。說一切賢善的人都要敬愛有漏洞。比如有人偷偷的犯了四重禁後,不舍棄法衣堅持威儀,護法的人見到後也不會敬愛驅趕他讓他還俗。此犯戒人命終後要墮地獄。因此一切賢善的人何必都要敬愛呢?

  

  這時佛告訴文殊師利:“因爲有特別的因緣如來才說的那些話,又有因緣讓諸佛如來而說此法。當時王舍城有一女人,名字叫善賢,回到父母家,又來拜見我,歸依于我和法衆僧。而說:所有的女人都不自由,所有的男子都自在無礙。我當時知道此人的心思,就爲她宣說如此偈頌。文殊師利。善哉善哉。你現在能爲一切衆生詢問如來此密語的意義。”

  

  文殊師利又說偈言:

  一切諸衆生 皆依飲食存  一切有大力其心無嫉妒

  一切因飲食 而多得病苦  一切修淨行而得受安樂

  

  一切衆生都依靠皆依飲食生存,一切有大勢力的人都不會嫉妒。一切人因爲飲食而多病苦。一切修行淨行的人能得享受安樂。

  

  如果這樣,世尊,現在接受了純陀的飲食供養,難道如來也要有恐怖了?

  

  這時世尊又爲文殊說偈言:

  非一切衆生 盡依飲食存  非一切大力心皆無嫉妒

  非一切因食 而致病苦患  非一切淨行悉得受安樂

  

   “不是一切衆生都依靠飲食生存。不是一切大勢力的人都不會嫉妒,不是一切人因爲飲食而導致病苦。不是一切淨行都能得到安樂。

  

  文殊師利。你如果得病,我也應該得病。爲什麼呢?諸阿羅漢及辟支佛、菩薩如來、實際並無飲食,只是爲了化度衆生而示現受用無量衆生施舍之物,令他們具足檀波羅蜜,拔濟地獄畜生餓鬼的衆生。如果說如來六年苦行,身體羸瘦,是不對的。諸佛世尊超越諸有,跟凡夫不同。如何會羸劣呢?諸佛世尊,精勤修習獲得金剛之身,不同于世間的危險之身。我的弟子也是一樣,不可思議不依靠飲食。一切大勢力的人不會嫉妒也有不盡義。比如世間人一生無有嫉妒之心的也沒有勢力。一切病苦因爲飲食而得也有余義。因爲有人得外傷,比如刀劍。一切淨行能受安樂也是有余的。世間也有外道之人,修于梵行卻多受苦惱。因此。如來所說一切有余。叫做如來不是沒有因緣而說此偈,是有因緣而說。昔日在優禅尼國。有婆羅門叫羖羝德,來到我所,要受第四八戒齋法,我在那時爲他說此偈。

  

  這時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什麼叫無余義?如何又是一切義呢?”

  

  善男子。所謂一切,只有助道常樂的善法叫做一切,又叫無余。其余的諸法也叫有余也叫無余,希望樂法的善男子能知此有余和無余之義。

  

  迦葉菩薩非常歡喜對佛說:“太奇特了,世尊。同等對待衆生,如羅

  羅一樣。”

  

  這時佛贊迦葉菩薩:“善哉善哉。你今天的見解非常微妙。”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希望如來解說此大乘大涅槃經所得功德。”

  

  佛告訴迦葉:“善男子。如果有人聽聞此經名字,所得功德不是聲聞辟支佛等所能宣說的,只有佛能知道。爲什麼呢?因爲此不可思議是佛的境界,何況受持讀誦通利書寫此經?”

  

  這時諸天世人和阿修羅,在佛前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諸佛難思議 法僧亦複然  是故今勸請唯願小停住

  尊者大迦葉 及以阿難等  二衆之眷屬且待須臾至

  並及摩伽主 阿阇世大王  至心敬信佛猶故未來此

  唯願于如來 小垂哀愍住  于此大衆中斷我諸疑網

  

   “諸佛難思議,法僧亦如此。所以我們希望世尊稍停。尊者大迦葉和阿難二人以及眷屬一會就到了。還有摩伽主阿阇世王,至心敬信佛因故還沒到此。希望如來哀愍停留片刻,在此大衆中斷除我們的疑網。”

  

  這時如來爲諸大衆而說偈言:

  我法最長子 是名大迦葉  阿難勤精進能斷一切疑

  汝等當谛觀 阿難多聞士  自然當解了是常及無常

  以是故不應 心懷于憂惱

  

   “我法中的大弟子是大迦葉。阿難精進能斷一切疑惑。你們要仔細觀念,多聞之士阿難,自然能了解常和無常。所以不應心懷憂惱。”

  

  這時大衆以種種物供養如來。供養佛之後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菩薩輩得到初地果。這時世尊爲文殊師利、迦葉菩薩、純陀受記,受記之後說:諸善男子,你們要自修其心,小心不要放逸。我現在背痛發作,全身疼痛。我要躺臥如同嬰兒和常患病的人一樣。你們文殊菩薩等,要爲四部廣說大法。現在把此法付囑給你,等到迦葉阿難來了以後也要付囑如是正法。這時如來說此語後,爲了調伏衆生而示現病痛,右側斜臥,如同病人。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畢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